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飛船結構設計和陳李
家園文明的艦隊對於普通人來講,是最為神秘的。
沒有上過太空的,也就無法近距離的觀察它。但是它的設計卻是相當難的存在。
飛船結構設計牽扯到的理論知識最多了,一‘門’很綜合的新興專業。在文明大學裏除了反物質等前沿專業以外,屬於最熱‘門’但招收條件最為嚴格的。
首先,你要有物理和建築兩個領域的天賦,在物理方麵需要‘精’通電磁構造與新型材料這兩‘門’基礎學科,在建築方麵需要掌握建築力學,結構分析與武器基座研究等。
所以,基本上,導師的最基本招收條件就是雙領域學士或者碩士。如果你懂得更多,那更好。譬如武器效能分析以及各種類型武器內部設計‘精’通,乃至能源係統供給與電容分布你也懂就更加合適了。
這個專業的導師都是來自各相關領域或者‘交’叉領域的專家教授,大約有七八位。平時,大家聚在一起討論研究和設計,在閑暇的時候就以調教招收的學生為樂。因為要求相當高,現在大約隻有5到7名學生。有的時候還有幾名自願流‘浪’的學生。
一般來講,天才兒童都去研究更加令人著‘迷’的前沿學科去了,諸如反物質,介子相關,引力子領域,或者護盾,裝甲,反應爐等應用領域,反而飛船設計成了他們的小品學科和興趣愛好。
這種情況是很普遍的,不過,有的時候也招收到了比較另類的學生。
後來,致力於此的學生其實是很多的,從四五歲開始玩拚接模型,初高中飛船設計遊戲與遙控,到大學的飛船‘精’細設計與手工組裝(加上軟件分析),這形成了比原先無線電電腦更加有趣的存在。興趣和理想相伴而行,研究與興趣小組遍布各個年齡層。
你不要懷疑,很多‘精’巧的小型飛船就從車庫的誕生。
當然,最終能奪得聖杯的人是很少的,不僅一個人要了解和‘精’通多達十多‘門’學科,再加之要有很強的數學和分析能力,鳳‘毛’麟角,屈指可數。
這些還是相當的客觀條件,主觀上還要求達到文明成員的基本要求,這就有點強人所難。
很多情況下,外物具備隻要多‘花’點心思,而內在的提高卻需要時間和機遇。
這裏,即是研發地也是學習地。各個級別的太空艦船設計都來源於次。幾位導師互相學習,角力,‘激’發,取長補短,從最開始的首艦‘花’費兩周到現在的三天,從設計到定型,再從首艦建造與調整,各個環節都需要認真考量和跟蹤。確保不出現問題。
你搞錯一個零部件的尺寸或者規格不合適,你這個艦船就可能會存在隱患。即使在平常毫無征兆,但是在星際跳躍狀態就可能出故障甚至解體——
陳曉和李建民,就是兩個文明大學飛船設計專業的佼佼者。
“李哥,我們去參加飛船設計大賽吧。”
“那不是欺負人嗎?老師不會允許哦我們參賽的。”(民間網絡舉辦的)
“不如我們匿名吧,你來設計你最拿手的武器和能量供給係統,我搞定引擎,重力裝置啥的。”
“那和龍雲級有啥區別?沒有創意啊?要做就做龍雨級吧。”
“什麽思路?”
“放棄龍雲級反物質主炮,采用縮小‘射’程,增加頻率的反物質炮,這樣至少可以設計4-6座,安裝在飛船前部和上部;然後不安裝主炮省下的空間可以在飛船底部使用套件結構安裝加載至少3具魚雷艇。這個我都想了好幾天了。”李建民對於攻擊手段的研究是很厲害的。
“真的,你搞定反物質小型化和聚焦速度的難點了?”陳曉對於這個設想感覺有點疑問。
“差不多吧,我從中央光腦上模擬好多次了,每分鍾都能達到‘射’擊十五次以上(提高了七八倍),隻是威力減弱到原來主炮的十分之一,‘射’程也隻有兩千米。”李建民解釋了一下。
“你到底是如何搞清楚小型化的?”陳曉死抓不放這個難題。要知道反物質控製就是個難點。
“嗯,我隻是把古人剩餘資料庫中有關反物質的問題搞明白了。”
“你好厲害,古人資料沒幾個人能搞清楚。”
“哈哈,羨慕吧,我是天才。”
“嗯,古人語言我很頭疼,你給我講講古人是怎麽設計引擎和動力裝置的吧。”
“這個你要請我吃飯。哈哈”
“好吧,請你去吃烤串,外加不醉無歸。”——
“雖然沒有主炮,但是總效率反而提高了不少,近距離殺傷力和準備度都很無敵了。”陳曉繼續分析。
“嗯,主力艦對轟要比龍雲級強。”李建民洋洋自得。
