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3影響(上)

在京的社交中,李想交往最多的還是那些著名的民主人士和科技界產業界人士,以及國際友人。梁啟超、林長民、蔡鍔、章太炎、辜鴻鳴、熊希齡等等,與李想交往最密。李想在他們中間無話不談,經常一談就是幾個鍾頭。李想向他們介紹國民黨的和平民主方針和鄂區的各項建設,揭露北洋當局的內戰獨裁政策。李想的淵博學識、精辟見解和風趣幽默使他們歎息不止。

當然,李想嘴裏經常會冒出一些新奇的詞語,也讓大家見識了這個“瘋子”的語言特色。

同時“瘋子”的章太炎承認自己是個瘋子,但他說革命需要神經病:“大凡非常的議論,不是神經病的人斷不能想,就能想亦不敢說。遇著艱難困苦的時候,不是精神病的人斷不能百折不回,孤行己意。所以古來有大學問者成大事業的,必得有神經病才能做到……為這緣故,兄弟承認自己有精神病。也願諸位同誌人人個個都有一兩分的精神病。近來傳說某某是有精神病,某某也是有精神病。兄弟看來,不怕有精神病。隻怕富貴利祿當麵現前的時候,那精神病立刻好了,這才是要不得呢!”

這位罕見之人的罕見之處在於:很多在革命前有“精神病”的人,在革命後的榮華富貴中很快“痊愈”,而他依舊在病中,且越病越重。

……

李想沒有忘記聽取黨內長期戰鬥在北洋統區的政治、文化活動家們獻計獻策。

“代表團的和談活動是卓有成效的。”李想款款說道:“下次我準備向袁世凱提出*條意見:(一)在和平。民主、團結基礎上實現全國的統一,建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徹底實現三民zhu義。

(二)擁護袁世凱,承認袁世凱在全國的領導地位。

(三)承認包括國民黨在內的民主各黨派的平等合法地位,確立南北之間的長期合作、和平建國方針。

(四)承認鄂區部隊及地方政權在維護邊疆統一中的功績和合法地位。

(五)停止一切武裝衝突,各部暫留原地待命。

(六)實現政治民主化,軍隊國家化,黨派平等合法。

(七)政治民主化的必要方法:由北京zheng府召集各黨派及無黨派代表人物的政治會議,各黨派參加政府,重選國民大會;由中央推薦鄂區及熱河、察哈爾、河北、山東、山西五省省府主席,綏遠、河南、江蘇、安徽、湖北、浙江、廣東及東北十省副主席,北平、天津、開封、上海四特別市副市長;推行地方自治,實行普選。

(八)軍隊國家化的必要辦法:公平合理的整編全國軍隊,確定分期實施計劃;鄂區部隊編成16個軍48個師,駐地集中於淮河流域及隴海路以北地區;國民黨及地方軍事人員,參加陸軍部及其他各部的工作;設立武漢行營及南方政治委員會,任國民黨人員為主任。

(九)黨派平等的必須辦法:釋放政治犯,取消一切不合理禁令,取消特務等。

……”

大家揣摸著這李想的話。

這是一份極為重要的和平文件,實際上是北洋與國民黨開展和談的基礎性文件。

這一文件與李想赴京之前武漢所有公開發表的文件相比,作出了許多明顯的讓步。而其中最主要的讓步是,李想不但放棄了要求建立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

整個方案有兩大特點:一是政治上堅持了和平、民主、團結的方針;二是作出了巨大的讓步。

隻是在軍隊和鄂區問題上,李想開價較高,但並未脫離實際去漫天要價。之所以開價較高,是為了盡可能地保存李想在革命中所取得的成果,同時也為同袁世凱討價還價留有一定餘地。

為什麽李想作了如此大的讓步呢?固然由於北洋是國內第一大軍政勢力,又處在執政地位,其政治。經濟和軍事實力比武漢要強大得多,李想必須承認這一基本事實。但是另一方麵也說明了李想向往和平和對於和談具有很大的誠意。

當然,麵對一個強大的對手,為了國民黨自身的利益以及人民的根本利益計,李想、湯化龍等在這九條意見中也堂堂正正地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其主要內容是:確定和平民主的建國方針;承認中共領導的解放區和軍隊;承認各黨派的合法平等地位;停止一切武裝衝突;迅速結束黨治,采取必要的措施,實現政治民主化、軍隊國家化和黨派平等合作等。

總之,這一方案將在整個北京談判中的影響不可估量,它使李想、湯化龍始終在和談中處於主導地位。

曆史進至一戰這個路口,隨著北京南北之間最高級別的談判的實現,給予了袁世凱再好不過的機會,隻要其放棄舊有的封建專製主義,一改以往的錯誤政策,順應新的曆史潮流,采納李想的正確意見,不僅中國的和平統一有望真正實現,他本人也可能成為各黨各派和國內民眾所共同的領袖。其何去何從,李想等人拭目以待。

在這次的交談中,李想一直談到夜深仍不肯休息。當湯約宛等勸李想休息時,他卻說道:“不要緊,不要緊,我房裏有多的被頭呢,就擺地鋪吧,談下去!談下去!”

