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 搶在中央前麵
王國慶知道,現在是考驗一個幹部政治敏銳性的時候了。5月12日晚上,他就主持召開了省委常委會。
在研究定奪之前,常委會先通報一些情況。
一是通報了中央領導同誌的指示和活動情況。災情發生後,**立即作出重要指示,要求盡快搶救傷員,保證災區人民生命安全。
**同誌12日下午乘專機抵達四川成都,趕往地震災區,指揮搶險救災工作。
在飛往災區的專機上,**說,災情發生後,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作了重要指示,國務院成立了以我為總指揮的抗震救災指揮部,並設立有關部門、軍隊、武警部隊和地方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參加的救援組、預報監測組、醫療衛生組、生活安置組、基礎設施組、生產恢複組、治安組、宣傳組等8個抗震救災工作組。
**說,這次抗震救災工作時間特別緊迫,責任特別重大,任務特別艱巨,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放在第一位,全力做好被困群眾和受傷群眾的救治工作,安排好受災群眾生活,全力組織恢複受損的基礎設施,特別要抓緊通水、通電、通路,保證通信暢通,保證重要基礎設施和水庫大壩、鐵路、涵洞安全,保證社會秩序的正常。
黨中央、國務院要求,各級領導幹部要站在抗震救災第一線,身先士卒,帶領廣大群眾做好抗震救災工作,發揚不怕犧牲,不怕疲勞,連續作戰的作風,一切想著人民,一切為了人民,一切為人民的利益而工作。
**說,同胞們,同誌們,在災害麵前,最重要的是鎮定、信心、勇氣和強有力的指揮。我相信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廣大軍民團結一致,眾誌成城,我們一定能夠戰勝這場特別重大的地震災害。
二是通報了目前各方麵的行動情況。根據《中國國家自然災害救助應急預案》,中國國家減災委緊急啟動國家二級救災應急響應,並組成救災工作組即赴四川汶川災區,協助指導抗震救災工作。
中國地震局新聞發言人張宏衛12日下午通報,針對四川汶川地震,中國地震局已啟動一級預案,一支180人的救援隊已經集結。
14時28分,在四川汶川發生級地震後,總參謀部迅速指示成都軍區所屬部隊,協助地方政府查明震情,按照應急預案做好搶險救災準備,隨時準備投入搶險救災。軍隊應急辦公室負責人田義祥介紹,地震發生後,總參謀部的應急預案立即啟動,成都軍區已派出人員前往震中了解情況。
三是介紹了一下汶川縣的基本情況。
汶川縣位於四川省西北部、阿壩州境東南部的岷江兩岸。是阿壩州的南大門,有“川西鎖鑰”和“西羌門戶”之稱。是大禹的故鄉。縣城威州鎮,居縣北部雜穀腦河與岷江交匯地,海拔1326米,距省會成都159公裏,距州府馬爾康204公裏。縣境東西寬84公裏,南北長105公裏,總麵積4084平方公裏。界於北緯30°45′~31°43′與東經102°51′~103°44′之間。東鄰彭州市、都江堰市,南靠崇慶、大邑兩縣,西接寶興與小金縣,西北至東北分別與理縣、茂縣相連。東北部為龍門山脈所控,西南部受製於邛崍山係。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西部多分布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四姑娘山海拔為6250米;東南部漩口地區的岷江出口處海拔僅780米。岷江由縣北部入境,貫穿東部,長達88公裏。雜穀腦河、草坡河、壽江為縣境岷江主要支流,由西向東,分別在北部、東部、南部注入岷江。沿岷江及各大支流河穀、半山地帶為全縣主要經濟活動區。西部開發較少;西南部為著名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1970年正式建為臥龍特別行政區,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熊貓研究中心設此。
全縣現轄六鎮七鄉(六鎮:威州鎮、漩口鎮、水磨鎮、映秀鎮、綿虒鎮、臥龍鎮。七鄉:克枯鄉、龍溪鄉、雁門鄉、草坡鄉、銀杏鄉、三江鄉、耿達鄉)。其地古屬冉馬龍(公元前111年),以冉馬龍地置汶山郡,轄綿虒等5縣,綿虒為郡、縣舊址在今威州鎮薑維城。東漢曾改綿虒縣為綿虒道,西晉改綿虒縣為汶川縣。東晉後汶川郡僑遷都安(今都江堰市),廢綿虒縣。肖梁於綿虒縣地置汶川縣,西魏時省。北周天和三年(568年)複置汶川縣,縣治仍在薑維城,直到明代宣德年間過治寒水驛(今汶川縣綿虒鎮政府所在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於1952年遷汶川縣治於威州。1958年曾撤汶川縣與茂縣、理縣合並成立茂汶羌族自治縣。1963年複置。縣城威州四麵環山,堡子關雄踞雜穀腦河與岷江之間,有“三山雄秀,二水爭流”之譽。解放時城區不足0.02平方公裏,街道狹窄,經過幾十年的縣城建設,已成為有居民3萬餘人的川西北高原具有現代化氣息的新城。除縣級行政單位外,全縣有中央、省、州、縣屬企業288家,各類學校38所。縣城威州郵電交通方便,公共設施齊備,商貿市場繁榮,不僅為全縣政治、經濟、趣化、交通中心,也是阿壩州的門戶要地。
