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7章 再和真人比年齡
||體驗更多快樂讀書功能
鳳凰頂上的煉真宮相傳是張三豐修煉成仙的地方,根據《西山縣誌》記載,張三豐在此修煉得道、創立太極拳後雲遊到了湖北省的武當山,成為武當派的開山鼻祖。從道教以及張三豐的淵源上講,鳳凰頂和武當山是一脈相承的。在民間,自古就把武當山叫作南頂,到武當山朝拜,叫作朝南頂。而鳳凰頂則是北頂,到鳳凰頂來,自然是叫做朝北頂了。
張三豐究竟生於何時,說法不一。有人說他生於南宋年間,有人說是元代。至於他是那個地方的人,也有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遼寧人,有人說是福建人,有人說是K省的鳳凰山人。因為在鳳凰山下的殺虎口就有明代“張三豐故裏石碑”一通,碑後有其草庵遺址。1917年此處立“張三豐初居此地,而道成於煉真宮”石碑一通。
張三豐自稱張天師後裔,明英宗賜號“通微顯化真人”;明憲宗特封號為“韜光尚誌真仙”;明世宗贈封他為“清虛元妙真君”。
據《古今太極拳譜及源流闡秘》李師融先生的考證,三豐卒年應在明代天順二年,即公元1458年,其壽為212歲。從諸多的資料分析,確是證實了張三豐的生卒考,確實是享年212歲。也是非常罕見,曆史上少有的超長壽,所以令人刮目相視。張三豐認為古今僅正邪兩教,所謂儒﹑釋﹑道三教僅為創始人之不同,實則“牟尼﹑孔﹑老皆名曰道”,而“修己利人,其趨一也”,又稱“一陰一陽之謂道,修道者修此陰陽之道也,一陰一陽一性一命而已矣,《中庸》雲:修道之謂教。三教聖人皆本此道以立其教也”。他還認為:“玄學以功德為體,金丹為用,而後可以成仙。”後人編有《張三豐先生全集》。收入《道藏輯要》。
吳天彪問布先生,這麽巧,孔子的身高是2.12米,張三豐的年齡是212歲?
布先生說,兩個212,都是有曆史依據的。咱們的大鐵佛的重量剛好也湊成21.2萬斤,這樣,咱們的鳳凰山就有三個212了。
吳天彪連說好,好。誰到咱們這裏都有一比,和孔子比個頭,和鐵佛比體重,和張真人比年齡。
布先生說,這三比也是咱們這裏的一大特色。佛祖釋迦牟尼、儒祖孔子、武當之祖張三豐都是超凡入聖之人,給他們三個塑像,功德無量啊!
吳天彪說,西山縣這個地方是不是人就比較長壽?你像王家川村的劉老先生,也就是宋小梅的爺爺,今年已經109歲了。而王聰聰的爺爺王老先生,今年也已經99歲了。
布先生說,這個現象要好好研究挖掘一下。如果這裏真的有長壽的因素,比如水、空氣或飲食習慣,那就又會成為一個極大的旅遊亮點。你想,現在這個社會,誰不想長壽?
吳天彪說,張三豐這個人我熟悉,我看過金庸先生寫的《倚天屠龍記》。
布先生說,是啊,張三豐是絕對的金庸小說中的第一高手!金庸也在書中描述張三豐可以與達摩並駕齊驅。
在金庸的筆下,張三豐的創過宗立派別有一番風味。現從《倚天屠龍記》摘出幾段文字,以享讀者。
“但一生能享百歲遐齡。也算難得,同時閉關參究的一門“太極功”也已深明精奧,從此武當一派定可在武林中大放異彩,當不輸於天竺達摩東傳的少林派武功。”
張三豐是金庸小說《倚天屠龍記》的中武當派開山始祖,是該書出場最早的人物之一,從第一章“天涯思君不可忘”到最後一章“不識張郎是張郎”,都有出場,可以說張三豐是貫穿整書的唯一一個人物。其人氣度恢廓、善惡分明,年輕時也是熱血愛國青年,一心想驅除蒙古韃子,直到襄陽淪陷,郭靖夫婦殉難,不曾向蒙古皇帝稱臣。年長後的張三豐德高望重,不論名門正派,還是旁門左道,都尊他為武林的泰山北鬥。小說作者金庸先生評價他為“中國武學史上不世出的奇人”。
小說第二章“武當山頂鬆柏長”這樣描寫張三豐創派的經過:張君寶大哭一場,郭襄也流了不少眼淚。少林寺僧眾圓寂,盡皆火化,當下兩人撿些枯柴,將覺遠的法身焚化了。郭襄道:“張兄弟,少林寺僧眾尚自放你不過,你諸多小心在意。咱們便此別過,後會有期。”張君寶垂淚道:“郭姑娘,你到哪裏去?我又到哪裏去?”
