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朝中局勢

天色已黑,長安內外卻沒有因此歇息,該熱鬧的還是一如既往的熱鬧,尤其是叛亂平定的消息已經傳來,鄉間鄰裏的熱鬧勁比平日裏更增添了幾分。

城外的一個小別院裏,卻是另一番場景。

靜悄悄的一座廢棄的院子,兩個黑影在說著什麽悄悄話,似乎是對於某件事情爭執不下。

一個看起來略顯單薄的身影說道:“小姐,真的要如此?”

聽聲音像是個十七八歲的少女。

“嗯。”雖然猶豫了一下,但另一個黑影還是堅定的回答道。

“這樣,我們好不容易安定下來的生活,怕是又要……”

“這個世道,總會出一些渣滓,而皇帝高高在上,哪裏會顧得上這些,朝堂上的當官的,各個都官官相護,所以,我們才不得不出來主持正義。”

“既然小姐都如此說了,餘丫頭我也不能落在後頭,隻是,原先在下邑,小姐可不是這個樣子,這是受了那個人的影響?”

“或許吧。”黑影沒有否認,“這麽多年的經曆告訴我,當官的怎麽可能會有好人?一個彩色的染缸,難道還能出來純白的布料?現在還是有這麽多人受到欺侮,我們怎麽能視為不見?”

油燈一亮,顯現出兩個窈窕的身影,正是從下邑而來的瀅瀅和他的婢女小青。

“今天的情況怎麽樣?”瀅瀅問道。

“憑我的努力,怎麽可能會空手而歸?”小青得意地笑了笑,被瀅瀅翻了一個大大的白眼才說道,“這次是個太常的小兒子,仗著自己父親的身份胡作非為,路上騎馬撞到了一個男童揚長而去,被人告到衙門,反倒說別人衝撞了自己,要求賠償,我是沒見過這麽無恥的人了,要是見到,見一次扁他一次,打到他滿地……”

“打住,這些話可以日後再講,最主要的是長安府尹是怎麽判的?”瀅瀅趕緊問道。

“府尹見對方是趙太常的兒子,案子拖著不肯結,其實我又查到了一個消息,小姐你猜猜……”

“我可不想打啞謎,直接說。”瀅瀅姑娘總算見識到了餘大丫頭的性子,嗬斥道,“再講廢話,罰你一天不準吃東西。”

“小姐……”小青撒嬌道。

“快說,別再磨磨蹭蹭了。”瀅瀅姑娘看樣子是真的生氣了。

“好吧,我從他兒子的一個跟班身上知道了,趙太常的小兒子,想要殺人滅口一了百了,這樣,就沒人敢再這起案子上和他糾纏不清,估計後天就會動手。”

“這樣的話,別人也就不敢再管這起案子,當事人一死,府尹也樂得結案,這人好深的計謀,好狠毒的心。”瀅瀅握緊了粉拳。

“那我們怎麽辦,這次的目標可不小,直接就是九卿之首,會不會做的太過了?”小青有些擔心地問道。

“這樣正好。”瀅瀅搖了搖頭,說道,“反正我們做的都是見不得光的事,也不在乎其他什麽的,這事情我去計劃,你先幫我盯緊那個姓趙的混蛋,免得他提前動手,做壞事就算了,千不該萬不該讓他遇上我們姐妹倆,這次,可得讓他知道死字怎麽寫。”

“嗯,小姐說的是,這些當官的都該死,隻知道欺負我們這些平頭百姓。”小青氣呼呼的說道。“聽說這次火燒淮泗口,就是那個負心人的功勞,我看啊,這都是小姐的功勞,可是大家都隻記得他,哪裏知道小姐為此付出了多少,將來那個夏小子步步高升,可別忘了小姐的這份情誼才是。”

“住嘴,夏兄弟不是你想象中的人。”瀅瀅也不知道自己為什麽要發這麽大的火,他深呼了一口氣,才說道,“這些年我遇到的形形**的人不少,道貌岸然的我一眼就能看出來,可是他就沒有給我這種感覺。或許是我多心了吧,我在他身上,感受到的更多的是同病相憐的惺惺相惜,一種藏得很深的高傲的孤寂和落寞,大概他也有許多不為人知的過去吧!”

“是麽,我怎麽都看不出來?”