自漢代以來所設汶江、綿虒、汶山、汶川等建置皆以境內岷江得名,據《元和郡縣誌》載:汶川縣“因縣西汶水為名”。古“汶”、“岷”通用,故岷江亦讀作汶江。
2005年,全縣總人口106119人(其中農業人口66332人,占62.5%:非農業人口39787人,占37.5%)。
汶川縣是羌、藏、回、漢各族人民相交匯融合的地帶,有羌族35535人,占34%;藏族19743人,占18.6%;回族1377人,占1.3%;漢族48975人,占46%。是全國僅有的四個羌族聚居縣之一。羌族主要居住在縣北部的威州、綿虒地區;藏族多聚居在岷江以西地帶;漢族主要分布在南部漩口、映秀地區;其他民族散居各鄉鎮。
汶川縣氣候隨東南向西北地勢上升,呈比較完整的垂直氣候帶,可分為8個不同的自然氣候區,故有“十裏不同天”之說。但南濕(漩口、映秀地區)北旱(威州、綿虒地區)趨勢明顯,光、熱、水分布不均,利於發展農業的多種經營生產,為州內重要農區縣之一。在2000米以下地區,年均氣溫13.5℃(北部)一14.1℃(南部),無霜期247~269天,雨量528.71332.2毫米,日照1693.9~1042.2小時,適宜各類動植物生長。
根據上述的情況,常委會進行了認真研究,最後形成了以下幾樣決議。
一是立即指令K省武警總隊,迅速集結,組成500人的搶險隊,連夜奔赴四川。二是從5月13日開始,號召全省開展募捐活動。不論是全省幹部係統、黨員隊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趣化戰線,或是企業家、各類基金會征募的款項,全部集中在一起,一個口子對外。作為第一批,以K省省政府的名義先期給四川抗震救災指揮部支援5000萬元。三是由衛生廳組織精幹醫護人員100名,作為K省的第一批救護醫療隊,於5月13日奔赴四川。四是由民政廳組織、購買K省範圍內的救災物資,5000頂帳篷、10000箱礦泉水和10000箱方便麵,應於5月14日前送往四川。
王國慶說:“一方有難,八方支援。在汶川發生特大自然災害的麵前,我們應當積極行動,超前謀劃,盡我們K省的全力支援四川災區。各位,今天晚上,有些領導和部門的同誌們就不能休息了。拜托各位了!”
第二天,王國慶帶領省委一班人,集體學習了**中央的常委會精神。
新華社5月13日電5月12日晚,**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全麵部署當前抗震救災工作。
會議聽取了有關部門關於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縣等地地震災情的匯報。會議強調,災情就是命令,時間就是生命。災區各級黨委、政府和中央各有關部門一定要緊急行動起來,把抗震救災作為當前的首要任務,不怕困難,頑強奮戰,全力搶救傷員,切實保障災區人民群眾生命安全,盡最大努力把地震災害造成的損失減少到最低程度。
會議要求,要立即組織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民兵預備役和醫療衛生人員,盡快趕赴災區,全力搶救受傷人員。要千方百計向災區運送食品、飲用水、藥品和帳篷、防寒衣被等救災物資,確保災區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幹淨水喝、有臨時住處。要迅速組織力量,抓緊搶修受損的設施和設備,盡快恢複災區的通路、通電、通信和供水。要嚴密監測地震災情,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次生災害發生,同時要科學組織救災工作,防止造成新的傷亡。要切實做好穩定人心的工作,加強正麵輿論引導,對那些散布謠言、幹擾破壞抗震救災的行為,要堅決依法處理,確保社會大局穩定。
為加強對抗震救災工作的領導,中央決定成立抗震救災總指揮部,由**同誌任總指揮,李克強、回良玉同誌任副總指揮,全麵負責當前的抗震救災工作。
中央號召,災區各級黨組織和全體**員一定要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奮不顧身地投入到抗震救災第一線,急人民群眾之所急,解人民群眾之所難,把黨和政府的關懷送到每一個受災群眾中去。全國各地區各部門一定要大力發揚“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精神,萬眾一心、眾誌成城,迎難而上、百折不撓,共同奪取抗震救災鬥爭的勝利。
學習了中央的決定,王國慶心想,這一次,K省終於走在了中央的前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