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章

幽州薛玄被滅,禦天公主、陳俊被迫求和,段漢大軍重新控製了陵關,東北九戎國此刻隻能被動挨打,大秦朝廷被完全扼製在汴京的那一畝三分地上,江北局勢日趨明朗,並且進入了短暫而又難得的和平期。就當所有人都認為江北已經日趨和平,段虎騰出手來,應該會北上北疆平叛的時候,段虎卻出人意料的隻是派兵前往北疆,而他本人卻帶領著他最為精銳的獸騎兵回到了蒼隴。在蒼隴他可以說是不務正業,即不參加每日的朝會,也不處理漢國內的政事,而是當了一個甩手掌櫃,所有的政事都扔給了他的大王妃和朝臣們,他陪著他的兒子段冰掃大街。

就在段虎陪兒子一起服為期一月的掃街刑時,天下發生了幾件大事,仿佛整個中原在平靜了七年之久後,所有的大事都想要在這一年爆發出來似的。在所發生的大事中間,以大小而論的話,首當其衝的就是九戎國向中原漢國遞交國書,表示願意稱臣。

當日段虎從禦天公主手中搶去陵關的時候,在陵關以內其實還有將近三十萬九戎國大軍。在這七年中,這三十萬九戎國大軍已經被中原的繁華所吸引,也都娶妻生子,逐漸被中原文化所同化,不願意再回到北方那苦寒之地,於是他們便奉娶了兩名九戎公主的南北燕王為主,滯留在禦天公主的領地裏麵。

然而這三十萬九戎大軍是整個九戎國八成的兵力,之所以派往中原主要是想要拒敵境外,沒想到最終偷雞不成蝕把米。

熟悉東部諸地形勢的白義在接收了陵關之後,向段虎討要了對東北的用兵權,並且希望薛剛暫時調入其麾下指揮。在段虎離開幽州後的第四天,白義不宣而戰。命薛剛率領火熊兵襲擊了九戎國地廣寧城,隻用了半日便將其拿下,隨後三天大鬆江、長遠、小鬆江、屯城相繼投降,整個九戎錦州全部落入了段漢之手。九戎國被這一擊給打蒙了,連忙將所有的兵力派往錦州,對抗來敵。然而九戎國的一切舉動全都在白義的預料之內,極為熟悉九戎地形的他立刻放棄陵關,將率領所有新組建的軍隊沿著海岸小路。輕騎北上。直擊九戎都城,就在九戎國的軍隊全部被誘往錦州的時候,數萬大軍已經兵臨九戎都城之下。

當時地九戎國主原想要借著九戎都城堅實地城牆和城內殘餘的兵力抵抗白義的大軍,然而白義卻沒有立刻攻城。反而故意放走都城出來的求援信使,吸引九戎國地軍隊回援。之後白義命前萬騎軍大將華擒率領一萬精騎。埋伏在九戎國回援軍隊的必經之路淩河,聯合隨後追擊地火熊兵。一舉將九戎國殘存的兵力全數殲滅在淩河以南地小秋嶺旁。當華擒拿著九戎國統兵大將的人頭回到九戎都城外,九戎國主徹底的放棄了抵抗,開城投降,並遞交國書表示願意歸順段漢。

真正令白義名揚天下的則是他利用了三十多個普通士兵和數百個草人,在陵關擺出了一個空城計,阻嚇了禦天公主派出了十萬九戎大軍,直到三天之後,他們才明白陵關已經是空城了。當他們接收陵關,正準備繼續北上之時,便聽到了九戎國主投降的消息,禦天公主不做多想,立刻將陵關內的軍隊全數撤回,並且向趙士從和關山月派出使者,對其派兵進駐陵關的行為做出解釋,最後在付出一點賠款之後,了結此事。

一個諸侯國願意向另外一個諸侯國稱臣,這在以前的曆史中是從未發生過的事情,其轟動效應可以說是驚天動地,一時間謠言四起,最為激烈的就是認為段虎此刻必然會借勢取秦代之,登基稱帝。然而段虎卻並未如其他人所想的那樣做,他一方麵將九戎國的國書派出使臣送到了汴京,表示他是替大秦接收九戎國的,至少是名義上的代替。另一方麵則下令將九戎國主降為九戎公,其世襲領地便是九戎國都周圍的直隸郡縣,除了負責治安的五千常備軍以外,不準組建任何軍隊。同時段虎還將九戎國土全部編入了錦州,組建了一個比幽州還要大很多的州郡,並且任命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世子府洗馬江成左,擔任錦州太守,薛剛擔任錦州指揮使,孟軍為錦州安撫使。

