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柳城信燈

本來漢時人們是一日兩餐,早上卯時用飯,稱為朝食,下午酉時用飯,稱為晡食,現在都一更天了,早就錯過了飯點,但下午的這場鬧劇折騰了不短的時間,也沒顧得上吃晡食。公孫瓚下去之後,自有下人很快地將飯菜送了過來。兩碗粟米粥,幾塊幹得發硬的麵餅,一大盤燉得稀爛的羊肉羹,散發著刺鼻的膻味。

劉澤傷重,隻能由劉備用勺子來喂他了。劉澤默默地咀嚼著飯菜,有一種近乎想吐掉的衝動,媽蛋!這是人能吃的嗎?麵餅硬的快割破喉嚨了,那羊肉羹做得更是極品,隻有淡淡的一點鹽味,其他的調料根本就沒放,除了羊膻味什麽味道也沒有,這盤菜要是擱在後世飯店吃的,估計非讓顧客給扣到廚師的腦袋上不可。

不過話說回來了,能在漢代吃到這樣的有米有肉的飯菜,也就是象公孫家這樣的世家豪族了,平民百姓恐怕連聞都不可能聞到一下。鹽可是奢侈品,一袋鹽比一條命還要貴,味精雞精啥的那得一千七百多年以後有才吧。依稀恍惚間,劉澤似乎聞到了妻做出的飯菜香味,紅燒排骨的味道、糖醋鯉魚的味道、辣子雞丁的味道——那香味能讓人休克。

劉澤甩了甩頭,將那幻覺拋在了腦後,既來之則安之,在鬼門關上溜了一圈回來,他才發現生命真得很可貴,珍惜眼前的一切,在這亂世之中闖出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將自己的命運牢牢地拴在自己的手中,不再成為任人宰割的魚腩,無疑將成為他為之努力奮鬥的目標。

也許是年輕身體的緣故,也許是公孫家傷藥療效好的緣故,劉澤的傷恢複的很快,隻用了兩三天的時間,傷口都已經愈合了,不過要等結癤退去,傷完全好徹底,估計還得十來天時間。

這幾天,公孫瓚每天都會過來看一下,噓寒問暖,送些人參鹿茸之類的補品過來,同時他也帶過來外麵的消息。公孫琙此次前來柳城,就是奉了遼西太守趙苞之命,到這兒迎候太守的母親和妻子的。趙老夫人一行還未到柳城,在半路上就遇到了鮮卑人入塞劫掠,被鮮卑人擄走了。公孫琙得到消息之後,出動騎兵試圖營救,幾次交鋒未能得手。顯然這次鮮卑人並非隻是遊騎滋擾,而是大隊人馬的大規模入侵,在柳城周圍,現在已聚集了上萬的鮮卑騎兵,大有圍攻柳城之勢。公孫琙此前來隻帶了一千騎兵,加上柳城塢堡的公孫家族的部曲也不過三千左右,所以公孫琙也不敢再輕易出戰,隻依托城池固守待援。

“朝庭不是派了護烏桓校尉夏育等三路大軍進攻鮮卑嗎?為何鮮卑人尚有多餘的兵力來滋擾遼西?”劉澤知道熹平六年有件大事,漢靈帝派出三路大軍北征鮮卑,此時估計正是雙方激戰之時,故而有此一問。

公孫瓚搖頭苦笑道:“不錯,八月以來,朝庭的確派出了三路大軍北征鮮卑,護烏桓校尉夏育、破鮮卑中郎將田晏、匈奴中郎將臧旻各率萬餘騎自高柳、雲中、雁門出塞,隻惜虎頭蛇尾,一戰皆北,輜重盡失,將士十死七八,慘敗而歸。鮮卑人這才愈發得意猖狂,大舉入塞。”

漢靈帝也曾是雄心萬丈,想效仿漢武帝北征胡虜封狼居胥,隻可惜漢靈帝做不了漢武帝,夏育田晏之流更比不及衛青霍去病,剛一出塞就全軍盡墨,反而助長了鮮卑人的氣勢,北境再無寧日。劉澤不禁唏噓感歎,北方的胡虜之患,自西周開始便累寇中原,雄偉的萬裏長城也從未能阻擋胡虜南下的鐵蹄,秦漢三國之後,中華民族更是淪喪到了幾乎要亡國滅種的地步。對抗異族,那絕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也不是憑著一腔熱情就能實現的,漢靈帝想得太天真了,結果很殘酷,後果很嚴重。

劉備憂心衝衝地道:“鮮卑如此凶悍,不知道柳城能不能守得住?”

