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回家過大年2 活色生活 書包網
鑼鼓和社火是這一天的重頭戲,尤其是社火。大年初一“老驢老牛老馬都閑一天”,更不用說人了。忘記煩惱和痛苦,處於興奮狀態的人們盡情地狂歡!社火可謂曆史悠久,源遠流長,唐宋時完備,明末清初發展更細化更極致。社火同中有異,各有千秋。我們寶雞縣赤沙鄉有全國唯一的“血社火”,很嚇人的!社火借用古時故事傳說告誡今人孝敬父母,多做善事,精忠報國等。我小時裝過社火,因為黃土高原,溝溝壑壑,一般串村走戶均是羊腸小道。我起了一個大早,匆匆吃了兩個荷包雞蛋,早晨六點便去裝扮,社火隊伍很長,約四五十人,三五人便成一個組合的情節或故事,化妝穿衣需要幾個小時,而社火必須在十二點左右出發才能保證晚上回村。父親怕我摔,親自牽著驢,排在浩浩蕩蕩的隊伍之中行走,一天不能吃飯不能上茅房,否則隊伍會因個人中斷和延誤時間。所到之處均鑼鼓歡天,大街兩旁淨是看客,每家均拿果點歡迎。裝紅臉關公的人最累,因為象征避凶化吉,要進每家屋門,放炮披紅夠威風,實在太累,第二天腰都直不起來。可是第二年卻照樣幹。裝社火完全在於自願,不要任何報酬。不過,近年來,好像有點商業化,要花費一點銀子才肯進門。在社火隊伍之前便是鑼鼓,過去人扛或抬,現在社火基本是手扶或四輪拖拉機,路寬了,機械用上了。
我們裝的社火應該叫馬社火,還有高蹺、芯子等難度較大,在西府寶雞,獅子、龍燈、竹馬、旱船一類社火基本沒有。有不怕冷的村子,晚上還演皮影。大年初一也有些忌諱,譬如不準小孩踏門檻,踏了會不長個子,會越來越窮;不準出遠門,不準生氣、訓斥人等等。
一年最盡興的莫過於大年初一這一天,這一天陽光的紫外線很強,但俊倩的西府姑娘也會跑出來看社火。
正月初二串親戚初一是隔壁四鄰走動,一個村子裏活動比較近;初二就要出遠門,四方八裏走親戚了。農村的親戚是人類社會關係的一個縮影,在最危難最關鍵的時刻就需要這些最原始的血緣關係結成的親戚互相幫忙,同舟共濟了,特別是在前些年,上學貴,看病貴,沒有多少保障的農民,親戚成了他們相互的支撐和希望。串親戚也成了他們交流感情、發家致富的一種方式,一般大年初二要去母親的娘家即舅家,以顯尊重舅舅。在西府農家,舅舅是有很大決定權的,特別是在分家財產分割等等上麵。可是現在情況有點變了,成了年輕小媳婦回娘家的日子。
在農村的各種土道、公路上,走的,騎摩托車的,都是一對對穿紅戴綠年輕的兩口子。
平時比較忙,所以很多人把娶親結婚放在了臘月,外出打工的也好回來,完成父母心頭的一樁心事。過去,家鄉婚姻基本全靠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夫妻感情倒也穩定,是一個時代家庭婚姻的體現。寶雞處於周朝之地,禮儀較多。我差一點小時候就“占媳婦”,隻是由於上學在外才免於早婚生子早當家,訂了婚要退婚是萬萬不能的,有時候女的死要麵子會“自殺的”。
大年初二,這些新媳婦要回娘家的。女人半邊天,新農村新社會,女人當家做主,老人們也打破了一些老講究、老規矩,去舅家可以放在初三。結婚三天後或者攢在初二回娘家,叫做回門,新郎的嫂子故意刁難姑爺,第一碗臊子麵加鹽(有時加辣子,埋在下麵),老實的硬著頭皮吃,隻吃得腸胃難受;機靈的轉給嶽父。現在自由戀愛,女的會提醒男的,走個過場,娘家也不為難,這些風俗基本沒有了。
我是見過家裏訂婚看親的,新郎在屋裏,全村的姑娘都要跑來看,透過四方格玻璃看,評頭論足,新郎很羞澀也很難為情,不敢說什麽。
不管怎麽改。初二這一天串親戚絕對是最重要的。這一天,到親戚家後先吃一碗手擀臊子麵,當然多吃不限,我稱作墊底。中午主人會拿出家裏最好的西風酒或太白酒,炒出最豐盛的菜肴席炕而坐,在暖洋洋、熱騰騰的土炕上談笑風生,閑諞胡聊。關中大漢,每個人都是喝酒的能手,劃拳行令,一杯接一杯,喝不醉不罷休!好在寶雞之酒均為糧食所釀,不傷筋骨,無礙大事,睡一覺就好了。回家時,親戚要送自己親自蒸的“回饃”。人們生活好了,也就注意身體保健了,基本隨興而喝,不再強勸!
從小我比較喜歡吃素,寶雞的豆腐是老豆腐,豆腐包子不錯的。當然,蒸麵皮也不錯。用洗出的麵水蒸,很好吃,但過年有點貧氣。豆腐包子形如宮燈,折如花瓣,皮筋麵綿,細嫩可口。據說黨閣老(黨崇雅)退老還鄉後,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皇帝來寶雞時,吃完此飯,大為讚賞,曾賜三角旗。麵食當然愛吃,寶雞的陽光,水分、麵、醋等是健康清新的,其他地方是做不出來的。
初二以後的大多日子就是親戚間相互走動。舅家要給外甥送燈籠,娘家也要給女兒送大燈。記憶之處最深刻的莫過於正月十五鬧元宵,家家戶戶掛燈籠。我們一群一群小孩隔著溝,相互對歌,越激烈越好;十五晚的燈籠是要被燒掉的,燒了大人也不罵,財運越燒越紅火!而剛出門的新媳婦要在頭一個正月十五“躲燈”,不能在婆婆和自己家過,過了,對親人眼睛不好!要到姑家舅家姐妹生過娃的親戚家過,過了十五回婆家要帶12個蒸饃“墜巴”,預示生娃越多越好。
“十裏不同俗”。一個村子與一個村子有時民俗不同。
回家過大年,我感到了家夜不閉戶的溫暖和安全,聞到了寶雞鄉村年的氣息,童年時的記憶一下子被勾起,這樣的味道便是鞭炮的聲音、黃土的厚重、親人的關懷、一個原始的信仰和美好的希冀。
2007年12月29日夜於南山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