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圖立像置於閣中,所參考標準無非為功績。其中人物位次排列,則非全部參考功績,而是需以官爵、是否在世為標準。

官爵高者,在同檔中位列會更靠前些;在世者,因考慮死者為大因素,位列會靠後些。

以淩煙閣二十四功臣為例子,李績雖然功績、官爵不低,但因繪閣時在世,僅屈列二十三人。

當然了,死者為大僅限於同檔功臣,而不能讓你躍遷至高一檔功臣行列。

大明閣功臣表,經劉禪與禮部諸卿商議,大體分為四檔,首檔為功勳最高的宰輔之臣,次檔為開國立基的有功之臣,再次檔為征戰有功的將帥,最末檔為其餘功臣。

因南漢從立基到一統天下太久,禮部眾人爭論功績排名難分,經劉禪裁定,不打算一次性入閣,先放出首檔與次檔功臣。

首批入大明閣者,為相國、襄陽郡公霍峻,丞相、陽都縣公諸葛亮,大司馬,漢壽縣公關羽,大司馬,方城縣公張飛,驃騎大將軍、陳倉縣公陸遜,太師、海西鄉侯糜竺,司徒、渤海亭侯徐庶。

七人首批入閣,在世者三人,離世者四人。陸遜因在世,屈居第五人。且考慮到在世時間不同,官職有分,皆為亡者追封相應官職。

為大明閣繪畫者,為天下名家曹不興;立序上言者,為王粲、皇象二人。且為了表示次不同,宰輔之臣以玉裝飾,次檔用金裝飾。

立圖當日,劉禪邀朝堂諸公入閣,用言語勉勵百官,希望後續大明閣中有他們畫像。

隨著漢朝通過外交手段,插手漠南事務,草原上風雲變幻,動**苗頭漸起。

步度根被大漢冊封為歸漢單於,侄子瀉歸泥被封為歸義單於,二人奉命至陘北立牙帳,招降漠南各部離散部民。

遼東慕容、宇文、段氏三部鮮卑,經步度根的書信勸導下,以及太史亨輔以錢財、官職二物**,三部鮮卑上表臣服大漢。

但因軻比能勢力依舊強大,三部鮮卑未透露出願意為漢出兵的傾向,而是有意保持中立,避免成為兩大政權爭霸下的炮灰。

在河西鮮卑方麵,鄧芝未有執行朝廷勸降竇賓的命令,而是選擇上疏建議與竇賓女婿拓跋力微聯合。

在上奏至朝廷的文書中,鄧芝進行了詳細的解釋,因竇賓力量強盛,軻比能給予的待遇甚高,其情況與軻比能不同,大概不會答應歸順,或是說保持中立。

之所以為何與拓跋力微合作,其一,拓跋力微雖為竇賓女婿,但一直在積蓄力量,心有大誌,且與竇賓的兩個兒子關係有矛盾。其二,拓跋力微常與漢人做生意,態度上偏向漢朝,容易進行扶持聯合。

諸葛亮批準了鄧芝的計劃,派遣使者至拓跋力微部落中。

得知漢朝有意扶持自己,拓跋力微果斷表示願與漢朝合作,承諾如果他繼承竇賓之位,他將與漢朝聯合,一同征討軻比能。

在河西鮮卑中埋下釘子的同時,漢朝也不斷在邊疆加固統治,如以修繕長城為名,維修了關中通往河套的秦直道。

且經多年的招撫、用兵,盤踞在陝北、陝西地界的東羌、南匈奴接受了大漢陸續冊封,並在去年冬在四鎮都督的率領下,首次在集中操練用兵。

大漢為何能控製陝北東羌,除了基本的武力征討外,在經濟上控製食鹽。

東羌、雜胡以耕作為生,在食鹽上依靠漢地的輸入,當漢朝控製了鹽鐵,東羌、雜胡喪失了鹽巴來源。漢朝趁機派人招降,售賣低價鹽鐵,諸部則無不臣服。

南匈奴更好解決,因常年受中原王朝控製,且與地方大族聯係緊密。先以安撫為名義,控製了各部首領,而後派駐兵馬至部落中,強推分封製,指定相應的耕作、居住範圍。

與此同時,軻比能顧忌南漢派兵突襲王庭,命其子暾偉則率部五萬騎遠征漠北。

漠北草原上,因柔然尚未崛起,屬於是鮮卑、匈奴各部並立。但即便如此,麵對暾偉則的大軍,各部組建成聯軍,與之來往征戰。

但因漠南臨近中原,軻比能承襲漢法治軍,其部兵馬非漠北諸部所能阻擋。經數月奮鬥,漠北各部敗於暾偉則之手,紛紛臣服軻比能。

建興九年秋,軻比能吞並漠北,其治下疆域大漲,聲勢威震大漠。若經曆幾年治理安撫,軻比能實力將不下檀石槐,可出騎卒十餘萬。

九月,軻比能吞並漠北的消息傳至長安,引起了大漢君臣的不小震動。因為在大漢君臣的預計裏,軻比能吞並漠北,至少花上不少時間,沒想到僅幾月就降服了漠北。

劉禪急招朝中高官入宮,商討是否繼續針對軻比能用兵。

大興宮內,劉禪臉上布滿愁容,說道:“漠北諸部臣服軻比能,今鮮卑聲勢大漲,將如何是好?”

