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道士應試

張孚敬說完話就走了。

他並沒有告訴劉同壽要如何去做,他隻是本著一貫的作風,為弟子分析了一番利弊,何去何從,需要劉同壽自行取舍。

除了分析利弊外,他還轉述了嘉靖的態度,目的,就是想告訴劉同壽,他不需要有任何壓力,謹慎判斷,從容抉擇就好。

可是,這話說來簡單,做起來卻談何容易?劉同壽苦笑著搖搖頭。

張孚敬來之前,他正在寫信,對象是紫陽、武當那些道派,得到了嘉靖的首肯,道家協會就要發揚光大了。沒人比他更清楚,華夏道門的底蘊是何等的深厚,將他們的潛力全部釋放出來的時候,又將是何等的驚人。

劉同壽本以為,這是他入京以來,最大的收獲,張孚敬這一手徹底打亂了他的布置。

想拒絕,很簡單,隻要給嘉靖打個招呼就好了。

嘉靖對此事並不熱心,他看重劉同壽的,是其身份和道術,而非當官施政的潛力。且不說劉同壽有沒有可能接張孚敬的班,就算真的可以,那也是很久很久以後的事兒了,嘉靖一點都沒放在心上。

他之所以答應得這麽痛快,主要是因為好奇。新年以來,劉同壽給他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象是他服的那些丹藥似的,讓他欲罷不能,他期待著新的驚喜。

小道士考科舉,如果真的能中,那也是樁不亞於他自己悟道的奇跡。因此。嘉靖雖然不喜歡熱鬧和波折,但對這件事,他還是保持了極高的興致。

除此之外,嘉靖也是卻不過張孚敬的情麵。

最初那段最艱難的時光,是張孚敬陪著嘉靖熬過來的;其後的政治風波中,張孚敬也是不避艱險,一直奮鬥在第一線。不知為嘉靖遮擋了多少風雨;臨了臨了,張孚敬又頂著罵名,為嘉靖清簡了冗贅的機構。省出了大筆的銀錢。

嘉靖登基以來,張孚敬的身影無處不在,老張致仕在即。臨走前提出了這麽一個不算難的要求,針對的對象又是令嘉靖非常喜愛的劉同壽,他實在找不到拒絕的理由。

不過,若是劉同壽自己提出放棄,嘉靖也不會有什麽情緒,道士和進士,雖然隻差了一個字,但根本就是兩種生物。

從進士變成道士還靠點譜,很多名士在晚年,都會縱情山水。出家修行的也大有人在,天台山紫陽派的開山鼻祖張伯瑞就是這樣。但從道門中途轉行,考科舉中進士的,那就一個都沒有了。

道士也識字,也讀書。但他們讀的是道經,跟儒家經典完全是兩碼事。

科舉,是無數讀書人的夢想,技術含量真心很高,又哪裏是隨便考考就能考中的?

看在嘉靖的眼中,張孚敬的提議。就是在幫他找樂子,劉同壽知難而退也沒什麽,正好專心幫他煉丹。雖然煉丹不比其他,是個很耗時間的項目,不過,劉同壽重修交泰殿之前,就已經在張羅這件事了,到現在,也有小半個月,應該有些眉目了吧?

若換在聽到張孚敬分析之前,劉同壽肯定想也不想就拒絕,可是現在,他卻又遲疑了。老師說的話沒錯,皇帝的性情和人心都是難以揣測的東西,站在台前指揮方遒,當然比在幕後操縱更牢靠。

謀後操縱這種事,更適合致仕之後做,為官多年的經驗和累積的威望,給他們提供了這樣的便利。而劉同壽卻沒有這樣的條件,他的年紀小,談不上什麽威望,權勢多半都來源於借勢,一旦有個波折,辛苦構建起來的勢力很容易就會被瓦解。

年前紹興士子的表現,已經給他敲響了警鍾,烏合之眾可以利用,卻不能依靠!

可話說回來,盡管張孚敬幫他省去了府試、鄉試那些步驟,隻剩下了會試最後一關,這待遇足以讓天下間的,絕大多數讀書人羨慕到死了,但這個機會隻是看起來很美好罷了。

劉同壽當然不是文盲,不過,他離讀書人的標準也是相當之遙遠,四書五經?他僅僅就知道個名目,就算他不吃不睡的拚上一個月,爆人品的把這些東西都背下來,一樣也沒用啊!

這會兒是明朝,不是經過了焚書坑爹的辮子朝,四書五經隻是經史的基礎部分罷了,真正的經史,涉及的書籍量是極其龐大的。別說把書看一遍,就算隻把書名列一列,再背下來,就已經是相當浩大的工程了,否則,古人幹嘛要十年寒窗啊?

思來想去,劉同壽也是不得要領,於是他決定把煩惱跟朋友們共享,看看集思廣益之下,會不會想出新點子來。

“你說你沒辦法?怎麽可能?同壽,你事先沒跟張閣老通過氣嗎?”