“小孩子哪裏懂得這許多,快去做事去吧!”瀅瀅揮了揮手,餘大丫頭就一溜煙跑得沒影了。

蕭明踏上了去長安的路,本來他是想要帶上婉兒的,畢竟讓她一個人留在那兒蕭明還真有些不放心。

可是婉兒執意要留在那裏,說瘟疫還沒有完全好,讓蕭明一個人先走,蕭明執拗不過,隻好把婉兒一個人留在那裏,囑咐她盡快回長安找他。

蕭明回到長安還有許多事情要去做,包括了解一下夏天的情況,再向朝廷取一下證明,以免夏家被當做叛賊看待,最後,周亞夫還告訴蕭明,希望蕭明到長安來幫助自己。

現在的周亞夫,可是位極人臣,在朝中的風光一時無二,這可有些苦了他,在軍隊裏呆了大半輩子的他,現在每天要麵對一些來自四麵八方的道賀,可是讓他糾結了很久。蕭明知道這個消息,差點沒有笑趴,這個天不怕地不怕的周太尉,竟然也會害怕這些“應酬”。畢竟周亞夫擅長的隻是打仗,要說到其他,可真是有些難為了他,景帝除了把他的虎符給收走,其他的也沒多做什麽,這也是表明了景帝對他的充分信任,這在武將中也是不多見的。

竇嬰就沒有這麽好的運氣了,被收走兵權的他,大將軍的身份更像是一個擺設,這些眾大臣也是都看在眼裏,所以對於周亞夫就更是推崇,畢竟人家的地位,是用自己的實力實打實打下來的。

這麽多人中自然不包括一個人,那就是梁王劉武,劉武對周亞夫可謂是恨之入骨。

七國之亂結束後,周亞夫算是一個大功臣,劉武自然也是一個大功臣,他在睢陽牽製了幾十萬吳楚大軍,功勞可謂是非常之大,所以劉武的地位也一時水漲船高,竇太後更是推波助瀾,現在人人幾乎都知道劉武在戰場上的功績。

在有著這麽多反麵教材的藩王麵前,劉武仿佛就像是一個閃閃發光的正麵教材,他麵對強敵,不屈不撓,英勇反抗,成功牽製大批叛軍,讓朝廷在七國之亂中沒有處於下風。

隻有劉武知道,自己在睢陽過的是什麽日子,那是一天天提心吊膽的日子,生怕叛軍有一天破城而入把自己抓起來,幾乎就沒有睡過一天好覺。所以,對於屢次求援都不屑一顧的周亞夫,劉武的恨意那是相當的深,即使是他讓現在的自己聲名鵲起,可是在睢陽的那幾個月,讓劉武是深惡痛絕。

現在的名聲相當之好,劉武的心也開始膨脹了起來,他原來是想過皇位,可是原來的皇位離他很遠,隻有竇太後的支持的他顯得勢單力薄,可是現在的他不一樣了,現在的他不但有竇太後的支持,還有民意的支持。

劉武知道民意的重要性,平日裏他對於民意就相當看重,坊間也沒什麽關於梁王的閑言碎語,現在再加上平亂有功,景帝做些考慮時也不得不把這一點計劃在內,劉武有在想,現在是一個大好的時機,究竟要不要百尺高樓更進一步。

現在的太子劉榮,就是一個威脅,如果太子能成功被廢,那麽,自己能成功坐上皇位應該就是板上釘釘,其他的幾個皇子,劉武是想都沒想,不是年齡太小,就是為人太蠢,還有的就是地位不牢,根本威脅不到自己的位置。

隻要把太子扳下去,劉武的皇位夢想就不僅僅隻是夢想,這一點劉武比誰都看得明白,最主要的是,劉武知道,自己還有最重要的一個大靠山,就是竇太後。

隻要竇太後能一如既往的支持自己,景帝就不可能不受影響,誰都知道景帝是出了名的孝順,竇太後的話一向都是言聽計從,就像上次晁錯的事情,就算是景帝有再三不舍,晁錯不還是被斬了?

朝中大臣有人也看出了這個問題,可是現在的情況還不明朗,誰都不肯先表態。太子一事雖說是國事,可也是皇帝的家事,可不能隨便插手。

所以現在朝中的局勢,也是波瀾起伏,外禍已經被平定,內亂呢?何時才會平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