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節 木牛流馬的啟示
遼東處於大唐東北邊境之外,朝廷內的大臣很少有人了解這裏的山水地理、風土人情以及作戰攻伐強弱之勢。
李績一生所遇大戰,有勝有也負,總體來說,勝大於負。這次攻打遼東,是李世民在處理了太子謀反,心情極度失落之下,才做出的決定。他希望大唐府兵在邊關取一場大勝利,以此來轉移大臣們的視線,彌補內心的失落和空虛。
魏征謀反又怎樣?候君集謀反又怎麽樣?
大唐有的是能幹的戰將,隨便提一個人出來,就能打惡戰,定邊關,壯我大唐威風,然後凱旋而還。
因此,李績這次出征,寄托著李世民無限的期望,可以說是勝了皆大歡喜,敗了則可能人頭落地!
結果,如預料那樣,攻打遼東之城,連續失利。李績總結原因,有三條主要的弱點,必需克服。若不克服,接下來仍然會打敗仗。
這三條分別是,兵器錢糧等物資,補給數量遠遠跟不上損耗數量。缺少兵器讓士卒靠什麽打仗?讓士卒餓著肚子,少氣無力,怎麽以下攻上,占領對方的城池?其次則是,敵軍為主,大唐為客,以客攻主,以遠攻近,討不到一點便宜。然後就是,好不容易攻克一座城池,城內亂成一團糟,很難疏理民心民情。
李績把這三條給馬周講了以後,馬周也十分為難。這三個條件。其實就是一個條件。不管是攻城的士卒,還是攻下來的城內百姓,甚至與高句麗的客主身份的轉換。全是因為大唐府兵隻有幾個月的攻城時間。
若是有足夠的補給,若是有充足的糧食,城內百姓有吃有穿必不騷亂。有足夠的糧食,可以與高句麗長期耗下去,則客主身份自然而然發生劇大的轉變。
民心就是糧食,打仗打的就是裝備!
我無敵有,我有敵強。我強敵精,在這種不利的條件下。無論是誰指揮作戰,結局都是不可避免的失敗。
為了補給輜重,馬周費盡了心思。諸葛亮六出祁山,連續攻打魏國。從益州到中原一帶,路程也長達幾千裏,他是怎麽克服輜重補給的?
木牛流馬!
想到了這個詞,馬周眼前就是一亮。
木牛流馬以少量的人,趕大量的牛馬馱運糧食,做到事半而功倍。為何自己不可以試一試?馬周根據史書記載,研究了很長一段時間,也沒把木牛流馬重現眼前。
諸葛亮真是一個妖精!
冷兵器時代想出熱兵器的機械性!
這時,馬周突然發現。自己太笨了,走了一大段的彎路。
明明可以從熱兵器時代借鑒東西,為何還到科技更加落後的三國時代借鑒?
比如輪船火車什麽的。要是挪到大唐這個時代,豈不是逆天的存在?
但是,馬周是個文科生,不懂那些吊炸天的蒸汽動力原理。火車道總是可以建出來的,不都是木頭打底子麽?
於是,馬周想到一個好辦法。從山裏伐出一大批木頭。鋸成一寸的方木,執照馬車兩輪之間的距離鋪在地上。做成木軌。然後,讓裝滿一車糧食的馬車,用馬拉著趕到車軌上麵。
結果,馬車走了不到一裏路,軌道竟然散掉了,散掉了!
馬周仔細查檢,仔細研究,發現一車糧食的重量,遠遠超出一寸方木的木軌的承受能力,走出一裏地,已經算是一個了不起的奇跡。若派成千上萬輛馬車同時步上木軌,一裏也不走不了就得散架。
於是,馬周加厚了木軌,製成半尺厚半尺寬的木軌,木軌之間用大抓釘卯死,使其不易散架。然後,把馬車的兩個輪子也進行了改裝,使馬車在木軌上行走的時候,更加輕便,更加快捷。
這次,!派了十輛馬車裝上糧食,走出十裏左右也沒有散架。木軌終於成功
接下來的另一個大難題,又讓馬周陷入了困擾之中。
從哪裏開始修木軌方便?若是從長安和洛陽開始,路途太遙遠,還沒修好冬天就到了,天寒地凍之下,修好木軌大唐軍隊也敗得一榻糊塗。若是從這裏開始修起,倒還有些眉目。但是,也不能一直修到洛陽。
最好是從附近一些較成規模的,地盤大一些的,收成相對富足一些的州郡修起。然後,兩邊同時開修,一邊從南向北修木軌,一邊從北向南修,在某個地點合軌。
這樣既解決了從長安從洛陽修軌的長距離運輸問題,也解決了在有限的時間內修成的問題。
然後,馬周修書一封,讓府兵騎快馬沿著驛道,從遼東一路不休息的送到長安。
李世民接到信以後,和大臣們商量了三天時間,最終,多數支持,少數反對,才拍板定案。李世民下旨,從幽州開始修木軌,全力支持攻打高句麗的李績和馬周。
在大唐全力支持之下,兩個月的時間,遼東戰場向南修,幽州向北修,兩方木軌終於匯合到一處。之後,兵器錢糧等輜重源源不斷運向遼東戰場。
得到大量補給的大唐軍隊,在李績的有效指揮下,連連取得勝利。每克一城,馬周都用從後方補給來的錢糧安穩民心,並派一些家庭貧困的勞動國,參與修築木軌之中,使他們得到一部分錢糧,維持家庭生計。
在步步為營,穩打穩紮之下,大唐軍隊節節勝利,很快攻到高句麗的都城之下。
那高句麗王頓時慌了手腳,派大批精銳軍隊保護都城。雙方在城下列兵對擂,攻伐之中,相互有勝有敗。總體來說,大唐軍隊士氣相對旺盛,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給高句麗王巨大的壓力。因為,都城是高句麗王最後一個安樂窩,都城一破,高句麗就等於被大唐滅國。
在這種情況下,高句麗王趕忙派人向李績馬周求和。
按李績的意思,把戰場推到高句麗的都城之下,這份成績相當可以了,趁此機會可以回兵。馬周堅決不同意李績這樣做。
這樣做就等於是給對手以緩和之機,使他們養精蓄銳,卷土重來,那時候,大唐還要浪費十倍的精力才能奪取失去的疆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