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峻攻克京口城後,采納蔣濟的建議,釋放被俘的新卒歸鄉,並分發歸鄉的口糧,此舉拉攏了江南諸縣的百姓人心。
人心初附後,霍峻一邊寫信勸說各縣長官歸降,一邊又命陳越、霍篤、丁奉、鍾離斐四將各領本部兵馬征討各不服諸縣。
在人心、武力、大勢的三項攻勢下,石城、蕪湖、丹陽、湖熟、句容、江乘等十餘縣紛紛更換旗幟,歸順荊州軍。
當然平定江南諸縣的戰事,並非一帆風順。得知京口被奪後,亦有散落各地的江東軍餘孽割據山林,或是占據城郭,聚兵為亂。
霍峻並非沒有對策,今日他便喚來俞韶,欲用他平息各地的兵賊。
“公禮!”
霍峻坐在榻上,將手中的戰報遞給俞韶,說道:“可知徐明否?”
俞韶雙手接過戰報,恭敬說道:“啟稟都督,徐明乃我伯父帳下舊將,徐州下邳人,韶素有耳聞。”
說著,俞韶攤開戰報,見是丁奉發來的戰報,言孫氏舊將徐明不願歸降,攻取蕪湖,自命為蕪湖都尉。聚兵作亂,襲擾周圍郡縣,且又遣人北渡長江,欲勾結臧霸,引其南下。
霍峻抿了抿茶,說道:“徐明作亂蕪湖,欲勾結臧霸不可不除。眾人勸本君委甘中郎出鎮討賊,然峻卻以為公禮或可任之。不知公禮以為如何?”
俞韶看著戰報上的內容,遲疑少許。他倒不是為討賊難度而遲疑,而是為征討徐明這人感到猶豫。
孫河是他的伯父,他承襲孫河的部曲。徐明屬於是孫河的舊部,因而與徐明也有過交集。他歸降荊州,若聽命率兵征討徐明,則是讓他拿徐明的人頭當投名狀,這讓俞韶有些猶豫。
見俞韶心中猶豫,霍峻站起身子,摟著俞韶的肩膀,循循善誘說道:“峻知公禮性情,今將征討孫仲謀,以校尉性情難以從之,故命公禮出征徐明。且公禮習讀兵書,實乃璞玉,若能雕琢一二,必成大器。用兵徐明,實乃公禮施展才幹之時,不可錯失良機啊!”
十八歲的俞韶年紀輕,本就對霍峻的兵略心服口服。今聽霍峻如此‘關照’,不讓自己從征孫權,又在磨礪自己兵略,進而心中愈發感激霍峻。轉念間,俞韶便將征討徐明的尷尬心理拋之腦後。
俞韶麵露感激之色,拱手說道:“請都督放心,韶必破徐明,平息江南兵匪。”
遲疑少許,俞韶說道:“都督,江北臧霸兵眾,若徐明與其勾結,以韶之兵恐難擋之。”
霍峻拍了拍俞韶的肩膀,笑道:“本督已命文向屯兵濡須口,舟舸巡視大江,臧霸若敢南下,必當擊之。不知公禮可有他求否?”
俞韶搖了搖頭,說道:“都督安排妥當,韶已無他求。”
又寒敘了一番,俞韶受命告辭,歸營準備平息蕪湖的叛亂。
待俞韶出堂時,蔣濟後腳便入堂。
“都督!”蔣濟看了眼俞韶的背影,問道:“何如?”
霍峻招呼蔣濟坐下,笑道:“公禮已出兵蕪湖,徐明兵亂將可平。我等不日亦可率水師入丹徒水道,與二公兵馬匯於笠澤。”
收降孫氏舊部有利有弊,其利在於能夠安撫人心,壯大己身的力量,又能迅速收複各地的縣城;其弊在於有反複之嫌疑,難以讓人用得放心,誰也不敢保證他們會不會跳水。
霍峻讓俞韶率軍出征徐明,不僅有平息叛亂的想法,亦有支開、試探俞韶的目的。今拿下京口已有近十日,江南諸縣也已陸續歸附,霍峻也有率軍進入丹徒水道,聯係上劉備、劉琦二軍,攻取吳縣的念頭。
畢竟時間也到了建安十年,袁譚身死,二袁遠逃塞外,離曹操徹底平息中原已是不遠了。若不能在今年前平定江左,霍峻真擔心曹操會抽出兵力,插手荊揚之事。
蔣濟捋著胡須,擔憂說道:“都督,臧霸非無謀之輩,其具勇略,今屯兵巢湖。我軍若率軍南下,則廬江、江南諸縣空虛,恐會被其所趁。”
“此事易爾!”
