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鍾山風雨 第十四章 開張大吉(6)
這一場已經非常接近實戰的演習,朱植感到非常滿意,演習中教導隊官兵顯示出了嚴格訓練下的成果,有偷襲,有夜間行軍,有強攻,有騷擾,有埋伏,作戰形式多樣。看來瞿能果然名不虛傳,的確是帶兵的一塊好料。眼前這一千人不敢說是這個時代最強悍的軍隊,至少在明朝軍隊中也算得上精銳了。
演習結束,為期五個月的教導隊第一期結業了,朱植為學員中成績前三名者頒發了紀念獎章。獲得第一名的竟然是羽林右衛中營副千戶南八郎,朱植記得這名在奪門之夜,被自己臨時提拔的官。
南八郎道:“屬下本一白丁驟然被殿下提拔到這個位置,自己什麽料還不清楚嗎。所以隻能在教導隊裏努力爭先,不敢怠慢。”
朱植拍拍他的肩膀道:“日後還要繼續努力,我看好你喲。”
第二名是莊得,在朱植印象中,他有勇有謀,沒想到竟然比不過南八郎。莊得靦腆笑道:“屬下是個粗人,不如南兄。”
第三名叫張緒,乃中營掌旗兵,因為掌管的是一麵黑旗,所以人贈綽號“皂旗張”。
朱植突然記得還有個熟人中營掌旗官手下總旗蘇傑呢?一問瞿能,此人在訓練中也比較突出,已經進入了提升的候選之列,並且成為了教導隊二期的教官。
鐵鉉關於遼東衛所分級整編的本子交了上來,朱植大概看了一下。除了遼王護衛之外,定遼中衛和鐵嶺衛兩支部隊被評為上等衛。朱植清楚鐵鉉這麽做地意思,這兩支部隊都是葉旺的嫡係,把他們評個上等起到平衡的作用。
鐵鉉奏稱。所有兵器,缺員將在夏天之前補充完畢,但前提是保證錢糧供應。朱植看看手裏隻剩下堪堪四萬兩銀子了,又咬著牙撥了一萬兩。吩咐優先裝備遼東軍。朱植對此也經過深思熟慮,遼東軍的武器裝備,朱植是見識過地,雖沒到參差不齊的地步,但根本沒法與遼王護衛相比,所以扶植遼東軍既能提高戰鬥力,也可以安撫人
朱植同時命令羽林右衛與鐵嶺衛換防,作為進攻力量的羽林衛呆在廣寧守備簡直是大材小用,而鐵嶺衛是上五衛中兩支步兵衛之一,朱植考慮他們的發展方向以攻城、守城為主。正好在廣寧就近接受焦子龍兵器研究所出產地裝備。看著遼東軍務的調整有些眉目了。.1^6^K^小說網更新最快.朱植的心也塌實了不少,手裏沒兵如何能高枕無憂。
教導隊第二期,就是定遼中衛和鐵嶺衛兩支部隊的總旗以上校官。繼續由瞿能擔任隊長,並留下了第一期成績突出的五十人擔任教官。朱植讓自己老丈人郭英也加入。他當然不會接受培訓,朱植考慮讓他熟習遼東軍的訓練之後,利用他豐富的作戰經驗。最終讓他出任計劃中的遼東軍校校長。畢竟瞿能年富力強更應該在一線指揮作戰。
教導隊第一期結束之後,羽林衛軍官回營開始對部下進行新式訓練。其他八百人被分到定遼中衛和鐵嶺衛開始整訓這兩個衛所的士兵。根據計劃,等兩個衛所的軍官整訓出來,這兩個衛士兵地訓練也進行得差不多,正好形成戰鬥力。
早春二月,是農忙的季節,朱植這才發現,遼東各衛所士兵都要在這個時候投入到屯田之中。朱植隻能硬性規定,參加軍訓的士兵不得回家種田。這還了得都跑去種田了,萬一胡人入寇誰來打仗。
沒幾天,下麵居然鬧了起來,定遼中衛和鐵嶺衛地士兵們不幹了,集體罷訓,都嚷嚷著要回家種田。葉旺和鐵鉉連夜向朱植匯報,葉旺道:“殿下,每年開春和秋收,士兵都會回家幫助家裏的軍屯做農活,這些人又都是家裏地壯勞力,不準回去大家都軍心不穩?”
朱植真是覺得好笑,自己了解的明朝軍屯製度,明確規定了邊地衛所士兵七分務農,三分守備。現在可好,訓練都不幹,隻想回家種田,有這樣的軍隊嗎?朱植道:“怎麽有這樣地規定,不是必須有六成士兵留在軍營嗎?”
