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5章 行軍參議

魯肅眉頭一皺,道:“公瑾執意要殺孔明,恐怕不妥吧?孔明乃當世奇才,在荊襄士人之頗有威望,公瑾若害其性命,隻恐絕天下賢士歸附之路。何況諸葛瑾是其親兄,公瑾如果擅殺孔明,又如何向子瑜交待,就是是主公那裏,也不好說明。”

周瑜輕笑一聲道:“誰說我要取他性命?隻是我率大軍遠征,留此人在主公身邊,恐為禍作亂矣,我決意帶諸葛亮於軍前,在我的眼皮底下,看他能玩出什麽花樣來?來人,傳我軍令,委任諸葛亮為行軍參議,明早與諸將一齊至江畔行營應卯,如有遲誤,定按軍法處置。”

堂下的中軍官聞聽,立刻上前接令。

魯肅疑惑地道:“公瑾如此做,不太好吧?主公尚對孔明以禮相待,以誠服人,公瑾如此強征孔明入伍,就算人至,也未必心服。”

周瑜哈哈一笑道:“調他到軍前,某就是要細致甄別,看他是不是劉澤的細作,倘若他真得有什麽把柄落在我的手中,管叫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他若真是誠心投效江東,某必以禮相待,委以重任。”

魯肅無言以對,默然應了,拱手告辭。出得周府,天色已晚,本欲回歸自家,但想了想,魯肅還是轉投諸葛瑾府上。魯肅一向與諸葛瑾交好,對諸葛亮的印象也不錯,可如今周瑜大權在握,強召諸葛亮於軍前做行軍參議,魯肅略有一些愧疚之心,想和諸葛亮解釋一下。

諸葛亮卻依然是一付從容淡定的模樣,悠哉悠哉,讓魯肅直疑心那傳令的中軍官是不是沒有來過。諸葛亮手搖羽扇,輕笑一聲道:“幸得周都督沒有將我交付有司治奸細之罪。反而付以軍中參議之職,如此甚好。”

魯肅不禁愕然,方才他和周瑜的對話隻有他二人知曉。難不成諸葛亮長著千裏眼順風耳,將他二人的對話聽了個清楚?但想想也是不可能的事。魯肅不禁對諸葛亮是刮目相看,他竟然將周瑜的心思猜了個透,高人就是高人呐!不過對諸葛亮反話魯肅還是心知肚明的,略帶羞愧之色道:“公瑾此舉確有些不妥,肅代公瑾向先生賠罪了,望先生看在吳侯麵上,不與公瑾計較才是。其實公瑾本意也並非有意要為難先生,對於先生之才。公瑾也是頗為賞識的,他也希望先生可以留在江東,為吳侯大業盡一份力。”

諸葛亮斂容道:“多謝子敬兄深夜造訪,煩請子敬回稟周都督,既然軍令已下,亮斷不敢抗命不遵,明日自當卯時到軍營候命。”

諸葛亮說得不卑不亢,不冷不熱,魯肅心中暗歎一聲,隻得拱手告辭。

回到內室。諸葛瑾神色黯然,歎息一聲道:“想不到公瑾竟然是這樣的人,是我誤二弟矣。待我前去見見吳侯,定要討個說法。”說著,諸葛瑾掙紮地想坐起來。

諸葛亮上前一步,將哥哥按在了在榻上,道:“兄長病體未愈,萬萬不可下地。在人矮簷下,豈能不低頭,周瑜大權在握,既強召我入營。安敢不從?就算兄長前去辨理,也未必能有效果。反遭人忌恨。請兄長寬心,亮在軍中。自有應對之策。”

諸葛瑾頹然地斜躺在榻上,道:“原本視周公瑾乃豁達豪爽寬宏大量之人,想不到竟然如此心胸狹隘,無半點容人之雅,我諸葛瑾也是走了眼,錯看了人。”

諸葛亮微微一笑道:“寬宏也罷,狹隘也罷,亮不與之相爭,自然無禍矣。隻是可惜了江東一片大好基業,就要盡喪在周瑜之手,孫氏三代辛苦,一朝將化為虛無。”

諸葛瑾悚然一驚,道:“二弟何出此言?”

諸葛亮道:“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以江東目前的戰力,能在荊州與劉澤爭取個劃江而治的五五之局已經是實屬不易。周瑜剛愎自用,不度自身實力,貿然出兵,妄圖與劉澤決戰於荊州,既不知己,又不知彼,焉有不敗之理?劉澤自討黃巾以來,屢建奇功,討董卓、戰平原,威名赫赫,乃當世少有的霸王雄主,坐領徐州以來,鐵腕森森,重拳出擊,懲治地徐州士家無不戰栗,人人自危。人主曹操,铩羽而歸,梟雄呂布,灰飛煙滅,出兵以來,橫掃淮南荊襄,摧城撥寨,無有不破,其步軍騎軍,冠絕天下,無人能與之爭鋒。江東優勢在水軍,可一旦越過長江,就必須用步騎來和徐州軍作戰,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江東步騎都無法與徐州軍來抗衡,周瑜舍長用短,必敗無疑。此一役後,江東將再無能力與劉澤一戰,就算是想維持劃江而治的局麵,也將是奢談了。”