霍峻從竹簡下抽出一份布防圖,攤開指點說道:“臧霸屯兵巢湖,坐觀江水南北。其兵欲入廬江,廬江北靠潛山,南近江水,唯東可入,故屯守舒縣即可。今峻已命高晨領兵千人屯舒縣,以禦臧霸西進廬江。”
“若臧霸欲橫渡長江,襲擾江南諸縣,唯有從濡須口、采石磯、京口等地渡江。采石磯至京口長有百裏,烽火台修築江岸,可觀臧霸動向,故分兵屯守濡須戍及京口即可。”
“今峻已命徐盛率水師屯濡須戍,觀烽火台跡象,巡視江水。峻兄霍中郎駐紮京口城,以鎮江南諸縣,節製徐盛。且俞韶兵馬征討蕪湖,危機之時,亦可用之。”
事關自己的後路問題,霍峻不敢委任他人出鎮,而是讓自己的兄長霍篤坐鎮京口。他將都督甘寧、高翔、陳越、丁奉、鍾離斐、李巍等將,率水師七千人入丹徒水道,與江東水師決戰。
蔣濟沉吟少許,說道:“舒縣、濡須戍二地毗鄰,水陸互為犄角。采石磯至京口百裏,有烽火台示警,且霍中郎屯兵京口,足可絕臧霸渡江之意。”
說著,蔣濟笑了一聲,說道:“孫瑜辛苦修建的烽火台不曾攔住都督帳下的‘曹軍’,今卻要攔住曹操帳下的曹軍了。”
“哈哈~”
“報!”
侍從趨步小跑入堂,拱手說道:“諸葛軍師來信!”
“咦!大軍來戰報,不知劉豫州進展如何?”
霍峻拿過書信,拆開閱讀起來。見其上的內容,霍峻眉頭微微皺了起來。
“都督,怎麽了?”蔣濟見霍峻的神情,問道。
霍峻沒有說話,僅是將書信拿給蔣濟,大步走到掛在牆上的吳會輿圖上。
蔣濟拿著書信,看著牆上的輿圖,說道:“大軍北入笠澤,恐錢塘有危啊!”
進而,蔣濟在輿圖上比畫,說道:“笠澤與大洋之間,有鬆江作為溝通。兵船可出鬆江至大洋,向南近岸航行,可逆錢塘江北上,抵錢塘城下。”
古人用兵並不局限於江水湖泊,利用大海的進軍,早在春秋之時便有。吳王夫差伐齊,水陸並進,在黃海上爆發大規模海戰。越滅吳時,範蠡受命從大海入長江,阻擊夫差回國。
“嗯!”
霍峻點了點頭,說道:“孔明深曉吳越地勢,知道錢塘處水陸要衝,關乎大軍命門,今已命文聘固守錢塘。”
說著,霍峻用點了點笠澤,皺眉說道:“峻所憂之事,乃是不知孫權、周瑜大軍所在何處。自大軍入吳會以來,僅有程普、蔣欽迎戰,卻不見江東大軍蹤跡,其中必有蹊蹺。”
僅憑諸葛亮書信上的內容,霍峻用他那敏銳的戰爭嗅覺,便察覺到其中的不對勁。畢竟就如諸葛亮說的吳會屬於孫權的大本營,至今不見大軍迎戰,肯定有問題。
蔣濟根據諸葛亮在書信的內容,說道:“據孔明書信所言,大軍於邱城廢墟紮營,營寨背靠弁山,前抵笠澤。且孔明已讓斥候從水陸兩端,仔細搜索江東大軍蹤跡,卻始終不見其動向。”
“不見敵寇主力,劉豫州隻得原地紮營,不敢率大軍從笠澤左右繞行,恐江左水師絕其後路。今劉豫州詢問我軍近況如何?若是不成,劉豫州欲率軍北上,取笠澤以西諸縣,誘孫權、周瑜二人上岸出戰。”
兵進吳縣,並非是唯一的計劃。根據霍峻拿不下京口為前提,劉備已經準備好其他計劃,如盡取太湖以西的縣鄉,隔著太湖對峙,尋找辦法戰勝江東水師。
“子通,我軍需盡快出兵。”
霍峻盯著輿圖上的笠澤,沉聲說道:“我軍水師一旦進入笠澤,江左大軍必然現身。”
“諾!”蔣濟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