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共青團基礎知識

一、共青團的光輝曆程

(一)共青團的誕生

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無數愛國的仁人誌士為探求救國救民的道路進行了不懈的努力。

1919年5月4日,在北京爆發了以青年學生為主體的徹底地反帝、反封建的愛國運動。

五四運動是在新文化運動的推動下、在俄國十月革命的影響下爆發的。它掀開了以社會主義思潮為主導的新思想、新文化的篇章。當時,全國各地所出版的宣傳社會主義傾向的刊物已達數百種之多。社會主義思想在先進青年中的傳播,社會主義對越來越多的青年的吸引,為社會主義青年團(共產主義青年團的前身)的創建準備了思想條件,創造了新的文化氛圍。

五四運動促使了青年群體的新的分化和組合,一些進步青年社團有了較大的變化和發展,尤其是以社會主義為宗旨的青年社團組織紛紛湧現。如長沙的新民學會、俄羅斯研究會、天津的覺悟社、北京的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等。它們為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創建準備了組織基礎。1920年3月,共產國際派維金斯基到中國,同中國的革命組織建立聯係,組建正式的共產黨和共青團。在共產國際和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的指導和幫助下,中國第一個先進青年的政治組織——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於1920年8月正式成立,原浙江第一師範學生俞秀鬆擔任團書記。建團後,就在上海共產主義小組主辦的“外國語學社”中發展了最早的一批團員。此後,毛澤東在湖南長沙,李大釗在北京,董必武、陳潭秋在武漢等又相繼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團組織根據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的指示,深入工人中去,組建工會,舉辦工人學校,宣傳共產主義思想。

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正式成立,使包括青年運動在內的中國革命跨進了一個嶄新階段。在各地社會主義青年團迅速發展的基礎上,在中國共產黨和青年共產國際的指導下,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一次代表大會於1922年5月在廣州隆重開幕。這一天也恰是卡爾·馬克思誕辰104周年紀念日。大會通過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綱領》和《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章程》等決議案,推選張太雷、蔡和森、施存統、俞秀鬆、高尚德5人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選舉施存統為書記。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成立,實現了全國先進青年組織在思想上、組織上的完全統一,使中國青年運動進入了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嶄新階段,使中國青年在團組織的帶領下,團結在黨的周圍,成為一支反帝反封建鬥爭的堅強力量。

(二)共青團的發展曆程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是一個有著光榮曆史和優良傳統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九十年前,在中國革命洶湧澎湃的偉大曆史洪流中,黨締造和培養了共青團,九十年來,共青團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團結全國廣大青年,前赴後繼,英勇奮鬥,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中,為了民族的獨立和解放,為了祖國的振興和強大,建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在中國革命和建設史上譜寫了光輝的篇章。

1.社會主義青年團的創建

1920年8月,在上海共產主義小組的領導和共產國際代表的幫助下,以上海共產主義小組成員俞秀鬆為首的8名青年創建了上海社會主義青年團。不久,黨的創建人李大釗、毛澤東、董必武、趙世炎、周恩來等在上海、北京、武漢和法國巴黎等地相繼建立了青年團組織,當時,各地建立的社會主義青年團還很不成熟,隻是一個具有社會主義傾向的青年團體,沒有明確的宗旨,團內成分又十分複雜,其中有信仰馬克思主義的,也有信仰無政府主義的,以及抱有其他政治見解的人,因各人信仰不一,致使組織鬆散,工作無法開展。到1921年5月前後,各地青年團組織的活動出現了一個暫時的停頓。直到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一大”以後,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關懷和支持下,各地團組織才得到整頓恢複,確定社會主義青年團是一個“信仰馬克思主義的團體”,從而統一了全團思想。

隨著各地社會主義青年團的迅速發展,迫切而要從組織上、思想上加強和鞏固團組織,於是在1922年5月5日,卡爾·馬克思誕辰104周年紀念日這一天,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東園隆重開幕,與會代表25位,代表17個地方團組織和五千多名團員,施存統當選為團中央書記。大會討論通過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的綱領、章程及各項決議案,並一致同意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加入少共國際,成為少共國際的一個支部。這次大會的召開,標誌著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實現了思想上、組織上的完全統一,並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團結教育中國青年的核心組織。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後,我國青年在團組織的帶領下,緊密地團結在黨的周圍,英勇地參加了各種革命活動,成為反帝反封建鬥爭的一支堅強力量。