公孫瓚倒是一臉自信,坦然地道:“賢弟放心,柳城鄔堡建設,一直被家族視為重中之重的要務,雖然現在尚未完全峻工,但要塞的規模已成,存貯的糧食足夠半年之用,就算鮮卑人傾其全部來攻,沒有個三月五月也未必能攻得下來。”鄔堡是漢代地方豪強勢力為求自保而建的防禦性營壁,牆垣高大堅固,堡內房舍相連,堡外深挖壕溝,內貯糧草,駐守強兵,這種鄔堡在邊塞地區較為常見,可以有效地阻擋胡虜騎兵的滋擾。

劉備鬆了口氣。“噢,我那就放心了。”

公孫瓚倒是歎了一聲,又說道:“憑籍著鄔堡的堅固,自保倒是沒有問題,但趙太守的母親和妻子失陷於鮮卑人的手中,倒是件棘手的事。二弟急欲將消息傳遞給郡城的趙太守,請他派兵相救,但鮮卑人將柳城圍得如鐵桶一般,二弟幾次派人想突圍出去,都沒有成功。時間耽擱地越久,趙老夫人便可能有性命之虞,二弟這幾日正為此事煩惱。”

劉澤對公孫琙的救命之恩感激不甚,常思如何才能報恩,聽了公孫瓚的話,心念一動,道:“小弟可否出去看看?”

公孫瓚不禁有些疑惑。“難道賢弟有辦法將消息傳出去?”

“小弟倒是思量出一些辦法,但需要實地看一看。”

“好!隻是賢弟的傷還未全愈,須得靜養才是。”

劉澤微笑道:“蒙二公子相救,我才保全下這條命來,若能為二公子解憂,也算是能報答二公子的恩情了。我身體已無大礙,還是先出去看一看吧。”

公孫瓚點點頭。劉澤的那身衣服早已以爛得不成形了,公孫瓚特地給他拿過幾身士子穿的衣服來,劉澤換衣服時就頭皮發麻,他根本搞不清這玩意咋穿。還好有劉備幫忙,劉澤這才穿戴停當,相偕上了城樓。

雖然在影視劇裏麵常常能看到些古代戰爭的畫麵,但真正親臨戰場,劉澤還真是大姑娘上轎頭一回。從城樓上往下看,劉澤不禁倒吸了口涼氣,城下鮮卑族的騎兵肆意地呼嘯奔馳著,粗壯的馬蹄踐踏起的塵煙直衝雲霄,遠遠望去,萬馬奔騰,鋪天蓋地,其勢浩大,蔚為壯觀。

就在劉澤探下頭去想看個究竟的時候,一支羽箭挾著風呼嘯地向他的麵目射過來,劉澤一時之間竟然呆住了,不知如何閃避。還是公孫瓚眼疾手快,拉了他一把,將他扯到了城牆垛子後麵。那支羽箭“錚”地一聲射中了城樓上的門框,箭頭沒入木中,箭羽兀自顫動不停。

劉澤不禁驚出了一聲冷汗,用手拭了一下額頭,才發覺後背全涼了。

公孫瓚倒是不以為然,淡淡地一笑道:“鮮卑騎兵精於騎射,賢弟在城牆上切不可露出頭來,否則鮮卑人一箭便可將你射穿。”

劉澤惶惑地點點頭,第一次親臨戰場,難免亂了方寸。

“城下的狀況賢弟也想必看到了,不知賢弟可曾想到如何向趙太守那邊傳遞消息了?”公孫瓚最關心的還是這件事,至於劉澤那拙劣的表現他倒真沒在意,許多人第一次上戰場都嚇得尿褲子了,相比之下劉澤的表現倒也不太難堪。

“卻不知遼西郡城在那個方位,距此有多遠?”

