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節 反打一耙

聽完李道宗進宮的請求,馬周微微搖搖頭,若有所思解釋道:“在魏詹事的幫助下,三天時間足夠破案!李尚書即使入宮拜見,陛下也不輕易點頭。滿朝文武都知道陛下命令我們三天內拿獲凶徒。陛下現在‘私’下更改時間,滿朝文武並不知內情,誤以為陛下出爾反爾,言而無信,這影響更惡劣!”

“那就這樣坐著幹等?”李道宗一臉的不甘心。

“等是為了不等!”馬周心裏其實也沒底,出於安慰李道宗,也給自己打氣的目的,馬周隻好說出耐心等。心急火燎就有用?那幫凶徒說不定就藏在暗處正在看一幫人的笑話!鎮靜讓他們‘摸’不著頭緒,隻有這樣才有奇跡出現!

一頓飯時間,魏征去而複返,手裏捧著一束竹簡書,臉‘色’有些猶豫,對馬周支支下巴以商量的語氣說:“來來來,馬禦史來親自查看一下,這條內容介紹的是不是你們要找的香料?”

三人聞言大喜,一起起身湧到魏征身邊,從他小手臂處看向竹簡,上麵記載:‘肉’豆蔻,地荊州,狀如鳥卵,其‘色’若土,有異香,可入‘藥’,袪濕止泄,亦致人‘迷’幻嗜睡。

“產地荊州?”荊州不是指湖北麽?距離猜測的吐蕃和西域簡直就是南轅北轍。雖然見到‘迷’幻嗜睡的‘藥’理特‘性’與通化‘門’的香料幾乎全部‘吻’合,馬周還是一臉失望。

其他二人也是同樣的表情。

魏征把竹簡卷上,深思的目光從眾人臉上緩緩掃過,安慰地說:“諸位先不要著急,聽我為你們細細分解。天下共分九州,自北向南分別是:雍州、冀州、袞州、青州、徐州、豫州、梁州、荊州、揚州。江南的荊州與西邊的梁州毗鄰,氣候接近,植被相似。荊州有的東西,梁州也有。而梁州與吐蕃相鄰,不排除吐蕃人流竄到梁州或荊州采取‘藥’材的可能。現在突厥人行凶的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在外,吐蕃人行凶的嫌疑倒是最大了。”

想順藤‘摸’瓜。卻‘摸’到一個石頭蛋蛋!馬周還是樂觀不起來!嫌疑而已,沒有確鑿的證據又該怎麽辦?還像對待突厥人一樣魯莽,親自到四方館去抓人?到時候折騰得人仰馬翻,還是查無所獲。若是這樣,李世民陛下肯定饒不了自己。

魏征又說:“剩下的時間不多了,死馬當作活馬醫吧。派幾名府兵喬裝打扮,盯緊吐蕃人四方館,看是否有可疑的人出入。這樣並不打草驚蛇,豈不兩全其美?”

也隻能這樣辦了!馬周從懷裏取出妖僧穿的假僧袍遞給魏征:“魏詹事一肚子典故,識盡天下奇物,借你法眼瞧瞧,這種款式、顏‘色’、造型的僧袍,哪裏的出家修行人經常穿這種衣服?”

魏征把衣服拿過去放在眼前展開,看了一陣子隨即又還給馬周,搖頭輕輕一笑:“這衣服不是吐蕃也不是突厥境內的,而是我們漢人境內的普通僧袍,不起任何證據的作用。”

“但是。這些僧袍正是凶人身上脫下來的,為了掩人耳目……咦!”

馬周從坐榻上忽地站起來,臉上一片驚喜,示意戴胄和李道宗也起身,喜不自禁的向魏征說:“來到詹事府打擾,多有不便,還請多多海涵!我已經想到一個絕妙的辦法!一定可以引蛇出‘洞’!”

魏征知道馬周不願意向他透‘露’什麽妙計,便從坐榻上站起來,一團和氣地說:“你們要事在身,我就不多留你們了。”

一眾人客客氣氣地與魏征告別。快步走出詹事府。

走出大‘門’,帶來的一幫府兵還列隊守候‘門’口。

李道宗和戴胄不管不顧,急不可耐問馬周:“想出什麽好辦法了?”

“一步險棋!”馬周笑道:“第一步,派人先盯著吐蕃四方館。發現可疑的人出入,基本確定就是吐蕃人下的手。然後,我們……”講到這裏,馬周瞟了一眼‘門’口一堆府兵,伸出雙臂把他們二人拉到身邊,三個人頭抵頭一陣耳語。

“確實是個好辦法。可是,萬一……”戴胄直起腰一臉憂慮之‘色’。

“走的既然是一步險棋,仰仗的就是險字!不險豈能稱作奇計妙計!”李道宗三句話不離老本行,似乎回到了衝鋒陷陣的年代,以不容懷疑的語氣說:“險就是奇,奇就讓人難以預料,出其不意,一網打盡!”

三個人又一陣密謀,派出幾名‘精’明的府兵,穿普通百姓的破舊衣服,來到吐蕃人的四方館。馬周等人隔著兩條街道靜候消息。

李道宗帶兵出身,趁機訓令一幫府兵,要他們‘挺’起‘精’神,隨時準備投入一場惡戰。出手要迅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對方一個措手不及,決不能走漏任何一個人。

府兵們神情振奮,摩拳擦掌,躍躍‘欲’試。

天‘色’越來越晚,夜禁時間馬上就到了,吐蕃四方館不遠的地方,幾名身穿破舊衣服的幾名普通百姓,若無其事的走來走去,不時有意無意的瞟著四方館‘門’口。還有一個人,向附近的居民打聽著什麽。

四方館‘門’內不斷有吐蕃穿著的人出來進去,從表麵看也沒有任何可疑之處。隨著夜禁時間臨近,進去不再出來的人越來越多。

正在這時,一名身材不高,穿一件僧袍的人,神‘色’慌張如漏網之魚急匆匆闖進館內。他前腳剛跳入館內,大‘門’就行關閉起來。

片刻之後,一名大唐府兵模樣的人,手裏拎著一把鋥亮的橫刀,也一臉急躁的闖過來。追蹤目標在四方館附近突然消失,那府兵便對四方館起了疑心。來到‘門’口附近,向穿著破舊衣服的居民打聽,剛才那名和尚逃到哪裏去了。

那幾名百姓用手指指四方館‘門’口,又一臉懷疑問那拎刀的府兵:“你奉誰的指令來這裏捉人的?”

拎刀的府兵還沒來得及回答,隻見從四方館高高的圍牆內拋出一件僧袍,正是剛才進去那人身上所穿。那府兵見了大喜,並不直接闖進館內,而是掉頭沿著來路疾奔而回。

一身破舊衣服的百姓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究竟是怎麽一回事?還有其他人也參與到查找通化‘門’之變的案子?這些破舊衣著的百姓,正是馬周派來監視吐蕃四方館的人。可是,突然又出現一幫新人也來調查,讓他們心中疑慮頓生。

片刻功夫,那拎刀的府兵又回來了,他身後帶著幾百名府兵,帶隊的正是李道宗和馬周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