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卷 帝國動蕩 第二十二章 天道難違

天道難違

蔣燾問道:“長皇子殿下擔心的可是商軍問題?”

劉巍看了看劉逸,道:“正是商軍問題啊,既然先生知道商軍是問題,為何不說呢?”

蔣燾答道:“商軍的問題暫時還不是問題的關鍵,若是時間久了,則難免要發生問題!”

劉協讚同道:“其中問題的關鍵恐怕還就在商軍上了!”

劉巍當即與劉逸道:“待父皇醒來之後,我們就要和父皇明言此事,以父皇之敏,必然很快就能發現其中所潛藏的危險!”

劉逸道:“自然要說,此是帝國一大危害啊,若父皇不推行京都新政,商軍的問題還不明顯,可一旦推行京都新政,商社的實力將越來越強,對帝國必然形成重大的威脅!”

兩人當即和各學者深入探討可能出現的問題,到了晚宴時,劉協終於醒來,兩人急忙進入禦書房,劉協為了不讓皇室其他人久等,暫時先主持皇宴,在用完膳之後,將劉巍和劉逸重新喊道禦書房,問兩人道:“朕昨夜寫的文章,你們可都看完,有什麽想法啊?”

劉逸搶先道:“父皇,兒臣有三件事情不明白,一為父皇為何要過分支持商社,先人曾有言,商為亂國之本,此乃繆論,然過分扶持商社獨大也非全為益事啊,當有適當抑製平衡。二若南方農業經濟主體中的密集水稻種植被打散,帝國糧食產量必然大規模減產。海外貿易糧食雖然可以彌補,但自外運米而彌,其價更貴,對帝國而言,非益事啊。三是何必一定需要保留商軍。兒臣以為隨著商社實力增強,帝國必然深受其害,唯恐有一日,民雖安。而商社為求權勢,很可能以軍幹政!”

劉協微微點頭,道:“皇兒所言非虛啊,可是不能因其有害,而不能見其益處啊。其一,商社之利稅與農相比如何啊?”

劉巍答道:“乃農之十倍!”

劉協看了看劉巍,微微點頭,複看著劉逸問道:“逸兒覺得呢?”

劉逸誠然答道:“恐十倍亦不止!”

劉協敲了敲桌麵,道:“是啊,十倍也不止。可你為什麽要怕呢,難道帝國稅收增加不是好事情嗎?”

劉逸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劉巍急忙為他答道:“二弟非畏懼商社,二弟是希望商社自由發展,帝國不應該過多扶持,帝國一旦扶持其中幾家,譬如荊州武德集商社和江南民生集商社等幾家,在父皇和治略府地扶持下,未免過大。可以適當扶持其他商社與之抗衡,或者索性不扶植任何商社,凡新政策前,所有商社一律平等!”

劉協指了指劉逸道:“不錯,關於這一點,逸兒和巍兒的觀點非常重要,但這個問題,在你們其中一個人上台之後,再去想辦法。朕可以給你們指引一個方法,叫做反壟斷,凡一行一業,不得有一家占據市場份額超過百分之六十,且超過八成的市場不得掌控在兩家商社手中,以免形成資源和價格的壟斷!”

劉逸道:“原來父皇早有設想。兒臣多慮了!”

劉協搖手道:“你們沒有多慮。恰恰相反,你們能夠思考到這個程度。說明朕沒有選錯人,也沒有白培養你們。其二,帝國南方農業經濟以糧食生產以密集種植為主,其人口過多分布在水稻田中,朕這裏有兩份數據,你們一看就能夠明白!”