“遼西郡城在陽樂,由此向東,行百八十裏即到。”

“一百八十裏?”劉澤喃喃自語,太遠了。本來劉澤想到的辦法是如果郡城相隔不遠的話,在柳城點燃狼煙,郡城那邊定然可以看得到。利用狼煙傳遞消息,這可不是劉澤想到的辦法,而是自古有長城以來就有的辦法,長城上每隔數裏便有一座烽火台,遇到敵襲點燃狼煙,一座座烽火台依次傳遞下去便可將消息傳遞到遠方。但一百八十裏的話,就算這是漢裏,折合成現代的裏數那也近百裏,想必陽樂那邊根本看不到。

劉澤背著手,在城牆上來回地踱著步,忽然地瞥見了那微微掀動的旗幟,現在刮的不正是西風嗎?有了——

“伯珪兄,小弟已思量到一計策,隻是需要些物什,不知城內可曾有?”

“賢弟但請說來。”公孫瓚喜出望外。

“一些細的柳條,一些麻紙還有蠟燭。”柳條和麻紙倒是尋常之物,隻有蠟燭還算是稀罕之物,雖然東漢時早已發明了蠟燭,但價格昂貴,一般老百姓可用不起。

不過對於公孫世家來說,這可算不得什麽。公孫瓚親自跑下去,不多一會兒便將一大捆柳條、一大撂麻紙和幾十根粗大的蠟燭帶了過來。

劉澤將細柳條編成一個方形的框子,將框子的五個麵都用麻紙糊上,唯獨留下下麵的一個麵空著,將蠟燭綁在底部的支架上。

公孫瓚和劉備都感到很疑惑,他們搞不清楚劉澤做這個東西又如何能把消息傳遞到一百多裏外的陽樂城去。再問劉澤時,劉澤卻是笑而不語。

劉澤所做的,正是孔明燈,曆史上諸葛亮就是在被敵人圍困之後製作了孔明燈傳遞軍情調來了援兵。這個孔明燈作法簡單,利用的就是空氣加熱後上升的原理,上小學的時候劉澤就曾經親手製作過孔明燈,現在倒也算是輕車熟路。雖然現在諸葛亮還沒有出生,但由於劉澤的重生,孔明燈就這樣提前問世了,不過這個名稱似乎得改改了,再叫孔明燈似乎不太合適了。

這時公孫琙正好巡視到此,看到劉澤正在擺弄著一個未曾見過的物什,很是好奇。公孫瓚告訴他劉澤有辦法將此間的消息通報到陽樂。公孫琙這兩日正在為此事犯愁,一聽之下,大感興趣,連問劉澤是否可行。

劉澤拍著胸脯保證,最遲到明天早上,陽樂城必能接到柳城的戰報。公孫琙大喜,立即派些人手過來,幫助劉澤製作孔明燈。到天黑的時候,幾十個孔明燈全部製作完成,每個燈的底部綁上了軍情戰報。由於無法確定孔明燈的飛行速度,劉澤專門將蠟燭削刻成長短不一的模樣,隻要蠟燭燃盡,孔明燈就會降落下來,孔明燈在空中飛行的時間長短不一,必定可以保證總有幾個會落到陽樂城或周圍。

幾十個孔明燈一字排開,劉澤親手將其一一點燃,在眾人的注視下,這些孔明燈如長了翅膀一樣,神奇地緩緩向半空中升起,在柔和的西風吹拂下,慢慢地飄向東方,在漆黑的夜空中,幾十盞孔明燈就如同幾十顆璀燦的星星,熠熠生輝。

公孫琙大為感歎:“居然能想出如此奇妙的法子,劉兄弟真乃神人也!”

“此法乃家師所授,他老人家上通天文下曉地理,博古通今學識淵博,在下不過是學得一些皮毛之術而已。”劉澤沒法說實話,隻能將這些推到他“死去的師父”頭上。

“此物乃賢弟首創,還未取名,賢弟不妨為其取個名如何?”公孫瓚也是對這燈讚不絕口,真要是將消息傳到陽樂,劉澤可就是立了首功。

劉澤沉吟了一下,道:“此燈乃在柳城所製,又做傳信之用,就叫它柳城信燈如何?”

眾人齊聲稱好,再看那柳城信燈,漸行漸遠,緩緩地消逝在蒼茫的夜色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