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卷 天下雲湧 第二章 左右逢源
希望大家支持下我的新書《劍靈王》,已經10萬字了,希望大家麻煩一點,收藏一下,砸下票,我離新書榜第十五就一點點的距離了,希望大家幫我一下,謝謝大家樂,雖然有點麻煩,可是我的新書會一直寫下去的,以後您覺得字數夠了也可以再讀一次消遣消遣,謝謝大家樂。
另外本書也就在本月25號左右結束了,經過一個月的收尾,這個書也算終於寫完了,謝謝大家一直以來的支持,雖然本書有很多讓人無法忍受的錯誤,但大家還是一直支持著我,我對此表示萬分的謝意。
新書地址
左右逢源
劉協將伊籍呈奉的會談紀要扔到一邊,憤道:“玉璽怎麽落到劉備手中了?”
伊籍道:“依臣之見,劉備很早就在謀劃取安定王而代之,自立為帝,故其在陳宮之時就已經將玉璽掌握到手中,可能正是孫邵掌握內宮之後,發現玉璽為劉備所有,故而要發難,逼迫劉備交出玉璽,讓出大將軍之職!”
劉協微微點頭,但心中氣憤,不再去看紀要,直接對伊籍說道:“劉備這個惡賊到底有什麽打算,你直接和朕口述吧,朕看到那份紀要就頗為不平!”
伊籍道:“劉備打算用玉璽交換海樓船六十艘,涼州戰馬、全套楚軍馬裝、甲胄六萬套,糧三億六千萬石,良弓精弩各五萬隻!此後他希望三年內,各自劃黃河而治!”
劉協冷笑道:“他倒很會算計,依你所見,這個玉璽值得上這些東西嗎?”
伊籍很肯定地說:“自然值得,殿下現在百無所缺,唯此寶在外,雖有密旨所在,然隻能算是名正,然言不順!”
劉協沉默片刻,令人宣召楊修晉見,待楊修趕來,劉協問道:“楊修,依你所知,朕皇兄手中可有玉璽?”
楊修道:“華夏三月尚有皇詔下發,故肯定有玉璽!”
劉協繼續問道:“劉備手中可能也有吧!”
楊修道:“其實從陳宮離開晉陽之後,臣就懷疑北方存在兩尊玉璽,隻是不知道劉備和安定王手中的玉璽,哪個才是真的!”
劉協縱聲長笑,道:“劉備前麵下了幾手好棋,朕還要佩服他,沒有想到他卻把朕當幼齒,想用一尊假玉璽換朕如此多的糧草物資,難道他還把朕當個懵懂無知幼兒不曾?”
複對伊籍道:“你告訴孫乾,先帝在朕赴襄陽之時,已經把真正的玉璽交付盧公代管了,如今玉璽就在朕掌中,他和皇兄手中的都是假物而已!”
伊籍神色一滯,乃道:“可陛下手中沒有玉璽啊!”
楊修笑道:“陛下說有就是有,伊大人就不要疑問了!”
伊籍心中略有所悟,乃道:“那臣明白了,這便告退了!”
劉協嗯了一聲,待其離開雄楚殿,對楊修道:“朕安排白翳重造玉璽之事,消息一定要封鎖住,你安排細致點,待日後重奪玉璽之後,再調換過來!”
楊修道:“已經安排好了,負責的工匠有三個人,負責核查玉料有兩個人!”
劉協闔上雙目,伸手揉了揉額頭,道:“撫恤金多發點,他們與朕還是有功勞的,他們家人也要照顧好!”
楊修點頭,道:“陛下但請寬心,臣一定辦妥!”
他見劉協麵色頗為疲倦,乃道:“陛下勞累多日,當注意龍體啊!”見劉協不說話,複道:“那臣便告退了!”
楊修正欲退回,劉協突然喊住他,問道:“德祖,朕問你一事,你須如實回答!”
楊修急忙道:“必如實稟報!”
劉協問道:“如果朕留下朕的皇兄和劉備,容他們暫時安身黃河以北,你認為合理嗎?”
楊修道:“此事雖不合常情,然陛下心中必有計策,依臣對陛下的了解,既有對安定王的仁德,恐其中還有深意,或許陛下想借他們二人之手除去北方豪族,或許陛下還有更深的意思!”
劉協笑道:“你啊,你啊,委實太過聰明,令人心驚,若是他人,早除去你了!”