1923年8月20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南京召開,會議代表三十多人,代表著二千多名團員。這次大會最突出的成就就是確定了黨團關係,在通過的《本團與中國共產黨的關係的決議案》中,明確規定了黨團關係要完全依照完全服從共產黨的主張,在其他一切為青年利益而奮鬥的方麵共產主義青年團應是一個獨立的團體,有完全的自由權,在黨的幫助和指導下,團組織得到迅速發展和壯大。當時,全國已有地方團組織遍布16個省。為迎接全國革命新**的到來, 1925年1月26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召開。出席會議有表決權的會議代表18人,代表團員二千四百餘名。這次大會通過了《對於青年運動的決議案》等一係列關於宣傳、組織和經濟鬥爭的決議案,並且修改了團章,規定青年入團年齡為14歲以上25歲以下。)同時為響應黨迎接中國革命**的到來的號召,為與社會上流行的社會主義流派區別,表明中國青年團是真正代表無產階級利益的革命組織,大會鄭重宣布把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改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2.共產主義青年團時期

黨的“三大”閉幕之後,共青團以嶄新的姿態投入了黨所領導的各種革命鬥爭,尤其在“五卅”反帝運動中,青年學生堅決同工人群眾站在一起,罷工、罷課、罷市,迅速掀起了全國範圍內反帝鬥爭的新**。

1927年4月,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大批共青團員和革命青年慘遭殺害,團組織受到嚴重破壞,中國革命處在危難之中。在這緊急關頭,中國共產黨於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漢召開了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批評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的錯誤。黨的大會結束第二天,即1927年5月10日,共青團也緊接著在武漢召開了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

出席會議代表六十多人,代表著全國5萬名團員。大會總結了過去鬥爭的經驗,並根據新的形勢規定了今後團的工作方針和任務,進一步明確共青團的性質是“無產階級青年的革命組織”。

1928年7月12日,共青團繼黨在莫斯科召開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後也在莫斯科召開了第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中心任務是係統總結團自“四大”以來的工作經驗和教訓,並且根據黨的“六大”所製定的路線、方針,確定團工作的基本任務是爭取團結更廣大的勞動青年,在黨的周圍積極參加土地革命,參加紅軍和工農武裝,為建立工農政權而鬥爭。大會還進一步強調了要把共青團真正建成一個青年無產階級的戰鬥的政治組織。會後,團員們配合黨開展了土地革命鬥爭和革命根據地的建設工作。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共青團發動並帶領青年積極投入了抗日救亡的愛國運動,伸張了民族正氣。

1935年11月,為適應革命形勢發展的需要,為適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要求,根據黨中央的決定,團中央於1935年12月發布了《為抗日救國告全國各校學生和各界青年同胞宣言》,宣布改造自己的組織為抗日救國群眾性的青年團體,並熱忱歡迎一切愛國青年參加。接著各地便先後建立起了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和青年抗日先鋒隊等青年抗日救國團體。至此,青年們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鬥爭中,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推動了青年抗日統一戰線的形成和發展。

3.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時期

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實行改造以後,團組織中斷了10年之久。為了適應新形勢的需要,滿足廣大青年積極分子的進步要求,1946年10月,黨中央發出了關於建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提議,開始了試建青年團的工作。在黨領導和關懷下,建團工作進展很快,到了1949年4月,全國團組織有了較大的發展,團員隊伍不斷壯大,人數已達19萬。

1949年4月11日,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平舉行。出席大會的代表有323人,代表著全國19萬團員。此次大會宣告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正式建立。

大會在對青年運動的曆史作了科學分析和正確總結的基礎上,進一步研究了團的性質,提出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為徹底實現新民主主義而鬥爭的先進的群眾組織。同時還規定了團的任務是用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教育青年,把廣大青年團結在中國共產黨的周圍,為徹底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為建設新民主主義的新中國,為全中國人民的徹底解放而奮鬥到底。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建立,是黨在思想上、政治上對中國青年長期教育和培養的結果。它的建立,使中國青年運動有了自己的核心,它標誌著中國革命運動進入了一個新的曆史發展階段。團恢複之後,迎來了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我國革命從此進入了一個嶄新的曆史時期,青年團在黨的領導下團結帶領青年緊緊圍繞恢複國民經濟,鞏固人民政權這一中心任務,積極投入抗美援朝、恢複國民經濟、土改、鎮壓反革命等一係列社會運動和革命鬥爭中。青年團團結帶領青年在保衛祖國和建設祖國的事業中,發揮了突擊隊的作用。

1950年10月,毛澤東為全國青年工作會議書寫了“鞏固地向前發展”的題詞、為團組織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各級團組織認真貫徹這一方針,加強隊伍建設,到1952年底,全國團員已發展到850萬人,占全國青年總數的7%。青年團已成為全國性的青年核心組織。

