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已經降臨,天上繁星閃爍,一抹月光穿透雲層,撒在了萬籟俱寂的神州大地上。安定城周圍靜悄悄的,一切都在沉睡,隻有月光籠罩的安定城安西軍司令部內此時正一片繁忙,司令部電台嘀嘀嗒嗒響個不停,傳令兵跑得飛快,參謀人員也緊張地忙碌著。各路部隊都已在指定位置集結完畢,整裝待發。

“李帥。袁世凱的急電!”

一陣急促輕盈的小碎步響起,就聽到管家小妹梅迪說道。李想從繁複的地圖上抬起頭,眉頭微皺的說道:“袁世凱說什麽?”

“袁世凱通令各省軍隊改編。另,命令安西軍立刻撤出陝甘,所部立即解散,不尊者以土匪論;命令北伐招討使譚人鳳調任川漢鐵路督辦,所部立即解散,不尊者以土匪論。”

李想嘿嘿冷笑:“袁世凱好大的威風,還沒坐上大總統寶座,就要想剿‘匪’了,就怕他沒有這樣的好牙口。叫曾高和李西屏盯緊河南的段祺瑞,他要有什麽動作,立刻給我狠狠的打,不管打得贏打不贏,但必須打的堅決,必須堅持到蘭州戰役結束。”

“是。”左手抱著文件夾的梅迪,右手中的鉛筆晃動,飛速記錄下命令。

李想在大廳轉了兩圈,突然問道:“譚人鳳接到袁世凱的命令是什麽反應?”

“還能有什麽反應,遵命照辦唄。”管家小妹悄悄翻個白眼,同盟會中沒有幾個人有與袁世凱鬥爭到底的魄力,不然,革命就不會半途而廢,出現袁世凱竊國的結果。

“就這麽平靜?”李想有點不可置信,自曾國藩始,引領了中國近代曆史的湖南人不可能這樣慫包的。

“當然不是啦。”梅迪睜著大眼睛,“湖南可是第一個響應武昌舉義的,而且也是第一個派遣援鄂部隊,唯一幫助我們抵抗過北洋軍的省份。湘軍將領鄒永成獨持異議,對譚人鳳說:‘袁世凱決靠不住,不特你的軍隊不可解散,連南京應裁的軍隊都不可裁撤,否則後悔莫及’。但是譚人鳳不依,鄒永成又堅持說:‘你去和克強商量,把所有不要的軍隊都配好了子彈,交把我帶到綠林中去訓練,等到大局變動時也好出來備用。’譚人鳳罵鄒永成道:‘你發神經病麽?’鄒永成氣憤不過,又見一班老同盟會員隻圖苟安,馬馬虎虎地把民國重任交給靠不住的袁世凱,辜負從前的一片心血,因此鬱悶在心,決計自殺。他投江自殺,被人救起未死。”

“還是有明白人,還是有有血性的人。”李想拉開一張椅子上坐下,“咱們想辦法,給他們點幫助……孫先生和許多的老同盟會員認為隻要定都南京,就可以把袁世凱想搓遠就搓圓,想搓扁就搓扁。隻要有了參議院製定的憲法,就能迫使袁世凱遵守憲法,順從輿論。大家想想,老袁的勢力,全在北方,要他南來就職,分明是翦他羽翼,他這人經驗豐富、詭計多端,怎麽肯孤身南下,來做臨時政府的傀儡呢?他們也不想想,槍杆子出政權,南京如果放下槍杆子,無論什麽法律,無論什麽選出的機關,都等於零。”

三聲台炮震響,朱紅的大宅門開啟,幾個洋鬼子魚慣而出。袁世凱送出門,還一一拉拉手。

孫中山為形勢所迫向參議院提出辭職。參議院選舉袁世凱為臨時大總統。黎元洪又被推為副總統。參議院通告袁世凱的電文中稱他為“世界之第二華盛頓,中華民國之第一華盛頓”。袁世凱被選為臨時大總統,朱邇典率領的美、英、法、德等國公使,立即登門祝賀。

“父親,”袁克定悄無聲息的出現在袁世凱身後,耳邊輕聲道:“這各國的意思如何?”

