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過陛下。”
眾人齊聲行禮問候。
這等行為顯然是已經將禮數做到了極致,讓人挑不出半分毛病。
秦軒笑嗬嗬地開口道:“許久沒見弟妹了,今日特來叨擾,可不要覺得我這個當皇兄的小氣啊。”
說話間,薛亭秋已經遞上了三個精致的小盒。
“王妃在上,這是陛下欽賜的孿體夜明珠一對,還有北疆特產的羊奶酒,再一份東海珍珠粉。”
竇韻臉上浮現一絲惶恐神色。
她雖然不知朝堂紛爭,但從父親的隻言片語中也知道,現在的竇家,並不得皇帝喜歡。
如此時刻,陛下卻親自前來探望,還送了禮物,讓她心生不安。
“韻兒,既然是皇兄的賞賜,還不快快接下。”秦昂開口提醒。
“謝,謝陛下。”
一行人這才開始朝著正廳走去,秦軒發現,整個梁王府簡樸大氣,沒有奢華的布置,又絲毫不缺少典雅風度。
顯然是在布局上,下了大功夫。
臨近正堂,秦軒才故作疑惑道:“昂弟,朕聽聞你府上可是有一位來自鬆木郡的美妾。”
“一首蘭花清調,唱的是遠近聞名,今日朕可有幸見識一番?”
這話問得有些唐突,但並不過分。
身為皇帝,還是無人不知的貪色昏君,說出這種欣賞美色的話語,似乎也可以理解。
秦昂一直低垂的腦袋下,眼中精光爆閃而逝。
從得知秦軒要來府中的時候,他就一直再猜測,究竟是什麽原因不能再朝會上談,非要來家裏。
現在清楚了,目的就是為了查那件事!
還好,已經做的夠絕!
他麵露苦澀,隨即拱了拱手,“不瞞皇兄,蕊兒已經西去,前不久剛剛送回老家安葬。”
竇韻和其他幾位妃子也是同樣麵露悲色,顯然,此事做不得假。
看見這副景象,秦軒反而越發起疑。
自古以來,妾室和正妻之間關係都不會和諧,妾室與妾室更是水火難容。
而現在,梁王的幾位女人居然都因為提及陳蕊的死而麵露悲傷,這就很反常。
秦軒故作恍然,“這倒是朕冒昧了啊,本以為今日前來能一見芳容呢。”
“走吧,帶朕見識一下你這梁王府。”
“臣弟不敢,天下之大莫非王土,臣弟隻是暫住,這裏始終屬於皇兄。”
秦軒挑眉,卻沒在這件事上紛爭什麽。
兩兄弟走在後花園中,身後是王府一眾下人貼身陪同。
“昂弟以為,國法與家法孰輕孰重?”秦軒忽然開口道。
“自然是國法重。”
梁王的回答沒有半點遲疑,同時心裏卻在考慮,為何會突然有此一問。
“既然連你也認為國法更重,那朕前些天已經下旨,任何人不得出入京都。”
“巡城守將卻放行了王府侍衛離京。”
說話間,秦軒目光灼灼地盯著梁王,似要從他身上找到一絲情緒波動。
可惜並沒有。
顯然梁王已經早就做好了準備,聽見秦軒的問話,隻是微微後退半步行了一禮。
隨即開口道:“回陛下,愛妾疾病去世之時,臣弟正在竇府探望,此事乃大管家一手操辦。”
“再臣弟得知管家罔顧法紀,府中侍衛也有仗勢欺人之嫌,臣弟當日就已經將他們送往刑部衙門。”
“想來,此時已經依法判決。”
嗯?
這招倒是甩得幹淨。
一個妾室,在大戶人家之中是沒有資格走正門的,婚喪兩事也沒有什麽禮數。
梁王這個解釋雖然牽強,但肯定有理有據,不會說謊。
就算秦軒真的去查,也必然是這個結果。
深深地看了一眼,這個與自己有著七八分相似的青年。
秦軒心中已經斷定,梁王絕對與二人的逃跑有關。
若非早有準備,怎麽能如此對答如流?
刺客是梁王的人,梁王曾與趙勳關係密切!
通了!
這樣一來,趙顏和刺客被他所救,完全說得通!
想到這裏,秦軒的神情逐漸冷了下來。
這兩個混蛋。
一個想要朕的皇位,一個想要朝廷大權!
袖口內的拳頭已然握緊。
若非顧及身份,秦軒真想立刻下旨將秦昂抓起來嚴刑拷打。
但他知道,不能這樣做,至少現在不能。
若是真的連自己同胞兄弟都不放過,各地藩王該如何自處?
停下腳步,秦軒沉聲道:
“沒想到昂弟做事如此公正嚴謹,這倒是讓朕刮目相看了。”
“臣弟理當如此。”
理當如此,好一個理當如此。
秦軒抬頭看向東方,淡然道:
“昂弟素來才學出眾,現如今山河會在波山道的叛亂已經被州牧康有樂全麵壓製;要不了多久波山道的叛軍必然覆滅。”
“不如你來獻詩一首贈與康有樂,以示褒獎?”
之所以說出這樣的提議,是秦軒忽然發現一個重要的線索。
那就是山河會爆發叛亂的時機,正好是趙天坤護送學子入京的時間段;而且朝中趙黨曾提議讓林清武帶兵前去鎮壓!
很難否定兩者之間沒有聯係。
反而讓秦軒越發堅信這是調虎離山,是給趙天坤造反製造機會。
種種推斷。
現在,藏得最深的幕後黑手,似乎就站在眼前。
“臣弟不才,已經於半年前發誓,再不做詩詞了。”梁王躬身道。
發誓?
連一個像樣的理由都不想找了麽?
秦軒不再廢話,直接轉身往外走。
而梁王則是默默地跟在身後,沒有挽留半句。
次日。
足以震驚天下的聖旨,從皇宮內傳出。
京都鄲城,唐城,秦城,以至於周邊郡縣,總之,凡有城門處都迅速貼上了一則朝廷公告。
內容簡單明了。
炎軒三年,自九月初開始,所有大炎百姓可以前往郡縣衙門用白銀兌換大炎通票。
大炎通票將在不久的將來徹底取締白銀和黃金,而原本的銅錢,則可以繼續使用不受影響。
這份公告一經宣布,不論商賈還是百姓無不沸騰。
有人說好,有人說壞。
借著這次東風,有咒罵皇帝昏庸無道的聲音,再次席卷民間。
但很快,風評逆轉,大炎通票發行,對於老百姓的好處也在各大酒樓,茶館相繼傳開。
對待皇帝的讚歎之聲也越來越多。
造謠者的聲音逐漸被淹沒,未起波瀾。
而這一切,都是馬香虞所組織的那幫說書人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