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霍峻的忽悠下,鮮於輔帶著於禁興高采烈地回去複命。
鮮於輔離京不久,為了不耽擱時間,諸葛亮當即準備入蜀。為表現出南漢有重用蜀人的態度,諸葛亮征辟蜀人張裔為丞相府參軍,楊洪為丞相府長史……大小有功官吏十餘人隨行入蜀。
因巴蜀地區兵馬有不下數萬,諸葛亮離京左右軍士僅步騎兩千人。且在出征前夕,劉禪為彰諸葛亮之尊,特賜金鈇鉞一具,曲蓋一個,虎賁六十人。
西行當日,霍峻出城至津口,親自送行諸葛亮。
江津畔,霍、葛二人散步於江岸,數十親衛離有七八步之距隨行。
感受江風的吹拂,霍峻望著江麵上的艦船,問道:“若峻無記錯,距孔明上次統兵可是有十年之久?”
諸葛亮笑了笑,說道:“仲邈好記性,建安二十年,亮得仲邈舉薦,率軍士征討五溪蠻。是役得賴將士用命,所至皆克,蠻王沙摩柯歸降,諸部出山歸漢,至今以來寡有騷亂。”
“十年了!”
霍峻負手背腰,問道:“今時再領兵西征巴蜀,不知孔明以為如何?”
諸葛亮持扇而吟,說道:“亮與幼常言及西土形勢,竊以為當攻心為上,攻城為下,收西土士民人心,而後殄盡遺類以除後患。”
“孔明之能,峻已是知之。君入西土,則西土必安!”
見諸葛亮誤解自己意思,霍峻失禮打斷,說道:“峻是問孔明今後可有領兵出征之念?”
“領兵出征?”
諸葛亮略有遲疑,說道:“今仲邈有大略,伯言、公衡知兵事。子明、仲業可督一方。先帝所留遺命,令亮治朝事,仲邈領兵征伐,分主內外,豈可擅權專兵。此番西進,實因形勢所迫。”
在劉備設計的框架中,霍峻以大司馬執掌軍事,且擁有議政權。諸葛亮以丞相身份,分掌政事,防止霍峻權傾朝野。讓諸葛亮掌兵,劉備沒有這個打算。
不僅擔心諸葛亮執掌軍權,會影響到霍峻、陸遜等大將的權利。更是諸葛亮之前少有執掌軍事,其角色更多是以政治家的形象出現。
霍峻沉吟少許,說道:“孔明有管仲、樂毅之能,先奏江上對,而後領兵平蠻,可見有軍略之大才。”
“先帝駕崩之後,峻統兵而北伐中國,恐形單影隻,複興漢室之途,漫漫無期。縱能橫行淮泗,畏身單力弱,亦難以成事。北伐中國欲有所成,非多道並進,正奇合一,不可為也!”
霍峻自當上權臣壓力是真大,朝野內政上,有諸葛亮分擔還好;但想到北伐中國,霍峻多有頭疼。
一人北伐的困難看嶽飛就知道了,嶽飛北伐中原,他從江漢出兵,多次求淮兵出擊配合。但最終結果,江淮兵馬戰敗,所有壓力給到嶽飛身上。故而南宋北伐,常變成嶽飛獨自北伐。
嶽飛四伐時,遇見金朝南征,幸江淮有劉錡,四川有吳璘,得以分擔兵力,故而嶽飛才連續打出郾城、朱仙鎮二戰,臨近開封府,逼得完顏宗弼幾逃河北。
今有嶽飛為鑒,霍峻渴望尋找幫手,配合他北伐用武。之前有考慮過陸遜,但又很快被他否決。
陸遜雖有能力,兵略也確實出眾。但指望陸遜在北伐中打出過人的戰績,或是將司馬懿揍著閉門不出,實在有些困難。
深思前後之事,霍峻將目光放到丞相諸葛亮身上。
諸葛亮不必多說,能把司馬揍著不敢出戰,便可見其軍事能力如何。
“伯言不足以成事?”諸葛亮問道。
霍峻搖了搖頭,說道:“伯言不足以托大事,公衡方略次之。昔孔明輔佐先帝下江東,多出兵謀方略,平五溪蠻進退有度,所到之處,無所不克,唯孔明可托大事。”
見霍峻這麽相信自己,諸葛亮撫扇而笑,說道:“參謀、平蠻,與北伐用武多有不同,仲邈何以亮能與司馬懿、曹真等賊將抗衡?君莫忘趙括之事,廉頗雖老,但可用之;伯言雖柔,可擋一麵!”