葉旺道:“按軍製的確如此,可是農忙期間回家務農卻是不成文的規定。他們每家都有五十畝田,不回家種地,恐防耽誤了農時。”
朱植不好責怪什麽,這不關官兵的事,都是老朱的軍屯製度給鬧的。誰家放著土地不種在兵營裏訓練,到時候規定的賦稅交不上怎麽辦。明朝的軍屯製度十分搞笑,幾乎是全軍都得種地。老朱認為這樣一來,養軍百萬可以不耗費國家一顆糧食。
是什麽讓朱元璋產生如此不切實際的幻想?全因按照規定,每個軍戶受田五十畝,以米十八石為最低標準,其中十二石由軍戶自用,六石上交軍倉。還規定了內地軍衛二分訓練,八分耕種,邊塞軍衛三分訓練,七分耕種。甚至有記載軍衛最高繳糧兩千七百萬石,幾乎抵得上明朝全年田賦的數量,可惜經後世學者查證,這不過是一個YY的數字,軍戶繳納的稅糧從來沒有達到過那個數字的十分之一。
既當兵又務農絕對是荒謬的想法,明朝一般民戶的繳租比例是三十稅一;一個軍戶的繳租比例竟然達到三稅一。真把“解放軍”當成為人民服務的活雷鋒啊!一方麵要保家衛國,流血流汗,一方麵要耕種著天下最昂貴的土地,加納最離譜的租子。你叫軍戶如何能心理平衡,這又不是**,人民思想情操極度先進。所以為什麽軍戶到了永樂末年就崩潰了,廢話,天下沒有那麽傻的當兵的。
朱植苦笑著回味眼下的困境,一拍桌子道:“當兵的不應該又賣命又養活自己。你們去研究一下,拿一個辦法出來,我看,由官府向軍戶發給祿米,彌補不能忙農活的損失。我看這可以從上五衛試行。”
鐵鉉道:“使不得啊殿下,軍屯是皇上規定的製度,這樣改變可是要冒天下之大不諱。再者,我們遼東賦稅少,如何能養活十一萬人之多,殿下三思。”
朱植道:“那鐵長史倒是想個辦法,遼東軍要訓練,這農時耽誤,誰擔待得起。”
鐵鉉道:“要不這樣,這個春天先不忙改,讓士兵回家農忙,等夏天再慢慢商議一個辦法,徐徐圖之。”
朱植知道鐵鉉一番好心,現在看隻能這樣了,於是吩咐鐵鉉:“好吧,先這麽辦吧,七月之前鼎石一定要幫我想個辦法,解決這個問題。我看還是圍繞著征兵想想辦法,反正現在遼東有三成的士兵都是征召的。”鐵鉉苦笑著,誰讓自己多嘴,把這麻煩差事領了下來。
朱植心裏總惦記著在遼東引種水稻之事,既然自己強調任何工作從實際從實踐出發,不如親手試試。他帶著幾名農民出身的侍衛在軍營旁開辟了十畝水田,分別種上了淮南、占城、江南三個地方的稻種,倒要讓那些官員們看看,水稻到底能不能在遼東耕種。
朱植的行為又引起了官員們的悱惻,雖然朱家一向重視農業,每年春天朱元璋都會到郊外勸農。但那不過是拿著鋤頭意思意思,可現在朱植千金之軀親自下田耕作,官員們可受不了。楊榮、姚善等人紛紛勸阻,朱植苦口婆心地跟他們講明這樣做的道理,眾人一聽,既感歎又不理解。不過到了遼東之後,朱植的新鮮主意官員們也已經屢見不鮮了,既然王爺這麽做一定有他的道理,就連姚善也帶著自己的佳人在後院開辟了兩畝地種上稻種。
朱植親自種地的事跡很快在遼東大地傳播開了。朱植來遼東半年多的時間裏,善政一個接一個,早就深入民心,如今遼王殿下親自務農,在百姓中又傳成了佳話。甚至有的人偷偷搞來些稻種也學著朱植種起了水稻。
朱老爺子對自己這兒子還挺心疼的,二十七年春天,移民人數驟增了一倍,達到三萬人。幸虧有了前一年的經驗,姚善有條不紊地把三萬人安排在蓋州,複州廣大地域,這邊因為有了原先的移民,就在原來各屯民所周圍呈棋盤狀擴散。隻是種子糧食等等東西,又花了一筆。等到這些事情安排下來,朱植手裏的二十萬兩銀子徹底,全部地花完了。
朱植找瞿遠要錢,瞿遠也沒辦法,現在剛開春,手裏也就三萬兩的稅銀,這個還要上繳戶部。不過朱植對這個成績已經很滿意了,到了三月就完成了去年一年的稅銀,也就是說到了年底,起碼應該有近十萬兩的進項,交完全年的定額,其他的可都是袋袋平安,隻是現在還指望不上。
這個王爺當得苦啊,怎麽窮成這樣。他記得曆史上有些明朝王爺不都封有數萬畝甚至更多土地的嗎?怎麽自己沒有呢?朱植悄悄找來郭銘問問,郭銘也覺得奇怪,他反映像燕王都封了三萬畝土地,這些土地的田賦全都歸燕王所有的,難道朱元璋忘記了?
PS(免費):今日雙更完成,讀者笑納。
從今天開始,騎兵拉開弓弦,加滿了油開始搶推薦票了!每日兩更,六千字,不能再說騎兵更新少了吧,更多精彩情節等待你們觀看。
兄弟,除了訂閱,請投出手中寶貴的推薦票,接近月底了,推薦票榜競爭日趨激烈,騎兵的命運就掌握在你的手中!這張票對騎兵來說至關重要,不僅是對騎兵辛勤碼字的認可,也能為騎兵帶來實在的好處。拜托各位了,騎兵仍在努力!
如果您喜歡這本書,請來起點中文網www.Fu,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