說到這裏,劉協將統計署提交的《關於南北方單戶耕地麵積和人均產量對比》呈報交給他們,說道:“你們看看這份數據就明白了,興州農業人口為一百二十萬,有戶二十一萬三千餘戶,耕地麵積為三億漢畝,還有三億漢畝在皇室手中,而且都沒有開發,因為沒有人可以開發;黃河農業基地為四百六十萬人,有戶六十八萬餘戶,耕地麵積約為十億漢畝,其中皇室占據了三億漢畝,皇室占據地土地中,隻有三成得到開發,同樣是沒有人口耕種。電 腦 小說站 長江農業基地為二千二百萬人,有農戶三百七十五萬餘戶,耕地麵積為十二億漢畝,皇室占據的一億八千萬漢畝土地中,都得到了較好的開發,也基本沒有多餘可以開發的土地,有也是土地肥沃程度較差地地方。可論總產量,北方農業基地去年的糧食總產量為一億石,而黃河農業基地為四億兩千萬石,長江農業基地為七億兩千萬石,但就總量來說,長江農業基地確實是帝國的根本,去年帝國一年總的糧食產量為十五億石,而其中長江農業基地占據了一半,但你們可知道,大漢四千萬每年需要多少糧食呢?朕算過,每年隻需要二十二石,比十年前提高了二成,但全國總需要的糧食也就是八點八億石,算上各種損耗、釀酒、米麵加工等等,十億石糧食足夠帝國四千萬人口消耗了,幸好這十四億糧食中,有兩億都不是稻麥,而是大豆棉花甜菜之類的經濟作物,水果等等也占據了不少比例,否則平白無故多出四億石糧食,帝國今年怎麽處理這些糧食啊?”

劉逸答道:“遊學之時也見識了很多農戶糧食賣不出去之後自家釀酒,喂養牲口也用了很多粗糧,向道教捐贈了不少!”

劉協微微點頭道:“治略府和軍府都是出了不少錢囤積糧食儲備,現在帝國存儲的糧食已經足夠兩年帝國四千萬的純消耗,也就是二十億石的糧食,其中三成在軍府軍備台的軍備糧庫,四成在各州郡縣糧庫,三成在治略府直轄糧庫。”

劉逸道:“但這也是大漢帝國地富足體現啊,若是沒有長江農業基地。大漢帝國卻要減少一半地糧食產量,這恐怕又會使大漢帝國的糧食緊缺,甚至可能使糧食價格大幅上漲吧!”

劉協問劉巍道:“巍兒,你如何看待此事!”

劉巍答道:“父皇的意思恐怕就是要讓糧食價格上漲吧,隻有糧食價格上漲。1--6--K小說網海外糧食才能獲得進入大漢的機會,與此同時,南方逐漸減少密集種植,采用粗耕粗種。糧食畝產雖然下滑,但單戶占據的土地增多,單戶地糧食產量卻比以前高。從《關於南北方單戶耕地麵積和人均產量對比》上來看,北方糧食基地的氣候雖然隻能種一季麥和大豆,但土地肥沃,所以畝產能夠保持三分之一石以上,可是他們平均占用地多,二十一萬三千餘戶卻占據了三億漢畝耕地,平均每戶就是一千四百漢畝(四百二十畝),興州這個地方兒臣也去了一個多月。當地人都是荊州過去的國子,年紀很輕,每家都是壯年,而且幾乎每家都雇有十多個瀛州和燕州地傭工,各家有個二十匹遼東馬根本不算興州富裕之家,而且因為傭工數量減少,這些年都在退耕還林。單論每戶之富,整個興州雖然隻有短短十二年地開發史,卻是天下首富農戶集中之地!”

“雖然畝產不高。但單戶平均占有土地麵積上升,最終就是各農家都開始富足,就有足夠的能力進行消費,也為大漢帝國的各家商社提供了足夠充足的市場!”

劉協上前狠狠敲了敲劉逸的腦袋,道:“聽清楚了沒有,虧父皇這麽用心的培養你,你連這層含義都沒有猜出來!”

複道:“廣富主義的思路就是要確保單戶農民擁有的土地量,確保他們地購買能力,讓他們用牛馬和各種器械代替傳統的人力勞動。雖然畝產確實難免有一定程度地下滑,但是每家每戶平均收入卻可以幾倍的上漲,使他們有能力為子女提供教育的機會,有能力購買更多的生活物品,他不追求單一糧食總量地增長,而是整個帝國經濟各個領域地增長。甚至不惜降低糧食總產量。也要確保各個領域的增長,朕希望每戶都能夠有至少擁有三百漢畝地土地。大漢帝國有三十六億漢畝可耕種土地,其中有九億漢畝無人耕種,如果算上安州八成沒有開發的土地,泰、福兩州超過六成沒有開發計算地土地,帝國二十八個州,至少還有十七億漢畝土地無人耕種,既然有這麽多土地,為什麽不把人都分散開耕種,增加每戶的總收入呢?”