楊修笑道:“陛下明鑒,臣的聰明是小聰明,而陛下之智為大智慧,此乃天地之差!”
劉協心滿意足的長笑幾聲,讓楊修坐到大殿右側椅座上,乃道:“德祖啊,被你料中了,朕一生欲留下幾件功業千秋之事,然恐勞民傷財,為後世所垢,故留他們為朕背這個罵名啊,然能否逼他們就範,就要看此次洛陽之變能否將他們逼入死路!”
楊修道:“依臣之見,如今雖大局已定,然若想一統黃河南北,少則犧牲百萬人,多則三百萬也未必能統一,北方經濟若說弱,那是比黃河以南之地弱,較之恒帝時,恐怕卻不弱幾分。殿下在得到洛陽之後,在得兗州,便可完成黃河以北之後的統治,日後要做的不是先征,而是削弱北方之力!”
劉協道:“此事在朕心中盤算已久,然近日洛陽之局,屢屢出乎朕的意料,諸葛亮和劉備明暗之爭,頗為古怪!”
楊修忽然一驚,拜伏於地,道:“臣罪當該死!”
劉協覺得奇怪,乃問道:“德祖何罪之有?”
楊修道:“臣以常人之識斷諸葛亮,此必大錯爾!”
劉協一時沒有想透,問道:“究竟何錯之有?”複道:“德祖,但起身說話!”
楊修依舊長伏於地,乃道:“臣曾言,若劉備察覺,諸葛亮奪權與否當月有分曉之言錯矣!”
劉協猛然驚醒,跌坐龍椅之上,震驚之餘,良久深思,大聲對楊修說道:“還不快讓戲誌才過來!”
楊修立刻快步走出去,留下劉協一個人靜坐在雄楚殿中,事實上,劉協根本坐不住,忍不住在大殿中左右踱步,心中推敲諸葛亮真正可能會采取的對策。
就在此時的洛陽,劉備一個出格的舉動終於引發了諸葛亮的懷疑。
劉備開始從並州抽調兵馬前往洛陽,被抽調的多是管亥舊部,這點倒不讓諸葛亮擔心,但壺關守將鄒靖也被調往洛陽,讓審配守壺關。
壺關,太行山之精,守住此地遍掌握了北方並、冀、幽三州的要害,在這個時候,劉備忽然調審配接管壺關,再聯係劉備之前的舉動,諸葛亮明白劉備肯定察覺了自己的計劃。
諸葛亮再一次走到浩瀚星空下,看著天上繁星變遷光華,忍不住歎道:“究竟還是走到這一步了!”
孫邵站在其後,問道:“孔明準備現在舉旗反劉備嗎?”
諸葛亮搖扇道:“劉備何人也,若其知之,首選之路必以退為上,先奪冀幽兩州暫忍一時,靜候我等與南方楚王決戰洛陽城,在自壺關進晉陽,如此一來,北方之地還是屬於他的!”
孫邵微微點頭,乃道:“如今隻有兩條路,一是讓田豐進駐冀州,阻止劉備北上;二是和劉備和談,讓其冀州,我等立足幽、並!”
諸葛亮道:“此兩路皆為死路爾,若楚王查覺,乘北方大亂之際,揮師北上,不僅要失掉洛陽,恐怕皇上連最後的並州都守不住!”
複又道:“先生放心吧,亮所說的這一步,皆非此二策,實有更精妙之棋未落,便是劉備再有計算,也料不到,亮還有留了一手妙棋!”
戲誌才來到雄楚殿,看見一臉焦慮的劉協,連忙要拜,劉協揮了揮手,道:“免了吧,楊修可告訴你為何要你連夜來大殿!”
戲誌才道:“臣已經清楚了,陛下無需焦急,若劉備察覺,諸葛亮可以選擇的策略並不多,其一,其選擇立刻發難,逼劉備退回兗州,穩守洛陽,令田豐進駐冀州,此非良策;其二,放棄洛陽,穩守黃河以北,遷都冀州,將劉備留在洛陽和兗州!”
劉協道:“就沒有第三條了嗎,朕怎麽首先想到的並非此兩策,若朕認為諸葛亮選擇此二策,還會讓你來嗎?”
戲誌才道:“臣以為陛下無需多慮,諸葛亮絕不會引狼入室!”