1953年,全國進入有計劃建設的新時期,為了討論和解決青年團在建設時期的任務問題,團中央於6月11日在北京召開了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根據黨在過渡時期總路線的精神,總結了青年團過去的工作,討論了黨在新的曆史時期提交給青年團的任務是動員全國的廣大青年為逐步實現國家工業化和進一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而奮鬥。大會選舉了胡耀邦為團中央書記。大會期間,毛澤東接見了主席團成員,並作了重要講話,他祝賀青年“身體好、學習好、工作好”,大會決定把“三好”作為今後青年的工作方向。會議之後,團領導青年圍繞經濟建設開展團的獨立活動,加強對青年的共產主義教育,開展教育工作和組織青年向科學進軍,開展“為社會主義建設立功”等多種活動,取得了很大的成績,如:在工業戰線開展技術革新,勞動競賽,增產節約和青年突擊隊活動,組織20萬城市青年奔向農村參加墾荒、造林和綠化祖國的活動,在農村建立青年掃盲隊,開展掃除文盲活動等等,在這些活動中,湧現出了許多感人的先進事跡和優秀青年。

隨著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在我國的勝利,以及團組織自身的發展,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也完成了自己的曆史任務,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從1957年開始轉入了全麵建設社會主義時期。為了適應新的形勢和組織發展的需要,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於1957年5月15日在北京舉行了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毛澤東同誌和中央其他領導同誌出席了開幕式,中共中央總書記鄧小平同誌代表黨中央向大會祝詞。團中央書記胡耀邦向大會做了報告。“三大”召開時,全國團員人數已壯大到2 300萬人,基層團組織達92萬個。為了確切地反映我們團所擔負的政治任務和廣大團員的意誌,大會一致通過了將中國新民主主義青年團改名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決議,並決定,為了繼承和發揚我國青年運動的光榮傳統,將解放前後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共產主義青年團及新民主主義青年團的曆次代表大會相銜接,依照順序排列,把下一次的代表大會定為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

4.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時期

1964年6月11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全國國民經濟出現好轉的形勢下於北京隆重舉行,這是我國共青團建立以來空前盛大的一次代表大會。出席大會的正式代表2 396名,列席代表927人,是曆屆代表大會人數最多的。

這次大會著重討論了如何引導我國青年革命化的問題,通過了新團章,大會號召廣大團員和青年,為建設祖國而勤奮勞動和學習,這次大會對於我國青年運動的發展和共青團的建設,都起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大會不恰當地把當時中蘇兩黨關於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總路線的論戰引到了共青團內,提出了團內並不存在的“青年工作上兩條根本對立的路線”。同時,大會還從整個社會主義曆史階段資產階級都將存在和企圖複辟的觀點出發,不恰當地強調了階級鬥爭問題,這些又給青年工作帶來了消極的影響。

1966年發生了“**”,共青團組織遭到了嚴重摧殘和破壞,共青團係統領導完全中斷,團組織被迫停止活動。代替共青團的是“左”傾思想的產物——紅衛兵。直

到1970年7月中共中央發出了《關於整團建團工作的通知》之後,共青團組織才開始走上恢複共青團組織係統領導的艱難曆程。然而,團的工作還是未走上正確的軌道。以後為加強對青年運動的領導,健全和完善各級共青團的領導機構,於1975年2月,成立了團的“十大”籌備組,但仍被“四人幫”親信把持。粉碎“四人幫”後,團組織才徹底獲得了新生。

1978年10月16日,在黨中央的關懷下,共青團“十大”在北京召開,被迫中斷12年之久的共青團的係統領導開始恢複。在團的“十大”提出的“為偉大的新長征貢獻青春”的號召下,各級團組織帶領團員青年們以振興中華為己任,積極投身爭做新長征突擊手和“五講四美”、“三熱愛”等一係列教育活動,朝氣蓬勃地戰鬥在各條戰線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隨著形勢的發展,1982年12月20日,共青團“十一大”在北京召開。會議代表1 995人,列席代表149人,代表全國4 900萬團員。此次大會修改並通過新的《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進一步明確了以“四化”為中心,全麵活躍團的工作的指導思想,實現了共青團工作根本性的撥亂反正,號召廣大青年為四化建設英勇勞動,勤奮學習,開創新風,把自己鍛煉成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一代新人。團的“十一大”揭開了共青團光輝曆史上的新的一頁,標誌著我國青年運動進入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新階段。