沒等劉同壽去找,梁蕭等人就自動登了門。這個消息太勁爆了,張孚敬出宮之前就遞了奏疏,然後消息就不脛而走,迅速傳播開來,梁蕭聽到消息後,又哪裏按捺得住,第一時間就扯著韓、孫二人過來了。

“有過類似的提議,不過,我也沒想到老師他用的是這麽個法子……”劉同壽很無辜的聳聳肩,上次張孚敬說會見機行事,具體的方式和內容都沒說定,這消息對他來說也挺勁爆的。

“而且梁叔你說辦法……這是考科舉誒,我能有什麽辦法?”

梁蕭眼珠轉了轉,提示道:“辦法應該還是有的,你既然能讓我中舉,讓韓兄中狀元,那……咦?莫非這道術也有醫人者不自醫的顧忌?”

“那能一樣麽?”劉同壽沒好氣的白了他一眼,“你好歹是自幼苦讀,韓兄、孫兄更不消說,他們早就才名動江南了。我那點評,說到底,不過是順勢而為,頂多算是個預測!我寫信還得翻書呢,你倒是說說看,我怎麽點評,能把自己給評成進士了?”

“咦?同壽你這樣一說。好像也有道理誒。”梁蕭撓撓後腦勺,讀沒讀書,從言行中其實是可以看出來的。劉同壽平時的表現。讓很多人都高估了他的文化水平,梁蕭更是早就習以為常了。

“不過也沒什麽,這種事很容易解決的。關鍵是你沒想到。”

“很容易?”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梁蕭身上。

“應該不難吧?”梁蕭啞著嗓子,煞有其事的說道:“夏天的時候,老神仙不是點化過你一次嗎?那次他把你從……變成了天才,這次就請他再幫一次忙唄。背書,總難不過傳授三千大道的法門,你說是不是?”

“……”劉同壽無語,這就叫忽悠人結果把自己給忽悠進去了。

其實,劉同壽對自己人很少保密,除了那些實在緊要的機密外,他能解釋的都會解釋一番。身為上位者。有必要保持一定的神秘感,但若是搞得太神秘了,也會有副作用。何況,解釋清楚了,才能讓這些助力發揮出來。比如李家父子,以及道門協會那些人。

但正如劉同壽當初的構想一樣,他本身就是神跡的一部分,他表現得越出色,他身後那位老神仙的光環就越強,如梁蕭這種從一開始就見證的人。早就深信不疑了。哪怕劉同壽有一天突然發神經,把自己的來曆原原本本的告訴梁蕭,後者也不會信,而是在那解釋的基礎上,自行演化出一套說法來,關鍵詞可以參考:仙法無邊,投胎轉世,等等等等。

謊話隻要開了頭,就得用更多的謊話來圓,劉同壽有氣無力的解釋道:“師傅那法術不能隨便用,消耗很大,很傷身的……”

“同壽賢弟,張閣老突然求皇上的恩旨,不可能是心血**,他是怎麽個思量?而你既然有心要應試,又是怎麽個想法呢?可否對愚兄分說一二?”提問的是韓應龍,此人確實相當沉得住氣。

韓、孫二人這幾天都在苦讀,全然不聞窗外事,所了解的,都是梁蕭路上告訴他們的,梁蕭說話顛三倒四,他們到現在還沒有徹底搞清楚狀況,隻覺驚詫莫名。

“事實上……”劉同壽把張孚敬的意見解釋了一遍。

“盛名之下,果無虛士,張閣老竟然考慮的如此長遠,可笑孫某少負才名,又在京城曆練了這許多年,自認有些見識,結果苦心造詣思慮出的計劃,卻也流於凡俗,落了下乘,可歎,著實可歎啊!”

反應最大的是孫升,隻見他擊掌跌腳,麵上神色也是忽喜忽憂,好半天才平靜下來,最後他一拍手,高聲道:“同壽賢弟,我支持你!”

“孫兄有良策教小弟?”劉同壽眼睛一亮。孫升的性子沒有韓應龍穩重,但做事還是很靠譜的,至少不會象梁蕭那麽夾纏不清。

“良策算不上,說是餿主意還差不多……”孫升適才慨歎於張孚敬的老辣高明,顯得很是激動,這會兒卻顯得有些遲疑。

“餿主意也比束手無策強,在宮中呆了這麽多天,我也沒犯愁,可為了這件事,唉,我的頭發都白了好幾根呢。”

“既然如此,那我就獻醜了……”孫升慢吞吞的說道:“賢弟,你要知道,但凡是製度,通常都有可供鑽空子的漏洞,會試,也不例外……”

劉同壽越聽眼睛瞪得越大,聽到最後,他不能置信的問道:“孫兄,是我理解錯了,還是你……我怎麽覺得,你這是在建議小弟作……”

“噓!”孫升一幅做賊心虛的模樣,向劉同壽打了個謹慎的手勢,低聲道:“隻要賢弟知道就可以了,如有用到愚兄的地方,但管直言,無有不允,事急從權,也是權變之道,但聲張開來就不好了。”

劉同壽有些哭笑不得。

老師說的沒錯,人都是會變的,為了實現抱負,孫兄這樣正氣凜然的人居然都建議我作弊了,將希望放在別人身上,果然不實際!

不過,話說回來,孫兄的這個提議,可行性倒是很高啊。

科舉舞弊?哥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