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風雪藥王山 活色生活 書包網
西安下著雨,很冷。走出長安,過三原,經涇陽,到耀州時已可見天空中飄起了雪花。今年的雪下得很早,應友人之邀,風雪之中來到了藥王山。
藥王山位於耀州城東1.5公裏處,又名五台山。隋唐時期偉大的醫藥學家孫思邈晚年歸隱於此,後世尊稱為“藥王”,藥王山因此得名。據筆者所知,全國叫“藥王山”大山較多,西藏拉薩就有“藥王山”(又名角布日),不管有多少,我想,“藥王”在一定程度上講是慈善、救助、智慧的化身,寄托著人民的無限美好願望。
友人甚是熱情,直接拉我去南庵。拾級而上,風中夾雪,北風呼呼,我的耳朵冰痛冰痛的。南庵原為佛教寺院,宋代建孫真人祠,北宋崇寧二年(公元1104年)改靜應廟,金改靜明觀,元時改靜明宮,直至明代中葉。因孫思邈晚年在此隱居,從宋至元,一直是人們朝拜藥王的聖地。登南庵北望,整個藥王山建築宏偉,殿宇軒昂,布局合理,氣勢奪人,風雪之中,更顯高貴和威嚴,平和而莊重。南庵院內迎頭可見一較大的古柏,據說為孫思邈親手所植,已有1200年曆史,曆經歲月風霜,仍是蒼勁挺拔,鬱鬱蔥蔥。我登上魁星樓,又名文昌閣,上塑魁星點鬥像,下塑百子菩薩像,登樓遠眺,整個耀州盡在眼底,麥苗泛綠,山巒疊嶂,雪花飛舞,冷氣森森,一幅美妙的山水畫卷。我過元殿徑直走入金殿。金殿始建於宋嘉佑四年(公元1059年),金大定九年(公元1169年)擴建,故稱金殿,曆代均有修葺,但原貌猶存。金殿為“孫真人”座殿,內陳列著一具石棺,長約2米,是用一整塊石頭精雕細琢而成,加上基座和棺身的精美圖案,渾然一體,為唐代石刻精華。元殿建於元至元二年(公元1272年),後多次維修,原結構未變,為孫真人寢宮,內有壁畫。金、元兩殿古樸典雅,肅穆平靜,曆經風雨和幾次較大的地震,均無大損,在古代建築史上具有很大的科研價值。南庵上七間殿還陳列著五百多種中草藥的標本。
元殿有著名的元代壁畫,這次我目睹了其真容。繪在殿內東西山牆兩壁上的壁畫,共繪有各類人物12組80餘人,略有殘破,色彩豔麗,場麵恢弘,人物栩栩如生,體態感人,真實地描繪出一幅壯麗場景。畫麵精美細膩,用筆活潑傳神,呼之欲出。整個壁畫布局合理,層次分明,疏密有致,簡繁得體,它采用了我國傳統的繪畫筆法,衣著采用平塗勾勒法,麵部色彩略有陰暗,還有幾個人物位於不同部位多長了兩隻眼睛,變為一個四隻眼,添加了一些神秘的色彩。《中國大百科全書》有詩雲:“佛道合流,始於耀州。”佛教在金時頗為盛行,契丹族也因受漢文化影響,早期壁畫多展示遊牧生活和草原風光,中晚期畫風趨向嚴謹,技巧也略有提高,更多描繪出行、宴飲、散樂及奇花、瑞禽和門神等圖像。金時多把佛傳、鬼子母經變圖等故事融於青綠山水界畫之中,描繪出大量的城鄉社會場景,宛若一幅金代風俗畫。元代的統治者對宗教也很推崇,喇嘛教受到高度禮遇,道教亦有顯赫的地位,寺觀規模不斷擴大,壁畫規模很大,尤以永樂宮三清殿上繪的《朝天圖》而有名,描繪了280多個神像,還用了撚子(豬鬃特製的畫筆),筆者曾看到此畫,場麵宏大,線條優美,豐饒多采,令人擊腕叫絕!我也看到過唐時的壁畫,現藏於陝西曆史博物館地下室的唐代壁畫,其人物臉圓豐潤,用筆飽滿,極盡華麗,也很讓人想起唐代的大氣和奢華!而此壁畫據說是我國地上僅存的兩幅壁畫中的一幅,是陝西省唯一的一幅元代壁畫。從壁畫的畫法、內容、布局、結構等等上講,是元代的壁畫這一觀點,筆者暫且保留個人意見,但與永樂宮的壁畫相比,此畫與彼畫有些不同,是不是元代又待考證。另外,把藥王山的壁畫稱作:“帝後出行圖”,更有待商榷,雖然畫麵中有皇帝、後妃、宮廷文武大臣仕女等等,但是不是完全的生活寫照有待研究,既然是一道家的殿,應有些“道”的東西,筆者不是考古出身,想了想,還是暫且稱作“藥王山壁畫”較合適,曆史之謎有待我們進一步挖掘和了解。
出得南庵,風雪中“藥王”手植柏依然挺立,仿佛要訴說什麽。轉回頭,上山已有薄薄的積雪,顯得異常的安靜與遙遠。
真可謂“層戀遠出暮煙中,處處仙台有路通,欲問高風何許是,岩前翠柏古今問。”曆史的見證,恐怕隻有這棵無言的長者了。
這次風雪中山藥王上已是我第三次上山了。第一次在十年前,我正在西安上學,學校組織實習,隱約隻記得“萬佛石塔”了。前年去玉華宮過耀州,進門去了藥王山的摩崖造像石窟和碑林。看了曆經北周、隋、唐、金、元、明、清八個朝代,八個石窟的四十五尊造像。特別是那被眾生摸過的“摸摸爺”,光滑圓潤,讓人難忘。藥王山的造像是北朝晚期至隋唐時期的典型代表,藝術精湛,中西結合,很有特色,保護得也很好,使得這一藝術寶庫昭示人間。作為“佛道同龕”的例證,藥王山自古就為佛道兩家的聖地。而藥王山的碑林,也很有特色,有《魏文朗造像碑》《姚伯多兄弟造像碑》等;有《千金寶要》《海上方》等著名醫方碑刻;還有《石鼓文》、宋徽宗書詩文碑、孔子《十字碑》等一批名人題記碑,具有很高的曆史、學術、書法、藝術價值。《姚伯多造像碑》刻於北魏太和年間(公元496年),碑文字體屬魏書,卻隸楷交融,灑脫雋秀,曾使於右任先生歎為觀止。
十年前的藥王山隻留給我一點影子,而十年後再來藥王山,變化很大,道路也非常通暢,從景區穿過的拉料纜車也去掉了,給人視覺上是美好的,這也是“藥王”所想的吧!時間有限,當我離開藥王山時,風雪中,我又看到了鐵獅馱著鐵旗杆,旗杆之上二龍引領伸爪,記得下還寫著一副對聯:“鐵杆銅條聳碧霄千年不朽,鉛燒汞煉點丹藥一匕回首。”算是人們對“藥王”的讚美與感謝吧!人們把孫思邈稱做“孫真人”,有神化的色彩,我隻在此祈禱人們安康、快樂、幸福!願大雪為證,把“藥王”的恩惠潤澤四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