袁世凱一下轉身,大步的就朝書房走了回去,得意洋洋的說道:“各國公使依據《辛醜條約》取得了在京津一帶駐軍的特權,如果國都南遷,他們便不能利用這種特權對中國實行軍事控製。因此,他們一致表示支持我定都北京。”

南京政府成立以後,兩次呼籲列強予以“承認”,列強都置之不理。孫中山不得不放棄了他曾提出過的要等各國承認南京政府以後才辭職的主張,但孫中山把總統位置讓給袁世凱,並不是真正相信他;為了將他置於革命黨人的監督之下,孫中山辭職時附有三項條件,交參議院:“一、臨時政府地點設於南京,為各省代表所議定,不能更改;二、辭職後,俟參議院舉定新總統樣到南京受任之時,大總統及國務各員乃行解職;三、臨時政府約法為參議院所製定,新總統必須遵守頒布之一切法製章程”。

按照上麵三條辦法,孫中山把他的“辭職”和“解職”分成兩件事。雖然他辭職了,但是並沒有“解職”,在新選出的臨時大總統袁世凱還沒有到南京就職以前,以他為首的南京臨時政府還是存在著。

參議院來電催袁世凱南下之外,孫中山還以個人名義,電達北京,說什麽“……臨時政府,已報告參議院,提出辭職書,並推薦袁為總統,惟袁公必須先至共和政府任職,不能由清帝委任組織。若慮北方騷擾,無人維持現狀,盡可先舉人材,電告臨時政府,即當使為鎮撫北方的委員”雲雲。

清帝退位,改朝換代,中華民國正式取代清王朝。臨時政府參議院接受孫大總統辭職,並以十七票一致通過,選舉袁為臨時大總統,到此時止,問題的重心便落在袁世凱願不願到南京就職了。在革命同誌看來,袁世凱雖不是理想的民國元首,可是他已履行了逼迫清帝退位的工作,革命黨人都重然諾,所以隻有遷就事實,選袁代孫。如果袁能脫離封建官僚遺毒甚深的北京,加上還有國會的牽製,同時正在起草的《約法》是采取內閣製,有這種種因素,總統便沒有什麽實權,袁當總統後總不致會太背叛民國的。這當然是一種天真的想法,袁是個純粹講實力政治的人,卅年政治生涯的起伏,使他相信必需要有實力才能談政治,他怎肯離開他的老巢――“北方”,怎肯離開他的資本――“軍隊”。他心目中既無中華民國,更談不上國會和《約法》,所以他的私心,根本就未考慮過到南京去就這空頭的大總統。

袁世凱在南京的參議院選舉他為臨時大總統後,立即在對內對外文告中自稱“新舉臨時大總統”,並在北京成立了臨時政府籌備處。南京政府雖然宣布舉行南北統一的慶祝,但是事實上,南京和北京各自存在著一個臨時政府,南京政府並沒有統一全國。而且就實際情形說,在已經宣布共和的各省中,南京政府也不能統一行使政權。孫中山雖然還沒有“解職”,卻已是辭了職的臨時大總統,他的政府在等待著袁世凱來接受。袁世凱一方麵接受了清皇朝的政權,北方各省的軍隊在他控製之下,一方麵又為革命陣營推戴為臨時大總統。全部優勢到了袁世凱手裏。

按照孫中山辭職時的三個附帶條件,民國的首都應該設在南京,袁世凱必須到南京來就臨時大總統之職。孫中山以為調虎離山,使袁世凱脫離北方的實力根據地,就不至於為害於民國了。他顯然過高估計了選擇首都所在地的意義。當革命力量不斷地向以袁世凱為代表的封建買辦勢力妥協的時候,中央政府無論設在那裏,其實都改變不了形勢。但是這樣的條件,袁世凱也不接受。他拒絕到南京來做臨時大總統。

現在袁世凱又得到列強的支持,膽氣更加凶橫起來。

袁氏父子進了書房,立即就有丫鬟進來給他們倒茶。

“我曾密電張季直,希望他來京,予以襄讚。可有回音?”袁世凱敲著桌子問。

袁克定回答:“張先生雖沒親自北上,卻派劉厚生持密函獻策。”從袖子裏掏出一封信來。

袁世凱撕開信,看信上寫道:“目前第一難題,即要公南來。解此題者隻有二法;一從在京外交團著手;一從北數省人民著手。飛鉗捭闔,在少川知其意而妙用之,若不著一毫痕跡,使不欲南來之意不出於公,當可有效。此題不過政府尚在南方,公如何能組織正當之政府也。”

袁世凱沉吟著,張謇之計卻是高自己的謀劃一籌,他便把信給袁克定,說道:“按他的妙計做去。”

“是。”

“還有,擬一封電報拍給南京,就說我不去南京,措辭不需要客氣。”袁世凱獰笑一聲,“現在,沒必要跟他們客氣。”

“是。”袁克定連連點頭,但是臉上卻浮現猶豫不決的神色。

“有什麽不妥?”袁世凱奇怪的問道。

“沒有,”袁克定搖搖頭,“是蘭州的麻煩還沒解決,趙惟熙來電,李瘋子一意孤行,不把我們的警告當一回事,如果我們再不趕緊援助蘭州的話,蘭州必定不保,西北必定不保!”袁克定咬牙切齒的說道,“當初南北和議就屬他反對最烈,如今雖然沒有反對父親當選大總統,可是他在《人民日報》反對父親任命趙惟熙為甘肅都督,借此上曆數父親“受趙氏之蒙騙”、“顛倒黑白”、“武斷羅織”、“有傷全國共和”、“阻塞豪俊之氣”、“違眾而發不情之令”、“橫逆待人”、“淆亂民國是非”、“憑借權勢、帝製自為”、“專為輿論相違”,十大可惜,在父親剛剛當選大總統他就跳出來唱對台戲,這不臣之心,路人皆知,他如此對蘭州窮追猛打,極力擴張勢力,極度危險,現在已經不需要他來威懾清廷,必須速速根除!”

