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有錢好辦事,財大的時候氣也粗,仙女公司資本實力雄厚,野心勃勃,也可以說是雄心萬丈吧,公司先是投巨資進入了鋼鐵行業,而後進入了紡織行業,這兩個行業都是成熟的產業,所缺者不過是資金和市場而已。這些公司技術力量雄厚,人才濟濟,有著廣闊的市場人脈,隻要仙女公司投下資金,再掣麵大旗,使得大家協調對外,他們就完事了,錢業賺了,名聲也有了。仙女投資的這兩大行業,有一些重要特點,他們雖然在各家公司都是大股東,但是都沒有完全控股,實際上處於相對的弱勢;這些公司都是比較成熟的業內領先企業,也用不著他們製定什麽規劃方針,人家根本就用不著他們來指手畫腳。所以,幾年來,仙女公司還算輕鬆,可是現在,公司上下第一次感到了壓力。

仙女公司進行收購基礎行業的談判是從3月初就開始的,到了4月份,第一批十幾家企業的合同就已經簽下來了。這一次,他們基本上是談成一家,簽一家,財務審核了一家,資金就注入一家。第一批的十幾家企業都是一些比較重要的企業,最先的技術改造也是從他們開始的,從德國引進的生產線都是早就預定好了的,這邊的企業開始廠房改造,那邊的設備就開始製造,技術工人也同期派赴德國進行學習,等到這邊的工廠改建完畢,設備也送到了廠房門口,一切都進行的有條不紊。現代企業講究的是效率,這個仙女公司知道,技術工人早就先期招聘儲備了一批,原來企業的員工該辭退的也已經辭退,當然這些工作用不著仙女來做,合資企業幹得比他們精。第一批產品很快就試製出來了,質量還行,德國工程師豎起了大拇指,在一些工序方麵稍作改進之後,德國工程師表示,“完全沒問題了,你們放心幹吧”,這也是實在話,雖然這些生產工藝在中國還算是最先進的了,但是在國外,尤其是德國,已經是發展得很成熟的了,基本上可以說是百分之百能用。仙女公司上下放了心,畢竟這是自家第一次組織生產,心裏也實在是沒有底;那這下行了,那就向外銷售吧!所有的人,包括那些企業的留下來的員工都欣喜萬分(銷售人員比較多)。

說實在話,仙女公司的有關人等也不是莽撞的人,也早就溜了心眼,留什麽心眼呢,十四家企業,總共可以放置38條生產線,這一次才總共引進了24條;而這24條生產線,試生產後,才有14條生產線實際投入了正式生產。德國方麵對仙女的這種作法不滿意,說是既然已經定了24條生產線,那就全部投入生產好了,他們也好一次性的觀摩設備的運營情況,不然的話,另外10條生產線還要單獨進行檢測。但是仙女公司死活不同意,說是後續的設備還多著呢,這10條生產線完全可以和其他生產線一起檢測,不會讓人家為難的。德國人比較嚴謹,但是想了想,也覺得對方說的有理,也不是不可變通的,按照計劃,仙女公司可是要引進數百條生產線的,也就沒有繼續堅持,做到了入鄉隨俗。仙女公司也不是不想開足馬力,不是不想擴大生產,實在是因為心裏沒底。單單是每家企業的單條生產線,生產能力就達到了原來生產能力的2.5倍,雖然說仙女公司的產品質量肯定好,但是能不能賣出去,還是一個大問題。如果仙女公司的產品比其它公司的價位低,那肯定能賣出去,而如果價位相同,或者再高一些呢,那就可能是一個問題了。如果按照原來的價位銷售,仙女公司就要把投資的那些資金完全“放在”這些企業裏,即使是生產規模擴大了5倍,那也得等20年過後才能收回投資,這是那些策劃人員所不願意看到的,所以,就隻有提高價位了,但是提高多少,卻是一個市場性問題。為此,他們打算先試探一下市場的反應,才能決定最終的價位以及何時擴大生產。

市場也是識貨的,不說別的,單單是仙女這樣響亮的牌子,就吸引了許多人的注意力,大家對和仙女有關的產品的質量還是信得過的,但是說到讓他們掏腰包,就難了。廣告也打出去了,新產品也推銷出去了,但是銷量卻不怎麽好,2.5倍的生產在價格提高了10%之後,才僅僅銷售了1.5倍的原銷售量,這一下,讓各企業市場部的有關人等感到非常沮喪,照這樣下去,還用得著那一條生產線麽。仙女公司更沮喪,還用得著在收購其他企業了麽,但是問題是,第一批產品推向市場的時候,外聯部人員已經放假了,到9月份,那些辛苦了6個月的苦工們已經集體休假了,兩個月的假期可是定死了的。這下,可讓仙女公司的有關人員犯起了愁,當然也同時被老總知道了。李夢澤看過報告,也覺得有點兒窩火,自己辛辛苦苦的為大家著想,怎都不支持一把呢,難道說,大家都願意用那些粗製濫造的東西過日子!可是他也沒有什麽辦法,公司的一些負責人們開起了聯席會議,尋找對策,可是結果也不樂觀。

