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無患子的手工皂也非常簡單,如果不是大規模生產的話,一個人就能搞定,隻不過大規模的生產需要人手和設備而已。
基本的步驟就是,無患子熬煮濃汁,先大火煮開,再小火慢熬。
剛煮開的樣子,湯汁開始變色,有無患子濃鬱的味道撲鼻。這時候就可以換轉小火繼續了。
煮了半小時後的湯汁顏色淺淡。如果用於日常洗手洗碗的話,這樣的程度已經足夠了。
煮了一個半小時後的顏色。顏色轉為深褐色,濃度很大。
熬製到合適的濃度,過濾了兩次。
NaOH無患子堿溶液製取,NaOH可少不可多。然後分批加入無患子溶液裏。常溫溶堿很快溶好了。可以看到無患子堿液表麵有少量白色泡沫。
溫度迅速上升,沒有使用溫度計的習慣,用手摸容器外壁有燙的感覺。溶好的無患子堿溶液,放置一旁等降溫。可以放入涼水盆裏隔水降溫,降溫速度會快一些。接下來稱量油。
夏天的話所需要的四種油品皆為**狀態,無需加熱即可直接使用。冬天的話,固體油脂稱量好後加熱融化待用即可。
油堿混合好後充分攪拌,成品就像是一鍋巧克力,奶茶色的。
攪拌入模,入模後,稍稍晃一晃,防止氣泡。
脫模之前,這個過程在冬天容易出問題,夏天倒是很少。冬天注意保溫,另外不要老掀開看,要有耐心,一般也不會有問題的。
環境溫度高,又有添加物,在入模一小時後,開始進入皂化過程中放熱劇烈的狀態,從皂體中間內部開始,顯示果凍狀態,觸手外壁,比較燙。
一個半小時候,進入最劇烈階段,果凍擴大,將近全果凍。
脫模切皂,顏色變得淺淡,清洗模具的時候聞到很明顯的無患子味道。
需要什麽樣的功能,還可以添加一些別的東西,當然洗發液也的過程隻要還是一個運用無患子果皮提取物的過程。
陳實安排好這事情以後,沒有停下腳步,不過依然在江浙一帶打轉。
陳實這回看中的不是什麽農作物和經濟作物了,而是看中的兩種野生動物,野鴨和湖羊。
野鴨是水鳥的典型代表,野鴨是綠頭鴨在北半球的俗名。野鴨屬鳥綱、雁形目、鴨科;其數量非常多,是多種野生鴨類的通俗名稱,有十餘個種類。野鴨能進行長途的遷徙飛行,最高的飛行速度能達到時速110km。
狹義的野鴨係指綠頭鴨,別名為大綠頭、大紅腿鴨、大麻鴨等,是最常見的大型野鴨、也是除番鴨以外的所有家鴨的祖先,是目前開展人工馴養的主要對象。
狹義的野鴨是綠頭鴨,人工養殖三代以上可以食用。廣義的野鴨還包括很多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水鴨是體形最小的河鴨屬鳥類之一,體長不及40厘米,僅為常見的綠頭鴨的2/3。本物種雄雌異形異色,雄鳥頭頸部基色為栗褐色,從兩側眼周開始直到頸側分布者一條綠色的色帶,呈逗號的形狀,與栗褐色的底色形成鮮明的對比,而臉上的這個“綠色大逗號”也是辨識綠翅鴨雄鳥的重要特征,除了大逗號,從嘴基開始有一條淡淡的白色細線延伸到眼前;上背、肩部、兩脅遠看灰色,進看則為白色底色上密布黑色幼細橫紋;下背和腰部褐色,尾上覆羽黑色;翼鏡為與頭部“大逗號”相同的翠綠色,初級飛羽最外側一枚白色,當雙翅收攏時在上體和下體之間形成一條醒目的白色橫帶,這也是鑒別本物種的重要特征;胸部和上腹部淡褐色,具深褐色的圓斑,尾下覆羽為奶黃色,在臀部形成一塊具有黑色絨邊的奶黃色塊,這是鑒別本物種的第三大特征。雌鳥為雄鳥的暗色版本,通體以褐色為基調,並不具有雄鳥所具有的“麵部大逗號”、“體側白線”和“奶油屁股”這三大特征,但雌鳥保持了翠綠色的翼鏡,並有著非常小巧的身材,這都是本物種雌鳥的鑒別特征。虹膜褐色;喙和足均為灰色。