眾人交頭接耳,互相交流意見。

潘浚遲疑少許,說道:“陛下,軻比能本治漠南,今又據漠北,實力大漲,聲威大振。僅憑我朝當下兵馬、輜重,恐難以與軻比能久戰。今不如重調軍略,以守為先,精操兵馬。”

“丞相有何意見?”劉禪看向諸葛亮,問道。

諸葛亮搖了搖頭,說道:“軻比能通漢法,以漢法治軍,以漢人耕作,募匠鍛兵,非等閑之輩。今若不擊鮮卑,待軻比能整合漠北,其將為我漢室之害。”

“丞相,大漠人煙絕跡,無路可尋。昔將軍李廣出塞,屢失道路,我朝立基吳楚,本以步、水為長。今與胡騎較長短,非明智之舉。”

潘浚苦勸說道:“今出十萬兵出塞,如擊漠南尚可,但若軻比能遷帳至漠北,我軍空耗糧輜爾,君不見高祖白登之圍乎?”潘浚非單獨唱衰南漢此次用兵,而是草原打戰真不同於中原征戰。畢竟地理環境不同,將會極大影響改變戰役內容。

中原征戰時,步軍屬於主力部隊,常是決定勝敗之關鍵;草原作戰時,決定戰役關鍵者乃騎卒,且非常依仗突襲戰術,無法采用結硬z寨,打呆仗的戰術。

聽著潘浚這般言語,諸葛亮神情略有猶豫。

思慮少許,諸葛亮說道:“今軻比能尚在漠南,此役如能下陰山,則斷鮮卑臂膀。漠北貧瘠,難養大軍,鮮卑當衰爾!”

說著,諸葛亮看向劉禪,說道:“相國為統軍之帥,今時情形突變,不如等候相國入宮,以聽相國之意見。”

“善!”

劉禪詢問道:“相國今到何處了?”

“稟陛下,相國在渭北檢閱騎卒,今已向宮中趕來。”侍從說道。

劉禪靜下心來,問道:“今時出兵,糧輜重可供多少?”

蔣琬拱手而答,說道:“稟陛下,如以四十餘萬兵民計算,糧草勉強可用五月。”

“有些少啊!”劉禪感歎了一句。

蔣琬苦笑了下,說道:“開國之初,我朝輕徭薄賦,且為遷關東士族入關中,許賜不少錢糧,以及免收賦稅。四十餘萬兵民,耗資日以萬計,今能有這般府庫,皆賴丞相治國有方。”

服徭役者,國家會承包口糧,而非自己出資。四十萬餘兵民,以每人每月兩石計算,加上牛馬食用,一個月需要支出百萬石。五個月下來,保守指出軍糧將是五百萬石上下。

且這僅是軍糧支出,那些衣物、甲兵、軍餉等其他物品,其支出的錢糧數目絕對不止這些。

劉禪拍了拍扶手,感慨說道:“天下安定已有四年,然府庫依舊不豐,治國不易啊!”

君臣間又聊了幾句話,霍峻姍姍來遲,在侍從的引領下,霍峻披甲趨步入殿。

劉禪見到霍峻,起身親迎以示尊重。

“相國,今軻比能下漠北,是否重調方略?”劉禪問道。

跪坐席上,霍峻挺腰直背,沉聲說道:“陛下,北擊鮮卑方略無需更改,今可按原計劃執行。”

“為何?”劉禪請教道。

霍峻以手沾水,在地板上簡單勾勒,說道:“陛下,原因有三。其一,漠北距邊郡有兩千餘裏,其初降軻比能,我軍如若用兵,漠北胡騎難以征召。”

“其二,軻比能遣子征漠北,而今漠北降服。為治漠北,軻比能當會留兵漠北,故王庭兵馬暫少,且遠征兵馬來回奔波,部民疲憊,可而,乃利於我朝。”

說到這裏,滿寵提出問題,說道:“如軻比能今歲北遷王庭,那當如何是好?”

聞言,霍峻淡淡而笑,說道:“大漠南北氣候不同,冬季漠北,地氣寒涼,草場枯竭。而漠南,雖有大雪,但冬有草場。軻比能斷不會舍陰山,而遷王庭至漠北。”

遊牧民族的經濟基礎比農業民族更加脆弱,牛羊馬匹需要吃草,漠北環境惡劣,大部分僅有夏、秋草場,而無冬草場,故遊牧民族需為牛羊養秋膘。

在這種情況下,冬草場格外珍貴。漠北因環境問題,缺乏冬草場,而漠南有河套地區,具有冬草場。故曆代遊牧民族,王庭常夏季北遷漠北,冬季南遷漠南,屬於是飄忽不定。

今軻比能雖打下漠北,但絕不會在冬天遷王庭至漠北,大概率會在夏天北遷,以便於他治理漠北。

“如按相國判斷,今歲若不北擊鮮卑,則今後無戰機?”諸葛亮問道。

“然也!”

霍峻看向劉禪、諸葛亮,拱手說道:“其三,南人畏冬,軻比能多有知之。今歲冬季出兵,當能趁軻比能不備,直取漠南!”

“提前至今冬出兵?”

劉禪略有遲疑,問道:“春季不能用武?”

“不可!”

霍峻神情嚴肅,說道:“如之前所言,軻比能必在漠南過冬,如至春季,則恐王庭生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