白義的這一戰可以說是奇襲中的經典戰例,整個戰爭前後用了不到七天的時間,對方的一舉一動都在他的預料之內,就連天時地利似乎也在其掌握之中,當他派華擒狙擊九戎國回援都城的軍隊時,淩河周圍忽然升起了一層濃厚的白霧,從而使得九戎援軍落入了華擒的包圍圈中,一戰便擊潰了整個九戎大軍。

雖然段虎非常肯定白義的才華,也認為他一定能夠為自己平定東部,但如此快的拿下九戎國的確讓段虎有點措手不及,幸好段虎的權力機構對應付這類突發事件非常老道,很快便拿出了一個施行方案,並且調集了一部分熟悉北方事務的官吏,先行派往錦州接手政權。而這一戰的首功之臣白義則被段虎任命為龍鑲中郎將,職權地位與黃烈等四大將等同,其麾下的將領全部官升一級,並且授予其直屬大軍以萬騎稱號。白義由一個默默無聞的汴京南衙禁軍副統領,在短短的一個月內,一躍成為了天底下最有權勢的幾個人之一,可以說是一步登天。

當漢國正忙著接手九戎國的時候,漢國領地內發生了第二件大事,各大世家在段漢的官員紛紛遞交了辭呈,辭去官職,大部分都進入了官辦學院擔任實政先生。此外段漢境內的九個世家紛紛表示和與段漢政權最為親密的四大世家聯姻,自願並入四大世家。

漢國領地內的世家這一突然舉動,讓不少外人認為這是對段虎之前借故掃蕩世家大族的一種報複,認為段虎這次可能會要服軟了。他們又怎曾想,在那些世家官員當天遞交辭呈以後,他們的空缺便立刻被補上。權力交接之快速、之平穩,令人感到不可思議。隨後四大世家之一地郭家和鮮於家在段漢政權中的官員也開始辭去職務,並且很平靜的跟前來頂替的官員交接手中事務,人們這才察覺到這一切都是段虎刻意安排的,為的就是控製世家,讓寒門逐漸在政事上抬頭。

在這件事情上林家和上官家顯然沒有其他兩大世家那樣配合,他們在讓一部分下級官員辭去官職之後,便停了下來。似乎還想要再和段虎討點價錢一般兩家家主破天荒的一同前往蒼隴。然而走到半路上。他們便被捍死親衛給攔下了,並且上官伯玉和林博謙兩人立刻被捍死親衛帶往定州,將他們軟禁在淩雲城內,其餘隨行家中人員全部處死。隨後林重師以家長嫡長子的身份將林家家主之位。交由其叔叔林風擔任,上官宏也以族老身份下令由其幼弟上官乾接替擔任族長一職。兩家這才開始忠實地執行著段虎地削官令。

在四大世家在朝官職達到了段虎限額的標準之時,段虎頒布了對四大世家的封賞令。封林風為世襲武安公,封上官乾為世襲江平公,封鮮於衝為世襲巴陵公,封郭義為世襲忠義公。

段虎除了賜封他們公爵位以外,還每人封了一座城做為他們家族的食邑,上官家封地是雍州第一大大城江平,林家則將段虎的發家之地武安封給了他們。而封給郭義和鮮於衝地食邑卻極為奇怪,竟然是現在被阿術占領的西域諸國中最大地兩座城國塔蘭和上昌,更為奇怪的就是鮮於家和郭家竟然沒有半點怨言,反而非常的高興。

當經過了這一係列軍事和政事上的劇變之後,眾人認為段虎總算該消停一會兒了,然而出人意料的事情又發生了。段虎的兒子段冰和其他一些大臣子弟刑滿釋放了的當天,段虎首次牽著段冰母子的手上議政殿處理政事,而且還在自己的王座旁邊設立了兩個座位,讓他們母子受眾臣朝拜。