雌野鴨體型較小,體長50~56cm,體重約1kg;全身羽毛呈棕褐色,並綴有暗黑色斑點;胸腹部有黑色條紋;尾毛與家鴨相似,但羽毛亮而緊湊,有大小不等的圓形白麻花紋;頸下無白環,尾羽不上卷。
綠頭野鴨的腿腳橙黃色,爪黑。故又稱之為大紅腿鴨。
雛野鴨全身為黑灰色絨羽,臉、肩、背和腹有淡黃色絨羽相間,喙和腳灰色,趾爪黃色。羽毛生長變化有一定規律。15日齡毛色全部變為灰白色,腹羽開始生長;25日齡翅羽生長,側羽毛齊、展羽;30日齡翅尖已見硬毛管,腹羽長齊;40日齡羽毛長齊,翼尖長約4cm;45日齡尾羽羽片展開;50日齡背羽長齊,翼尖羽毛長約8cm;60日齡翼羽伸長到12cm,副翼的錦羽開始生長;70日齡主翼羽長達16cm,錦羽長齊,開始飛翔;80日齡羽毛長齊,翼長達19cm,具有成年鴨的形態特征。
生活習性,膽小喜安靜。
野鴨雖帶有野性,但膽小,警惕性高,若有陌生人或畜、野獸接近即發生驚叫。成群逃避,如突然受驚,則拚命逃竄高飛。因此,野鴨飼養環境應安靜,盡量免受人、畜幹擾。
適應性強,不怕炎熱和寒冷,在-25~40℃都能正常生活,因而適養地域十分廣闊。抗病力強,疾病發生少,成活率高,更有利於集約化飼養。
鳴聲響亮,與家鴨極相似。在南方,常用綠頭野鴨和家鴨的自然雜交後代作“媒鴨”,誘捕飛來的鴨群。雄鴨叫聲似“戛”、雌鴨聲似“嘎”。
一年換羽2次。夏秋間全換(即潤羽)和秋冬間部分換羽。潤型換羽開始於繁殖期,至8月底結束。雄鴨換潤羽時間約早於雌鴨15~20天,而冬季換羽幾乎是同時進行。秋後部分換羽約2個多月。換羽序是先胸、腹、兩脅、尾羽,頭頸次之,最後是背羽。
食性廣而雜,常以小魚、小蝦、甲殼類動物、昆蟲,以及植物的種子、莖、莖葉、藻類和穀物等為食。
綠頭野鴨腳趾間有蹼,善於在水中遊泳和戲水,但很少潛水,遊泳時尾露出水麵,善於在水中覓食、戲水和求偶**。通過戲水有利於羽毛的清潔衛生和生長發育。在綠頭野鴨的商品養殖中,不宜采用家鴨使用的旱養法,以免羽毛光澤度差,甚至折損嚴重,失去綠頭野鴨羽毛的外觀形象,降低出售市價。
野生綠頭鴨翅膀強健,飛翔能力強。在70日齡後,翅膀長大,飛羽長齊,不僅能從陸地飛,還能從水麵直接飛起,飛翔較遠。在人工集約化養殖時,要注意防止飛逸外逃,對於大日齡的綠頭野鴨所使用的房舍、陸地場和水上運動場都要設置網蓬。
在越冬結群期間就已開始配對繁殖,一年有兩季產蛋,春季3~5月為主要產蛋期,秋季10~11月再產一批蛋。多為築巢產蛋和孵蛋,其營巢條件多樣化,常築巢於湖泊、河流沿岸的雜草垛、或蒲葦灘的旱地上、或堤岸附近的穴洞、或大樹的樹叉間以及倒木下的凹陷處,巢用本身絨羽、幹草、蒲葦的莖葉等搭成。一般每窩產蛋10枚左右,蛋色有灰綠色和純白色略帶肉色,蛋長徑約5.7cm、短徑約4.2cm,蛋重48.5~50g。孵化由雌鴨擔任,孵化期27~28天;雄鴨不關心抱卵,而是去結群換羽,**繁殖期後與雌鴨分離,越冬期另選配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