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690章 許都之戰(下)
當靖軍剛一接近到甕城底下的時候,城牆上的魏軍掀開了氈布,露出一個個黑森森的炮口,那炮口比水桶還要粗,緊接著,甕城上就響起了震耳欲聾的轟鳴聲,炮口噴射出數尺長的火焰,黑乎乎的鐵球被拋射出來。
大炮!
所有的人都吃了一驚,曹操竟然也擁有了火炮,而且是那種超大口徑的火炮,比靖軍擁有的紅衣大炮的口徑還要大,拋射出來的鐵球是實心彈,雖然比不上開花彈的威力大,但一顆實心彈也足以打穿靖軍一個縱隊。
靖軍被打了一個措手不及,傷亡慘重,被迫暫停了進攻,後撤回營。
劉澤接到稟報,不禁是暗暗吃了一驚,曹操竟然也製造了火炮,太出乎意料了。看來自己還是低估了古人的山寨,曹操在下邳吃了火炮的虧,自然要一門心思地研製這種威力超強的武器。曹操手下人才濟濟,能工巧匠數不勝數,真如果有樣品的話,山寨克隆一個火炮出來自然也不是什麽難事。
關鍵是劉澤不知道自己的造炮技術是如何泄露出去的,對於火炮的製造和保存,在靖軍之中一直是被列為絕密等級的,所有的工匠和技術資料,都有著嚴格的保密措施,曹魏方麵如果想竊取的話,絕不是件容易的事。
劉澤想到了幾年前錦鷹衛曾提供的一個報告,曹軍在下邳運出過體積龐大的物品。雖然車輛被覆蓋的很嚴實,但從車轍上看出,所運之物必定很沉重。結合後來曹操調將作大匠鄭渾及數百名匠師到許都附近的紫雲山。錦鷹衛分析報告說,曹操肯定在研製什麽秘密武器。隻不過曹軍對紫雲山的防備甚嚴,錦鷹衛也無法滲透進去探查詳情。
現在看來,曹操果然是在紫雲山造大炮了,這個鄭渾果然是個天才。隻是讓劉澤費解的是,當初曹軍從徐州運出去的究竟是什麽東西,當年徐州撤離之時。所有的城防火炮全部被運到了武昌,絕不會遺留下一件來。
不過現在再探究原因已經是於事無補。就現在掌握的情況,曹操在許都東西兩座甕城——不,應該是叫炮台上,布署了近七八十門大炮。這些大炮的口徑和射程,都是遠超過青銅炮的,甚至比紅衣大炮還是大,唯一就差距就是,曹軍並沒有掌握開花彈的技術,這些大炮隻能發射實心彈和霰彈。看來鄭渾在研製在火炮時,在開花彈的技術上,還是遭遇了瓶頸。不過即便如此,這些大炮的威力還是相當地驚人的。
曹軍的炮台造得十分的堅固。單憑步兵的力量根本就不足以攻克,而打掉這兩座炮台,是攻克許都所必須的。與曹操的決戰已經進行到了最後的時刻,劉澤絕對沒有半途而廢的打算。
仗打到這份上,計謀詭術已經不再起什麽作用了,雙方拚的,就是真正的實力。
青銅炮pk鑄鐵炮,這將是人類曆史上第一次的火器交鋒。劉澤的青銅炮體積小重量輕。但擁著開花彈這個殺器,對炮台上的曹軍火炮還是有致命的殺傷力。但唯一美中不足的就是青銅炮的射程不及鑄鐵炮遠。青銅炮想要命中炮台,就必須進入到鑄鐵炮的射程之內,而鑄鐵炮的實心彈同樣是威力驚人,一旦被命中,青銅炮直接就化為了一堆廢銅。
雙方的炮戰,從一開始就進行地十分地慘烈,雙方都集中了火力,想先聲奪人,炮台上下,炮火連天,硝煙彌漫,爆炸聲震耳欲聾。
青銅炮的命中率高,幾乎每一炮都擊中了目標,但鑄鐵炮又厚又重,想要炸毀它也並不是件是容易的事,反倒是炮台上魏兵炮手的傷亡很大。鑄鐵炮的命中率不高,但擊毀率幾乎是百分之百,一旦被擊中,絕無幸免。