仙女公司谘詢部和合作公司的營銷人員合作,進行了聯合調查,當然是一個在家裏坐著,另一個滿大街的跑,共同挖掘問題的根源。仙女公司有一個統一的認識,就是旗下企業的產品質量肯定是好的,人們也肯定樂意購買質量好的產品,而且認定,公司產品的“前景是好的”,因為中國不可能總是使用低質量的產品,國際競爭也要求他們使用高質量的基礎部件。經過一係列調查,公司倒是發現了一些問題,仙女旗下這些企業的產品,主要通過兩個銷售渠道,這第一呢,就是直接客戶,第二呢就是零售商。直接客戶的銷售量遠遠大於零售商,但是這兩方麵的客戶現在使用的都不夠多。按說,直接客戶更能夠接受仙女公司的產品,因為他們是直接使用者,對產品質量的優劣比較清楚,可是並不表示他們就願意采購仙女公司的產品,這裏麵有各種各樣的社會原因。而零售商則對仙女公司的產品價格表示了擔憂,擔心新產品賣不出去,會造成積壓,同時高質量產品的磨損周期太長,也是他們不願意銷售的重要原因。

既然問題已經找出來了,那就具體問題具體解決吧。仙女公司的項目負責人和合資企業代表們進行了聯席會議,進行對策研究,目的隻有一個,那就是把產品賣出去,把產品的市場做大。最終的解決方案也出來了,就是兩手抓,一手抓硬,一手抓軟。公司決定把重點放在直接客戶身上,直接客戶的用貨量比較大,而且識貨,隻要進行人事上的適當投資,應該能夠有所突破,這些直接客戶一方麵是製造廠,另一方麵是維修廠。在抓直接客戶的同時,加大產品的競標力度和出口力度,現在中國的一些大型工程,所用的基礎部件完全是進口的,隻要仙女公司的產品不比國際上的差,那麽參與這些競標還是很有勝算的,而出口可以擴大產品的出貨量,不管怎麽說,隻要能夠掙錢,什麽都去做。公司決定不把重點放在零售商身上,僅僅對一些大型的批發商進行扶持,並不對他們做較大的讓步,他們認為,如果直接客戶做好了,那麽零售量也會跟著上升。這就是仙女公司的解決方案。

且不論方案能不能實行的通,已經收購完畢的其他100多家企業也要進行設備引進和企業改革,而從德國引進的生產線也得按照合同一點一點的進行,仙女公司還是非常重視自己的名聲的,某人認為,即使是仙女公司為此而賠了幾十億,也不能把他的國際名聲給丟了,當然,仙女公司也在不斷的和德國方麵進行交涉,希望雙方配合得更默契一些,互惠互利嘛。因此,仙女公司的技術改造工作前前後後的持續了兩年多,直到第三年年底,技術改造才全部完成,公司總共引進了260條生產線,平均每家企業有2條生產線。改造是改造完了,工人們也都掌握了生產技能,但是公司提了一肚子的心。在企業最艱難的時候,仙女公司的全部企業都停了產,為什麽呢,自然是產品積壓,公司的生產線雖然進行了輪替開工(方便德方調試),每家企業最多開工一條生產線,但是整個企業生產的產品,還是造成了銷售方麵的跟不上來。120家合資企業,產品積壓最嚴重的時候,竟然達到了沒有改造之前這些企業產量的85%,幾乎是把倉庫都擠滿了,這消息外界並不知道,各企業實行了嚴格的庫房管理,嚴禁消息外泄。當然,這幾年,這些企業的實際銷售確實上升了不少,到第三年年底,全部改造完成的時候,產品的推廣已經相當成功了,有20多個國內大型工程采用了仙女公司的產品,這些工程都是通過競標得來的,他們擊敗了眾多的國內國際廠家,並折服了苛刻的外國專家,使他們把這些產品的采購定在了仙女公司身上,拚棄了他們一貫采用國外產品的做法,這使得仙女公司的某些名氣大漲,出貨量迅速上升,企業的庫存量逐漸降低,有些企業已經開啟了第二條生產線,整個企業形式全麵好轉。

這些合資企業的市場狀況全麵好轉已經是第四年的事情了,經過了3年的艱苦努力,仙女公司成功的向國內用戶展示了自己的產品,在總生產能力達到了原來的5.4倍的時候,其產品進入了正常的市場狀態時,他們從原來的10%的市場zhan有率,上升到了52%,在基礎行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據統計,他們獲得了國內工廠訂貨量的70%,零售的10%,已經達到了既定的目標。

當然,仙女公司最樂觀的一些人,也沒有想到他們的投資能夠獲得如此巨大的成功,現在他們正在為公司的發展所困擾著。基礎行業的緩慢進行,牽扯住了一部分注意力,但是沒有對整個公司造成影響。那麽,仙女公司正在考慮的是什麽呢,當然,也是投資問題,確切的說,是怎麽花錢的問題!