根據改革開放形勢的需要,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88年5月4日在北京召開,出席大會正式代表1 943名。這次大會進一步明確了改革開放時期團的工作的指導思想是:“貫徹黨的基本路線,改革和活躍團的工作,代表和維護青年利益,努力培養‘四有’新人,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英勇奮鬥”。在黨的領導和共青團組織的不懈努力下,我國青年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中,逐步成長為推動改革開放的積極力量,建設四化、保衛祖國的突擊力量,倡導新風,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先鋒力量。在新的曆史條件下,為具有光榮傳統的我國青年運動譜寫了新的篇章。與此同時,團的基層組織建設也得到進一步的加強,全國已擁有230萬個基層組織,5 600萬團員。

隨著社會主義改革開放的進一步深化,共青團第十三次代表大會於1993年5月3日—10日在北京舉行,出席會議的正式代表1 420人,代表全國5 680萬團員,270萬個團的基層組織。團十三大上,胡錦濤同誌代表黨中央作了祝詞,充分肯定15年來我國青年運動所取得的成就,科學揭示了我國青年運動最根本的曆史經驗,深刻闡明當代青年和共青團的曆史責任,並從培養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戰略高度,對各級黨委提出加強和改善對團的領導的要求。李克強同誌代表團十二屆中委作了《高舉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旗幟,團結帶領各族青年為加快改革和現代化建設而奮鬥》的報告,他係統總結了改革開放15年來我國青年運動取得的成就和經驗,提出了在加快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形勢下,我國青年和共青團今後5年的二大任務是:“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教育青年,帶領青年投身經濟建設主戰場,積極為青年健康成長服務”。確定今後5年的奮鬥目標為:形成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為指導,符合時代要求和青年成長規律的思想教育體係,完善麵向經濟建設戰場,建功與育人有機結合的勞動創造體係;建立以適應青少年成長需求、功能和手段相對完備的青少年服務體係;鞏固建設與改革相統一,富有生機與活力的組織體係。大會還對團章進行了必要的修正和補充。

共青團第十四次代表大會於1998年6月19—25日在北京召開。出席這次會議的正式代表1 469人,代表全國6 850萬團員,320萬個基層團組織。團的十四大上,周強同誌代表共青團第十三屆中央委員會作了題為《在鄧小平理論指引下,團結帶領各族青年為實現黨的跨世紀宏偉目標而奮鬥》的報告。共青團十四次代表大會得到了黨中央的高度重視,黨和國家領導人江澤民、李鵬、朱鎔基、李瑞環、胡錦濤、尉健行、李嵐清等參加了開幕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胡錦濤代表黨中央發表了題為《向新世紀,創造新業績》的祝詞。大會以無記名投票方式選舉了177名團中央委員,118名候補團中央委員,選舉產生了新一屆團中央領導機構,周強同誌當選為團中央第一書記、巴音朝魯(蒙古族)、孫金龍、胡春華、黃丹華(女)、崔波、趙勇為書記處書記。共青團第十四次代表大會還通過了關於《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章程》修正案的決議,在團章總則中明確提出了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為行動指南。在其他有關部分做了相應修改。

2003年7月22日至26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這是邁進新世紀後共青團的第一次代表大會,出席會議正式代表1 539人,代表著全國6 986萬團員。共青團十五次代表大會得到了黨中央的高度重視,黨和國家領導人胡錦濤、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曾慶紅、黃菊、吳官正、李長春、羅幹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到會祝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吳官正代表黨中央發表了題為《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實踐中譜寫新的青春樂章》的祝詞。

周強代表共青團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作了題為《在“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團結帶領廣大青年為全麵建設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的報告。報告分為五個部分:共青團工作的新發展和基本經驗;全麵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全麵建設小康社會的實踐中建功立業;竭誠為青年成長發展服務;加強和改進團的建設。

大會修改了團章,並將《光榮啊,中國共青團》定為團歌。

大會選舉產生了新一屆團中央領導機構。周強為團十五屆中央委員會書記處第一書記,趙勇、胡偉、楊嶽、爾肯江·吐拉洪、王曉、張曉蘭為書記處書記。

綜觀上述,可以清楚地看出,九十年來,中國共青團跟著黨走過了一條不平凡的奮鬥之路,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動員廣大團員青年英勇投身反帝反封建鬥爭,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衝鋒陷陣,拋灑熱血,英勇奮鬥,為中國革命的勝利建立了卓越的功勳。新中國成立後,組織帶領廣大團員青年積極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在各行各業各條戰線艱苦創業,忘我勞動,為保衛和建設新中國建立了卓越的功勳。在改革開放和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新時期,團結帶領廣大團員青年堅決貫徹黨的路線和方針政策,為推進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開拓創新,銳意進取,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建立了卓越的功勳。曆史充分證明,中國共青團不愧為黨的忠實助手和後備軍,不愧為黨聯係青年的牢固橋梁和紐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