郭襄聽他問自己到哪裏,心中一酸,說道:“我天涯海角,行蹤無定,自己也不知道到哪裏去。張兄弟,你年紀小,又無江湖上的閱曆。少林寺的僧眾正在四處追捕於你,這樣罷。”從腕上褪下一隻金絲鐲兒,遞了給他,道:“你拿這鐲兒到襄陽去見爹爹媽媽,他們必能善待於你。隻要在我爹媽跟前,少林寺的僧眾再狠,也不能來難為你。”
張君寶含淚接了鐲兒。郭襄又道:“你跟我爹爹媽媽說,我身子很好,請他們不用記掛。我爹爹最喜歡少年英雄,見你這等人才,說不定會收了你做徒兒。我弟弟忠厚老實,一定跟你很說得來。隻是我姊姊脾氣大些,一個不對,說話便不給人留臉麵,但你隻須順著她些兒,也就是了。”說著轉身而去。張君寶但覺天地茫茫,竟無安身之處,在師父的火葬堆前呆立了半日,這才舉步。走出十餘丈,忽又回身,挑起師父所留的那對大鐵桶,搖搖晃晃的緩步而行。荒山野嶺之間,一個瘦骨棱棱的少年黯然西去,淒淒惶惶,說不盡的孤單寂寞。行了半月,已到湖北境內,離襄陽已不很遠。少林寺僧卻始終沒追上他。原來無色禪師暗中眷顧,故意將僧眾引向東方,以致反其道而行,和他越離越遠。
這日午後,來到一座大山之前,但見鬱鬱蒼蒼,林木茂密,山勢甚是雄偉。一問過路的鄉人,得知此山名叫武當山。他在山腳下倚石休息,忽見一男一女兩個鄉民從身旁山道上經過,兩人並肩而行,神態甚是親密,顯是一對少年夫妻。那婦人嘮嘮叨叨,不住的責備丈夫。那男子卻低下了頭,隻不作聲。但聽那婦人說道:“你一個男子漢大丈夫,不能自立門戶,卻去依傍姐姐和姐夫,沒來由的自己討這場羞辱。咱們又不是少了手腳,自己幹活兒自己吃飯,青菜蘿卜,粗茶淡飯,何等逍遙自在?偏是你全身沒根硬骨頭,當真枉為生於世間了。”那男子“嗯、嗯”數聲。那婦人又道:“常言道得好:除死無大事。難道非依靠別人不可?”那男子給妻子這一頓數說,不敢回一句嘴,一張臉脹得豬肝也似的成了紫醬之色。那婦人這番話,句句都打進了張君寶心裏:“你一個男子漢大丈夫,不能自立門戶……沒來由的自己討這場羞辱……常言道得好,除死無大事,難道非依靠別人不可?”他望著這對鄉下夫妻的背影,呆呆出神,心中翻來覆去,盡是想著那農婦這幾句當頭棒喝般的言語。隻見那漢子挺了挺腰板,不知說了幾句甚麽話,夫妻倆大聲笑了起來,似乎那男子已決意自立,因此夫妻倆同感歡悅。
張君寶又想:“郭姑娘說道,她姊姊脾氣不好,說話不留情麵,要我順著她些兒。我好好一個男子漢,又何必向人低聲下氣,委曲求全?這對鄉下夫婦尚能發憤圖強,我張君寶何必寄人籬下,瞧人眼色?”
言念及此,心意已決,當下挑了鐵桶,便上武當山去,找了一個岩穴,渴飲山泉,饑餐野果,孜孜不歇的修習覺遠所授的九陽真經。數年之後,便即悟到:“達摩祖師是天竺人,就算會寫我中華文字,也必文理粗疏。這部九陽真經文字佳妙,外國人決計寫不出,定是後世中土人士所作。多半便是少林寺中的僧侶,假托達摩祖師之名,寫在天竺文字的楞伽經夾縫之中。”這番道理,卻非拘泥不化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推薦小說
官場教父
小說。
支持修真世界請到首發站或書店購買官場教父VIP。閱讀精彩小說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