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 一舉剿滅正統會(下)

同桌的幾位看了旺財幾眼之後,在下一分鍾紛紛悄然離去,連招呼都沒打,人家換桌了。反正這慶功宴要宴請的人多,酒桌也多,隨便換到哪一桌不是喝酒呀,何必在這兒坐著別扭。

這二位一看同桌的隻剩他們倆了,就更放得開了,大口喝酒,大塊吃肉,也不說話,就是可勁的造了。

慶功宴自是不同於平常的便宴,吃喝用度自是豪貴奢華。酒是宮廷玉液酒,可不是所謂的二鍋頭兌的白開水,那是真正的皇賜禦酒。菜是膾切天池鱗,水陸羅八珍。雖沒有龍肝鳳髓、熊掌猩唇,卻也是華貴奢侈的緊。

由於今日董宇立了首功,回京之後皇帝的賞賜當然是免不了的,再加上明眼人都能看出,鄭和對此人的欣賞,在座的文官武將全是心思靈活之輩,心裏就存了奉承交好之意,於是席間敬酒套話之人絡繹不絕。

盛情難卻,人家大多有官職在身,更加不好拒絕,帶來那兩個手下,也是沒眼色得很,根本不知道替自家會長擋擋酒,光曉得個人悶著頭吃喝。不隻不覺間,喝得就有點多了,總算他還謹記著這是在水師大營,不是自己的大商會號,強打精神,奮力周旋,使出渾身解數,才算最後能直著走回去。

這是董宇首次喝多了酒沒吐出來,酒是美酒、菜是極品,他舍不得。

女人們一看再次喝醉了的董宇,也顧不上埋怨同樣喝得眉開眼笑的吳小七,趕緊七手八腳的把她們的老爺扶進去,又是脫衣服、又是擦身子、又是灌醒酒湯的好一陣忙活。

好容易把董宇安頓下來,連半個時辰都不到,鄭華百戶到訪,這邊告知董宇酒醉未醒,鄭百戶卻稱有緊急公事,必須馬上見到董會長,無奈之下,女人們又是好一陣折騰,才把董宇給喚醒,大家還在納悶,她們老爺又不是大明官員,怎麽會有公事找到他的頭上?

鄭百戶和董宇早有交情,見麵之後開門見山直接道明來意,鄭大帥通知:所有人員做好準備,艦隊明天一早離開柯枝國,目標古裏國。

董宇當場傻了,這才來幾天哪,胡椒還沒買夠呢?就這就又要走了?這鄭和是想幹嘛呢?他要再這樣,今後還能不能跟他在一起啦?

鄭百戶悄悄湊近董宇,小聲說道:“鄭大帥今天抓到的那幫人裏有人招供了,這裏的正統會大頭目是葉希賢,就是那個建文手下著名的奸佞賊子,葉希賢!”仿佛是怕董宇不知道有這麽個人,特地強調了一下這個人的重要性,其實他強調不強調都一樣,董宇根本對葉希賢這個名字沒有任何印象。

“那葉希賢居然就在我們圍剿那幾個據點之前,坐船走了!他是要到古裏去,古裏也有正統會,古裏的頭目他們不知道,那牛景先也不說,大帥特地讓我來給董會長送個信,希望會長明天能和我舟師一同出發。”

得,話都說到這一步了,還有什麽別的好說?現在既然已經惹了建文帝的人,憑自己目前的實力,還是和鄭和在一起保險。送走鄭百戶之後,馬上命人傳令,通知自己商會的人今天晚上必須回船,任何人不得在岸上逗留,做好一切準備,明日一早,隨明軍水師大隊一起出發。

大明水師公然派遣軍隊在柯枝國境內進行軍事行動,不知道以鄭和為首的艦隊高層是怎麽同柯枝國政府交涉的,柯枝國盡然沒有就此事公開發表抗議,並且在艦隊離開當天,以柯枝國國王率領的王公貴族隊伍居然還到碼頭送行來了。

看到雙方依依惜別的模樣,不知道的人還以為鄭和和柯枝國王是多年好友呢。

從柯枝國港口出發,船向西北,經過三晝夜的航行,終於到達了此行的目的地古裏國。

新到一個國家,上岸研究一番風土人情及土特產似乎是必然的,但是鄭和顯然不是這樣想的。大明舟師靠岸之後,水師官兵迅速登陸並占領了港口及灘頭陣地,布下了一個明顯帶有防禦性質的陣地,隨後便是更多的軍隊棄舟登陸,連戰馬都牽上了岸。注意,那不是用來騎乘代步的馬匹,而是身上披掛了甲胄的戰馬。看那樣子大有向縱深發展迅速占領這個港口城市的意思。

董宇都有些驚呆了,這就是鄭和?那個被稱為和平使者的大明天朝使者鄭和?董宇也是現在才剛剛想起,鄭和的發跡也正是在血與火的戰場上,正是在當年靖難的戰場上屢立奇功,才得到朱棣的賞識,才能榮升太監首領,才能率領這樣一支龐大的船隊揚帆海外。並且這隻船隊的初衷也正是要到海外,萬裏追擊漏網的建文帝及其與黨,如今好不容易有了眉目,以鄭和多年的戰火與生死的經曆,又豈會心慈手軟,優柔寡斷!如果古裏國膽敢和建文餘黨勾結,董宇毫不懷疑,鄭和能立即率領麾下這支貌似在到處經商的船隊將古裏滅國。

看到這樣一支龐大的艦隊靠岸之後帶著明顯的不良企圖,港口上的人群當時就慌了神,四散奔逃的、上前抗議的、廝打謾罵的、茫然犯傻的,亂成一團。但是對於這支強悍的大明軍隊,這些人還真不敢做出什麽更過分的舉動,誰知道這些煞氣騰騰的軍隊到底要幹什麽,萬一要是被誤會了,豈不是要吃了這眼前虧?

明軍牢牢控製著自己的陣地,並不斷將之擴大著,等到登陸的人數達到三四千人的時候,這一趨勢才得以停止。

古裏國政府的頭麵人物此時終於登場了,看著那被重軍保護下匆忙趕來的官員,為首兩人,頭纏白布,身穿白色長衫,麵容白皙,下頜留有小山羊胡,原來是回回人。

有精通華語之人前來交涉,得知眼前這支軍隊是大明前來追捕逃犯的,那兩個官員明顯鬆了口氣。

也不能怪人家太緊張,寶船隊這架勢怎麽看也不像警察行動,說是別的國家大舉進犯,恐怕更符合現在的場麵。

這兩個當地政府官員就是古裏國的兩位大頭目,或者說是兩位宰相大人。這兩人竟然聽說過大明,知道遠方這個強大的國度。如今見到明朝軍隊如此沒有禮貌的行為,心裏要說不憤怒,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可心裏惱怒又有什麽用?看明軍的鎧甲兵器、兵士戰馬根本就不是他們能夠抗衡的。再說明軍上來就擺出這個陣勢,您就算想打,可一時之間又去哪兒抽調能夠抗擊這幾千上萬兵馬的軍隊呀?

心裏惶急的同時,這倆人還要控製好自己的情緒,他們出來也帶的有為數不少的護衛,這些莽漢們要是感覺到他們兩人的緊張情緒,萬一有哪個愣頭青一個犯傻,做出什麽過激的舉動,引起明軍的誤會,那可就麻煩了!

兩位宰相大人這邊滿頭大汗的商量對策的時候,明軍的登陸部隊已經登陸布置完畢,軍隊是由一名都指揮使率領,一名少監做了監軍,外加通事等隨員若幹。

您的留言哪怕隻是一個?,都會成為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為作者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