炮戰持續進行著,雙方完全是在拚消耗,一開始雙方都是火力全開,戰況空前激烈,打了幾天之後,雙方的火炮都有不同程度的損耗,火力自然沒有初時猛烈。曹軍的鑄鐵炮自損也是非常嚴重的,工藝上的先天缺陷,讓鑄鐵炮炸膛頻頻,光是炸膛自損的,竟然占到了曹軍火炮的損耗的三分之一左右,炮戰持續下去,形勢對於魏軍來說,越發地不利了。
靖軍這邊的青銅炮的損耗也是極大,畢竟魏軍的實心彈既沉又猛,隻要被其擊中,無有不破,但靖軍炮兵沒有退縮半步,最前沿的火炮被摧毀後,後備的火炮立刻就頂上去,一個信念在支持著所有炮兵官兵,那怕是戰到最後一人一炮,也絕不後退。
炮戰進行的同時,靖軍的步騎也沒有閑著,對許都外圍的陣地進行了大規橫地攻擊。
魏軍在許都的周圍,雲集了八十餘萬的軍隊,如此龐大數目的軍隊,自然也不可能全部龜縮到許都城內,在外圍的各個據點,都有大量的魏兵駐守,其中就不乏魏軍的步軍精銳——虎衛軍。
雙方百萬兵力級別的大對決,其慘烈程度已不足以用驚天動地來形容了,雙方都擺出了決死一戰的架式,許多據點都是幾度易守,許都城下,屍枕相藉,血流成河,這些鮮血流淌下來,很快又結成冰,遍地都是磣人的黑紫色冰碴。
戰況陷入了膠著之中,廝殺一直在持續著,沒有人知道這場戰役何時結束,會以怎樣的方式結束。殺戮!無窮無盡、無休無止的殺戮……
相比於許都的血腥廝殺,上黨這邊則是要平靜的多。
張任兵取太原之後,大軍揮師南下,對上黨的魏軍形成了合圍之勢,但上黨地形險要,易守難攻,自古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張任雖然是陳兵於上黨郡外,但暫時也沒有破敵良策。
徐晃憑險據守,任憑張任百般挑戰,死活就是不出戰,靖軍每日在寨外破口大罵,汙言穢語不絕於耳,徐晃充耳不聞,不理不睬。
雖然徐晃沉得住氣,但卻惹惱了一人。
不是旁人,正是河東副都督夏侯尚。
夏侯惇負傷回鄴城之後,徐晃代行河東都督一職,隨後曹操正式任命徐晃為河東都督,全權負責上黨防務,同時派夏侯尚到上黨來,做徐晃的副手。
夏侯尚是夏侯淵的侄子,年輕氣盛,頗有勇略,在曹氏年輕一輩之中,算得上是出萃撥翠的人物,夏侯尚和曹丕的關係相當親密,此次被曹操任命為河東副都督,也是由於曹丕的舉薦。
李通的人馬也被調到了上黨,魏軍在上黨集結了近十五萬的大軍,對於靖軍的強勢進攻姿態,徐晃采用了穩守不戰的策略,這讓年輕氣盛的夏侯尚很是不滿。在他看來,魏軍並沒有處於兵力上的劣勢,理應主動出擊,奪回晉陽都沒有太大的問題,徐晃一昧地死守不戰,豈不是長別人誌氣,滅自家威風嗎?
“這個老家夥,真是好不中用了,魏王竟然派他來當河東都督,真是窩囊透頂!”夏侯尚對徐晃腹誹不已,極度鄙視。他曾三番幾次地向徐晃請戰,要求領一支人馬,出寨與靖軍決戰,但徐晃始終不同意,說的急了,徐晃便以都督的頭銜鎮壓住了他。夏侯尚氣忿之極,漸漸對徐晃是懷恨在心。
徐晃拒不出戰,但也不時帶兵巡視各寨,這一日,卻在蒙頭山寨與張任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