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餘地死了 活色生活 書包網
餘地死了。這個消息我知道得有些晚。餘地是誰?可能許多人不知道。他隻是芸芸眾生中的一個俗人。有些人說他是詩人,他的死帶有一種暗示或者標簽。我一直把寫詩的稱為詩作者,我覺得這樣的稱呼更正確。
寫詩的人其實和常人也有很大的相同點。詩人餘地死了,人們就覺得有些震驚和痛心。我也一樣,因為餘地是一名70年代——和我同年代的詩作者,因為他也是詩歌陣地裏麵廝殺的傑出戰士,我認為他是為中國的詩歌而死,為自己的理想而死。或許死是最好的選擇和解脫。
在80年代末期90年代初期,我經曆了海子、駱一禾的死,經曆了上海詩友羅小虎因車禍的死。人活在世,生生死死本是正常的一段曆程,可為什麽他們要選擇各種方式自殺,留給日人類血淋淋的思考,帶給親人無限的悲哀?
我覺得中國詩歌是與白話文一起成長起來的,伴隨著五四運動開始的,在“科學,民主”的追求中日臻發展的。中國的詩歌流派眾多,百花齊放本是件好事,可惜文人間帶有各種成分的口誅筆伐實在太多。詩作者自己的思想、信仰在現實中被衝擊得片甲不留。不光是餘地,包括每個中國人,現階段對中國傳統文化的重新認識、繼承和發展是很迫切的。昨天下午與胡覺照教授的一席暢談,對此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餘地在追求自己的人生快樂和自由中選擇用刀結束自己的生命。他用了很大的毅力拋棄自己幾個月的雙胞胎和妻子,永遠離開我們了。盡管現在可能寫詩的比讀詩的多,我還是敬佩這些堅持寫詩的朋友,他們選擇了一條寂寞孤獨不被理解的道路。他們永遠不會像於丹、易中天等人娛樂文化,像80年代青春寫手一樣在市場中取勝,他們注定自己的人生有無盡的悲涼。
死不可怕,關鍵對於每個生著的人,要想到如何活得有意義,快樂並且自由。人生短暫,應該珍惜,但是沒有意思的人生苟活著又有什麽滋味?昨晚讀了紅柯的新近小說《額爾齊斯波浪》,不僅為新疆的異域風光所迷戀,更為主人公堅定不移,追求幸福的精神所感動,為人與自然的完美組合所稱奇!雖然結尾是花好月圓式的,我也寧願讓生活再欺騙一次,有個美好的結束!
中國人應該有怎樣的精神支柱?今天為餘地而哀悼!為中國的詩歌而哀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