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節 一杆打淨
刺史葉熾善萬萬沒有料到馬周提出這樣古怪的要求,連說張蒿薪把郟縣治理得井井有調,隻有功勞沒有失誤。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哪能沒有失誤呢?仔細想一想?”馬周引導著葉刺史往話題上想。馬周以為葉刺史也被張蒿薪蒙蔽了,並不明白事情的真像,指點提醒他一番,將來懲罰張蒿薪時免得捎帶著他一起懲罰。
“沒有,沒有,這個真沒有!”葉刺史十分肯定地說。
“真沒有?”馬周的表情非常有意味。
“真沒有!”葉刺史再次說了肯定的話。
在這問題上馬周沒繼續追究,勸葉熾善一吃飯。馬周明白,葉熾善不是不知道張蒿薪的為人為政,而是太知道了,但還替他主動包庇遮掩,是他也想借“百鳥朝鳳”的祥瑞之風乘機撈一把。提拔張蒿薪的建議就是他上報給中書省,二人可謂是一拍即合,當然不會主動揭發張蒿薪的不是。
汝州調查告一段落,第二天,馬周帶著張旺材回轉長安。一路緊趕,十幾天時間便回到常何府中。連夜趕寫“百鳥朝鳳”調查始末,把張蒿薪欺世盜名、沽名釣譽、苛嚴猛於虎的事實一一擺明。把同村人張旺材也寫入奏折當中,捎帶著把葉熾善包庇屬下極力向上爬而不走正途的企圖也參了一本。
仔細考慮,馬周並沒提宇文士及與張蒿薪的舊關係。這樣有兩個好處,不提宇文士及可減少阻力,把張蒿薪之案盡快結了,盡快還郟縣百姓一個朗朗乾坤清平世界。第二是因為不是宇文士及主動提拔的張蒿薪,而是葉熾善在中間起了重要作用,這方麵的證據並沒坐實。當然,如果交給刑部嚴加審問,興許就能問出蛛絲螞跡來。可是刑部恰恰在宇文士及管轄之下,刑部投鼠忌器不敢也不會用全力辦事。
第二天早朝後,李世民在掖庭宮批閱奏折,馬周向李世民稟報了此事。
看完奏折李世民重重摔在禦案上,勃然大怒:“讓馬周進來見朕!”
馬周趕忙進來請安。
“馬監察史奏折上所寫可否屬實?”李世民餘怒未銷。
“回陛下的話,句句屬實,有張蒿薪同村村民作證!臣已經把他從汝州帶到長安。考慮到他身份低微,不便麵見聖上,臣才沒把他帶進宮中。”馬周據實回稟。
這次李世民倒是挺意外:“哦?你把他的同村村民也帶到長安了?馬監察史考慮如此詳細,朕心甚慰!現在就帶張旺材來。”
馬周稍稍考慮後,說:“他一介草民,臣以為直接麵見聖上不妥,是不是讓刑部代為審問?”
“刑部那幫人張牙舞爪的嚇著人家怎麽辦?我也早就想接觸底層百姓了解一下他們的生活。隻有了解了百姓的心事,才能把大唐的政策調控得更符合實情!為了天下百姓過上好日子,還有什麽不妥當的事?”李世民不容置疑地命令道。
馬周心裏一暖,妥了,要的就是這種局麵!皇帝親自過問,宇文士及也無力回天了!
馬周隨著千牛衛一起來到常何府中,帶上張旺材又返回掖庭宮。
那張旺材做夢也沒料到,這輩子還有機會見到皇帝尊容!激動得手足無措。一路之上,不斷向馬周請教,當如何跪拜如何說話。馬周給他稍加指點,給他打足了底氣,說據實回稟就是最大的禮節!
