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8章 1 17
||體驗更多快樂讀書功能
看著兩位乘警的離去,方小紅長長地出了一口氣。
列車快到盤錦的時候,小趙與魏書生進行了聯係,魏局長說他目前還在海南講學,原定昨天就該回來了,可是海南的同誌們很熱情,又請他在那裏多講幾場,估計要到大後天才能回到盤錦。
小趙就把這一情況對吳天放和小米說了,吳天放說,那就算了,我們這次就不去盤錦了。
大王問:“你們兩位畫家準備到哪裏去啊?”
吳天放和小米商量了一下就說:“先去一趟丹東,然後去吉林的長白山天池。”
大王說:“丹東是個好地方,你們到了那裏可一定要記得去一趟我們拍《劉老根》的外景地龍泉山莊。”
小米問:“龍泉山莊是在丹東?”
大王說:“不錯,在丹東的河口風景區。”
小米說:“那我們一定要去看一看。”
車到沈陽,大家就此分手。吳天放就和小米一道去了丹東。
吳天放說:“小米,這一次你本來是要去山海關的,那裏的長城你沒有看到,不過咱們在丹東可以看一看中國萬裏長城的最東點虎山長城。”
小米就說好。
從沈陽坐虎躍快客也很方便,很快就到了丹東。
來到這裏,吳天放和小米兩個人每站就跑到了鴨綠江連。
小米說:“沒有想到,丹東的城市宣傳口號會這麽簡單——丹東真好。”
吳天放說:“這也是一大特色啊!”
鴨綠江是中國和朝鮮兩國的界河,發源於長白山天池東南的胭脂山山麓,全長約八百公裏,在丹東附近注入黃海。蜿蜒的河道幾乎是在山穀中穿行,兩岸山上多是原始森林,一直沒有遭到破壞,水土保持很好,因而鴨綠江水質清澈溫潤,酷似鴨子頭上那塊綠色的羽毛,這“鴨綠江”之名就因之而來。
千百年來,鴨綠江一直靜境地流淌,養育著兩岸的人們,記錄著曆史的屈辱和光榮。五十年前,鴨綠江成為世界關注的焦點。“雄赳赳,氣昂昂,跨過鴨綠江,保和平,衛祖國,就是保家鄉”,這首《中國人民誌願軍軍歌》當年曾傳遍了中國大地,使幾乎所有的中國人都知道了鴨綠江。
吃過午飯飯,吳天放就和小米去看河口的斷橋。
斷橋又稱鴨綠江上第二座斷橋,位於寬甸滿族自治縣長甸鎮河口東端。河口和朝鮮的青城郡是中朝兩國在鴨綠江上的口岸城鎮。在入口處朔有彭德懷元帥和邱少雲、黃繼光、毛岸英、羅盛教等8位中國人民誌願軍烈士的遺像。1941年日本侵略者出於軍事侵略和經濟掠奪的需要,指令偽滿傀儡和朝鮮當局建造“清城橋”,全橋總長709.12米,橋麵寬6米。設22座橋墩,計21孔,於1942年建成。1950年6月25日,朝鮮爆發內戰,美國即派兵入侵朝鮮,並將戰火燒到鴨綠江邊,我國安全受到嚴重威脅。應朝鮮政府的請求,黨中央和**作出英明決策:抗美援朝,保家衛國。10月19日,彭德懷臨危受命,率領中國人民誌願軍跨過鴨綠江,鴨綠江大橋則成了抗美援朝、支援前線的交通大動脈。由於大橋在援朝戰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地位,美方便千方百計對其進行破壞,1951年3月29日被美**用飛機攔腰炸斷。遺存的炮樓、破敗的殘垣,記載那段屈辱的曆史。看著斷橋,想象當年美國人為了切斷中國和朝鮮的交通線是下了很大功夫的,當年這裏曾經是怎樣的彈火硝煙。曆史已經永遠過去,奔湧的大江會默默記錄著一切,在這裏才體會到什麽叫一衣帶水,什麽叫唇齒相依,會想象到唇亡齒寒的真實含義,因為我們實在是太近了。
斷橋是鴨綠江上獨有的景觀,橋梁幾乎是正好從中間斷開的。據說當時美軍在仁川登陸後,美國總統杜魯門不想越過鴨綠江,以免激怒蘇聯,但他也不願意看到中國出兵幫助朝鮮。於是,他采取了折中的辦法,讓空軍把鴨綠江上所有的橋梁屬於朝鮮的一側全部炸斷,因而鴨綠江上就出現了斷橋。後來在修複橋梁的時候,遺留下兩座。一座在丹東江麵,一座就是這個寬甸河口。斷橋把曆史凝固在這裏,向後人訴說著曆史的滄桑。
隨後他們乘坐遊船遊覽鴨綠江,由於中朝兩國不是以河流主航道的中心線為界,隻要不踏上對岸陸地就是不算越境,所以行在鴨綠江上的兩國船隻可以隨意越過江心線。當遊船靠近朝鮮一側時,可以清楚的看到對岸的一草一木。每遇見一個朝鮮人,大家都會用力揮手,朝鮮人也會揮手回敬。鴨綠江的水沒有使中朝兩國人民有“天各一方”的感覺,反而使兩國人民更加緊密地聯係在一起。在鴨綠江朝鮮一側,老人的悠閑,少女的嬉戲,偶爾駛過的一、兩隻漁舟,構成了一幅朝鮮人民淳樸生活安寧祥和的畫圖。但朝鮮第二大工業區“清水工業區”其實就象我們的一個工廠而已。