柳含嫣之前擔任文淵儀同處理政事,都是以和丁喜等人平等身份上朝參政的,然而這次則是以主君身份入朝,情況便有所變化。眾臣皆心道今日可能有事發生,然而丁喜等重臣卻對段虎此舉沒有半點驚訝,看上去就像是早就跟他們打過招呼似的。隨後段虎頒布王令,漢國世子段冰以六歲幼齡入朝協理政事,大王妃柳含嫣擔任輔政上君,其下設立輔政七大臣,分別為右軍師丁喜、左軍師賈淵、三司儀同李信、尚書令林重師、禮部尚書時進、工部尚書郭媛和督察司總管包明。七名輔政大臣的職權就是在段虎沒有在朝的時候,協助段冰處理政事,任何一項未決政令除了必須有段冰和柳含嫣的印章以外,還必須有四名以上的輔政大臣的印章,才能通過政令決議,柳含嫣、丁喜等人的輔政職權都會在段冰十六歲主政之日取消。

之後段虎又命督察司總管包明以後直接聽命段冰,也就是將督察司交給段冰使用,同時他還將並州改名為直隸都護府,而首任都護府首任大都督便由段冰擔任,除了蒼隴以外,其他所有各地郡縣一級的官吏全部都由段冰自行指派。

最後段虎又對各部將軍進行封賞,冊封四大將軍以鎮國名號,並冊封四人為關內候,各食五千戶,封紀維謙、關山月、蒙橫、張孝則四人以定國名號,冊封通侯,食千戶,提升小將張詡為忠國將軍,可領兵五萬,直接受段冰調遣。

這一天,段虎所做出的一係列決策,給人一種感覺,像是要為將來段冰接替其王位做準備似的,漢國也是由這一天進入了兩王一後七輔臣的執政時代。

段漢的政局在有條不紊的變化著,而天下的政局也隨之變化了起來。段虎頒布的納民令可謂是威力驚人,短短一個月的時間便接納了數以百萬計的流民,而且流民潮還在不斷的向江北湧來。大量的人口走失使得江南的各方諸侯勢力察覺到了危險,他們的兵源已經快要枯竭了,士兵死一個便少一個,迫於形勢江南吳國、南疆大猛、南疆三苗、南疆六大寨、兩州霸主天一道和南齊等六方勢力不得不坐下來和談。

和談隻不過進行了一天,六方勢力便達成了協議,以現有地盤界線為基礎,各方方兵力後退五十裏,暫時停戰,休養生息,任何一方如果擅自用兵則天下共討之。如此一來,江南迫於段虎的壓力,進入了難得的和平期。為了限製流民,各方勢力一方麵封鎖邊境,用武力遏止住了流民潮,另一方麵在勢力範圍內頒布各種利民政策,以此拉攏民心。然而民心已亂,不是一兩項政策可以收攏民心的,更何況在一些貪婪短視之輩的眼中,這些政策則正好是他們斂財的機會,非但沒有將政策執行下去,反而虛報收束百姓的數量乘機向上麵要更多的安民銀子。

雖然扼守要害的軍隊能夠有效的阻攔住流民離開,但是他們的阻攔並不能徹底打消這些流民離開已經滿目瘡痍的江南,他們甚至不惜南下從危險無比的海路向北遷移,在短短的三個月內,從江南移居江北的百姓就已經近千萬了,段虎的幽州和定州早已塞滿了人,剩下的流民也開始向北方錦州輸送,而禦天公主和陳俊早已封鎖了邊境,不準流民進入。

這個規模巨大的流民潮最終平息實在段虎頒布納民令的五個月後,而當流民潮最終停滯之時,江南各個州郡真可謂是十室九空,即便是三苗、大猛等南疆少數民族政權也是一樣。有將近一千三百萬人湧入了江北,禦天公主和陳俊接納了大概三百萬人左右,而剩下的一千萬人全部被段虎收入囊中。雖然有一千多萬人,能夠成功的進入江北,並且安家樂業,但是在這整個遷徙過程中死亡在路上的人也多達百萬,為此段虎專門在已經撤銷的荊州流民安置營地內建造了一個無字碑,以紀念這次有史以來最大的流民潮,史上也稱這次流民潮為納民大遷徙,又名虎禍,意思就是段虎惹出的禍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