張旺材是個老實人,一進宮門立即跪倒磕頭,以頭觸地,把青石板磚磕得咚咚響。
李世民沒有直接問“百鳥朝鳳”之事,從家裏幾口人,以什麽為生,莊稼收成如何,鄉風民俗等張旺材熟悉的事一一問起。問了足有半個時辰,才問到張蒿薪之事。
張旺材還以為皇帝一定威風八麵有著通天的本領,一見李世民如此和藹,吊著的心慢慢放下來,也敢於直言利弊,把當地的情況竹筒倒豆子講得清清楚楚。
他的回答與馬周奏折寫的幾乎完全一致,隻不過馬周在奏折上沒有提及張蒿薪和宇文士及的舊關係,而張旺材卻講到了。問明情況後,李世民讓人賞他兩匹布帛,在當時這等於兩錠銀子,足夠他半年生活費用了,然後讓人把他帶下去。
“奏折為何不提宇文士及之事?難道你還想替他包庇不成?”李世民臉色一沉問馬周。
馬周不慌不忙回道:“回陛下的話,臣也知道此事。從頭到尾,隻是葉刺史一個人主動上請,並非宇文士及主動提拔張蒿薪,證據不足,臣便隱去不提。”
“作為中書令,掌管家國要事,不經調查,輕信下人胡說八道,這就是他的失職之處!假如提拔的不是張蒿薪,他會不會派人去調查?疑人不用,用人不疑。這就是他用人不明,辦事不清的證據!”李世民一針見血指出宇文士及在這件事中的失誤。
馬周諾諾,知道李世民正在下一盤很大的棋,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控製朝廷用人的可信度。宇文士及與太上皇李淵交情密切,又辦了這件錯事,恐怕中書令之職難保,極有可能下到地方做刺史去。這恰恰印證了以前在鄂國公府喝酒時推測的事情。
李世民一表態,馬周覺得時機成熟了,趕忙奏請說:“隋帝楊廣在揚州被殺,宇文士及等人都曾參與。臣曾查閱地方任職情況,發現除宇文士及以外,還有同黨萊州刺史牛方裕,絳州刺史薛世良,廣州都督長史唐奉義,辰州刺史裴虔通,武牙郎將元禮等人。這類人臭名昭著,是不是一同免職處理?”
李世民一聽有這麽多人,有些猶豫,說:“朕知道了。你先下去吧,朕考慮考慮,明天早朝再做決議。”
馬周諾諾,又道:“臣還有一事需要向陛下當麵奏明。”然後,馬周把在汝州辦案時大吃大喝,收人“馬踏飛燕”之事講了出來。表明當時為了引蛇出洞,使狐狸露出尾巴,隻得做那順水推舟之事。說著,把“馬踏飛燕”的精美瓷器交給李世民。
李世民一生喜歡玩鳥,一見那精致的藝術品,當即笑逐顏開,收下之後,連連誇獎馬周會辦事。
馬周見事情正朝自己有益的一麵轉變,請安之後退出掖庭宮。
第二天早朝,百官到齊,李世民朗聲宣布:“郟縣縣令張蒿薪欺世盜名,假報祥瑞,欺騙朕恭,罪不可赦,免去官職流放嶺南三千裏。汝州刺史葉熾善雙眼昏黑,識人不明,從刺史降為郟縣縣令。”
“萊州刺史牛方裕,絳州刺史薛世良,廣州都督長史唐奉義,武牙郎將元禮,辰州刺史裴虔通等人,雖是煬帝故人,但親做弑逆之事,不能再讓他們親自參與朝政,當除名流邊。”
“中書令宇文士及一同參與篡逆,革去中書令,降為汝州刺史!”
“監察禦史馬周辦理‘百鳥朝鳳’之事,不辭辛勞,旅途勞頓,兩袖清風,著實可嘉。自今日起,擢升為殿中侍禦史之職!”
聖旨一下,全朝震驚!陛下一次免去這麽多當地要員,力度空前。馬周在這次降職潮中卻逆流而上,實力當仁不讓。接下來,看來還有一場更大的風雨啊!
宇文士及聽完臉色如紙慘白,憤怒盯著馬周,恨不得把馬周吃掉。但聖旨已下,此時他隻能先替自己的出路做打算,哪還有精力找馬周的麻煩?
與馬周關係好的山東同鄉,在鄂國公府一起吃酒的秦瓊、尉遲敬德、程咬金、魏征等人心裏那個舒暢,猶如吃了人參果!馬周曾說接下來要有一場大風雨,如今果然應驗,對馬周萬分佩服。一幫人對他更加親近,無形之中也為他們日後免除了諸多無妄之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