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還是邱平沒有沉住氣,第一個開口詢問,到底是年輕人,初出茅廬,這養氣的功夫還是差點。不過人也不是生來就什麽都會的,必須要經過鍛煉,這也是成長的必要的過程。

說實在的,陳實看了這麽久,不是沒有原因的。從第一眼開始,陳實就被這幫大學生的創意給吸引住了。

不論什麽設計,開篇都是一個設計說明,這就好像是書籍的主要內容還有簡介。一般人挑選書籍,首先接觸到的就是書籍的封麵題目,然後如果幹興趣就會把書拿在手中翻一下主要內容說明的,如果主要內容對胃口了,大家也才會有購買的欲望。

陳實還沒有看具體的設計內容,看開頭的設計說明就要拍手為這些創意叫好。他也不是不發表意見,而是看著開頭就像接著往下看,所以才出現開頭的冷場。

“怎麽樣啊?這個方案可行嗎?”邱平問出了大家的心聲。這份方案,可是包含這十幾位大學生的一個多星期的心血啊。從開始的實地考察,到準備地形圖,整理資料,然後匯總,想點子,把這些點子體現到圖紙方案中,經過不斷的修改,才有了這麽一個結晶。

說實在的,這份方案包含了這些大學生全部的智慧和心血,也是他們獨立完成的第一項任務,就好像是他們的孩子一樣。現在十月懷胎,終於把孩子給生下來了,沒有一個當父母的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別人的誇獎。

陳實看著這些年輕的臉,露出了笑臉,比了一個大拇指,“不錯,這方案雖然還有些粗糙,不過也能按圖施工了。這方案最關鍵的亮點就是創意。“

得到陳實的讚同,這幫還沒有脫掉稚氣的學生,一個個都歡呼起來,激動的語無倫次,有些男生還抱在了一起,濃濃的基友情顯露無疑。

陳實沒有打斷他們的慶祝,他們的付出得到了肯定,他們有權利肆意的歡呼,有權利揮霍著年輕給他們帶來的熱血和激情,這一幕終會成為他們人生成長道路上一個無比耀眼的起點,一段難忘的經曆,也是一種刻骨銘心的體驗。

說了半天,還沒有提到這個方案到底是怎麽樣的,為什麽能讓陳實這麽欣賞。其實也不用介紹這個方案是怎麽具體操作的,既然專家都說這個方案能夠實現,那就肯定具有可操作性。那現在隻需要說說這幫學生到底是想出了一個什麽樣的點子,有時候點子才是最重要的,這個世界上能做事的人很多,能想出好的辦法解決事情的人,那就是人才,這樣的人不多。

其實對於接待遠方遊客需要的房舍,學生們還是考慮了本地的特色,隻是窯洞的製作雖然是沒有什麽難度,也便於操作,但是就是施工的周期很長,估計是等不到使用的時間了。

但是這個地方可不是隻有窯洞,還有瓦房,這幫學生考慮的就是這個點子。而且學生還考慮到將來陳家莊的發展,初步了設計出了一個小型城鎮的模型,而且是還照搬了一些古代的建築點綴其中。現在隻是需要先在某些風景優美的點上,建造幾棟瓦房,就可以當做遊客的客棧了,其餘小城鎮的建築,可以在以後一步一步的完善。

陳實就是被學生的大手筆給吸引住了,試想一下,站在陳家莊的塬上,向下望去,隻見在綠樹叢中掩映著一片清一色的青磚瓦房,還有較為高大的祠堂、牌樓、寶塔點綴其間,景色秀麗,古風濃鬱。

小鎮的建成規模為140多套四合院式民居,有保存完整的城堡、暗道、風水塔、牌樓、家祠、哨樓等建築,而且在祠堂中還要保存較為完整的族譜、村史等文字資料。這是陳實自己的打算,怎麽說也是不能忘本的。

村中街道多呈“井”字、“丁”字和“十”字形格局,全部由青石鋪路,整潔幹淨。路旁一個宅門挨著一個宅門,看上去大而堅固,修飾講究,十分氣派。這些宅門稱為門樓,而且當地它還是一個總要的評判標準。它在房屋建築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門樓修建的好壞顯示出這個家庭的富有程度。所以年輕姑娘選擇婆家時,往往很看重婆家門樓修得怎樣。

不過如果是陳家莊統一修建的話,那就看不出好壞的差別來了。

而且當地門樓最富特色的是磚雕。這裏的磚雕始建於明永樂年間(公元1403-1424年)而盛於清(公元1644-1911年)。人們習慣地稱門樓雕刻為花門樓,它成為黃土高原民居中獨具風格的藝術造型。磚雕花嵌裝在門樓兩側磚牆上方的彎曲部分,俗稱“鵝頸”的地方。鵝頸下也設置磚雕花,從上到下作垂柱狀。刻花部分呈方形結構,三麵外露,後麵靠牆,六個角邊都用磚刻的竹節邊將主題框起來,好象畫框一樣。畫的內容豐富多彩,寓意吉祥如意。

門樓上端的正中間都有一個雕刻精細的匾額。匾額鐫字多的有三個字,如“更讀第”、“平為福”等;少的有兩個字如“耕讀”、“忠厚”等。從這些匾額上可以看出院主人的身份、地位和信仰。例如“平為福”表示宅院主人認為有錢有名並不是真正的幸福,全家人平平安安、和睦舒心才是最重要的。

陳家莊當然是不可能把當地的一些古跡全部給拆了,搬回到陳家莊,但是如果說是仿製的話,那還是有可能的,這事情也是先提出來,以後解決。

進到院子裏,就會發現,這裏很像北京的四合院,院落十分講究,屋脊、照牆上都有精美的磚雕。因為這些四合院的布局很近似北京的四合院,所以此種建築物多的地方也有小北京之稱。但是仔細看來,可以發現它們更多地融進了北方高原的特點,風貌古樸、典雅,文化氣息濃鬱。

其實這樣的建築群落也是有曆史淵源的。

當地有個村落就是這種建築群落的典型代表,這幫學生也是參考和借鑒了那個村落的建築,才有這樣的想法的。這個村子就叫做黨家村。

元至順二年(公元1331),黨姓的祖先逃荒至此,鑿洞而棲,租種寺廟的田地為生,這便是黨家村的第一戶居民。過了一百多年,祖籍山西的賈姓人來此經商,並與黨姓聯姻,從此就有了黨家村。

黨家村人不但種地,也經商,後來村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並出現了許多巨賈豪富。他們積累了一大筆財富以後,便開始大興土木,仿照京城四合院的樣式,並根據農村生活、生產的需要,在空間布局、建築結構、裝飾手法上取精用宏,修建住宅,逐漸形成了這一兼具城市和農村民居特色的住宅群落。

曆盡600年曆史的風雨煙塵,黨家村的民居為什麽至今仍青磚灰瓦,保存完好,而且潔淨如洗呢?專家認為,黨家村依塬傍水,位於狹長的溝穀之中,南北的土塬高達40米,既減弱了西北季風的侵襲,又使夏天的涼風順溝穀吹過,是個理想的冬暖夏涼的好地方。再加上北塬紅粘土與南塬的粘土都不起塵,又有泌水繞行,因而空氣潔淨,磚瓦不受汙染,不易風化。

而這些條件,在陳家莊真好是全部具備。有了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還有專業的設計施工隊伍,要重現那樣的建築群落還真不是一件難事情,如果能把這事情做好,這將會是另外一個陳家莊吸引遊客的看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