仙女公司的部門員工們就快要吵起來了,對象當然是某人。公司自成立到現在,可謂是起起伏伏,公司成立的第一年,大部分人整個一年都沒有什麽工作可做,他們原本也認為公司就那麽些水,也不會太深,誰知道第二年就來了個大炮仗,一下子投資了100多億美元,還沒等他們從震驚中緩過勁來,緊接著又來了個紡織行業的大投資,又是幾百億元,這都讓仙女公司的員工們興奮的分不清東西南北;剛開了個頭,誰知道又來了個老總辭職,新任總經理對公司進行了大整頓。現在公司的大多數人已經認識到了當初某人辭職的原因,認同了過去兩三年公司所進行的整頓,也看到了這幾年整頓的效果,認為如今的公司才是真的像了一個公司!但是,整頓了兩三年之後,大家認為公司應該再進行一次大投資了,尤其是老總也已經回來了。大家對他的管理才能也算是明白過來了,但是對他的投資能力仍是充滿期待。老總手裏有多少錢,大家不知道,也猜不出來,但是公司賬麵上現在有多少錢,許多人都知道的清清楚楚,何況現在銀行裏又沒有一分錢的貸款。公司沒有一分錢的貸款,大家都知道,公司賬麵上有470億元的流動資金,大家也知道,而公司最近沒有什麽花錢的地方大家也知道,大家更知道公司的所有產業最近乃至將來都不會需要公司的繼續注資。對於一大型的投資公司來說,賬麵上有數十億的流動資金,已經是相當少見的了,而擁有數百億的流動資金的投資公司更是少見,放著數百億元不用那就更加絕無僅有了。於是有些人開始合計這幾百億元能夠做什麽了,如果投資玩具公司的話,差不多能夠把中國所有的玩具製造公司網羅到公司的旗下;如果投資製造業的話,也差不多能夠形成一個巨大的集團了,不管怎麽說,大家一致認為,新一輪的大規模投資馬上就要進行了。可是老總回來已經一年多了,也沒有什麽大動作,總算有了大收購,卻原來是“雷聲大,雨點小”,一開始大家不知道收購這些企業能夠用多少錢,但也認為“差不多幾百個億吧”,不然也用不著公司下那麽大的力氣,可是簡報出來以後,卻原來才投入了85億元,這讓許多人心裏有點兒泄氣,這一年下來,公司非但是沒有花出去錢,反倒是又增加了120億元的流動資金,如今總流動資金已經達到了673億元,足有80億美元,哪家公司有這麽多的閑置資金,這不是浪費麽!

不管是為了製造聲勢也好,不管是為老總掙錢也罷,仙女公司員工有一種普遍的認識,那就是公司應該進行新一輪大規模投資了。策劃部已經提出了幾個投資重點,比如能源,機械,電子等,這些行業都需要大規模的資金注入,雖然注入小額資金,並不能帶來較大的效益,但是如果能夠投入重資,效果還是非常顯著的。方案已經送到了老總辦公室,老總助理據說也已經催促幾次了,但是就是不見動靜。某人似乎對基礎行業情有獨鍾,放著大事不做,雙眼就直盯著那片產業園不放,這讓許多人都感到不可理解。但是也並不是什麽也沒有批,策劃部收到了建立幾個工作站和研究所的批示,這讓蔣劍南覺得某人還沒有完全“糊塗”。

仙女公司早就成立自己的研究所了,科研部在李玉東擔任總經理的時候,就提出建立仙女自己的研究所的建議了,但是因故遲遲沒有批下來,主要原因是和合作公司的協商沒有做好,總算協商好了,又遇到了公司領導人的更迭。老總接任後,卻一直心情不好,大家也不敢去分他的心,現在終於解決了,這讓科技部部長秦征明欣喜若狂。科技部在仙女公司本部並沒有什麽實驗室,總部也不適宜搞科研,條件也不具備,但是他們一直規劃在幾個大城市建立科研所,人才也早就招聘了一些,並有更多的已經定下了工作意向,但是一直在耽誤著。這次,得到了建立4個科研所的批示,一個是鋼鐵研究所,一個是紡織研究所一個是新材料研究所和一個電子芯片開發研究所,並得到了一個動力工作站的籌備權利,這就是說,很快第五個研究所就要成立了,這能不讓他這個科技部部長高興嗎?當然高興,現在他是整個公司感到最滿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