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帝國動蕩 第二十六章 移民潮
移民潮
劉逸看了看地球儀上諾大的亞漢利亞洲(原亞美利亞洲,根據書友和情節需要,更改成亞漢利亞洲,至於某些書友認為應該有大漢特有的定名方式,但沒有必要,在德黑蘭會議中,對於洲的命名方式已經確定了,以迦太基人的定名方式為世界定洲名的方式,而且亞細亞和歐羅巴、阿非利加等都是迦太基先定下來的),也就是大漢語中的亞漢利亞省,簡稱為亞漢省的地圖,問道:“父皇,這麽一片土地上有土著居民嗎?”
劉協從禦案上取過一份呈報交給劉逸,說道:“有土著居民,我們稱他們為亞漢利亞原住民,大概總人數還不清楚,因為東海探險艦隊隻在那裏呆了一個月不到的時間,有一些學者在士兵的保護下,和當地人進行交往,亞漢利亞的原住民和我們的體製很接近,黑色直發,膚色棕黃,比我們的膚色略深一些,鏟形門牙,顴骨和鼻梁較高,鷹鼻成分比較多,如果一定要在已知人種劃分,和遠東地區的興州原住民非常接近,在體格和一些具體特征上和突厥人有接近的地方,所以從人種上很難歸屬到大漢帝國現有地區人種之中,但毫無疑問,他們是黃色人種,也是大華夏人種的一個分支。”
“帝國北海探險艦隊、東海探險艦隊和南海探險艦隊今年底將組成一支遠東探險綜合艦隊,隨艦的學者將有三百多名。包括大漢最著名人種學學者霍涵,農業學地院士徐宣等人都會前往,對亞漢利亞洲進行一次綜合而係統的考察,為期兩年,屆時你作為艦隊的遠洋總務隨艦主持這次的係統考察。”
劉協指了指呈報。道:“這是上次東海探險艦隊提交的一份探險報告,有三個地方很關鍵,他們現在地部落環境很獨特,以女性為主。主要的酋長都是女性,這一點很奇怪。主要的生活方式是遊獵,不屬於遊牧方式,有一定的農業種植,主要種植地是麥蔗(玉米,印第安語係中比較統一的音應該為麥澤阿),現在大漢已經取回了一些,在京都理工學府研究試種中。第二點是人口比較多,從密度上來看,恐怕人口會超過千萬。最少也是五百萬,這一點上,逸兒你要有心理準備,這可能是大漢帝國在對漠北以來遇到的最多的敵人。不過,他們的軍事能力並不高,沒有馬,不過有驢,弓的製造技術也不高,所以在軍事上。人數雖多,但構成的威脅反而不大。第三點是自然環境非常優越,從南北星度上來判斷,他們主要的土地和天京城的南北星度線處於平衡位置,雨水充足,平原地域廣闊。推測下來,這裏的發展潛力恐怕比甘寧省高出很多啊,也許比大漢本土二十八州都有潛力。逸兒,從這些現有地資料上來看。你打算怎麽做你的亞漢王啊?”
劉逸微微踱步,先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問劉巍道:“皇兄是否願意為愚弟參謀一二?”
劉巍躬身道:“萬分樂意!”
