第一國師
京城一片紛亂,紫禁城內同樣不太平。
劉同壽的魄力使得飛雲等人歎服不已,同樣,也讓他的對頭們看到了可趁之機。
尚未徹底消除眼前的威脅,就開辟第二戰場,這種行為無疑是不明智的。
盡管不受皇帝待見,受到了多次打壓,但佛教畢竟在中原流傳了近千年,堪稱根深蒂固。相對於一直保持著神秘感的道教,佛教兼容並濟的傳教方式也更有效率,因此,其實際影響力也超過了道教。
直接體現出來的效果就是,不少勳貴和宗室都輾轉每劉同壽表達了勸阻的意思,勸他不要把佛教卷入這場爭端,並列舉了佛教引人向善等諸多好處。
現實狀況不如意,人們往往就會另尋寄托,以填補心中的空隙,找個信仰是個相當不錯的解決方法。大明的宗室製度,使得天家貴胄們隻能過著豬一般的生活,有人選擇放浪無度,有人選擇研究經史以外的雜學,更多的人則是找了個宗教來信仰。
大明的宗室和勳貴中,佛教徒的比例非常高,當年白蓮教的案子,就曾牽扯到了武定侯郭勳,在嘉靖的親自幹涉下,這案子才沒有繼續查下去,讓老郭逃過了一劫。
輿潮一起,佛門的有識之士就發現不妙了。
在此之前,嘉靖帝也曾多次對佛門進行過打壓,禁製集會,燒毀佛寶,沒收寺院,一係列的打壓,給佛門造成了重創。
不過,這種打壓看似慘烈,卻傷不到根本,佛教最厲害的,不是表麵上的風光,而是強大的群眾基礎。隻要根基不動搖,他們就不會受到根本性的損失。
但這一次的危機明顯不同,佛教引以自豪,賴以生存的民間影響力,在輿潮中以看得見的速度在消融著。盡管其作用範圍暫時還不大,隻局限於京畿周邊,而且持續性也不會太久,隻要封神演義寫完,輿潮就會開始消退。然而,沒人敢將希望寄托在這上麵。
一開始,大多數佛門中人都認為,這是場無妄之災。但隨著各大道派入京,道家協會的消息也是不脛而走,和尚們驚駭的意識到,這是一場有組織有計劃的陰謀,那個紅遍京師、江南的小道士,正在替這個恐怖的組織掃清道路!
沒人知道,小道士這樣做有什麽好處,不過,佛門弟子很清楚,如果現在保持沉默,將來就更加不會有反抗的機會了。
他們行動了起來。
首先,京城各寺院的方丈主持們找上了那些身份尊貴的香客,根據對方信仰程度的高低,采取了哭訴、控訴、傾述等策略,取得了廣泛的同情乃至幫助。
隨後,這些香客通過種種渠道聯係劉同壽,從不同的角度,表達了善意,或威脅的意思,希望小道士見好就收,以和為貴。
劉同壽回應的也很快,他再次祭出了那個佛本是道的理論,說:中土佛門本就是道教的分支,與原始的西方教,或是為適應蠻族而設的黃教是兩碼事。隻要中土佛門願意承認這個理論,並以道門分支的身份加入道家協會,那就可以避開這場風潮了。
盡管他說的是事實,但劉同壽的要求還是遭到了嚴詞拒絕。
這也是理所應當的,古代又沒有知識產權一說,那些禪機、理念、
名詞,都屬於知識範疇。誰學的精,並且嚷嚷的聲音大,版權就是誰的,就因為向道教學習過,就要做為道家的分支,這算是哪門子道理?
既然和解無望,佛門開始反擊了。
信仰堅定的貴人們聯起手來,在宮內遊走,在嘉靖麵前煽風點火:另一方麵,和尚們本著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的鬥爭原則,暗中聯絡上了昔日的對頭邵元節,希望結成統一戰線,共度難關。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之後,邵、陶二人鄭重接下了佛門的橄欖枝,並且提出了一個相當不錯的計劃。最後,經過了反複磋商,雙方達成了共識,將計劃付諸實施。
對頭們的動作自然瞞不過劉同壽,無論是宮中還是朝中,小道士的盟友和眼線都多得很,他在第一時間收到了消息。接踵而至的,是嘉靖召見的口諭。
看到劉同壽,嘉靖劈麵就問了一個很有仙俠味道的問題:“同壽,朕想知道,下月出爐的丹藥,是什麽品相的金丹?”
“自然是上品。”劉同壽有些詫異,不過回答的卻很幹脆。
“朕的意思是”嘉靖沉吟片刻,似乎是在措辭,好一會兒才道:“朕不奢望你能練出來讓人霞舉飛升的仙丹,不過,以你的道行,既然費了這許多功夫和精神,想必那金丹也非凡品吧?”
“皇上的意思是……”劉同壽心中微微一動,皇帝這麽個問法,莫非……
“你那封神演義中說,異寶出世,往往會招天之嫉邵真人他們翻閱道藏,又從京城各寺院那裏借得了佛經,查閱之下,也有類似的發現…都說隻要寶物的品相高,出世之際,就會伴有天地異象,不知……”說話時,嘉靖的神色異常凝重,而他說的,偏偏又是很扯淡的話題。將這荒謬的一幕看在眼中,劉同壽也不由感慨連連:不管人有多聰明,一旦有了執念,就會變成傻子,如果再有人投其所好的忽悠一通,那就連傻子都不如了。
眼前這位嘉靖帝,便是最好的例子。
“陛下英明!”
肚裏腹誹,麵上卻不能露了端詳,劉同壽鄭重其事的說道:“所謂:聖君出,祥瑞現:異寶出,天地劫…
凡人修仙,本就是逆天之事,再有異寶輔助,更是事半功倍,上天焉有不出手阻攔之理?更何況,陛下以君王之身,行此逆天之事,天地之怒,必然遠過尋常”
“微臣道行不高,見識也淺,不曉得其中厲害,擅自為陛下打造洞天用以修煉,又試圖煉製金丹,助陛下修行,實則已經犯了大忌”
劉同壽的臉色越來越沉重:“正如陛下所說,丹成之日,天地必有大劫降臨,將波及整個京城!、“當真!?”嘉靖本來隻是受了邵元節等人的影響,報著試試看的想法,向劉同壽谘詢。可他萬萬沒想到,竟會引出這麽一番說法來,一時間,也不知道應該興奮,還是應該擔憂。
如果真有天地異象,那修仙之事,自然不再婁無縹緲:但若是有天劫把京城給毀了,那自己沒飛升之前的日子要去哪兒過啊?難不成遷都南京?
“聖駕之前,焉有戲言?”劉同壽斬釘截鐵道:“丹成之日,一切自有分曉,若是天劫不至,那就是微臣的道術不精,有愧陛下的信任,所有罪責,臣再一力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