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國師* 第124章 內部問題

眼見眾人已經出了門,劉同壽指指黃齊賢,不著痕跡的做了個手勢,無人注意的角落裏,啞仆微微點頭,身形向後一退,隱沒在了黑暗之中,轉眼間便消失無蹤。?

這就是絕影衛的好處了,他們接收指令的方式相當特殊,不知情的人完全無法察覺。啞仆平時不言不語,存在感相當薄弱,哪怕是跟劉同壽很親近,又早就知道啞仆存在的梁蕭等人,也完全沒注意到,現場少了一個人。?

受了這麽多天冷遇,眼下又眾叛親離,說心裏一點都不在意,是不可能的。?

但劉同壽也很清楚,在壓力麵前輕易轉變立場的烏合之眾,本來就不足為憑。眼下形勢不利,這些人做了鳥獸散;等到情勢逆轉,他們自然又會和在江南時一樣,哭著喊著的求自己收留。?

隻要炒作足夠好,跟風眾就永遠不會少,反之亦然。核心人物才是他應該關注的,隻要這些人不動搖,那這個開局就不算太糟,眼下最重要的是安撫和善後。?

孫升的憤怒是衝著上疏者去的,韓應龍也一直不動聲色,但人心難測,劉同壽也無法確定兩人到底是真的全無芥蒂,或是將怨氣壓住了,沒有表現出來。?

要知道,這兩人的文才本就名動一時,就算沒有自己的點評,金榜題名也是大有希望的。涉及功名,重在參與的跟風眾都表現得如此激烈,這二人到底如何作想,還真是難以預估。?

在京城的遭遇和身世之秘,無時不刻的都在提醒劉同壽,之前的順風順水隻是表象,真正的困難和考驗還在後麵呢。?

這裏是大明的政治中心,充斥著謊言和陰謀,從前的恩怨情仇,在這裏都會變得不同。?

恩義,隻是過去;仇恨。卻在擴大;承諾之類的東西更是做不得數。?

李崧祥明明暗示說,張孚敬需要自己,會站在自己這邊。可自己上門拜會的時候,為什麽會被拒之門外??

可是,很多事都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忽悠人是劉同壽的長項,安慰人他就完全沒有心得了。?

忽悠人跟變魔術是一個道理,用精彩的視聽效果吸引人的注意力,然後找些托兒起哄,隻要表演不是太差。就引導觀眾的情緒,進而掌控住局麵。但洞察人心就難了,不但要察言觀色,還要進行換位思考什麽的,複雜得緊。?

梁蕭和士子們對罵的時候他就在想,想到院子裏變得空蕩蕩的,腦袋都隱隱做疼了,他還是沒想出來一個完全之策。?

結果。反而是韓應龍先開了。。?

他一派的泰然自若。非但不見頹喪之氣,語氣更是平和真誠,他語重心長的勸慰起了劉同壽:“賢弟勿憂,愚兄既有狀元之才,那錯過了今次也沒什麽,三年後再考便是了。倒是賢弟須得沉住氣。莫要被外物所動,攪亂了心境。”?

另一邊孫升也是歉然道:“劉賢弟。是愚兄把事情想得太簡單了,本以為有同鄉的情分在。更有賢弟的盛名號召,可以順勢將……唉,人心難料,也是愚兄思路不周,平白讓賢弟受了這番折辱。”?

這兩人的反應讓劉同壽很有些措手不及。?

他對韓應龍有恩不假,但那恩情他卻不能獨占,至少要分給李時珍父子一半才對,他隻是張張嘴,李家父子卻是千裏奔波,然後又出手相救的。?

在他心裏,這點恩情根本算不得什麽,放在後世,給別人指點一家好醫院,頂多也就是請吃頓飯的人情罷了,根本就不算個事兒。?

他跟孫升的交情更淺,隻是在杭州有過一麵之緣,談過朝局政事罷了。在劉同壽看來,當時敲定的,應該是個結盟的意向,而不是從屬關係,現在自己連累了盟友,對方多少應該有些怨氣才對。?

可是,沒有,任他如何觀察,也沒辦法從對方的神情中找到一絲虛偽。這兩人是真心實意的為他著想,孫升更是把組織不力的責任歸咎到了自己身上。?

其實這一切都是因為自己啊,如果沒有自己掀起的蝴蝶效應,這二人應該順順當當的金榜題名才對。現在,結果就難說了,過三年再考,就算考中了,還會是三甲嗎??

愧疚和疑惑,慢慢化成了感動,劉同壽隻能認為,要麽是古人對恩惠和承諾看得太重,要麽就是自己遇見實在人了。?

劉同壽認真的說道:“韓兄提點的有道理,孫兄自責卻是沒來由,沒了那些人礙手礙腳,反倒便於行事,至於剛才……我也算是個出家人,唾麵自幹的本事是沒有的,可卻也不至於被些小人離棄,就如何鬱悶了……”?

就在這時,劉同壽猛然看到,李言聞冷著臉走了出來。?

他心裏咯噔一下子,李老爹不是也要拆夥兒吧??

他和這位的關係可不咋地,他把人從湖北忽悠到江南,又從江南忽悠到京城,行程怕不得有上萬裏,路上不但顛簸得要命,還擔驚受怕的。而對方圖的,就是兒子的前程,自己偏偏又算計著要讓李時珍早點上正規……?

