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設計升遷之路
||體驗更多快樂讀書功能
,書最齊的小說就是小說網這天下午,胡風給吳天然打了一個電話,說讓天然在單位等等他,他要來見一見吳天然。小說網)
果然時間不大,胡風就興衝衝地來到了吳天然的辦公室。
胡風坐下來和吳天然閑聊了一會兒,就開口說道:“表哥,你是中組部的幹將,我想請你幫我設計設計。”
吳天然有些摸不著頭腦:“設計,設計什麽?”
胡風說:“我的仕途之路啊。”
吳天然說:“仕途之路是能設計出來的?誰有這個本事?我是不行。”
胡風說:“不就是個人生的規劃嘛,參謀參謀!”
接下來,胡風從公文包裏掏出來一遝材料,給吳天然介紹起來北京市的幹部使用情況來。這些情況,有些是吳天然知道的,有些吳天然還是頭一次聽說。
北京當下正在進行該市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局、處級官員公選,所涉及職位高達兩百多個。引人矚目的是,有三百多人競爭市發改委副主任一職。
而此前的四個月內,北京剛剛任免近四百名局、處級官員,這也是北京近兩年來最大規模的官員人事調整。不到半年,對於北京政壇來說,至少涉及幾千名官員或喜或悲。
集中調整官員和大規模公選,體現了首都發展定位對官員轉型的現實要求。在眼花繚亂的官員動向背後,一個由來已久的疑問是,中國官員的升遷之路到底遵循什麽樣的法則。
讓胡風感興趣的問題很多,主要有:一個官員如何從普通科員到官至省部,甚至更高一級?其中關鍵因素是什麽?哪些環節最重要?當下什麽樣的官員又較容易被納入培養程序?“經驗型”官員與“專業型”官員的優勢和劣勢何在?各自遵循什麽道路?機關官員與“地方諸侯”的升遷之路,又有何異同?
有記者曾對北京近400名官員的履曆進行了分析調查,並采訪了長期從事官員素質和能力研究,關注其成長規律的北京市委黨校專家。他們試圖通過勾勒出首都之地的官員升遷規律,以此作為地方官員成長的城市樣本,進而折射出中國官員的普遍升遷法則。
初始:什麽樣的人有優勢?
在有些專家看來,官員的成長主要受製於組織因素(組織部的幹部培養機製和幹部政策)、社會環境(比如文革時代和改革開放時代對官員的要求各異)和個人素質三方麵的因素。就個人因素而言,除了品德和能力的因素,年齡也是一個不能忽視的硬線。胡風對吳天然說:“此前北京曆次公選,副局級官員的年齡界限為45歲,但今年放寬至48歲。但無論如何,這仍是一個重要的條件。”
吳天然說:“從官員的履曆中可以看出,北京一個正廳局級官員(作為直轄市,北京的級別是省部級,各市屬委辦局正職和區縣黨政正職都是正廳局級)升至此級別時平均年齡大概在45歲左右,從一個普通科員成長為一位正廳局級官員,平均花費的時間是25年多一些。相比之下,你算是跑得很快了。你今年才36歲,已經是正廳了。比平均年齡節約了10年。”
胡風說:“表哥啊,那些能幹成大事的人,中間都有一些環節是跳過去的。你不是也從科級考的副處嗎?你還從副書記直接被提拔為縣委書記,還有,你從山陽市的副廳級組織部長又被提拔為中組部的司長,你跳的次數可比我多。基他人也一樣,作為佼佼者的正局級官員們,在這其中的25年中,大多在每個階段都能在合適的時間完成所需的跳躍——比如說,在從副處升正處的時間上要盡量縮短。”
吳天然想了想,的確是這樣。沒有一些跳躍,是很很難晉升到正廳級,或者是更高級別的。
按照幹部任用的規定,從普通科員升至副處大約需要12年左右。此後出現了一個分水嶺——能否以盡量短的時間完成副處到正處的升遷非常關鍵,因為,這往往意味著這個官員是否能在有條件升遷的情況下確保年齡不過線。通常,如果一個官員能在3—4年內由副處晉升為正處,那麽他由正處升為副局、正局的空間就較大,而如果由副處升正處的年限太長,那麽再進一步升遷時就可能遇到年齡的瓶頸。
顯然,在現行的“逐級提拔”製度體係內,“小步快跑”是升至較高級別的不二法門。有記者就根據公開資料統計,現任吉林省委書記的政壇新星孫政才就是從北京“小步快跑”脫穎而出的官員。他先後在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和順義區任職,僅用15年時間就完成了從副科到副部(北京市委常委、市委秘書長)的七級跨越。
當然,對於大多數北京官員而言,在仕途上需要更多的耐心。
