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空穀幽蘭
||體驗更多快樂讀書功能
,書最齊的小說就是小說網吳天然通過上次白鵬舉兄妹給他送玉器這件事,深感作為一名領導幹部,**與反**就在身邊。小說網)稍不留神,就可能鑄成大錯。不管別人怎樣,反正他吳天然總是在提醒自己,在自己的仕途上犯下別的錯誤可以原諒,但決不原諒自己去貪汙受賄。別的錯誤,比如在工作中出現了決策上的失誤,或者在自己的轄區裏出現了人力不可打抗拒的災害等。這一些,他都可以原諒自己。但是像貪汙受賄這種低級錯誤,是絕對不能被原諒的。
在幹部調整前,吳天然首先去了一趟陝西。在那裏忙了幾天後,他一個人獨自跑到了終南山轉了兩天。這些天吳天然的心裏頗不平靜,他需要找一塊淨地來平息一下自己胸中的塊壘。
西安市南邊的終南山,就是上文“終南捷徑”的發源地。吳天然來到這裏,感覺終南山的確是一個隱居修身的好地方。可惜他已經進入了仕途,身上背負著很多責任。否則,他真的想在這裏建一個茅屋,清清靜靜地住上一段。
出乎吳天然意料,就是眼下,在終南山這個地方,仍有數千位隱士在些隱居。
在山中,吳天然還認識了一位外國朋友——比爾?波特。這位美國朋友還送給了吳天然一本自己寫的書——《空穀幽蘭》。
比爾?波特,美國當代作家、翻譯家和著名漢學家。他把中國古代大量的佛教典籍翻譯成英文,在歐美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他曾經以“赤鬆”的筆名翻譯出版《寒山詩集》《石屋山居詩集》《菩提達摩禪法》等英文著作。從1972年起,他生活在中國台灣和香港地區,經常在中國大陸旅行,寫了大量介紹中國風土人文的作品,《空穀幽蘭》是其中最著名的一本,它在歐美各國掀起了一股學習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潮。
20多年來,他一直保持著每兩三年到西安來一次的頻率,來看望他的朋友。這位美國漢學家的朋友居住在終南山的茅棚內,他們居住的茅棚內沒有沙發,沒有空調,更沒有佳肴或者美酒,他們吃野菜、喝泉水,觀日落,聽鳥鳴,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他們是居住在終南山內的隱士。
幾千年來,中國的隱士傳統尚在延續,終南山為隱士們默默地保守這一秘密,就連居住在西安的人,雖近在咫尺,卻並不知曉。直到十多年前,這位美國漢學家的作品《空穀幽蘭》的問世,終南山中隱居著數千位隱士的秘密才廣為人知。
“有的人什麽都不想要,而隻想過一種簡單的生活:在雲中,在鬆下,在塵廛外,靠著月光、芋頭過活。除了山之外,他們所需不多:一些泥土,幾把茅草,一塊瓜田,數株茶樹,一籬菊花,風雨晦冥之時的片刻小憩。他們都很清貧,但是他們的微笑,使我們覺得自己遇見了中國最幸福、最有智慧的人。”
比爾?波特說:我很喜歡終南山的隱士們,他們是最好的人,很善良,很快樂,如果世界多一些這樣的人,世界會很美麗。
吳天然:這本書記是20年前寫的,二十多年來,您在書中描寫的修行者的生活方式,這些年來有沒有一些改變?
比爾:嗬嗬,我剛剛從西安回來。這二十多年來,我每隔兩三年就要去看望他們,他們沒有電話,不能上網,我們隻能通過這樣的方式聯係,出山後,我們就沒有聯係了。當然,我第一次到終南山時認識的朋友留下的已經不多了,其間不斷有新朋友進山,有老朋友出山。他們的生活基本還和一千年前一樣,喝泉水,吃簡單的食物,住茅棚,和喜歡的人交流。
吳天然:您當初是怎麽知道終南山居住有隱士?
