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武六年,二月。
劉備與諸葛亮會麵之後,招陸遜歸京之後,則再招徐庶歸京。
陸遜從重慶出發,順江而下,抵達武漢。而因武漢尹位居江州之中,得有劉備詔令,徐庶隨後也從豫章乘舟至武漢。
因陸遜早至武漢,劉備與陸遜先行見麵。翁婿交談間,劉備與陸遜言及親情關係,多有談論長子陸延,以及聊到家庭和睦問題。
待氣氛恰當時,劉備則以大事相托,讓劉禪以兄侍陸遜,陸遜以弟待劉禪。這讓陸遜哭得稀裏嘩啦,發誓會以性命相報劉備之恩。
期間,劉備試探陸遜,問其是否有意主政大臣;陸遜當即表示自己才能不足,舉薦諸葛亮、霍峻二人,請劉備擇選一人,出任主政大臣。
見陸遜情真意切,劉備不再疑慮陸遜,則將其姓名寫入輔政大臣的名單中。
徐庶至武漢,劉備雖召其入宮,但未言及托孤之事。僅寒暄幾句,讓徐庶陪侍左右。
而在這期間,霍峻如往常般上下打卡,或是奉命至黃鵠台,或是至尚書台。除了有人上門拜訪外,霍峻便無過多活動。
是日,劉備身體不佳,招劉禪至黃鵠台。
劉禪為盡孝道,親侍湯藥於榻側。
劉禪持著湯勺,輕吹涼氣,驅散湯藥的熱氣,說道:“父親,尚有一口!”
“不喝了!”
劉備咳嗽幾聲,說道:“杜度所開湯藥多是無用,今喝大半已是足夠。”
“諾!”
劉禪將藥碗交予侍從,恭敬坐在榻側,聽候劉備的吩咐。
劉備用巾帕擦了擦藥漬,說道:“近日讀書習學何如?”
劉禪接過巾帕,說道:“稟父皇,禪今在讀《管子》,丞相前些日所傳授。”
劉備歎息道:“父本以為打天下難,而後治天下易。然及治國事以來,深感治天下更難。父不喜讀書,粗治大概。《管子》《商君書》《史記》等,是為上古賢人之書,今欲興複漢事,不可不學。”
“咳咳~”
“兒當謹記之,今後必刻苦鑽研!”
劉禪見劉備咳嗽,傷感說道:“今父皇染疾,望保重禦體。”
劉備喝了口溫水,舒緩胸腔,說道:“朕聞張公至此,言東宮諸卿歎太子智量,才學多有增益。張公聞之,亦是為此而歎。若實如此言,父則無憂。”
“僅商韓之學多殘酷,寄奴當取精華而棄糟粕。以權術禦臣,非太子寄奴所能為。切記!君以手足待臣,臣以心腹奉上。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
劉禪聰慧,劉備多有所知,且為他而歡喜。但歡喜之餘,劉備卻為劉禪而憂,太過聰明,崇尚權術,則非是件好事。今劉備唯有多加叮囑,以免劉禪未來走上歪道。
所幸劉禪未經曆人間險惡之事,今雖學商韓之術,但對權術不太感興趣。
“諾!”
劉禪則有所感,拱手說道:“望父親安心,禪必記之。”
“陛下,霍督已至宮外!”
“讓霍督入宮。”
劉備勉強撐起精神,依坐到榻上,說道:“太子且入罘罳之後。”
“諾!”
少頃,霍峻趨步入宮,拱手而拜,說道:“臣峻拜見陛下,不知陛下禦體可有稍複?”
“仲邈且至榻側!”
劉備伸手相招,說道:“朕有心腹之言相說!”
霍峻坐到榻側,與劉備僅隔一步之遙。
劉備用那粗糙的手緊握住霍峻,傷感說道:“朕下荊楚時,幸得仲邈奔走,初獻二分策對,趨兵下江東;而後轉戰江漢,迎我入楚。是謂無仲邈,則無今漢之基業。”
“今漢業未成,陛下勿要負天下之望。”霍峻說道。
“昔世人言,年過五十是為長壽者。朕年過六十有餘,能與諸君複漢,共扶漢室,同討曹氏,雖死亦無恨矣!”劉備咳嗽幾聲,說道:“今將中道而別,當有勞仲邈、孔明等君,理國討賊,救民於水火。”
霍峻忍不住落淚,說道:“望陛下保重身體,及大治南土後,率兵北討壽春,繼而再下河南;直搗洛陽,而後複興漢室。”
劉備輕撫霍峻之背,說道:“朕尚有心腹之言,不知仲邈願聽否?”