“跳梁小醜,該收拾的就收拾掉。不……”袁世凱冷笑一聲:“……還是先和孫大炮打個招呼,要以國家大義去說服,他們就吃這一套,就讓孫大炮去壓李瘋子,李瘋子會怎麽狡辯,不能讓南方黨人以為我是在向他們舉起屠刀,我們這回一定要站在道義的製高點,不然和李瘋子的仗沒法打。和李瘋子打仗,必須瓦解他的軍心,必須撕掉他始終高舉正義的旗幟。”

經曆這麽多,袁世凱仔細的研究過李想的每一場戰役,發現李想軍隊戰鬥力強悍的秘訣,就是給予每一個戰士正義的力量,他們永遠站在道義的製高點。聽聽流傳出來的鄂州革命軍軍歌,“我們肩負著民族的希望”,這不止是狂妄,還有讓沒有士兵在戰場上殺人時無所顧忌的正義。

袁世凱挺頭疼的,如果不能在與李瘋子舌戰上取得勝利,沙場上即使取得勝利,隻怕南方黨人立刻就會亂起來。他如果沒能給出一個說得過去的理由就把李想給剿滅了,南方的黨人還不人人自危,群起而反?

袁克定匆匆離開,按袁世凱的要求召集幕僚擬發“鹹電”:

南京孫大總統、黎副總統、各部總長、參議院、各省都督、各軍隊長鑒:

清帝辭位,自應速謀統一,以定危局,此時間不容發,實為唯一要圖,民國存亡,胥賴於是。頃接孫大總統電開提出辭表,推薦鄙人,屬速來寧,並舉人電知臨時政府,畀以鎮安北方全權各等因。世凱德薄能鮮,何敢肩此重任?太屬客氣。南行之願,前電業已聲明,然暫時羈絆在此,實為北方危機隱伏,全國半數之生命財產,萬難恝置,並非因清帝委任也。孫大總統來電所論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組織,極為正當,現在北方各省軍隊,暨全蒙代表,皆以函電推舉為臨時大總統,清帝委任一層,無足再論。此語隱隱自命。然總未遽組織者,特慮南北意見,因此而生,統一愈難,實非國家之福。若專為個人責任計,舍北而南,則實有無窮窒礙。北方軍民意見,尚多紛歧,隱患實繁。皇族受外人愚弄,根株潛長,北京外交團,向以凱離此為慮,屢經言及。又舉外人,抵抗南京。奉、江兩省,時有動搖,外蒙各盟,迭來警告,內訌外患,遞引互牽。若因凱一去,變端立見,殊非愛國救世之素誌。若舉人自代,實無措置各方麵合宜之人。明明謂舍我其誰。然長此不能統一,外人無可承認,險象環集,大局益危,反複思維,與其孫大總統辭職,不如世凱退居。蓋就民設之政府,民舉之總統,而謀統一,其事較便。今日之計,惟有南京政府,將北方各省及各軍隊妥籌接收以後,世凱立即退歸田裏,為共和之國民。當未接收以前,仍當竭智盡能,以維秩序。總之共和既定之後,當以愛國為前提,決不欲以大總統問題,釀成南北分歧之局,致資漁人分裂之禍,恐怕言不顧行,奈何。已請唐君紹儀,代達此意,赴寧協商。紹儀即紹怡。前避宣統帝溥儀名,因改儀為怡,此次清帝退位,仍複原名。特以區區之懷,電達聰聽,惟亮察之為幸!

袁世凱鹹。

同時,另有一封電報專拍給孫中山。

孫大總統鑒:

連日外交警報迭至,日本派兵一萬三千名,由奉天之大連灣柳樹屯登岸。俄人則率師進占臚濱府一帶,呼倫所轄全境,幾成土崩之勢。或雲係皇族所召,然大局一日不定,此等險象,且百出而未已。有謀國之責者,其知所警乎。

蘭州陰雲,李帥一意孤行,請公捐除南北畛域,調和雙方意見,化敵為友,以維共和大局。倘仍彼此爭鬥蘭州城下,列強必來幹涉,竊恐西北邊境,蒙藏外藩,將入他人之手。大勢既去,雖悔何追。公秉國鈞,咎無可卸,幸留意焉。

袁世凱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