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賬東西!”

明成帝氣的摔了茶盞,“朕就知道他狼子野心。”

好一通發脾氣,明成帝這才看向跪在地上,已經雙目無神的淑妃,“現在你可聽見了,都是你教的好兒子!”

淑妃良久都沒有說話,好似已經徹底認命了,可她就算是辯駁,又能說什麽呢?說是栽贓陷害,可又是誰栽贓?

龍袍都搜出來了,可以說是百口莫辯。

“給朕擬旨,立刻廢除趙奕太子之位,降為庶民,壓入鳳陽高牆,終身不得出。”

“淑妃鄭氏,宮闈之內,若見鷹鸇,既無《關雎》之德,而有呂、霍之風,降為常在,搬離鍾粹宮,關入西宮,無召不得出。”

淑妃低下頭,“臣妾領旨。”

一旁的宸妃看著跪在地上的淑妃,簡直要笑出聲,強忍著沒有動,但微勾的唇角已經出賣了她。

如今六皇子被封為王爺,已經搬到封地,七皇子也被關進了鳳陽高牆,就剩下一個體弱多病的八皇子,然後就是自家的璟兒。

宸妃已經可以預想,下一任太子一定是她的璟兒,如今皇上的身子,恐怕也堅持不了幾年,到時候她就是太後。

如此想著,她看著被人從地上扶起來的淑妃,滿眼的譏諷,當初多風光的人,現如今就有多落魄,誰又知道誰能笑到最後呢?

“淑妃姐姐,往後我會常去西宮看你的。”

聽到這話,淑妃轉頭看著宸妃,眼珠子轉了轉,忽的抬手從頭上拔下金簪,朝著宸妃就撲了過去。

噗—

這一場變故誰都沒反應過來,就連明成帝都嚇了一跳,整個人站起身,宮人們亂作一團。

等眾人去分開淑妃和宸妃的時候,就發現宸妃的喉嚨處已經被捅了個窟窿出來,血汩汩往外冒著。

宸妃的手捂著脖子,瞪大眼睛看著淑妃,想要說什麽,卻隻能嘴裏往外大口大口的吐著血,緊接著便斷了氣,眼睛死死的睜著,死不瞑目。

“鄭氏,你這是幹什麽?”

明成帝厲嗬出聲,淑妃回頭笑了笑,臉色都是噴濺的血跡,瞧著淒美而又可怖,“臣妾怕宸妃妹妹說到做不到,西宮寂寞,臣妾想讓宸妃妹妹多陪陪臣妾。”

“你……”

明成帝深吸幾口氣,怎麽都沒想到淑妃如此瘋狂,看著她手中帶血的金簪,朝著眾人道:“都還愣著幹什麽,還不將她手中的簪子卸了?”

“趕緊將她拖下去,朕不想在宮裏再見到她。”

這話的意思就是西宮也不用去了,直接從宮裏消失,後宮妃嬪除了死還有什麽辦法能在宮裏消失呢。

淑妃自然是也明白的,看著宮人戰戰兢兢的朝著她走過來,想要拿下她手中的簪子,她有些惡劣的勾了勾手,宮人便顫顫巍巍的幾乎跌坐在地上。

都是怕死的東西,這世上誰又不怕死呢?

淑妃唇角的笑意凝固,握緊了手中的金簪,她不怕,將死之人才是最不害怕的,她轉身直奔明成帝的胸口而去。

既然是死,那就都別活好了。

隻要現在明成帝死了,她兒子照樣還是太子!

元寶尖細著嗓子,慌亂的喊著,“護駕,快護駕!”

噗通—

簪子在沒入明成帝胸口半寸的時候,被從門外候著的汪斌聽到動靜,一腳踹在了淑妃的胸口。

明成帝捂著胸口,嚇得心有餘悸,指著淑妃道:“殺了她,給朕殺了她!”

汪斌手中沒有武器,聽到明成帝的話,直接折斷了淑妃的脖子,好好的依雲宮,此時好像成了殺伐的戰場,接連死了兩位妃嬪。

次日早朝,朝臣還不知道發生了什麽,太子就被貶為庶人,關進了鳳陽高牆,而淑妃和宸妃兩人全部死了。

原本以為現如今就剩下十二皇子,如今皇上重病,應該由十二皇子暫時代理朝政,誰知明成帝竟然選了東陽郡王。

欽天監的道士伺候明成帝服了藥,“皇上,這是臣這幾日新研製的藥丸,特意請教了西昭國師,說此藥肯定能治好皇上的頑疾。”

“皇上服用完可有覺得舒服些?”

明成帝用茶順了順,隻覺得渾身暖洋洋的,“好多了,朕如今這身子就都靠你了,你比那些庸醫好多了,若非你,朕恐怕早就不中用了。”

“皇上說的這是什麽話,您是真命天子,自有龍氣庇護,隻是如今小人作祟,偷了陛下的龍氣,才會讓你如此虛弱。”

此話一出,明成帝睜眼看著道士,“你說有人偷了朕的龍氣?何人?”

道士跪在地上趕緊道:“如今秦國龍氣的缺了一半,臣掐算過,應該是皇上登基的時候就已經丟了。”

“也就是說皇上登基當年,應該缺少了聖旨,所謂……名不正言不順,因此才會隻有半條龍氣。”

“荒謬!”

明成帝眯眼看著道士,周身氣勢冰冷,“你知道自己在說什麽嗎?”

道士跪在地上,渾身發顫,“皇上,臣不敢胡說八道,但臣掐算過,而且也夜觀天象,紫微星氣運不足,反倒是紫微星旁邊的星星有一半氣運。”

“臣以為,若是能找到這個人,封為太子,或許會將秦國的龍氣補齊,到時候皇上的身體自然而然就能痊愈。”

聽到這話,明成帝冷笑一聲,“你說的人是老八,還是十二啊?”

道士搖了搖頭,“都不是,臣說的是……當初得到聖旨之人,他死了,其後人承其氣運。”

此話一出,屋內頓時靜的一根針落都聽的見,明成帝眼底的殺意流露,若非此人還給他煉丹,現在他就能看了這道士的腦袋。

當年他登基為帝,的確是沒有聖旨,因為聖旨被先帝傳給了汾王,都是東陽公主,自己親生姐姐的功勞。

所以明成帝一把大火殺了汾王全府,一個活人都沒留下,怎麽可能還會有汾王的後代?

而且就算有汾王的後代,明成帝又怎麽可能會舍得把好不容易得來的皇位,再還給汾王的子嗣,豈不是承認自己並非正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