他起步上前,道:“賢弟首先要去繼續勘探當地的地理環境,擴大沿岸港口,尋求和大漢中央州之間的貿易。其次和商社進行談判。確定商社將二級技術的生產移到當地。實現主要軍備物資的本地化生產,確保戰爭狀態下的軍備供應。三是和當地土著先以和為貴。尋找西海岸處比較合適的地點居住下來,向大漢中央申請國子移民,建立亞漢省的基地,在經濟和軍力較為充足地時候,向外拓展,逐步擴大亞漢省的範圍,最終實現整個亞漢利亞州完全歸屬亞漢省的目標……。在開拓過程中,可以吸納部分原住民為雇工,驅趕大部分原住民到惡劣地段,保留主要的優良地為大漢地域。當然,賢弟還可以有其它兩個方案,一是完全同化,因為他們既然是華夏分支,就可以大量漢化,讓他們回歸大漢主流,對於不服從同化的,則要下狠手。第三個方案是以巴比倫方案為原型,首先圈下最好的地段歸屬大漢帝國,再幫助當地原住民成立亞細亞邦聯共和國的邦聯國劉逸繼續思考了一段時間,和劉協說道:“父皇,兒臣想采用第三個方案,在大漢得到主要優良地域後,和原住民開展交涉,圈化地域,幫助他們成立不同的邦聯王國,並慢慢再將這些邦聯王國也吸納進入大漢帝國,允許他們成為大漢帝國的子民,但條件是回歸華夏文明,甚至在亞漢省地基礎上,成立更多的省。”
劉協點了點頭,道:“具體怎麽開拓是你的事情,父皇不過分幹預,做為未來的大漢帝國亞漢王,你有權力選擇你認為合適的方式進行開拓,但父皇也要提醒你,無論你打算怎麽開拓,最終而言,要建立一個強大的亞漢省。另外一個方麵,由於亞漢利亞地環境非常適合農業推廣,你不要急著幫助他們提高農業技術,隻要給予他們較為合宜地地段讓他們成立酋長國就可以了,父皇希望你能建立一個龐大的亞漢省,最好隻設立部落自治區,在整個亞漢省地管轄下。另外一個方麵,父皇還得提醒你,同化這個概念上,既有文化的,也有血統上的,如果說漢人在當地總數量超過七成,就可以實現血統的同化,如果漢人隻占三成,同化的結果
隻能是漢人最終進入亞漢利亞原住民的範圍內,所以早期應該鼓勵生育,在亞漢省的州內,確保本身的血統,緩慢吸納當地原住民,不要盲目拓展和同化,要確保無論何時,亞漢省都是以漢人為主體的,否則就是大漢帝國的危機!”
劉逸答道:“兒臣明白了,但這樣一來。兒臣希望在二十年內,中央州向亞漢省地移民能夠達到三百萬人口!”
劉協和劉巍說道:“巍兒,你聽到了嗎,三百萬的移民申請啊,不過這個問題並不是很困難。在目前大漢帝國的人口增長率下,二十年內向亞漢省提供三百萬人口並不很困難,隻是要減少對其它省的移民,主要向亞漢省和甘寧省展開移民。父皇希望到了五十年後,大漢帝國內部二十八州的人口仍然維持四千萬,多餘人口全部向亞漢省、甘寧省遷移,當然,大漢也要注意不要過分遷移,導致內部人口素質降低。”
劉巍和劉逸同聲答道:“父皇盡可放心!”
在他們父子三人對整個大漢帝國地未來形成一個一致的認識後,在華夏二十二年的九月初一,劉協正式封劉巍為大漢帝國太子,劉逸為亞漢王,封地為亞漢利亞洲範圍內的整片區域地亞漢省。可以說,對支持劉巍和支持劉逸的兩派都有了一個交待,雖然劉逸最終失去了太子之位,但另一個層麵上,得到了一個相當於大漢帝國中央二十八州的領土,一得一失各有千秋。
大漢帝國也正式在各大學院內部公布了亞漢利亞洲的消息,並且發表大漢帝國皇帝和教皇的聯名最高通告,將整個亞漢利亞洲規定為大漢帝國領土範圍,任何人向該洲遷移必須得到大漢帝國中央治略府戶部的授權批準。
這一聯名通告被作為大漢帝國最高機密進行保密。沒有向外邦和邦聯王國公布,而是首先舉行了國民院的移民計劃討論會議,並發布第三號國民令,確定在五年內實現初步的勘探,在五年後正式向該省一次性移民六十萬人口,此後每年向該省批複移民申請二十萬,最終計劃在三十年內,向該省實現總移民人數為六百四十萬,三年後。開通安泰港——釜山港——海寧港——北瀛島——遠東港——麥金山——新安泰——西長安(今西雅圖和溫哥華之間的區域)的每年一百船次地遠航貨船通道,主要用於移民。
