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黃鵠台。
夏季炎熱之時,劉備常在夏秋時,為了避暑、避雨水之潮濕,率文武到黃鵠台辦公。在劉禪上位後,朝堂沿襲舊製,尚書、禦史二台依舊至黃鵠台辦公。
今費觀正向劉禪、諸葛亮二人匯報壽春戰事進展,且向二人傳達霍峻的需求。
“相父,今司馬懿蠢蠢欲動,如真與河朔之士相匯,恐對我江淮大軍不利。為防有失,或可從仲父之語,令江漢、隴右出兵,以為牽製之用。”劉禪思慮少許,說道。
“陛下之語,正切今下之要!”
諸葛亮撫扇而思,說道:“今可遣使至隴右,說服馬超出兵隴右。其間有薑冏父子勸諫,加之馬超常有不軌之圖,令其出兵不難!”
“至於江漢,呂子明染疾病重,今歸江陵調養,僅憑文仲業獨自出兵,恐非司馬懿之敵!”
曹魏南征期間,呂蒙率兵禦敵。然在司馬懿退兵之後,呂蒙則患疾病,無法處理襄樊軍事。今下呂蒙從襄樊至江陵養病,而後文聘從江陵到襄樊,代呂蒙履職。
諸葛亮似乎明白霍峻之意,說道:“臣雖非沙場宿將,但卻粗知兵事。今下之事,亮願將寡兵,出兵江漢,以為牽製司馬懿之用。”
“相父率兵牽製?”
劉禪愣了愣,遲疑說道:“相父,魏賊與蠻夷不同。賊將司馬懿詭計多端,用兵出眾。昔以詐計誘破元公,而後又堵先帝於白鹿原。今下不如令趙老將軍與文將軍同出江漢,以牽製司馬懿。”
諸葛亮雖領過兵馬,且有不俗的戰績,如降服南中蠻夷與五溪蠻。但論實力而言,司馬懿與魏兵遠比蠻夷強多了。
今下諸葛亮欲率兵北伐,讓劉禪心間難免有所疑慮。但疑慮之餘,劉禪卻又有些相信諸葛亮。畢竟劉禪與諸葛亮相處多年,深知諸葛亮為人謹慎,絕不會無的放矢。
“陛下放心!”
諸葛亮撫扇而笑,說道:“臣雖粗知兵略,但卻深諳孫子之語。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今若率兵出江漢,非為破敵,而是為牽製司馬懿!”
“趙老將軍雖膽略達人,但卻寡將大軍。臣幸有領兵平蠻之經驗,曉兵馬布置輕重,今願領兵北上。”
今下霍峻讓他督兵江漢之語,加上昔日送別之語,諸葛亮能體會霍峻用意,即讓他嚐試與魏軍交手,感受司馬懿的用兵風格。
畢竟霍峻雖信任諸葛亮用兵能力,但不代表諸葛亮初領兵,便能具備其巔峰時刻的水平。
大部分將領非生而知之者,而是需要軍事經驗喂養。昔平南中,霍峻讓諸葛亮練手;今出江漢,則是讓諸葛亮感受下司馬懿的用兵風格。
在霍峻眼裏,曆史上一伐隴右失敗,除了諸葛亮用人不當外,餘者則是諸葛亮經驗尚淺,以及其兵馬戰鬥力尚不足以與魏軍較量。
等到諸葛亮在漢中練兵講武多年,而後再出兵隴右時,諸葛亮已是能在野戰中擊敗司馬懿。
若將三伐、五伐時期的諸葛亮換到一伐時期,蜀漢斷絕隴右,幾乎是大概率之事。可惜時間不能回流,當然若沒有一伐的經驗教訓,或許未有三伐、五伐時期的諸葛亮。
今南漢之國力遠勝曆史上蜀漢,今之北魏亦非曆史上強盛的曹魏。但為確保諸葛亮在接下來的北伐中,能在中路戰場牽製曹魏兵馬,今讓諸葛亮初出江漢,則是非常有必要。
劉禪沉吟幾許,說道:“相父既有出兵之念,朕別無異議。僅是相父離朝之後,國中軍政大事交由何人負責?”
頓了頓,劉禪說道:“尚書令李嚴初入中樞,不宜執掌政權。”
諸葛亮蹙眉而思,說道:“徐公元直為先帝托孤之臣,可由元直協理尚書台之事。如有軍國之大事,軍事可問大司馬,政事可問臣下。”
說著,諸葛亮說道:“潘君承明治蜀多年,功績卓著。今歲可讓潘君歸京,與元直、正方同輔陛下理事。”
“善!”