劉協想了片刻,道:“或許是朕多慮了,誌才啊,不可小視諸葛亮,你明日替朕起草一道詔令給徐庶,讓他堤防點!”
戲誌才道:“臣數日前在發參謀院夏季通報時候,已經和元直說過此事了!”
劉協終於露出一絲笑容,假作責備戲誌才道:“那何故不和朕說此事,可知朕擔心了一晚上!”
戲誌才笑道:“臣覺得此事可能性並不高,恐告知陛下後,反令陛下擔憂,故隻和元直略作提醒,且若此事為真,陛下能做的也很有限,略可有所作為的也隻有元直,故陛下還是靜觀其變,仍將心思放在洛陽上,以臣之見,如今已經是奪洛陽之機了,洛陽城的兩大派係都陷入內鬥之中,正是出兵之時!”
劉協道:“現在天氣炎熱,恐士兵多中暑毒,也不適合征發,就讓在八月十六正式開始進攻吧,還有一月餘,讓公瑾調度好各個方麵,不可有所鬆懈!”
戲誌才道:“那臣明日就安排參謀院和軍備院處理調配之時,盡力令公瑾少煩憂後備之事!”
劉協嗯了一聲,道:“公瑾也是年輕少帥,誌才要多多提醒啊!”
戲誌才道:“此乃老臣份內之事,陛下無需擔憂!”
解了劉協心中煩憂之後,戲誌才先退出大殿,待楊修也退出之時,和楊修道:“德祖啊,你盡給我惹麻煩事,此事我早已有所安排,你可知若諸葛亮行第三策,便是陛下也束手無策,唯一可有所作為的也就是元直而已!”
複又道:“你這個聰明人啊,盡做些糊塗事!”
楊修無可奈何的歎氣,道:“此事若成真,你我皆有重責,不如先說出來,省得以後皇上拿我們問罪!”
兩人一同乘車回到統帥府,又仔細推敲了一夜,令起一道統帥府公函,清晨便呈於劉協,在劉協同意之後,正式發給徐庶。
經過一夜忙碌,年越六旬的戲誌才更顯得老了幾分,劉協透過他的背影,隱隱約約又看到了盧植的笑容,心中一陣感激,統帥府參謀院總祭之職何其重要啊,既是首席謀臣又要處理大量事務,尤其是協調各地駐防軍和各番號漢軍(原楚軍)事務更是苛重之務,暗暗思索可以接替他的人選,思索來去也沒有找到合適的人選,郭嘉雖可填補首席謀臣的席位,但他懶於俗務,龐統倒是不錯的選擇,但相對戲誌才和郭嘉,明顯缺乏了幾分老練,還需要磨練,尤其在南北雙方動兵頻繁之際,調年輕的龐統任參謀院總祭就未免有些不穩妥。
或許龐統領首,戲誌才在旁輔導倒是不錯的選擇,就好比北方諸葛亮領首輔之職,孫邵依靠經驗在旁督促;或許還有更好的一個選擇,劉協將這個問題隻能擱置到九月再去思考,如果最後一個選擇沒有回旋的餘地,劉協知道也隻能讓龐統領首,戲誌才在旁指點了。
孫乾還在和伊籍在談,但兩人都知道意義已經不大,孫乾已經得到劉協的默認,如果劉備讓出兗州給他,可以向劉備暗中達成各守黃河的決議,現在孫乾唯一要爭取的就是海樓船和糧草,想要得到更多物資是不可能,其實孫乾也挺埋怨劉備,找個和田玉雕個玉章就想得到那麽多的物資,這和拿個蘿卜雕個大郡府印綬賣錢有什麽區別,小孩子才上這個當。
孫乾忽然覺得,劉備之所以有今天,就是他這種心態,他還把劉辯、劉協兩兄弟當作十年前的少年,殊不知如今天下早已開始又由他們兩兄弟掌管了,畢竟是漢室之後,無論天下如何動亂,隻要他們熬過最初的階段,掌握實際的兵權,天下還是他們說了算。
伊籍也覺得意義不大了,諸葛亮派來的使臣楊琦已經到了襄陽,正由龐統接洽商談。
