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三嚴三實”與“四個全麵”(板書)

2014年1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調研時強調,要全麵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主動把握和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協調推進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全麵深化改革、全麵推進依法治國、全麵從嚴治黨,推動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邁上新台階。“四個全麵”戰略布局的提出,開辟了治國理政的新境界,奏響了當代中國的最強音,繪就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路線圖。

協調推進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全麵深化改革、全麵依法治國、全麵從嚴治黨的戰略布局,關鍵在黨,關鍵在人。“四個全麵”是判斷作風建設的“晴雨表”,是檢驗領導幹部工作成效的“試金石”。離開“四個全麵”,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隻會成為空談,加強黨的建設偉大工程就失去了依托。從這個層麵來看,“四個全麵”是踐行“三嚴三實”的價值所係、目標所在。

從深化作風建設來看,轉作風改作風正處於一個關鍵點、節骨眼上,必須乘勢而上;從守紀律講規矩、營造良好政治生態來看,進一步明規矩、嚴紀律、強約束,還要從嚴上入手、從實處著力;從鍛造過硬隊伍、推進事業發展來看,也需要大力弘揚嚴的精神、實的作風。“三嚴三實”專項教育有的放矢、指向性強,對於進一步增強黨的創造力凝聚力戰鬥力、推進“四個全麵”重大戰略布局,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三嚴三實”與“四個全麵”,統一於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三嚴三實”是一種路徑,更是一種保障,為推進“四個全麵”提供堅強保證和強大支撐。“四個全麵”是一項工程,更是一個目標,為踐行“三嚴三實”提供戰略指引和檢驗標準。隻有努力踐行“三嚴三實”要求、戮力推進“四個全麵”部署,才能完成“兩個一百年”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中國夢。

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複興中國夢的階段性目標,具有戰略統領和目標牽引作用。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必須抓好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在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大背景下,要實現有質量、有效益、可持續發展,關鍵要在“嚴”和“實”上下功夫。“嚴”就是要全麵貫徹中央方針政策,科學把握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的新特點,把發展著力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實”就是要從實際出發,謀劃事業和工作,使點子、政策、方案符合實際情況、符合客觀規律、符合科學精神。

全麵深化改革是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根本路徑、關鍵一招、強大動力”。當前,全麵深化改革進入深水區攻堅期,麵對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既要有勇於攻堅的精氣神,又要有善謀善成的方法論。“三嚴三實”從思想和實踐層麵,對黨員幹部的精神狀態、謀事理念、工作方法等作出了係統精辟概括,為全麵深化改革提供了強大的思想武器。領導幹部要以“三嚴三實”推動改革實踐,堅定改革勇氣,激發改革動力,釋放改革紅利。要強化問題導向,推進重點改革。問題倒逼改革,改革破解難題,勇於直麵矛盾、善於解決問題就是“三嚴三

實”的內在要求。要立足於嚴、著眼於實,從問題的研判和剖析中選準改革路徑,從問題發生的規律上把握改革措施,從製約經濟社會發展最突出的矛盾入手,從群眾反映強烈的領域改起,放大改革的乘數效應。

全麵依法治國是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的基本方式和可靠保障。全麵依法治國能不能順利推進,著力點就在“嚴”、“實”二字。“嚴”字蘊涵的是捍衛法治權威、堅定厲行法治的綱紀要求,“實”字蘊涵的是養成法治習慣、做到遵法守法的行為自覺。黨員幹部必須堅持“嚴”字當頭、“實”字托底,遵紀守法,樹立法治思維並提升法治能力,講責任,勇擔責任,堅持依法用權秉公用權,統籌推進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不斷開創法治中國建設新局麵。

中國共產黨是中華民族偉大複興的領導核心,全麵從嚴治黨具有全局性、根本性,是實現全麵建成小康社會、全麵深化改革、全麵從嚴治黨的堅強保證。“三嚴三實”是新形勢下全麵從嚴治黨的高度凝練,是協調推進“四個全麵”的重要保證,是深化作風建設的關鍵舉措。2015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調研時指出,從嚴治黨是一個永恒課題,黨要管黨絲毫不能鬆懈,從嚴治黨一刻不能放鬆。要堅持標本兼治,加大治本的工作力度,嚴格按照紀律和法律的尺度,把執法和執紀貫通起來。對一些幹部在工作中出現的問題,要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加以解決。屬於能力不足的,就要加強培訓,加強實踐鍛煉,加強總結提高;屬於擔當精神缺乏的,就要明確責任、加強督查;屬於不作為的,就要嚴肅批評教育,認真執紀問責。要從健全工作目標責任製入手,使每個崗位都職責和分工清晰、每項工作都程序和目標清晰、每項獎懲都認定和執行清晰,促使廣大幹部勤奮敬業、勇於擔當、甘於奉獻。“三嚴三實”專題教育要突出問題導向,貫徹從嚴要求,既鞏固和擴大從嚴治黨成果,又有效解決黨的建設麵臨的新問題。“三嚴三實”為新形勢下黨員幹部修身做人、為官用權、幹事創業立下了規矩。全麵從嚴治黨,必須把“三嚴三實”這個規矩貫徹始終,進一步夯實黨的執政基礎,提高黨的執政水平。