“那魚雷艇要使用反物質魚雷了?這個還沒有研究好啊。”陳曉對李建民的洋洋自得視而不見。早習慣了。
“我設想的是這個魚雷艇可以使用同樣規格的魚雷,便於升級和替換。最好的我想用章魚導彈的外表材質來包裹戰鬥部,這樣能輕易穿越護盾甚至能擊穿船體的(裝甲)。”
“你想法是很好,但是你也要看材料所解決這個問題了沒有。”
“你還沒有明白飛船設計專業的真諦嗎?”李建民停下來諄諄教導。
“啥?真諦?”陳曉丈二和尚‘摸’不到頭腦。
“就是合理的夢想,讓別人努力實現。”
“奧,明白了,這就是老師總是偏向你的原因……切,我還以為有什麽呢……”
陳曉雖然嘴上不承認,還是在暗暗的思考著這個問題——
討論在繼續。
“這個魚雷還可以用電磁脈衝魚雷。”
“幹脆多功能魚雷好了。這個再也不用擔心我的學習。哈哈……”陳曉開始嘲笑。
“也可以考慮上架自爆艇。疊加攻擊效果更好。”李建民跳出了陳曉的思維。
“好吧,我自己考慮下動力係統,你這個武器要求的瞬間功率很高啊。要大型的才可以。”
“這麽著吧,炮台順次開火或者兩兩平行開火,降低係統要求和持續‘性’。”……
兩個人後來把奮鬥了一晚上的成果發到了大賽報名網站。使用的是他們的弟弟的身份證。這個民間的審核不是這麽嚴。
搞定了一些細節描述和技術規格詳解之後,兩個人才鬆了一口氣。
他們也是很有壓力的,因為正是親自帶他們的幾個導師從頭至尾的設計了很成功的龍雲級中級戰艦,在上次伏擊戰中一戰成名,‘性’能十分優異——
過了幾天,截稿日期到了,經過專家評委的審定(其實大多數就是兩個人的導師和其他相關研究部‘門’),結果出來了。
很顯然,專家們對他們兩個的設計讚口不絕。從武器到動力引擎,設計和搭配及其合理,而且還實現了反物質副炮化(這個專‘門’研究的團隊還沒搞定)。
使用魚雷艇彌補沒有主炮的不足。魚雷艇相比無人機有更強的護盾和突防能力。魚雷是其對艦武器,也裝有強大的對空武器,可以輕鬆對抗同級和更小的戰鬥機和無人機。
不過,它主要用於對艦攻擊,對於大範圍的艦隊戰是十分有利的。甚至敵方戰艦的副炮都能硬抗一下。源源不斷的小型護盾充能器使它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
龍雨級的存在使他兩個的設計被評為了特等獎。不過,找人的時候卻找到了他們的表弟。而且被熒光燈照的直到上了電視還搞不清楚怎麽回事。
到最後,被他們教授詢問了之後才明白。
這兩個搗蛋的學生,和一堆小學生爭什麽爭?不過這個龍雨級正當其時。
龍雲級,一條巨龍長大大口,噴出無法抗拒的大火球,而龍雨級就像巨龍吐的無數炎息一樣。比較形象生動。
龍雲級,其實還有介子束的一款,這個設計雖然不能量產,但是唯一的一艘自產的可以無視護盾的。這個伏擊前沒有解決的問題終於解決了。
雖然隻是縮減了所必須的尺寸,因為引擎的安裝需要空間,所以更改了引擎的設計,使四個主引擎安在的跳躍引擎的四周。這樣無疑就減少了飛船的長度,帶來的問題就是使得引擎周圍的防護需要的範圍更加大了,更加容易被前方的炮火擊中。(這裏是指突破護盾之後)
這個影響還是很大的,因為當對攻戰接近尾聲的時候,通常設計更合理的一方會占上峰。引擎如果被擊中而導致失靈,你連撤退的機會都沒有。
當然,你可以說先開動跳躍引擎逃跑啊?是的,可以逃跑。但是,對方也會追擊的。你的普通引擎沒有效用能持久嗎?
這個問題就如同一個比較,看你是收益更多,還是損失更多。
相比之下,這個龍雲二型和龍雲一型搭配起來使用還是相得益彰,比較高效的。
如果需要持續作戰到,消耗完護盾然後赤膊戰鬥的時候,考慮到龍雲二型隻有一艘,還是選擇撤退吧。撤退並不丟人。
龍雲一可以近期研製仿造出來,龍雨級也有了眉目。但是龍雲二型所使用的介子束武器還真是短期難以參透。
陳曉和李建民把想象變成了現實,反物質副炮被永久的被注冊上備注:由陳曉和李建民設計研製。
是的,文明的每一個地方,每一個人都在上演奇跡。你奇跡了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