可以說,這位對他,隻有怨,而沒有愛,更別提恩情什麽的了。眼見著跟他在一起,隻會壞了兒子的前程,對方要偕子離開,也是應有之意。?

那些紹興士子散了,劉同壽可以不在意,但這位要走了的話,對他可是重大打擊。?

忽悠嘉靖的計劃中,肯定要有醫生幫忙才行,那位皇帝神叨叨的,一天總是亂吃東西,一般的醫生肯定招架不住的呀。?

就拿宮中鬧鬼這件事來說,很可能就需要李言聞出手,因為劉同壽懷疑嘉靖是不是中了毒……沒錯,就是重金屬毒素,這種毒素會讓人產生幻覺,跟鬧鬼是差不多的。?

道家的金丹乃是鉛汞煉製,重金屬的含量極高,嘉靖家學淵源,說不定從小就吃這玩意長大的,〖體〗內沒毒才怪呢!?

想解決這件事,光是知道原因還不夠。就算能勸服嘉靖,不再服食金丹,也頂多是讓病症不再加重。已經有的症狀卻得不到改善,所以,需要醫生,很高明的那種。?

而李時珍現在才十六歲。哪怕劉同壽揠苗助長,這位未來神醫一時也派不上用場,要解決問題,隻能指望他爹。?

要是李言聞真的走了,那他的捉鬼大計很可能就要天折了。?

看著對方陰沉的臉色。劉同壽有點心虛:“李伯父,您這是……吃過了嗎?”?

“我問你,你跟東壁說了些什麽?”對他那些亂七八糟的問候方式,李言聞早就見怪不怪了。?

“那可就多了……您問的是哪方麵的?”聽到對方不是要告辭,劉同壽當下鬆了口氣,不過事情還沒完,看對方這氣勢洶洶的樣子,沒準兒是先興師問罪。出完這口氣再走。?

“醫術!”李言聞**的丟出兩個字。?

韓應龍本來還想上前勸解。他是李時珍的老師,李言聞對他也頗為敬重,可聽到這話,他也沒法勸了。李時珍不肯棄醫從文,是李父的心結,始終無法釋懷。外人是沒法勸的,誰勸跟誰翻臉。哪怕是他這個老師也白搭。?

“這個嘛……”劉同壽麵上故作從容,心裏卻在暗暗叫苦。?

真是屋漏偏逢雨。東壁兄也真是的,怎麽偏偏挑這個時候跟他老爹攤牌?難道明朝有除夕夜玩真心話大冒險的習俗??

要是跟李伯父拆了夥,宮裏那位又果真中了毒,那真是萬事皆休,東壁兄,你這是老爹兄弟一起坑啊!?

李言聞不耐煩的喝問道:“休要閃爍其詞,我隻問你,細菌感染,熱水除菌這些說法,到底出於何典?”?

“啊?”劉同壽愣住了,看他氣勢洶洶的摸樣,還以為出了多大的事兒呢,結果卻是為了這個。?

他一直打著揠苗助長,把李時珍培養成中西結合,史無前例的一代宗師的主意,所以有事沒事,就會跟對方說後世的醫理。當然,他不是專業搞這個的,隻能說些基礎性的簡單東西,希望對方可以自己融會貫通,然後有所增益。?

這就是個廣種薄收的意思,跟他搞道家協會的初衷同出一轍。?

“不是出於醫典道藏,難道是你自己杜撰出來的?”李言聞又問。?

“當然不是了,是我師父教的……”劉同壽一顆心算是落回了肚子裏,解釋這個還不容易?使勁忽悠就行了唄。?

“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若不持此咒,如食眾生肉,我師父就是受了這個說法的啟發,然後……”?

李言聞想了想,半信半疑的問道:“卻也有些道理,不過,這好像是佛經啊?”?

“嗨,李伯父卻是著相了,且不說佛道一家,溯本逐源的話,佛,本就是道啊!除了有關天竺的那部分內容之外,佛家的經典說法,不都是在中土發展出來的嗎?醍醐灌頂,普渡眾生,金身……其實都源自道家,不然的話,倒是讓那些和尚用梵文說說這些詞兒?”?

“和尚不事生產,隻會念經忽悠人,哪有我道家廣涉百業,門門精通?就說這一杯水裏有多少條蟲的問題吧……”劉同壽大手一揮,巴拉巴拉一頓胡扯,然後又剖析了一通醫學消毒的利弊。?

“你這麽一說,倒也有些道理……”李言聞行醫多年,除菌消毒的措施多少也應用過,隻是他不知其所以然罷了,這會兒被劉同壽一通忽悠,也有茅塞頓開的感覺。?

他皺著眉頭思考著,不知不覺間,憤怒已經平息,他本來確實是要向劉同壽興師問罪,順便拆夥的,因為小道士誘騙他兒子從醫。結果劉同壽的說法為他打開了另一扇醫術之門,他一下子就沉迷了進去,卻是將初衷統統忘掉了。?

看著他回房間的身影,以及李時珍通過窗縫豎起的大拇指,劉同壽抹了把冷汗,總算,內部問題都解決了,接下來可以專心對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