在華夏二十二年九月中舉行的移民會議中,國民院通過第四號國民令(教皇發的叫聖諭,皇帝發的叫聖旨,國民院通過的決議叫國民令,治略府通過的決議叫治略令。中央軍府為軍令。禦府為禦令,道府為道令)。正式確定大漢帝國未來十年內,荊揚兩州人數將從現在的一千八百萬人口,降低到一千萬,多餘人口迅速向北方農業基地和黃河農業基地遷移。
十月初,在荀的努力下,國民院以八成的高票通過《廣富、民主、道德主義觀》,並將三大主義定為大漢帝國地華夏總策,確立為大漢帝國的立國之本,所有帝國法定教材必須進行華夏總策的三大主義分析和教學,確保帝國上下民眾和官員理解並執行三大主義思路,治略府必須在華夏二十二年底提交華夏總策的具體實施規劃,並在華夏二十三年強製執行相關規劃。
同時,由胡昭主持的帝國統一教材工作,在經曆了長達十年的統籌準備,和今年全部總審後,終於經過中央皇庭和國民院的雙重批準,將於華夏二十三年三月開始全麵實施。
這套教材是大漢帝國第一次對全國各地學府、學堂所用教材的整理和統一,正式將帝國教育分為三個等級,一為基礎教育,為期五年,任何年滿十歲的帝國男女都有義務接受教育,由治略府負責建設地帝國各縣鎮公立學堂、道府籌建的華夏學堂,以及各地富商募捐的慈善學堂負責,分漢文、道德、禮儀、數學、曆史、體學六個基礎課程,和體學(體育,包含遊泳、騎術、武術、射術四大分科)、地理、勞動三個選修課程,法定教材有《漢文三千字》、《新道德經》、《天尊道經》、《華夏禮儀》、《地理學基礎》、《數學基礎》、《漢文百選》、《華夏曆史頌》、《體錄》、《農牧淺談》、《工木藝》十一本,並保留《法典簡略》一本,待《大漢帝國大法典》通過後,就將確定為基礎教育法定教材,也就是說基礎教學的法定教材為十二本。
二為中等教育。任何接受過基礎教育地帝國適齡男女都可以接受該層次教育,由於是以郡學、技術學堂、預備駐防兩軍教育、女子學堂三年教育為主,所以中等教育也被稱之為技術教育,全國範圍內建立相應的農業技術學堂、工業技術學堂、建築技術學堂等,各技術學堂內設不同地必修課程和選修課程。各學員可以根據愛好自由選擇。
必修科目在漢文、道德、禮儀、數學、曆史、體學六個基礎課程上,增加了地理、物理、生理三個必修課程,擁有九個必修課程,選修科目則有三十多科……Wap,。在三十多科目下地總選修課程有六十多課,根據技術學堂的所屬範圍,學堂自由開設,學員自由選擇,修滿九個必修課程和三個選修科目即可畢業。
三為高等教育,為期三年改為四年,由帝國國級學府、軍事學府、各州學院、各軍事學院、技術學院共同承擔,保持中等教育地九個必修科目,提供八十多個選修科目,總計一百六十多課程。將大漢帝國的技術和課程進行非常細致的劃分,確保技術人員的專業精深和廣度地增加。整個教育開始延伸,中央二十八州目前擁有技術學堂三十多家,技術學院六家,在十年後,大漢帝國中央二十八州,將新成立技術學堂六十多家,技術學院十二家,將整個技術教育做為帝國的主力教育單位。而現有的自然科學、藝術、軍事、理工學院將不再增加,維持現狀,主要的教育資金流向技術學院和技術學堂,確保每年帝國可以培養一萬八千技師和近十萬技工。
按照相關的規定,傭工和雇工的稱謂將取消,該為雜工、技工、技師三種稱為,對於沒有經過教育的工人,隻能長期擔任雜工,從事單純的體力搬運等工作。而技工則可以從事製造、冶煉等技術類工作,在商社的內部培養上,雜工不得進入擁有技術含量的工作內,必須由技工出任。
