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卷 華夏天下 第二十四章 帝王之家

帝王之家

小容量電池發明之後十年內,它並沒有派上什麽真正的用場,直到那位無名學者的筆記被從故紙堆裏麵發現,電磁現象才開始被係統的進行研究。÷→?yunХuа此時在科學界已經站穩腳跟的學者胡英傑在短時間內完成了電流、電阻、電壓等一係列的公式,完成了電路學的奠基。在劉巍的支持下,中央各大研究院大力擴充了學者人員和經費,開始向電磁學發起衝擊,決定將電學和磁學之間的關聯完全理清楚。在最初幾年,大群學者一直摸不到電磁現象之後所隱藏的自然規律,直到某天胡英傑的一個意外之舉產生了新式的電磁鐵,他從此提出磁可以發電的猜想。這一大膽的猜想隨即被所有學者關注,在共同研究過程中,他們最終完成了發電機,但人們還沒有搞清楚發電機有什麽商業價值,可他們同時也發現了電可以發生磁,劉協得知之後,明確的回答他們,磁有磁場,以水波一樣漣漪狀傳播,通過不同頻率的電磁波,可以通過相對應的代碼傳輸信息,這就是後世廣泛應用的發報機。

由於發電機的樣品功率是如此弱小,一幹研究人員甚至羞於告訴劉協它的出現,否則曆史又要被改寫。在劉協提出發報機的概念之後,所有學者都放棄了對發電機的改良,集體研製發報機,並最終在華夏五十六年,搞定了發報機樣品機,劉巍立刻開始大力推進發報機的運用。結果大漢地發電機技術停滯了至少百年之久。與此同時,第一艘成熟的輪船也進行了首次環球巡行。

從火車通車到鋼鐵輪船下水的這六年,被大漢帝國稱之為光輝時代,因為在六年之中,大漢帝國出現了三樣影響深遠的技術革命。然後同樣有一個發明卻被人們遺忘了----發電機,直到一百年後,人們才把發電機、火車、輪船和電報機稱為華夏新四大發明。

從光輝時代開始,大漢帝國的資本階級也開始迅速擴張成形。三大黨也逐漸確立其地位,資本革命蠢蠢欲動,隻是大漢帝國地資本革命不是要推翻皇權,而是要徹底外擴,中央二十八州內的主要資本家和財團都在支持中央治略府完成最終統一,廢省立州,將各自已經得到的利益進一步擴張,如果帝國實現完全統一,那麽各商社在外開拓就會得到更加穩定的保障,中央治略府雖然已經被主要商社財團掌控。WaP.但各省還是非常難以獲得更多實際權力地王權時代,尤其以劉梓、劉琮、劉逸、劉平為代表地區強王嚴重阻礙了商社的擴張,三大黨也隻能止步於中央二十八州,在各王地區,大多數的王是政軍一起管,當地的黨派推廣選舉工作嚴重受到阻礙,而劉巍礙於父親還在遲遲不願動手。

劉巍沒有動手,他隻是在等待父親病逝,不過已經開始了精心準備。四大海軍悉數完成了海軍火炮和輪船主力艦的更換,加上大量的木構架的東海主戰艦,以及登陸艦隊機動火炮的改革,陸軍機動輕火炮“旋風”等係統開始大規模裝備,這一思路完全違背了劉協的部屬,劉協最初的想法是隻在部分軍隊裝備新式武器,劉巍地反常舉動多少引起了劉協的猜疑,但他沒有辦法去阻止。

在劉協的要求下,劉巍長子被送到他身邊接受教育。此時的大漢。基本上已經不再受劉協掌控,既然如此,劉協也樂得清閑,沒事帶帶孫子,雖然劉晟年齡已經不小,過了含飴弄孫的好時光。可爺孫隔代親。兩人倒是處得其樂融融。

劉協發現這個孫子為人處世相當果敢利落,雖然從表麵看起來。劉晟溫文爾雅,頗有讀書人的氣質,而他對自然科學的熱愛,更勝劉巍當年,但這小子實在是外柔內剛,遇事非常有自己的主見。