“請陛下言之!”
“君有經天緯地之略,兵略蓋世,寡有人能及。漢之疆土,半數由君所克。君才十倍勝於曹丕,今後如能克複天下。朕已謂太子曰,可封君為藩王,庇護大漢。”劉備說道。
“不可~”
霍峻大驚失色,猛地站起身。他沒想到劉備還會分封諸侯王之念,他可不敢受之。畢竟韓信之故事,不能忘記啊!
“昔高祖言,非劉姓者,不得為王。如有違者,天下共擊之。”
呆滯少許,霍峻來不及多想,當即拜倒榻側,說道:“臣受陛下知遇之恩,豈敢違背高祖之言,行亂國之事。昔文王以武王托付薑尚,臣不才願為薑尚、伊尹,與孔明、伯言、翼德等卿,輔佐太子,繼興漢室。”
劉備願封諸侯王,非一時興起。今他去世,如果真能恢複漢家天下,諸將之功則就不好封。如果霍峻真想為王,劉備不想吝嗇。當然至於他之後的子孫如何,霍峻之後子孫如何,則非他所能考慮。
“仲邈請起!”
劉備攙扶起霍峻,說道:“如太子不才,難以興漢。仲邈與諸君可效霍光故事,更擇他子,再任天子位。”
霍峻不知劉備之意,趕忙說道:“太子聰慧,有明君之望,豈能改擇他人。陛下勿要被外人所聽,以免生有風波。”
換天子的權利,霍峻更不能接受。劉禪幹得挺好的,把劉禪換了,換劉封嗎?
且學霍光之事,霍光雖善終,但他死後的家人,可沒善終。即便劉禪幹得天怒人怨,也是之後的事,今下怎麽能說換天子。
見霍峻不受此恩,劉備歎了口氣,說道:“易世之後,太子年幼,雖有大臣輔政,但不可無主政者。君出則能亡敵國,縱橫天下;入則可知興替,齊治百姓。出將入相,唯君一人!”
“朕欲令仲邈為主,他者臣卿為輔,以來共興漢事!”
“不可!”
劉備雖言語誠懇,霍峻卻不能答應,苦笑說道:“凡理政者,需修身養德,臣品德不佳,安能主政大局?且若北伐,臣長期遠在江淮,難以顧及朝綱,望陛下另擇他人主持!”
“君可人選?”
“諸葛丞相!”
霍峻當即舉薦諸葛亮,說道:“稟陛下,丞相法紀嚴明,善於理政,兼有軍略。臣如在外征戰,孔明則能在內輔政,何愁漢室不興!”
當主政大臣,霍峻真沒這想法。除了他長期在外作戰外,還有他嫌棄當主政大臣太累了。
劉禪不能理事,朝政問題幾乎會壓到主政大臣身上,若加上繁瑣的軍事,以及要安撫朝野人心,霍峻真就不願為之。
諸葛亮作為工作狂,有主政的經驗,且與劉禪關係親密,今讓他當主政大臣,在霍峻眼中非常合適。
“孔明舉君任之,而君舉孔明任之!”
聞言,劉備無奈搖頭,說道:“二君互相推脫,竟讓朕不知擇何人為主事!”
“當擇孔明!”霍峻再次舉薦道。
“容朕思量少許,詢問諸卿意見。看君與孔明,何人可就主政大臣。”劉備說道。
見二人推辭不受,皆無心出任主政大臣,這讓劉備多有感歎。希望在他之後,霍峻、諸葛亮真能如他在世般,不要在他死後發生矛盾。
聊了半天,劉備並將徐庶將為輔政大臣的事告訴霍峻。之後霍峻見劉備疲憊,則告退出殿。
霍峻一走,劉禪則從屏風後出來。
“太子以為如何?”劉備問道。
“霍督、丞相皆為高潔之士,互相推辭不就。父皇所言惟賢惟德,能服於人之語,非是有假。”劉禪說道。
劉備捋著斑白的胡須,淡笑道:“今你年少,無商湯、周武之能,唯賴諸君治世北伐。今日之後,當以霍督、丞相為長,以子侄奉之。”
“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