任何未接受帝國基礎教育,包括父母為帝國子民地帝國子民,將不能直接擔任技工。如無特殊貢獻和技術成就。將永久保留雜工身份。任何接受過帝國基礎教育,但未接受帝國技術教育的帝國子民可以從學徒工做起。在商社完成技術培訓和基本教育後,才可以出任技工。
全國接近四百萬的傭工將在十年內消化為雜工,同時允許商社根據需求向海外招募雜工,允許商社向海外招募技工,但所招募的技工必須擁有較高的技術水平或獨特的技術工藝,且大漢帝國內缺乏相關技術人員,所招募的技工必須接受帝國中央安全總局的監察,不得向帝國外傳授技術。
為了吸納埃及、印度、波斯、羅馬的各種特殊技術人才,帝國在巴比倫城設立戶部移民司,對外發放藍色章印地帝國子民證,而帝國內子民所持身份證明證件——戶籍證上所蓋的章印為紅色。任何在帝國內效力的藍證子民,在完成十年納稅過程和基礎教育後正式轉為紅證子民,但在藍證期限內,任何人不得回遷本出生國,任何私自帶技術流亡外國,或將技術流傳至外國者,帝國有權進行非公告狀態下的直接處決(說白了就是秘密暗殺,總之,你有技術就可以進入大漢帝國,但再想走就門都沒有,死都得死在帝國內)。
為了吸納埃及、印度、波斯、羅馬等國的學者,帝國在巴比倫城的移民司將根據學者的學術水平,直接提供紅色戶籍證,並提供大漢帝國內學者的一切應有待遇和年俸,並為學者安排學院、學府或者國家、商社的各種研究機構地職位,向學者提供申請專業學術研究資金和物資的機會。
最後兩道國民令是在華夏二十二年十一月通過的,與華夏二十三年三月抵達巴比倫城,當月就有三萬多名羅馬、埃及等在巴比倫省避難的學者、技術工人向巴比倫省治略院提交了移民申請,其中兩萬多人在當年就登上了前往錫金和安泰的貨船,正式移民到大漢帝國中央區域。
華夏二十三年三月初,中央治略府製定完成華夏總策的總體實施方案。分成八期,每期十年地施政方案開始實施,決心在華夏百年之際,全麵實現大漢帝國地廣富、民主、道德三大主義。
帝國在最初華夏二十年到二十二年期間決定實施的各種計劃也開始穩定地展開,中央銀行為了帝國馬路係統的建設。通過六大商業銀行,完成了總額為四十億銀元地第一批國債,其中巴比倫省的東方銀行分社和巴比倫銀行分社就向羅馬、埃及人銷售了六億銀元,羅馬人和埃及人沒有銀元。他們直接用手中的黃金、白銀購買大漢帝國國債,這讓劉協欣喜若狂。
隻要通過國債的形式,就可以大量套攏羅馬人和埃及人手中地財富,並用他們的錢來建設帝國,這確實是一種非常好的方式。
帝國民間的購買能力更加驚人,帝國內部三十四的總銷售份額在短短一個月銷售一空,為帝國馬路體係的新建設增加了第一筆資金。
華夏二十三年是帝國京燕(天京城到燕州呼倫城)、京安(天京城到興州安慶即長春)、京盛(天京城到驪州盛樂即呼和浩特)、安盛(安慶到盛樂)四條北方馬路同時開工的日期,而盛寧(盛樂到西寧)大馬路也在二十二年七月開工,現在也進入了高峰期,與盛寧大馬路相對應的是西圖(西寧到大圖蘭城)的馬路在二十四年開工。
劉協本來計劃是在二十年之內。完全貫通從天京城到大圖蘭城部分的馬路,同時完成大圖蘭城到德黑蘭地馬路,但隨著火藥技術的發展,整個建設成本和耗時迅速降低,對於工程最困難得燕山區域,帝國采用了大規模的爆炸技術,而主要的碎石也通過就地炸石的方式來獲得,最初的人力開山、鑿石和碎石的工藝完全由攻城軍來完成。
在這個基礎上,從天京城到大圖蘭城的馬路也許隻需要十年就可以完工。而傭工向雜工轉化後,奴隸工的勞動效率也大幅度提升,按勞計酬地方式拓展開來,雖然酬勞很低,但對於長期沒有收入的傭工而言,政府工程還是相對人道和合理的。
為了確保整個東西通道的建設,大漢帝國對馬路采取中央治略府承擔六成,地方治略台承擔四成的方式進行資金平攤,對於各州而言。東西通道的貫通,對本地經濟的提升作用也是巨大的,自然樂意掏錢建設。