比起劉協來,劉晟對兵書的熱情要更勝一籌,開始劉協還擔心他是否隻是紙上談兵,但跟他談起天下大事來,這小子說得頭頭是道,經常語出驚人,讓治世數十載地劉協都驚歎不已。。電腦站www,。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劉晟肯定是大漢帝國的下一任接班人,有子如此,劉協基本上也就放心了。

不過劉晟性格中冷酷的一麵劉協卻沒有看清楚。畢竟此時他手中並無任何權力,而所處的環境中,皆是德高望重的前輩,劉晟又怎麽敢輕易造次呢?聰明人都知道韜光養晦,大權在握之前,表現得乖一點沒什麽壞處。

這一日劉協與劉晟分析天下大勢,說到了甘寧省,劉晟滿有信心的說道:“甘寧省礦產豐富,且和中央能夠保持非常穩定的運輸,所以是屬於對內資源基地,承擔中央二十八州資源補充地位,負責向南洋經濟圈輸送資源。”

“亞漢省初期定位在自給自足,承擔大漢帝國主要的人口壓力分擔作用,隨著經濟發展,也開始和甘寧省一起轉向中央州地地位,這個轉變過程很漫長的,尤其是巴比倫省轉向直屬省以後,甘寧省也要轉向直屬省,亞漢省、安大略省也要陸續進入直屬省地位。”

劉協滿意的說道:“可以看出來,你對大漢格局把握得相當透徹,果然是後生可畏,如今國內科學昌盛,你呆在朕和這幫老古董身邊,怕也學不了太多東西了,不如去跟你父皇實際鍛煉鍛煉吧,開始不要太多權力,那對你沒有好處,但是一定要你自己必須獨當一麵的職位,否則也有些委屈你了。”劉協的初衷隻是希望不要讓劉巍帶給兒子太多的暴戾之氣,至少兄弟父子之間地親情,不能隨便為了權力利益拋在一邊。但這時候他終於想明白了,就像自己當初不得不對兄長下手一樣,牽扯到皇權地問題,就算是平時連隻雞都下不了殺手地文弱之人,也勢必會磨刀霍霍。

自己地時代終究是過去了。劉協不無感慨的想。步入晚年之後,劉協閑暇時總是會想到自己從六七歲到天下初定的那段崢嶸歲月。從一方麵來說,他的確是以天下為己任,為了大漢一統兢兢業業。1--6--K網但從另一方麵來說,這也僅僅是為了生存,不得已而為之。大漢統一地過程,至少從表麵上來說就是兄弟二人角力的一個過程,雖然兄長文弱,長期以來不過十北方利益集團的傀儡,但他何嚐又不希望揮師南下一統江山呢?若他真的達成心願,恐怕自己早已經身首異處,不知做了何處地孤墳野鬼。

勝者王侯敗者寇,這種道理即使在文明社會裏。一樣是顛撲不破的真理。眼看著劉巍也漸漸開始衰老,他的兄弟們不可能對他的位子沒有任何想法,況且如今諸王割據的局麵已經初顯,而劉巍看起來對這些不大聽話的兄弟也沒有打算留情。這些自己引以為傲的小家夥們,到底還是沒有逃脫帝王家的宿命,終於快要到刀兵相見的那天了。

想想這些問題,劉協就頭疼不已,至於放劉晟回去,多半也是為了劉巍考慮。既然兄弟相殘的局麵很難避免。劉協也不希望大漢陷入無休止地混戰之中,索性讓他一邊倒好了,劉巍劉晟兩人加起來,對付其他各自為政的諸王應該沒什麽問題。

想到此處,劉協禁不住仰天長歎。生在帝王家,難道真的隻能如此冷血嗎?

國內的形勢在目前來說還像是平靜如水,雖然其中已經暗流湧動。劉晟回到劉巍身邊後,立刻被委以重任,負責軍事和政治兩大方麵的改革。軍事上基本隻需要繼續執行劉巍現有的政策就行了。畢竟他已經偏離劉協當初所製定的標準已經很遠,所以雖然劉晟隻是繼續執行,但對軍方來說,仍舊是一番大的變動。