霍峻聞之大笑,自信說道:“峻自統兵以來,觀人辨才從無疏忽。孔明絕非尋常之人,以君之行跡,如能統兵,必為大將。其成當亦在伯言之上,且會更勝一籌。”
看人識人是門學問,霍峻識才能力尚可,但正兒八經是靠穿越者的優勢。若把趙括換成諸葛亮,那豈不得讓白起頭疼死。
諸葛亮雖很少用兵,但長期接觸下來,以及後世的記憶,霍峻能感覺到諸葛亮的用兵風格,多半會是那種重劍無鋒的風格。
這種用兵偏正的風格,非常合霍峻胃口,最次能打得對方不敢出戰,且能有效牽製敵人有生力量。其他方麵的戰事,諸葛亮不用負責,交他就行。雖不知霍峻為何這般深信自己的言語,但諸葛亮心間卻已是感慨萬分。世上之喜,莫過於先帝重用,同僚為知己。
諸葛亮撫扇而笑,說道:“亮深受先帝之恩,今仲邈既深信亮,亮不敢負君之重托。此番入西土,亮當鑽研兵法,操練軍士,熟悉行伍。”
讓諸葛亮熟悉征戰,也算是霍峻力推諸葛亮西進的目的之一。
巴蜀賊寇、南中亂兵,挺適合即將步入征戰的諸葛亮。畢竟不熟悉兵事不行,諸葛亮快十年沒帶軍征戰了。許多東西需要上手操作,然後治兵練武,方能說帶兵北伐。
霍峻點了點頭,笑道:“孔明此番西進巴蜀,當多有勞累了!”
諸葛亮向霍峻拱手,說道:“國事當前,陛下輕幼,仲邈既器信亮,亮豈敢不為漢室奔波操勞。”
“善!”
諸葛亮念起一事,說道:“仲邈與曹丕虛與委蛇,不如將曹丕出使京師之事告與馬超,言曹丕有向隴右動武之念,勒令我軍不得出兵援之。而後待曹丕南征,以言語說之,馬超或會趁機作亂關涼。”
霍峻思索片刻,說道:“孔明之言有理,我險忘馬孟起之事。今孔明入巴蜀,可與馬超通信,且用書信寬慰薑氏父子。”
“諾!”
諸葛亮輕撫羽扇,說道:“薑氏父子孤離隴土,今先帝駕崩,若不招撫,恐生離心。請仲邈放心,此事亮必記在心上。”
“好!”
霍峻喝彩了下,說道:“孔明離別之前所書《正議》,峻昨夜通讀,感觸頗深。竊以為有此雄文,朝野士吏當為之精神振奮。”
之前因南北朝之議,不少鴿派求和。霍峻為了提振眾人士氣,特提議讓諸葛亮與自己各寫文章,用來振奮鴿派士氣,別想著與曹魏和睦相處。
諸葛亮長經學,用劉邦與項羽之爭鬥的變化為例子,用來比照漢魏之爭。文中詳細列數了曹操兵敗的內容,以及南漢得勝的戰例,論證漢魏之爭鬥,不過是時間漫長的漢楚之爭,讓士吏們振奮精神。
霍峻雖長兵略,但卻無書寫雄文的經驗。思來想去之下,霍峻決定采用問答為形式,闡述漢室為什麽不會亡,言複漢之方略,深言持久戰,以及為何漢室最終能定鼎天下。
“不敢!”
諸葛亮謙虛說道:“草書文句,能令士吏知漢興、賊衰,則是為亮之幸也!”
頓了頓,諸葛亮笑道:“卻不知仲邈所書文章,今下是否所得?”
霍峻沉吟少許,笑道:“峻不如孔明,昨日粗成文章,連夜更改,峻稱此文為《論漢》。今已將此文交予侍從,令其流傳朝野間,望能更正士民偏安之心。”
說著,霍峻將藏於衣袖裏的巾帛取出,交到諸葛亮手上,說道:“孔明西進途中,閑暇之時可以讀之,如能為峻文章更正、潤色,當感激不盡!”
諸葛亮接過巾帛,稍微瞥了開頭一眼。
見開篇首句直言,中漢之末,董卓亂政,群雄割據,凡者多言漢室當亡。初時,或言袁氏當盛;而後曹操滅袁,眾者謂曹氏當興。金口之戰後,南土中曹氏當興之語漸少,而多言先帝能延漢祚。……
僅前麵百來字的話,便吸引住諸葛亮的目光,頓讓他的精神戰栗,有種往下閱讀的欲望。
礙於場合,諸葛亮合起巾帛,說道:“仲邈百忙之中,能撰寫文章,當多辛苦。今君能至津口送別,亮感激不盡!”
見戰艦即將遠航,霍峻向諸葛亮拱手送別,說道:“峻在京師候君大捷之報,西進山水崇重,望君珍重!”
“曹丕不日南征,有勞仲邈坐鎮!”諸葛亮回禮辭說道。
“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