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蔣濟找到諸葛亮,提出為霍氏遷改封國,諸葛亮態度上有所遲疑。
這個遲疑不是諸葛亮不願,而是憂思南漢日後的政治局勢是否真會惡化。
畢竟霍氏放棄肥沃富庶之地,轉遷未開化的樂浪郡。其之用意不難理解,無非是難料南漢未來的政治走向,故而避走東北,以求保留封國。
理解歸理解,但樂浪為蠻荒之所,如果諸葛亮準許霍氏遠遷封國,恐會落人口舌。
為了照顧霍氏,諸葛亮提出為霍氏改遷到長沙郡或是犍為郡。但蔣濟堅持以遵循霍峻遺令,為國鎮守東疆,希望為霍氏改遷至東北。
見蔣濟堅持不變,諸葛亮則登門拜會步練師,看步練師之意如何。
步練師雖有意留在中原,但也明白夫君霍峻的用意。中原雖好,但或許僅能保全數代富貴;如遠走他鄉,子孫富貴或能延續數百年。
在麵對諸葛亮的勸說,步練師的態度與蔣濟保持一致,依舊希望將封國改遷到樂浪郡。
見步練師與蔣濟態度一致,作為霍氏政治夥伴的諸葛亮也不願阻止。
臨走前,諸葛亮示意由步練師代霍氏上表,他將會壓下朝中異議。
建興十四年,春。
步練師上表改封樂浪,以了卻楚武成王遺願。
朝堂眾臣頗有異議,畢竟內外封藩待遇不同,不能統一對待。
如以邊郡為藩國,封國內需要擁有軍隊,否則封國將難以維係他的統治。
如以內郡為藩國,武力由大漢提供,封國不準擁有軍隊。受封者僅能享受食邑,以及在封國中享有特殊的政治地位。
今霍氏改封至樂浪郡,大漢準許其擁有軍隊,且又享有優渥的政治待遇。假以時日,樂浪郡恐會被霍氏所控製。
針對朝堂眾臣的異議,蔣濟以兩漢為例子,因朝鮮半島離中樞遙遠,郡縣容易被三韓蠻夷占據,今之疆域多有不及兩漢。
尤其遼東地區先後被公孫、曹,孫三氏控製,漢民受戰亂波及,人口凋敝,今封國坐鎮邊疆,將有利大漢在遼東的統治。
至於是否會上演諸侯之亂,則就是無稽之談。一郡如何能與大漢相比,單單一平州都能解決樂浪郡。
相反霍氏雖遷封樂浪,但因處蠻夷之間,反而會和大漢關係緊密。霍氏離開不了大漢的支持,待南漢國力強盛,霍氏將能順理成章成為內郡。
蔣濟此番言語頗是中肯,說服了不少人。加上霍氏在朝廷上的影響力,以及諸葛亮從中斡旋,霍氏改封樂浪郡的奏表在朝堂上順利通過。
劉禪出於各種原因的考量,當即頒布詔書,以推崇楚成武王峻遺願,特將襄陽郡公霍弋改封為樂浪郡公,以樂浪郡為封國。
不僅於此,為了確保霍氏不受蠻夷侵犯,準許樂浪國擁有千人甲士,但需要接受大漢中央調令。
雖給予兵權,但大漢為了加強對樂浪郡的控製,製令樂浪國需要將世子留在京師。郡公需每年入朝朝拜天子,每歲如期上貢。
至於官職方麵,霍氏族人依舊擁有在漢出仕的權利,與昔日並無不同。考慮到霍氏與羆虺軍的特殊關係,劉禪下詔遷原羆虺軍將士千家至樂浪郡,如有自願者則以自願者為先。
此詔一下,不少軍士願意舉家跟隨,甚至並州都督丁奉因追慕霍峻遺恩,也上表請辭官職。
當丁奉請辭的表文送至朝廷,在朝堂上引起了不小討論。畢竟丁奉作為高官,竟願意追隨霍氏至樂浪實屬少見。
夏五月,霍篤、步練師、霍弋舉族遷至樂浪郡的朝鮮縣(今平壤)。
在霍氏遷封樂浪之後,諸葛亮在朝中獨大,縱陸遜亦不能及。
蓋因受霍氏改封影響,諸葛亮思索如何讓南漢避免政鬥。畢竟南漢開國之特殊,與曆代有所不同。曆代開國王朝皆帝王平天下,而南漢卻是由霍、葛等人平天下。
霍、葛在世時期,南漢實際權利不在劉禪手上。彼時憑借霍、葛二人的威望,朝野政局不會出現動**。一旦諸葛亮去世,後事處理不當,君臣恐會因權利而引起糾紛。
深思許久,諸葛亮決定采用類似霍峻手段,為大漢挑選合適的主政大臣,並在恰當時期隱退,以避免朝野出現大亂。
為了保持君臣互信,諸葛亮將此想法告訴劉禪。
宮內,君臣隔案對坐,暢談國中軍政。
聽著諸葛亮有意歸隱的話,劉禪神情隱有無奈,說道:“朕曾言:‘政由相父,祭由寡人’。天下雖說初安,但並未大興,朕仍需相父輔佐。今仲父已不幸離朕遠去,相父又怎能忍心棄朕而走。”
諸葛亮遲疑少許,說道:“亮無意舍陛下,更無意不理國事。今此番言語,僅是出於為大漢安危而憂思。”
“幸先帝信任,托付國事與武成王。而武成王與陛下信亮,托軍國之事與亮。亮夙興夜寐,未敢鬆懈。然君臣有序,臣豈能久掌大權?”
“如亮不幸去世,大權交接有失,朝局恐將多生事端。今為天下蒼生計,更為朝政穩固而思,亮需早作打算。”
劉禪沉默半響,說道:“如相父不幸離世,朕願擇賢臣為相,以繼相父之後,輔朕大治天下。不知相父可有舉薦人選,以供朕擇賢而選優?”
劉禪思想深受諸葛亮影響,且一生中又經曆了霍、葛二任主政大臣輔弼。劉禪無意成為獨夫,親自執掌朝權,而是更傾向於選專業的政治家出任執政大臣,以分擔他治理國家的重任。
聞言,諸葛亮心中略安,說道:“蔣公琰,方整威重,社稷之器;顧元歎,智略密重,國相之才;司馬子華,慮重國事,可為輔弼。臣離任之後,三人可繼亮後。”
“三人之後呢?”劉禪追問道。
諸葛亮沉吟良久,說道:“三人之後,費禕、杜恕、滕胤可繼三人之後。”
“再後呢?”劉禪再問道。
諸葛亮苦笑搖頭,說道:“亮非神人,豈能料數十年後之事。陛下如能用以上六人輔政,禮賢用人,與民休養,少起兵事,則漢室必然大興。”
“那相父欲何時卸任?”劉禪不舍問道。
諸葛亮含糊說道:“待朝綱大定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