隨著老一輩的人才凋零,如劉巴、孫邵等人去世,今下適合輔政的人愈發地少,唯有將之前外放出去任州刺史的潘浚調回中樞。
“賓伯,可還有餘事未言?”諸葛亮說道。費觀拱了拱手,說道:“稟葛相,大司馬言魏卒降者眾多,今選江淮降卒留居外。餘者不下三萬人,今需由中樞分配。”
那些魏卒歸降之後,霍峻與諸葛亮溝通了下,將籍貫在壽春或是在江北的兵馬留了下來,加上選了不少老弱用於軍屯外。餘者降兵上交與武漢,由南漢統一分配。
諸葛亮輕搖羽扇,笑道:“有勞大司馬知會,明後日則會舟舸至廣陵。”
“諾!”
說話間,諸葛亮似乎想起什麽,問道:“不知賓伯可有聽聞北疆鮮卑否?”
費觀蹙眉而深思,說道:“略有耳聞,據觀今下所知,北疆鮮卑自檀石槐身亡之後,鮮卑諸部離散。鮮卑東部以素利為首,中部以軻比能、步度根為雄。然軻比能熟知漢法,屢次擊敗素利、步度根,今之實力最為興盛!”
軻比能常有統一鮮卑之念,在曹操時期,趁著曹操無暇顧及漠南,一邊向曹操臣服,一邊吞並周圍部落。如曹彰擊代郡烏桓,其中則有軻比能的影子。
自曹丕繼位之後,軻比能複行舊策,一邊成為曹魏的附義王,一麵加快速度吞並鮮卑諸部。
為了遏製軻比能統一草原的速度,曹丕用田豫、牽招、解俊統兵坐鎮邊疆。然南漢一波接一波的攻勢,讓曹魏中原吃緊,屢次派邊軍南下,讓曹魏無法有效遏製軻比能。甚至曹丕為了與南漢作戰,不乏向軻比能借兵讓步。
曹魏與南漢作戰的屢敗,讓軻比能有所洞察出其虛弱的內部。軻比能加大力度兼並鮮卑諸部,中、東二部鮮卑,非降魏,則降軻比能。
如泄歸泥,其父被軻比能所殺,但依舊臣服軻比能;步度根屢被軻比能所敗,最終率部逃到太原、雁門二郡。東部鮮卑素利,被軻比能所敗,率餘部逃到幽州。
當軻比能得知曹魏兵敗鍾離,愈發不把曹魏放在眼裏,率兵殺入並州劫掠,甚至擊敗躲到太原郡內部的步度根。如此大規模的入寇行動,縱是在南方的諸葛亮亦有所聞。
諸葛亮停下手中的羽扇,問道:“今軻比能有騎多少?部中有多少落兵馬?比檀石槐何如?”
費觀回憶有關鮮卑的記憶,說道:“稟葛相,昔檀石槐威震大漠,東起遼東,西至西域。而軻比能東僅至遼西,西僅達河西。河西鮮卑尚未歸軻比能所用,其遠不如檀石槐。”
“至於其兵馬,應當不下三、四萬騎,多者七、八萬騎亦有!”
“相父之意是?”
諸葛亮捋著胡須,說道:“今軻比能在北疆為亂,我大漢如能與其聯絡,屆時南北合力,用兵得當,滅魏當是不難。”
“與鮮卑聯盟!”
劉禪微微皺眉,說道:“朕觀軻比能所為多類雄主,而非庸人。其用漢家之法,而後一統大漠。如與軻比能聯盟,鮮卑此後恐會大興。”
軻比能從小部落的首領崛起成為鮮卑中勢力最強盛的部落,除了軻比能吃到時代的紅利,更多是軻比能懂得利用中原先進的文化。如冶煉技術、在河套定居耕作、采用漢家之法練兵。
在中原先進文化的幫助下,軻比能憑借其能力迅速崛起,稱霸河套。今下無田豫、牽招的控製,今位麵的軻比能之實力必然會超過曆史上的他。
有檀石槐為前車之鑒,劉禪對軻比能頗有忌憚。一旦軻比能如檀石槐般統治草原,即便大漢統治中原,亦會被鮮卑所襲擾。
如東漢末年,在經曆了三次羌亂後,東漢有了一支非常強大的騎兵部隊。東漢為了擊敗盤踞草原的檀石槐,糾集三萬精騎出塞,結果被鮮卑打得單馬而歸。
三萬騎出塞的失敗,間接導致河套、陝北的淪陷。而後黃巾起義,東漢王朝也缺少足夠數量的兵馬,不得已讓地方自行募兵。
諸葛亮沉默良久,說道:“今魏人不足以遏軻比能,縱我大漢不與之聯,逆魏亦被其劫掠,而令其愈發興盛。當下如能滅魏,我大漢一統天下,可效前漢北擊匈奴之事。鮮卑胡種,不足以畏之。”
劉禪微歎了口氣,諸葛亮所言不無道理。
以當下形勢,即便沒有大漢與鮮卑聯合,曹魏也已無法遏製鮮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