大約十分鍾後,他們就到了朝鮮一側的岸邊。岸邊有一所學校,一位女教師帶著二十多名小學生坐在台階上,一起向我們招手致意。這讓我們感受到了這個兄弟國家人民的友好。另一側有許多成年女性在玩排球,看樣子像是些女教師。據了解,朝鮮教育是從小學到大學全部免費的,由於全國還在實行計劃經濟,學生高中以上畢業的,國家都可以分配工作,月收入大約6000元朝幣,朝幣和人民幣的比率大約是17:1。
再沿江而下,他們看到了許多軍用船隻,一隻軍船上,有幾位穿著土黃色軍裝的士兵和幾個百姓模樣的人或坐或站地看著他們這一船遊客。在他們這麵,根本看不到軍人的影子,而朝鮮方麵,則每隔不遠就設一崗哨,每一崗哨大約一個班的兵力。在丹東市邊的鴨綠江對岸,看不到朝鮮兵的哨所。他們後來從龍泉山莊沿鴨綠江返回時,在碧綠的鴨綠江畔,和一位養鴨撈蟹的老鄉嘮嗑兒,才知道對岸的幾間土平房是哨所。老鄉說,設置這麽多哨所,安排那麽多士兵,大概是為了防止朝鮮人偷渡。江這麵的百姓,靠江吃江,養鴨打魚撈蟹,日子過得都挺富裕,而對岸的百姓是不準越雷池半步的,所以他們隻能甘於清貧。
遊覽完鴨綠江,他們從丹東市出發,在一路邊飯店吃過午飯後,就直奔虎山長城。
虎山長城是明長城的東部起點,位於鴨綠江畔、愛河之濱,與朝鮮隔江相望。修複後的明長城依山就勢,蜿蜒北去,與丹東市區近在咫尺,和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隔江相望。這裏山川秀麗、江河清碧、氣候宜人、風景優美。臨江峭立的虎耳山,於沿江丘陵中異峰突起、險峻挺拔、怪石嶙峋。沿長城拾級而上到達峰頂,可一覽兩國風光,舉目看去,江城丹東的高樓大廈及鴨綠江大橋映入眼中,放眼遠眺,煙波浩渺的黃海依稀可見。回首北望,阡陌縱橫,屋舍儼然,丹大公路繞過虎山腳下沿江而過,已修複的長城猶如一顆明珠鑲嵌在鴨綠江畔,成為鴨綠江風景名勝中一個旅遊勝地。明代萬裏長城像一條巨龍橫臥在山上。山下濱江路與201國道相連,江邊的幫山台是萬裏長城的東部起點。
虎山附近有漢代城池西安平縣遺址和中日、日俄古戰場遺址。虎山麵積四平方公裏,主峰高。峰頂是萬裏長城的第一個峰火台。站在峰火台上環顧四周,朝鮮的義州城、中國的馬市沙洲和連接丹東與新義州的鴨綠江大橋清晰可見。從市區到虎山隻需十幾分鍾就能到達。
吳天放和小米先在山下拍照留念,然後拾級而上。虎山長城的台階特別高,個小的人攀登有些吃力。吳天放便拉上了小米的手。
長城隨山脈起伏,每一山峰處都建有一座敵樓。城牆兩邊的樹木很多,隻是在這個季節還沒有發芽。
在攀到虎耳山主峰下的時候,山勢立馬陡峭起來,其中的一小段坡大約有七八十度,台階仍然那麽高,隻能容兩人上下,兩邊已設置了鐵欄杆。許多恐高的遊人已在此止步。吳天放隻好從後麵推著小米,兩個人才攀了上去。有一個穿高跟鞋的女子,在上這段長城時,已脫掉了鞋襪,赤腳攀登。當他們從山上下來時,才看到這段路的下邊石岩上刻著三個大字依天澗。
登上虎耳山頂峰,就到了明代萬裏長城的最東端,也是虎山長城的最高處。由於陰天有霧,朝鮮方麵的景象一片模糊。沿著陡峭的台階攀上烽火台,有一位出租望遠鏡的人,極力慫恿他們通過望遠鏡看看朝鮮的新義州,每人次三元錢。一來不好拒絕人家的盛情,二來也不想錯過看看朝鮮縣城境況的機會,於是花了6元錢,通過望遠鏡目遊了一回新義州。新義州是座縣城,城區麵積不算太大,除了兩座望遠鏡主人說是工廠的樓房外,其餘全是平房。這樣的縣城,恐怕在中國現在是難以找到了。距縣城不遠處有一群土黃色褲子、白色上衣的人在修路,望遠鏡主人說那是朝鮮的工程兵。觀察了半天,沒見有一台車,朝鮮大兵們修路,還在用抬筐抬土。看來朝鮮的發展水平大約也就相當於中國的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吧。許多看到這一情景的遊人都不約而同地說起了中國的改革開放,說起了鄧小平。兩邊的鮮明對比,的確令人深思。
小米說:“天放啊,中朝兩國現在的差距實在是太大了,可以說是冰火兩重天啊!”
吳天放說:“他們沒有實行對外開放,日子當然艱難了。”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推薦小說
官場教父
小說。
支持修真世界請到首發站或書店購買官場教父VIP。閱讀精彩小說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