但上述專家的研究表明,一個官員的仕途是否順暢,有一些初始的標準可以衡量。比如說:早參加工作,早入黨都是能晉升到高級別官員的有利條件之一。根據記者們所調查的樣本官員履曆中,升遷順暢的官員很多在20歲左右就已經參加工作,而且黨齡都頗長。而官員在起步階段,越是能夠在年輕的歲數而升至較高的級別,往後就越能區別同級而擁有年齡優勢,進而實現良性互動,進入“小步快跑”的“車道”。
此外,足夠的學曆也是必須的,胡風說,“與10年前相比,北京官員的知識水平和學曆層次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無論是先前獲得還是職後進修,現在北京市的局處級官員中,研究生以上學曆就占了一半以上,還有相當一部分博士研究生。不過,像我這個清華大學的差子生,這樣的文憑應該可以受用一輩子了。”
根據專家的提醒,胡風認為,官員在起步階段的特征是:機關有速度,基層有後勁。
一個北京官員如果具備上述條件,隻意味著初始優勢,對官員來說,此後的關鍵則是基層經驗。
尤其是擔任正職的官員,基層經驗幾乎是不可缺少的,而組織部門對官員綜合能力的培養亦越來越重視。北京市黨政主要領導幹部成長規律調研組所做的《領導幹部成長規律研究》的調查報告顯示,北京市官員自己認為的晉升最有效的幾種途徑是:進行基層鍛煉、增強個人修養、提高群眾威信、輪崗交流和爭取領導重視。基層鍛煉還排在增強個人修養和爭取領導重視之前。
而基層主要指的是位居區縣有機會負責“全麵工作”的官員。在北京的代表是鄉鎮的黨委書記。“區委書記很多都有過鄉鎮黨委書記的經曆。”胡風說,和基層官員相對應的,是各級委辦局這樣的機關官員。
由於工作性質迥異,委辦局官員和區縣官員也顯示出不同的特質。“一個官員在機關工作,隻要踏踏實實,在本係統升遷至處級幹部隻是早晚的事,隻要沒有大毛病。”胡風說,而區縣鄉鎮官員不一樣,“思路要開闊,要能解決複雜尖銳的黨政、財政和社會問題,包括能跑項目,跟上麵的職能部門要熟悉,還要有群眾基礎。”“年富力強”、業績突出的鄉鎮書記在升入區縣領導班子之前,往往會調任到少數重點鄉鎮任黨委書記,這通常是培養的征兆。“大鄉鎮經濟基礎好,場麵大,官員獲得鍛煉和提高的機會多。”胡風說。
而自鄉鎮調任區縣的委辦局,則可能是因為年齡偏大,“一些鄉鎮黨委書記歲數大了,會調任區局當正職。因為委辦局工作範圍清晰,規範性強,相對輕鬆。”胡風說,這既有充分使用他們的“成熟”之意,也不無尊重“養老”之意,日後多從職位上退休。但對市局的機關官員來說,調任區縣或委辦局,則通常是提拔“培養”。
雖然基層經驗頗為重要,但若僅以速度論,專家認為在從普通幹部升至正處官員的階段,市直委辦局的官員在升遷速度上較占優勢。因為區縣“僧多粥少”——官員眾多而職位相對少,而市屬委辦局的單位人數則相對少,但職位不少。不過也有特例,比如一些專業性過強的部門,係統外流動不多,官員相比而言難以很快升遷。而比較“普適性”的委辦局官員,則比專業部門更容易在崗位“流動”中升遷。
但機關的處級幹部,如果不補上基層經驗這一課,就不容易有上升的空間。有專家說,特別是官至副局級之後,擁有基層經驗的官員則會有更大的升職優勢。
胡風說:“表哥,我現在才發覺舅舅讓我到省擔任一個市長是多麽重要,這不僅是為我爭取政治資本,更主要的也是為我提供更大更多的鍛煉機會。有了山陽市長這個經曆,我再殺回北京,就大不一樣了。”
吳天然說:“那你就珍惜這次機會吧,多為山陽辦點好事、實事!”
胡風說:“這個你放心,我到山陽就是去辦好事的。”
吳天然說:“還有一個現象,不知道你注意沒有。就區縣來說,一個地方的官員穩定,往往地方經濟發展就快,本地官員也魚貫而起。而某些經濟、文化落後的地區,官員更容易攀比、計較,也就越發難以產生出心量大、眼光遠的官員,既然本地缺乏,就隻能從外地選派,這就減少了本地官員的升遷機會。相反,一些經濟、文化發達地區,前後任發展思路有效銜接,官員眼界開闊,優勢明顯,就可以為其他區域和部門輸出幹部,從而為本地官員升遷提供更多機會。”
胡風想了想說:“此話不假,真是這樣。有些地方就是出幹部,一批又一批。有些地方,鬥來鬥去,就是不出幹部。”
第519章 設計升遷之路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推薦小說
官場教父
小說。
支持修真世界請到首發站或書店購買官場教父VIP。閱讀精彩小說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