諸葛瑾默然一歎,他也是江東的一份子,江東的榮辱休戚,與他也是息息相關的。“二弟何不再找吳侯談談,昨日吳侯對你的意見也是頗為讚許的。”

諸葛亮搖搖頭道:“如今周瑜在江東獨攬大權,進攻荊州的方針已定,豈可因人而棄。何況吳侯也是極有野心之人,不會隻滿足於守成父兄基業,劃江而治策略到底還是保守了些,在周瑜的鼓噪之下,也難怪吳侯會動心,不撞南牆是不會再回頭了。”

諸葛瑾憂慮地道:“二弟既斷定此戰必敗,那二弟隨軍至前線,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為兄甚是擔憂你的安危?”

“兄長勿憂,亮雖不才,自保還是無虞的。”諸葛亮從容地道。

江畔行營。

一輪紅日自東麵江上冉冉而升,霞光萬道,映照著萬千旌旗熠熠生輝,那一杆鑲著金邊銀線的“周”字帥旗在晨風獵獵招展,好不威風。

卯時還未到,中軍帳前就已經有文武將官繼續地前來應卯了,周瑜治軍嚴謹,在江東軍中那是出了名的,何況昨日周瑜已經領了孫權的尚方寶劍,誰也不想觸這個黴頭,做這柄寶劍的劍下之鬼。

周瑜立於帳下,麵容冷峻,對著向他躬身施禮的文官武將大多隻是輕輕地點頭示意,算是回禮了,忽然他瞧見了羽扇倫巾的諸葛亮,立即換做了滿麵春風的模樣,大踏步地迎上了上去,拱手施禮,含笑道:“瑜素聞臥龍先生大名,心儀已久,隻恨不得早見,召先生於軍前,乃出自瑜之私心,望先生勿怪。”

諸葛亮亦含笑回禮道:“都督見召,亮不敢不從。”

周瑜拉了諸葛亮的手,親赴帥帳之中,邊走邊道:“瑜久聞先生奇才,今日得睹真顏,真乃三生之幸也,你我今後共事軍中,望先生能不吝賜教。”

看著周瑜對諸葛亮親熱有加,眾文官武將個個一付羨慕嫉妒恨的表情,直歎周大周都督真有國士之風,禮賢下士。唯獨魯肅一頭霧水,不知道周瑜葫蘆裏賣的是什麽藥。

眾將皆至,唯獨不見副都督程普,倒是瞧見程普的兒子程谘前來應卯。程谘衝著周瑜施禮道:“家父抱恙,不能親至,特命末將代之,望都督恩準。”

周瑜對程普的這點小把戲自然是心知肚明,什麽生病抱恙,分明就是屈身周瑜帳下心有不甘罷了。程普是江東的三世老臣,從孫堅起兵伊始就追隨左右,在江東軍中,數他最為年長資曆也最深,以前程普與周瑜分掌左右軍,平起平坐,那時的程普對周瑜就不大以為然,現在屈身在周瑜之下,怨念還是頗深的。周瑜對其他人可以疾言厲色,唯獨對程普無可奈何,當下和顏悅色地撫慰了幾句,叮囑程普要養好身體,自然沒有深究。

隨後周瑜升帳,調兵遣將,準備出征事宜。

周瑜原擬派韓當、黃蓋為前部先鋒打頭陣,畢竟韓當和黃蓋也都是孫堅的老臣,論資排輩,這首功的位置是跑不了他倆的,而且韓黃二將征戰沙場多年,戰功彪柄,的確有當先鋒的能力。但令箭未下,一將哭拜與帳前,周瑜視之,竟是淩操子淩統。淩統年方十五,血氣方剛,知曉殺父仇人甘寧現在就在巴丘,立即請命為先鋒,欲手刃仇人為父報仇。

周瑜本來瞧著淩統年輕,恐其難堪大任,奈何淩統苦苦哀求,又當場立誓,不破巴丘不殺甘寧誓不回還,周瑜念及淩統有激勵士氣的作用,而且淩統素來也有乃父遺風,打起仗來有股拚命三郎的氣概,雖然年輕卻也是驍勇善戰,便委任他與韓當同為先鋒官,克日先赴三江口下寨,聽候將令;令黃蓋、潘璋為第二隊,蔣欽、周泰為第三隊,呂蒙、董襲為第四隊,程谘、魯肅為中軍,諸葛亮為行軍參議,同中軍一起行動,陸遜、呂範為後隊,朱治為接應使,督催押運糧草,盡起水陸大軍十三萬,其中水軍五萬,步騎八萬,克日開撥,望荊州開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