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三鎮,南軍北軍隔江對峙,緊張的空氣風吹不散。街頭巷尾,沙包路砦、林立的崗哨和橫臥街邊無人認領的死屍,都使這座城市透出令人恐怖的戰爭氣息。

李想革命軍政府在武昌留下部分機構外,各部門幾乎都走光了,特別是先來武漢的各省代表全部轉移去了南京。李想主動挑起這場戰事,不得不讓在武昌直麵漢口馮國璋兵鋒的他們恐懼。馮國璋勢大,武漢人這時不再懷疑,隻要馮國璋一聲令下,武昌將不久於革命人之手,以黎元洪為首的武昌軍政府撤出湖北的戰爭,進行到這一步,既在武漢人意料之外,又在他們意料之中。唯有黎元洪沒有去南京任職大元帥,讓天下人都感到意外。

戰敗的愁雲慘霧籠罩著堅守在這裏的每個革命人心頭。整座城市,隻剩下馮小戥帶領緊湊的人手,努力維持武昌的城市秩序。

今天,武漢陰霾的天空上,現出了一線陽光。久受陰雲困擾的武漢軍民,心頭不禁又升起一線期望之光。

革命軍在千家嶺合圍北洋軍王占元部整協兵團,李大帥正率部合力圍殲的消息一傳出,就轟動了整個武漢三鎮。

參加千家嶺圍殲戰的革命軍隊,攻擊精神非常旺盛,李想和曾高好不容易捕捉到一次戰機,豈能放過。何況各級指揮官都懂得速戰速決的重要性,一旦延緩,北麵的孫傳芳部和東麵的白家鎮北洋軍主力將會東西對進,馳援王占元部,屆時,就會出現革命軍吃不掉被圍之敵,而增援之敵複將革命軍反包圍的險惡局麵。

千家嶺及其東麵和南麵的金娥殿、公母嶺、小金山、大金山、獅子崖、墩上郭一帶山地殺聲不絕,雙方反複對攻,逐地爭奪。周吾的第一師擺在小金山、大金山地段,負責堵擊向東南方突進的王占元部。

曾高張網捕鼠,嚐到了反“八”字陣地的甜頭,金官橋、星子、瑞昌一線,阻住了北洋軍,殲敵數千;東、西孤嶺再戰,又重創王占元部。

曾高並不是一個得點兒便宜就往回縮的人。他喜歡戰場上不絕於耳的槍炮聲,喜歡大的、帶有刺激性的較量。他更要報獨霸山莊一箭之仇。李大帥早在獨霸山莊說過,不把這股敵人消滅,要了他的腦袋,雖然最後李大帥沒有要他的腦袋,但失敗的恥辱已經記下,隻要消滅王占元才能抹去。

曾高指揮革命軍由東向西攻擊千家嶺。田團第一、第二兩營(屬周吾第一師),由窪下桂、東坑坳進攻,第三營同時由劉家嶺擊敵側背,激戰竟日,於第二日上午三時占領劉家嶺劉、馬尾塘、雞公林劉,韋團第三營占領橋嘴王堵擊,阻敵向西南竄,敵大部續至,竄抵千家嶺西北之熊村,分向韋團千家嶺、大金山、肉身觀等陣地進攻,經革命軍集中火力痛擊,敵終未得逞。

至下午五時,王占元部似有向東竄犯模樣,曾高即抽調張團,及吳團之楊營,占領層嶺及其東北附近陣地,以堵擊之。敵陸續增援,再向小金山、千家嶺猛攻,未退。

旋王占元部騎軍七八百,向西南經田步蘇竄至獅子崖、肉身觀一帶高地,企圖抄襲革命軍之左側背。曾高遂抽調張團,由層嶺向肉身觀、獅子崖之敵攻擊,並令吳團之楊營,向肉身觀東北之敵截擊,韋團之曾營,由千家嶺聶村、任村側擊敵背。

革命軍開始攻擊,敵憑險頑抗,賴革命軍官兵奮勇,血戰至下午五時,將肉身觀、獅子崖一帶陣地完全占領。殘敵退據獅子崖以西之扁擔山,扼險對峙。

上午六時,革命軍繼續向扁擔山之敵攻擊,當占領山腹,敵退據山頂,借機炮威力拚死抵抗,旋又增兵千餘逆襲,肉搏三小時,張團黃營傷亡殆盡。

八時以後,敵仍不斷向大金山、獅子崖一帶猛烈攻擊,均被擊退。

曾高韋團一部,由大金山向麵前山、靠背山、楊家煩之敵攻擊,並製其東竄。將楊家阪及千家嶺北端高地完全占領,殘敵退千家嶺西端及熊村、田步蘇、箭爐蘇一帶,憑其石堡山炮火掩護,拚死頑抗。

