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節 減法
在李世民的堅持下,馬周想起了以前袁天罡說過的話,仙界還給李世民留著一個位置,並不是說李世民有仙根,而是看在他對大唐子民所作所為,在仙界給他擠出來一個位置,等於仙界對李世民的賞賜!
馬周同意了李世民的要求,把李神通臨去世時留給他的一本《道德經》的書,獻給李世民。這本書李世民讀過不止一次,對裏麵很多句子都有深刻的體會。剛一拿到書,覺得沒有什麽稀奇的地方,還以為是馬周糊弄於他。
等有空的時候翻開裏麵的內容,仔細一看,卻十分欣喜。道德經的內容還是一樣的,幾乎沒有什麽大的變化,隻是裏麵的注解卻與李世民自己的理解大大的不一樣。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人,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在李世民原來的理解中,真正善良到極點的人好像世界中無所不在的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
最善的人,所處的位置最自然而不引人注目,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格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處理,能把國家治理好,處事能夠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
原來這句話是老子用水來比喻有高尚品德者的人。認為他們的品格像水那樣。一是柔,二是停留在卑下的地方,三是滋潤萬物而不與爭。最完善的人格也應該具有這種心態與行為。不但做有利於眾人的事情而不與爭,而且還願意去眾人不願去的卑下的地方,願意做別人不願做的事情。他可以忍辱負重,任勞任怨,能盡其所能地貢獻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別人,而不會與別人爭功爭名爭利,這就是老子“善利萬物而不爭”的著名思想。
最高的智慧就如同水這種能生萬物。同時也能毀滅萬物的自然力量,通過疏導、引導、合理使用和保護水資源。發揮它所有有利的能量,那麽自然界和人類就可以達到平衡的目的了。
但是,現在的人們不能發揮個人和社會能力中平衡的能量,好像當年需要大禹治的水。所以才會呈現出這樣無道的愚昧狀況。
如果一個人或一個集體能將自己放在一個智慧或說是明智的位置,將心放在一個明智而對生活有著深刻體驗、洞察力和為他人著想的位置,對人能以合適與體貼的態度,說話能有實際的信用,管理事物能中道而行,做事能多動腦子考慮周全、量力而行,有什麽計劃能夠審時度世,那隻有平衡的世界了,哪還有什麽因為不平衡而起的爭端呢?
如果真能這樣就沒有什麽值得痛苦和相互傷害的了。
可是在馬周送給他的這本書裏。李世民卻讀出了無所不在的道。首先要像道一樣有寬容的心胸,可以包容世界一切,不論是善還是惡。都是道在使然。君王也好,百姓也好,都要遵守天地間的這種道。
道不存在於任何事物,又存在於任何事物,無時不在,無地不在。真正的參禪悟道。不在禪房,不在道觀。也不在皇宮,而是在於心裏。心至則福自至,心靈則道自靈。
李世民心靈福至,突然醒悟到,這麽多年來,所作的一切,都在與道德經所說的道相背而馳。什麽是道?道就是放下世間的一切榮華富貴,爭搶殺戮,甚至是關心江山社稷的千秋萬代一統江山。
江山的統治從誕生那一刻,就注定了他按照自己的規律在運轉,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越是追求千秋萬代一統江山,越是與道走得越來越遠。道是自然的存在,在天地間的任何一個角落裏。人要順從自然,必需靜心去感受。
於是,年近八十歲的李世民放下了原來負擔的一切重任,每天吃素念經。但是,皇宮裏人來人往,並不允許李世民真正的靜下心來。不時的有許多事情向他稟報,請求他的意見,逼迫他不得不中斷正在體悟中的道。
在處理這些家國大事的時候,李世民越來越覺得,以前的時間全都白白浪費了。人世間的追求,與神仙的追求大不一樣,也可以說是背道而馳。這時候,李世民覺得,繼續呆在皇宮裏,不僅不會得道成仙,還會被這無形的壓力損減壽命。
好一些的是,終於把皇位讓給了兒子,現在隻用考慮重大的決策。
即使這樣,李世民也不想繼續呆在皇宮裏遭受不斷的騷擾,這一天,把馬周叫到麵前,問馬周,到哪裏可以安心的修行。
馬周一聽李世民要離開皇宮,一千個一萬個不敢答應。李世民可是國之重器,萬眾矚目,怎麽能讓他舍棄李唐江山?
李世民把這段時間悟到的道,講解給馬周聽,馬周聽了以後也有所醒悟,便給他出個注意說,陛下可以以避暑為借口,暫時離開皇宮一段時間。若是覺得呆在外麵比呆在皇宮裏清靜,可以不回皇宮。若是覺得皇宮合適,再回來也順理成章。
李世民覺得這個辦法不錯,然後,把所有家國大事全部交給李治處理,說出宮一段時間散散心。李治並沒有想那麽多,也就同意了。
結果,李世民在避暑之地一呆就是好幾年不回來,天天在外麵修道悟道,經過一年多的時間,把所有事都排出心理之外,沒有了壓力,感覺身體不僅比以前有所好轉,還有返老還童的感覺。
這段時間,不斷有的遇到麻煩事,來請救李世民幫助,李世民都拒絕了,隻和馬周一個人保持著聯係。這個時候,李世民就勸馬周,要把朝堂上的事放下來,給心靈放個假,才能走得更遠。
馬周也同意了李世民的建議,不過要李世民再給他三年時間,把後麵的事安排一下。因為,馬周非常公正,並沒有在朝堂上給自己的兒子謀求任何利益。雖然孩子的命運由他們自己拚搏,做人家的父親,也應該負一定的責任。
李世民還要把李治扶上走一程,何況是他馬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