由此軍費開支大大增加,劉晟不得不在在六大行政區內劃分出部分無人地域為皇家財產,進一步進行皇家資產的擴充。確保軍費上地穩定。

劉晟的改革後。原先劉協所考慮的各王分管各省的設想完全破滅,但這些舉措完全是由劉巍在背後支持的。劉協已經是回天無力。他對於這些改革所提出的意見,劉巍很長時間內都沒有給出正麵的回複,後來可能是有些不耐煩了,劉巍在回信中語氣稍顯生硬,言道如今天下局勢並不樂觀,如果現在不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說不定數年之後大漢又會陷入當年七王之亂的糟糕情形。

這番話暗示已經相當明顯,劉巍並沒有打算給自己地兄弟們留什麽後路。既然話說到了這個地步,劉協也隻得歎口氣作罷。當年的老臣死的死,亡的亡,如今國內當權的少壯派,皆是劉巍一手提拔起來的,他們隻會聽劉巍一個人地,如今劉晟代替父親行使一部分權力,他們自然也就會爭先恐後倒向劉晟地陣營,誰還會聽這個糟老頭子的話呢?

無可置疑,劉協在民間仍舊享有至高地聲望,但這個世界從來都不是平頭百姓說了算的,就算大漢推行再多年的民主,可最後執掌天下的,仍舊還是那些人。而劉巍劉晟作為他的嫡係子孫,輕易就可以受到萬民擁戴,說來也都是情理中的事情。如今的劉協早已是垂垂老者,作為大漢的精神領袖還說得過去,真讓他日理萬機,恐怕身體也已經不允許。

在劉晟開始執掌權柄後,帝國並沒有進行太多擴張,對於很多外族占據比較較大地區,也出現了局部的退讓。劉玨的印度省退還為印度王國外,圖蘭省也轉化為圖蘭王國,頓河流域分化為頓河王國,大漢帝**隊完全回歸西域。這是因為隨著商業發展和海上貿易的發展,圖蘭省的軍事地位已經不再重要,而其領土內經濟發展空間很低,如果采取大規模扶持並且平息其對帝國內部富庶地區的嫉妒和不平衡心態,那帝國得不償失,所以劉晟索性放棄這一領土,減少帝國的經濟壓力和內部經濟上的不平衡。

而經濟發展空間更差的藏州,由於是帝國三大河流的發源地(滄瀾江即湄公河、長江、黃河),還是雅魯藏布江和恒河的發源地,且是天然防禦,劉晟力排眾議,強力穩定其中央州的地位,並大力給予經濟扶持,首先確保自然平衡和,堅決抵製任何工廠進駐重要保護區域,並將主要民眾移出不適合居住的地區。

帝國四大海軍開始快速發展,中央陸軍總編人員達到一百二十萬人,中央海軍高達一百三十萬人,禁軍完全將尉化,在戰爭時間內,禁軍可以實現在半年內從二十萬遞增到兩百萬的快速擴編,各預備軍也完全將尉化,雖然帝國總兵力隻有四百萬,但在戰爭爆發時期,可以在兩年內擴編到八百萬。

帝國每年實際軍費開支控製在十六萬銀元左右,而每年中央皇庭實際收入在三十萬銀元,並保持每年6%的高速增長,而中央財政總稅收也在亞漢利亞經濟區域、南洋經濟區域和阿非利加-巴比倫三大新經濟區域的強勢增長下,每年總稅收突破六十二億銀元,並保持8%的高速增長,其中三大新經濟區域每年增長幅度超過12%。

鐵路和輪船建造出現了快速增長局麵,由此引發了鋼鐵鍛造和采礦業的緊張。晉中大量的優良露天煤礦被開發出來,而錦州的鐵礦作為大漢領地內最優良的鐵礦資源,與本土相隔距離過於遙遠,運輸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國內隻得從經驗豐富的學者技師中大量征集誌願者,讓他們分赴各地勘測礦產資源。其實大漢一直都沒有放鬆對國內礦藏的整理規劃,但如今的工業發展呈現爆炸式發展,已經遠遠超出帝國的承受能力。

幸虧大漢的確算得上地大物博,在經過重新係統的勘測後,三個儲量豐富的貧鐵礦和一個富鐵礦分別在大江南北被定位成功,從現在大漢的經濟發展來看,應該可供百年之用。至於百年之後,到時大漢的遠洋運輸能力應該已經有了長足發展,到時候盡可以從錦州和非洲這些礦藏豐富的地區取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