劉協這種廣富主義的思路並不是迅速騰出大量人口給商社,恰恰相反,而是一種緩慢提供工人給商社,先逐步提升國內每戶的平均購買能力,刺激商社的發展,循序漸進的增加工人總量。

劉協和兩個最看重的兒子說道:“父皇很清楚,大漢帝國四十二億漢畝可耕種土地,每戶平均三百漢畝的土地,至少可以安置一千四百戶農戶,農業總人口突破七千萬也可以確保,但這是一個飽和線,按基礎一百漢畝來算,二億一千萬農業人口時,現在的大漢帝國就會進入一個非常危險地境界,在向上走,我們大漢帝國還可以養活他們,一旦突破到平均每戶隻有四十漢畝,農業人口突破五億兩千萬,那就是大漢帝國滅亡的時候了,即使沒有滅亡,我們的帝國也麵臨著各種危機。這裏,父皇要告誡你們一點,由於大漢帝國很難遇到大規模外族入侵戰爭,所以人口增長速度是非常可怕的,現在每年都以百分之三的速度增加,按太學府給朕的報告,如果沒有大規模瘟疫爆發,三百年後,大漢帝國可能就會突破兩億人口,這個時候大漢帝國就開始會產生各種危機,到四百六十年後,人口就可能突破四億,這個時候,如果大漢帝國當時四億人口都是農業人口,那麽父皇可以告訴你們,大漢帝國從朕複國到滅亡,也就是五百年地時間,雖然父皇為你們打下了堅實地基礎,製定了各種延遲帝國衰落的政策,但也隻能保住五百年地江山!”劉逸道:“兒臣在荊州一戶人家遇到一個趣事,那戶人家已經有六個兒子,家主有三個妻子,他又還是壯年,就想了一個用魚腸避孕的辦法!”

劉協忍俊不住的大笑,與劉逸道:“這種事情不能強求,不過父皇還是打算一夫一妻的進行限製,正如你所說,他有三個妻子,結果呢,十年時間就有了六個兒子!”

劉巍道:“以兒臣在民間的遊學所見而言,隻怕這人有三個妻子,隻用三年,很可能就有六個兒女了!”

劉逸也笑道:“父皇這次可真猜錯了,那個人隻有二十六歲,隻六年時間,他就有六個兒子,三個女兒,此外還有兩個孩子夭折了!”

劉協無奈的歎息道:“天道難違啊,天要下雨,人要生娃,誰能擋得住啊,若是這麽算,太學府恐怕都算錯了,大漢帝國隻怕四百年後就會遇到危機了!”

劉巍急忙問道:“父皇難道沒有解決的辦法嗎?”

劉協沒有立刻回答,反而向他和劉逸道:“以後遇到問題不要立刻問父皇,要先問你們自己,父皇早就說過了,過了這幾年,大漢帝國走上軌道之後,父皇就會把大漢帝國皇帝的位置留給你們其中一人,其實沒有成為大漢帝國皇帝,父皇也會留出大漢帝國最重要的一個省。所以啊,遇到問題,先自己問自己。現在,你們就自己回答這個問題,究竟該如何解決?”

劉巍和劉逸各自一怔,複喜笑顏開,低頭思索這個問題。

劉協也不焦急,慢慢飲茶,心中卻期待他們能夠給自己兩份滿意的答卷,相比劉巍,劉逸還是要靈活很多,他搶先答道:“父皇以為有三個辦法可以解決,首先……!”

劉巍急忙道:“父皇,公平起見,請允許我兄弟二人各用筆答!”

劉協大笑,揮手道:“行,各答各的,不準交頭接耳,誰答的好,誰離中央位置就進一步!”

劉巍和劉逸兩人神色複雜的對看一眼,各自從劉協手中接過筆墨,在紙上書寫自己的答案。

劉協看著他們一個提筆疾書,一個低頭沉思,默默含笑,心中也是萬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