王占元部敵不斷向我楊家阪東端高地進攻,至下午三時,複以援

隊向革命軍猛撲。革命軍韋團以傷亡甚大,致千家嶺北端,及楊家阪東端高地,於下午四時被敵占領。

以後,林鐵長第二師部隊雖與王占元部相互攻擊,激戰慘烈,但雙方陣地均無大的變動。

第二師打殘了敵人,也幾乎打殘了自己。全力纏住敵人的是它。在其它各部隊抵達戰場以前,第二師官兵前赴後繼,不顧死傷,成功地堵擊了王占元部,將敵抑留在千家嶺地區,為後續主力趕到,圍殲北洋軍爭取了寶貴的時間。

王占元部突圍的企圖被曾高無情的粉碎,再也不會給他任何機會逃跑。王占元部傷亡過半,向外突圍顯然已無可能。無奈間,隻能就地轉入防禦,固守待援。

當日,武漢三鎮各大報紙爭相報道,大肆渲染。想象力豐富的記者甚至提前開出了前線大捷的支票。這已經不是人民日報一家在宣傳,這個報道迅速席卷全國。

李想軍政府留武昌指揮機構對此既不承認,也不否認,隻是保持沉默,他們更關心更著急的是巴望著千家嶺前線的戰爭能使這張支票兌現。

武漢三鎮的民眾又開始癲狂,唯有蛇山黃鶴樓下的紅樓冷冷清清。

黎元洪胖胖的身影出現在紅樓向南麵的窗前,看著街上癲狂的民眾,紅樓裏卻倍加的淒涼。浠水的湯化龍、廣濟的饒漢祥、安陸的陳宦,這些為他在湖北上位立下汗馬功勞的人才,一個個離他而去。

想想三個月前,他們看李想還當是看笑話,看瘋子,南北多少豪傑為爭漢上遊而明爭暗鬥,激烈交鋒,雄心壯誌的黃興黯然神傷的離開武昌,意氣風發的殺氣騰騰的馮國璋穿著皇馬掛也即將離開漢口,春風得意的段祺瑞在孝感焦頭爛額,好日子看來也不長久了,自己在武昌也是呼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隻有李想,在北各方死命打壓之下,活的越發滋潤,隱隱約約,已經成為漢上最大的贏家……

武昌事不可為,饒漢祥和陳宦勸他去南京,與黃興爭一下大元帥實權,因為黎元洪隻是名義上的大元帥,滬寧黨人還是要求黃興這個副元帥代行大元帥職權。大元帥,大總統神馬的,這些都是袁世凱的囊中物,孫中山和黃興是不會有希望的,在黎元洪看來不如當它全是浮雲。如今在武昌漸漸失勢之後,對權勢也就看得更淡了。

黎元洪隻要想想自己這個都督來得莫名其妙,得到權勢容易,失去權勢也就不那麽在乎了。但是黎元洪不在乎,卻有人在乎。

鄂軍政府成立,孫武任軍務部長,這是軍政府中權力最大的一部。孫武沒有為革命奠立基礎,相反卻侮慢同誌,聯盟黎元洪,接近舊日官僚,拉攏孫發緒等人。黃興任戰時總司令,孫不僅沒有全力支持,且嫉妒黃興的聲譽在他之上。南京臨時政府成立,李想勢力突然崛起,孫武不甘心黯然失勢,自以為武昌首義有功,特地趕往上海活動,希望得一總、次長的地位,不料南京政府無從位置,因之引起孫對南京政府的惡感。

這樣一來,孫便一意孤行,在上海拉攏大批失意的文武官僚政客,培植自己的勢力。老同盟會員劉成禺新自美洲回國,黃興問劉在美國學什麽東西等,劉亦深為不滿。於是孫、劉合作,在上海成立民社,與同盟會公開對立。據說章太炎、湯化龍等雖未加入民社,但他們都是讚助孫武的。

孫武成立民社者,擁黎元洪為中心之政團也,以盧梭《民約論》為根本主義。其目的在圖共和政體健全之發展。其地盤為黎元洪直屬之湖北派。其幹部為孫武、張伯烈、劉成禺、饒漢祥、藍天蔚、張振武、寧調元諸人。

但是黎元洪心裏清楚,民社關於主義是說不上的,也說不上共和目的,更說不上擁自己中心之政團。如果說也有所謂政治綱領的話,那就是反孫倒黃,捧自己擁袁,借以達到個人升官發財的目的,實際內容就是如此。

對於民社內幕,黎元洪還是知道一些。孫武所舉幹部人物,似無藍天蔚、張振武、寧調元諸人。因為藍與孫武並不接近;張振武曾在民社查帳,大說自己的壞話,謂不應以有用之財作無益之用,且自己與張振武之間,素不協調;寧調元與黃興關係極深。黎元洪暗地裏留意,才發現尚有馬較田、李組紳、覃達方、丁笏堂諸人。

這些明裏暗裏的人物,黎元洪這個老官僚自認為沒有這個能力駕馭得了,自然拒絕去滬寧做這個傀儡,留著在武昌做寓公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