各級領導幹部作為“關鍵少數”,切實發揮好推進“四個全麵”組織者、推動者、引領者和實踐者的作用,就要從抓好自身建設入手,忠實踐行“三嚴三實”要求,在抓常、抓細、抓長上下功夫,帶頭從嚴修身、從嚴自律、從嚴紮牢作風之根,帶頭求真務實、勇於擔當、幹事創業。隻有以“三嚴三實”的要求來加強幹部管理,才能抓住“牛鼻子”,構築“四個全麵”的保障線,激發黨員幹部在踐行“三嚴三實”中推進“四個全麵”戰略布局。

延伸閱讀

紮好籠子,勒緊心中“緊箍咒”

最近,聽到不少領導幹部說,自己在搖號買車。細問之下,原來隨著公車改革持續發力,公車私用受到嚴格禁止,買車既是現實需求,也是價值回歸。社會風尚往往是政治生態的表情,領導幹部搖號買車這一細微變化,照見的正是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之後,製度對幹部行止的規範、思想的觸動。

製度籠子越紮越緊,又何止於公車改革這一個領域?從中央層麵不斷

出台各類規章製度,到細大不捐先後製定19項禁令,可以說,反對“四風”的過程,也是構建製度體係的過程;作風好轉的過程,也是製度不斷完善的過程。隨著“後活動時期”的到來,沒有什麽比製度的力量,更能維持改作風的成效,更能提振人們對改作風的信心。

曾有這樣一個故事,18世紀晚期英國政府移民澳洲,由於船上擁擠不堪、條件極差,移民死亡率居高不下。對此,英國政府改變了支付製度:政府不按上船時的人數付費,而按下船時的人數付費。製度導向的轉變,使船主自覺關心移民生存,平均死亡率直線下降。這個故事啟示我們,製度是禁止更是引導,是約束更是激勵。製度文明絕不僅僅是“禁令”的文明,而是改變行為方式、形塑社會風氣的文明,正如教育實踐活動所形成的一係列製度激發出的社會新風。

剛性的製度約束所到之處,既是對作風的激濁揚清,更是價值觀的重塑再造。公車私用被明令禁止,何嚐不是在提倡清簡的社會化出行?月餅腐敗被精準打擊,何嚐不是在回歸傳統節日本義?公款吃喝被捆住手腳,何嚐不是在塑造浪費可恥、節約光榮的價值理念?很多時候,製度的生效過程,是從禁止開始、因習慣定型,最終變成自覺選擇、價值規範。從被動遵守轉變為主動接受,從行有所止內化為心有所畏,從“不敢腐”升華為“不願腐”,是對作風的改進、對價值的張揚、對自我的保護,更是“製度治黨”最堅固的基石。

對領導幹部而言,對待製度約束不能停留於被動遵守,更應從價值上樹立製度認同。現實中,一些地方規章製度數量不可謂不多、邏輯不可謂不嚴,但卻成為不能落實的“製度裝潢”。究其原因,問題還是出在黨員幹部的“心”上。或是認為製度是“管理工具”,自己可以淩駕於製度之上;或是認為製度是“紙麵文章”,熱衷於鑽製度空子打擦邊球。可以說,紮好外在的籠子隻是走完了第一步,關鍵還需要勒緊內心的“緊箍咒”,如果缺少價值認同,製度約束再嚴也會“法令滋彰,盜賊多有”。

有人說,改革開放的30多年,中國人精神世界的改變,從根本上源於各項具體製度的改變。比如,市場經濟各項製度的確立,讓創新的熱潮湧動;政務公開種種規定的形成,讓參與的熱情高漲。從這個角度看,製度建設的過程,也是價值觀、權力觀、是非觀正本清源的過程;製度治黨的過程,也是黨員幹部形成行為習慣、重塑價值觀念的過程。我們黨要獲得強大的戰鬥力、旺盛的生命力,就必須把思想的柔性和製度的剛性結合起來,同向發力、同時發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總結大會上所言,“要使加強製度治黨的過程成為加強思想建黨的過程,也要使加強思想建黨的過程成為加強製度治黨的過程”。

回顧90多年風雲激蕩,如果說在革命年代,血與火的鬥爭是從嚴治黨的主要動力;那麽矢誌於國家治理體係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今天,製度建設則是從嚴治黨的根本載體。一個政黨的成熟,不僅體現在思想理論上,也體現在製度建設上。而一個現代化的執政黨,才能締造出一個現代化的中國,才能打拚出民族複興的美好未來。

(來源:《人民日報》2014年10月16日第5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