另一方麵,對東西通道,帝國中央治略府發放大貨運統一運營的方式,將東西通道地整個運營權交付三交運輸商社的方式來分包。其他商社如果沒有購買到統一運輸權。就不能上京圖大馬路進行運輸。
除了三家統一運輸權之外,對於單線程內的天京到盛樂。盛樂到武威,武威到西寧,西寧到大圖蘭城之間的四個分運輸途徑,再次按每個單運輸權進行三家申購的方式。
最終由京華運輸集商社、天京馬氏運輸集商社和北方運輸集商社三家商社得到了總運輸權限,他們可以在天京城到大圖蘭室的範圍內承擔所有貨物運送業務,商人隻要支付運輸費用,就可以將貨物從天京城直接運送到大圖蘭城或者其他沿線地域。
在這個模式地影響下,各州都開始大規模建設馬路,並向外銷售本州內地運輸權限,各州和各州之間,在中央治略府的五大協調司地運作下,也紛紛開始籌備州治所及商業重鎮之間的馬路。
在華夏二十三年內,全國的各地的運輸商社開始大規模的整合,成立集中的大資本運輸商社,各家商社也紛紛剝離自己的運輸業務,轉賣給專門從事運輸的商社,或者十幾家商社合股,將自己的運輸業務整合成一個統一的運輸集商社。
在這種形勢,全國範圍內湧現了京華、天馬(天京馬氏)、北方、東方、民生、東南六家龐大的運輸集商社,其中京華是皇室燕山基社旗下的獨資形式的商社,天馬則是以馬家為首的原涼州商貿集商社,北方和東方都是中央治略府對國控商社的運輸業務總分離形成的兩家純國商性質的集商社,民生和東南則是以南方民營商社為主的合股性質集商社。
六家集商社分別迅速擴張,從馬路到漕運,甚至海運都開始大規模擴展業務範圍,其中民生和東南是傳統的外貿商社,海運處於壟斷地位,唯一就是京華整合了荊州武德、襄陽礦社的海運後,和三家形成對立趨勢,由於海運的高成本,從一開始,整個帝國的海外運輸就處於三巨頭壟斷地位,新生的小商社或者傳統商社都隻能開一兩條固定通過,尤其是淮安和安泰,東泰(上海)到錫金,安泰到南浦,青島到釜山之類的短程通道,而京華、民生、東南三家則是在整個大漢帝國海域內的運營,其中民生首先開通的安泰到蘇格拉底的航線,雖然每年隻有二十艘船,卻占據了整個東西方海上貿易份額的六成。
荊州武威集商社在華夏二十二年新推出的五寶船,單艘造價就三十四萬銀元,如果以這種寶船形成主要的運輸船隊,至少需要三十艘,而能夠支付這樣大量的資金,也隻有帝國內的巨型商社。
京華商社在亞細亞皇家銀行的貸款和扶持下,一次性向荊州武威集商社購買六十艘五寶船,表麵上是用於和民生商社搶奪市場份額,實際上,由於民生運輸集商社的母商社——江南民生集商社和皇室之間的關係,京華商社的一次性購買六十寶船的主要目的是用於未來和亞漢省之間的貿易往來,而和民生商社之間也形成了良好的分配,京華商社以安泰為基地,民生則主要負責長江經濟區域和西方的貿易,而東南商社則掌握主要的廣州與西方之間的貿易,三家巨型運輸商社幾乎將整個帝國海洋貿易的運輸業務控製在手。
在三家巨型運輸商社之外,東方雖然也是巨型的運輸商社,但海上運輸業主要集中短程,並不涉及利潤更加巨大的遠洋運輸,而安泰鑫、遼州海馬、江南信眾等中小海上運輸商社則和東方運輸集商社一樣,專營短程航線,躲避三大巨型運輸商社。
京華運輸集商社在馬良的控製下,依靠皇室財富在短短兩年之類就成為整個帝國運輸業的六大巨頭,並且是水陸通吃,但京華卻沒有實施暴利,而是走平民路線,劉協在同意成立京華運輸集商社的時候,就明確表態,京華的目標是讓整個大漢帝國的子民都擁有飄洋過海的機會,並且用貨物貿易的利潤填補客輪的缺損,和民生、東南另外兩家商社一起大力推動遠洋遊行,讓帝國子民可以通過遠洋運輸抵達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