李想這種忘我工作的風範,使大家十分感動。

遍訪北洋政軍各界顯要也是李想的一項重要活動。

為此,國民黨內許多人自然感到難以理解。他們抱怨說,這樣的反革命專家,有什麽好見的呢?可李想的看法卻不同,他耐心地解釋說道:“不錯,這些人是反革命的。但我到北京來還不是跟反動頭子袁世凱談判嗎?北京現在是北洋反動派當權,要解決問題,光找梁啟超這些民主人士不行,他們是讚同與我們合作的,但他們不掌權。”

李想的政治眼光確實遠大。盡管同段祺瑞這樣的反革命強硬派會麵,免不了唇槍舌戰一番,但李想準備十分充分。

在段祺瑞的家裏,寒暄之後,段祺瑞便流露出一種傲慢的神氣。他對李想說道:“李大帥親自到京來,我們很歡迎。不過,談判要成功,關鍵在於國民黨要放棄孫大炮的思想觀念,放棄一黨的武力和政權,與政府共圖新中國之建設。不然,政府即使想和,也沒有辦法。”

李想卻滿不在乎,麵帶微笑地接過段祺瑞的話題:“段將軍差矣!和平不是國民黨一家的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辛亥革命時期,南北之間就有了第一次的合作,你我都是過來的人,都還記得當時的情景,很順利的逼清帝退位,免除內戰分裂之苦果。後來呢,若不是袁大總統一腳將國民黨踢開,怎會有二次革命的內戰發生?”

說到這裏,見段祺瑞沉默不語,李想略略提高了聲調,繼續說道:“二次革命的內戰,結果又怎麽樣呢?國民黨不但沒有被消滅,反而發展壯大了。而北洋軍‘剿匪’的結果,險些招致財政破產,這一教訓難道還不發人深省嗎?”

李想越說越起勁,用詞也愈加尖銳:“你們說我們爭地盤,爭軍隊,要知道,都是你們‘剿匪’逼出來的,是逼上梁山。就像孫悟空大鬧天宮,玉皇大帝封他為弼馬溫,孫悟空不服氣,自己認定是齊天大聖。可你們卻連弼馬溫也不給我們,我們隻好扛槍上山了!看起來,逼和打都解決不了問題,還是和的好。”

這一席話,軟中帶硬,人情人理,使段祺瑞窘迫異常,無言以對。他隻好連連點頭:“對!對!還是和的好!兄弟願為這次和談盡心效力。”

段祺瑞的反國民黨政治觀點是極端頑固的,但麵對李想既不屈從,又不挑釁的談論,無言可以對答,隻得找句“好話”結束爭論算了。

此後,李想由北京返往武漢,在一次政治局會議上曾說過:“有許多人說皖係破壞談判,我看很多皖係人物包括段祺瑞在內是動搖的。”

無論李想以上對段祺瑞的判斷是否正確,有一點可以肯定,李想對北洋進行tong戰工作的決心是很大的,不論你對中共的政治態度如何,隻要有機會,我就要開展工作。

不料,這次拜訪歸來時,正巧與袁世凱狹路相逢。

一見麵,袁世凱很客氣地問道:“李帥到哪裏去了?”

李想也很坦率地告訴他:“剛去看了段祺瑞。”

袁世凱聽罷一怔。看得出,他很愕然,也不大高興。不過,他沒有流露出來,隻是幹笑著連聲說道:“好,見見好,見見好!”

在北京,有人指責李想說道,你們國民黨“不要另起爐灶”。李想針鋒相對地對答:“不要另起爐灶的話我很讚成,但是袁世凱得要管飯,他不管我們的飯,我們不另起爐灶怎麽辦?”

李想在北京同各界人士的廣泛接觸中,一是交流了政治見解;二是介紹了國民黨的主張;三是了解到了大後方以及國外的實際情況。在此後回武漢時所作的《關於北京談判》的報告中,他談到了這方麵的感受。李想說:我這次來北京,就深深地感到廣大人民熱烈地支持我們。他們不滿意北洋政府,把希望寄托在我們方麵。我又看到許多外國人,其中也有美國人,對我們很熱情。……我們在全國、全世界有很多朋友,我們不是孤立的。

總之,李想親赴北京的談判,對於一戰初期中國社會起到了極大的政治震撼力和影響力,其所發揮的作用是任何鬥爭手段和經濟手段所難以達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