諸葛亮開出的條件相比劉備要實際許多,他將讓徐晃星夜澈出洛陽,南北各自稱帝,劉辯留下冀、並、幽三州之地,兩位皇帝劃黃河而治,若劉辯無後,則天下歸統劉協,並表示若劉協同意,則繼續維持洛陽商市,北漢有權保護南漢商人在北經商貿易,南漢相應也有權保護北漢商人在南方貿易,北漢向北擴張,致力消滅匈奴等外族,南方負責治理黃河,出兵西域,消滅時常入侵西域的貴霜等蠻夷,共同給大漢留下穩定和平的江山。
楊琦還帶來了諸葛亮的親筆信函,信中道:“亮之祖業本定中原,父祖皆有出仕,深受漢室隆恩,故父亡之後,吾與兄皆有出仕,雖力薄智乏,亦欲報漢室厚恩,然亂臣當道,致使大漢戰亂不得息,民不聊生,凡有誌者,皆聞之而泣血,蓋天下誌士,皆忠於漢室爾。當今天下,與孝恒皇帝已難比衡,亮記昔時,戶有千萬,人有五千萬,今因南方有王,故安定如初,百姓豐足,人丁昌盛,此乃王之千秋功業,觀之而喜,倍感寬慰,然北方百姓困頓,衣缺糧稀,人少渺煙,常百裏之地僅有戶十餘,此戰亂之禍爾,王與帝具先帝之幼,皆漢之明君,天下百姓,無不拜伏稱頌。雖有國難雙君之言,然帝與王為兄弟,年幼知交,素為莫逆,豈因位之爭,斷血之誼,止弟之孝,若此亦國難,百姓複歸苦疾,流離失所,王與帝皆失天地君之道,且大漢疆域千裏複千裏,南北遼闊,當止爭安民,各掌帝業,穩定漢基,平定亂世,亮枉自淺薄,然身為司徒,當為大漢恭獻薄力,南北之爭若能得停,亮必謹守今日之約,首止紛爭,再安撫北方之民,使之富足。”
PS:寫不出諸葛亮的文字來,看出師表的時候,覺得用詞很普通,自己一寫相似的文書,簡直破綻百出,大家大概知道意思就可以。
這段話說的是:南北兩位皇帝都是先帝之後,雖然有帝位之爭,但畢竟血濃於血,且年幼時如此知交,沒有必要為了皇帝之位而要兵戎相見,以免老百姓流血犧牲,兩位皇帝都應該立誌於為大漢留下穩定基業,結束亂世,厚待百姓為己任。
也就是諸葛亮代表北方朝廷,願意承認南方朝廷的合法性,並且希望用和談取代戰爭,首止紛爭自然就是先除去國賊劉備,然後南北各自治理,南方集中力量對付貴霜帝國,北方則集中力量對付漠北外族,共同維護大漢的威嚴。
戲誌才接過信函,仔細看了之後,道:“諸葛亮之言未必不是暫時合宜的辦法,隻是他心中到底如何考慮就很難說了,以他的心智,恐怕心中還是希望北方一統天下,如今要做的不過是拖延時間,使北方得以修生養息罷了!”
劉協笑道:“誌才,諸葛亮這個人忠於漢室,但今天南北兩位皇帝的局麵也讓他很為難吧,雖然他更偏向北方,但朕領旨稱帝和劉備、曹操稱帝性質可就不一樣了,無論是朕統一南北,還是皇兄統一南北,對他而言都還是漢室天下。就他個人而言,若北方統一,他還是司徒,甚至權位更高,若朕統一,他就未必有這個地位了,但他並不希望南北雙方繼續戰下去,這個想法好啊,朕又何嚐願意呢,所以在這點上,他掌握北方權限比劉備好多了,如果是劉備拿到了冀州,他所想的還是自己稱帝,甚至不惜繼續發動戰爭!”
戲誌才嗬嗬笑道:“陛下心中大約也有點矛盾吧,如果諸葛亮掌權,則統一的進程要慢了許多,如果劉備掌權,統一的進程就快樂許多!”
劉協看著戲誌才,會心一笑,道:“統一這件事情啊,並不一定早統一就好,朕日後要還要讓諸葛亮到襄陽來求朕,到時候朕要看看他是稱朕為帝,還是稱楚王!”
複又長笑一聲,寫了一道詔令,讓伊籍繼續穩住劉備,讓龐統和楊琦談得更細點。
此時的劉協、諸葛亮和劉備都沒有想到,在他們角力之餘,還有一個他們曾經遺忘的災星,華夏元年注定是不平凡的,因為它將記載著一場浩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