比爾:我喜歡中國文化,以前翻譯中國古代隱士寫的詩,我一直想知道還有這樣住在茅棚、山洞裏修行的人嗎?一次,我去北京,見到了佛教協會的一位負責人,我問他是否還有這樣的修行人,他說終南山還是有,所以我來到西安,去終南山尋找他們。開始的時候,我走到第一個山溝裏,隻用了兩個小時就找到一些茅棚,住在這裏的隱士會告訴你,在哪個山穀裏有別的隱士,他們之間有一些來往,不管是道教還是佛教。
也不是每座山裏都有隱士,因為中國人修行有兩三千年的曆史,道教、佛教、儒教都有修行傳統,一般來說,他們願意在山裏修行,但是不會隨便找一座山去修行,修行有修行的傳統,隱士們不會隨便在一般的山裏蓋茅棚。
吳天然:那終南山的隱士傳統是否就說明,這座山與眾不同?
比爾:終南山離西安很近,修行的人和城市的人很容易來往,比如詩人、書法家。古時候,皇帝也會去山裏找他們幫忙。修行人隻需要幾個小時,就能很方便地到城裏。如果一座山裏以前沒有隱士,那麽現在也不會有。其他地方一些山裏也有隱士,比如成都的青城山。修行並不一定要在山裏,其實修行人是要一個安靜的環境,現在社會很發達,山裏麵也不像以前那樣安靜了,山以後說不定也不是修行人的好地方,或許,以後的隱士會在普通鄉下,比如陝北的黃土高原上。
吳天然:中國有句話這樣說,“小隱於山,中隱於市,大隱於朝”,另外,有些人認為進山隱居的行為還是“終南捷徑”的觀念的延續,“進山”還是為了“出山”,這種理解對嗎?您是如何理解他們的?
比爾:對,終南捷徑。不隻是現在,以前也是這樣的。進山隱居的人分為兩種,一種是二十幾歲進山。隱士的傳統,就像外國的研究所一樣,這類隱士是“宗教修行博士”,他們必須在山裏去讀,進山之前,他們必須先讀大學,在寺廟等地方,成為宗教法師,就好比大學生讀完本科畢業了,但在宗教上,讀博士必須到山裏,這是第一種人。也有第二種人,這些人進山的時候年齡可能已經比較大,他們已經把社會上的責任做好了,已經結婚,有了孩子,並且孩子已經長大,事業有成,是成功的人、有錢的人,這樣的人進山比較晚,目的是讓生命滿足一些。但是,他們的小孩如果還沒有長大,家庭還沒有照顧好的時候,他們是不好拋棄家庭來隱居的。
第一種人在山裏不是永遠讀博士,讀夠“博士”的時候,就可以下山了,也就是他們自己感覺修行完成了,當然,他們如果喜歡在山裏,還會繼續隱居下去,想出山就會回到社會上。有一個隱士告訴我,他是看破紅塵的人,他可能永遠不會下山,當然,隱士中間有一些很了不起的人,就會有山外的人來叫他們去當老師。
很多人他們更喜歡當隱士,就繼續修行,他們喜歡回到社會,就下山。他們有時候為了生計,需要掙錢買食物,也會當老師。如果有的人為了讓別人知道他在修行而進山,那很狡猾,終南捷徑的說法還是有道理,因為社會上的人知道他在修行,覺得很了不起,可能會請他下山,但他的修行,過不了一個冬天,在山裏麵過一個冬天,就知道誰是真的隱士了,山裏的冬天非常寒冷、非常艱苦。當然,有錢的老板會給自己蓋一座漂亮的茅棚,裏麵有很多東西,可以取暖,但這不是修行。現在是夏天,住茅棚當然可以,冬天住茅棚就不一樣了。有的人在山裏,不一定是在修行。但這些走“終南捷徑”的修行者,在山裏有比較好的影響。我接觸到的隱士,很少是作秀的,隻有大約5%的人不是真的修行。
吳天然:在您的眼裏,過怎樣的日子才算是修行?
比爾:不一定是要過苦日子,而是不要過複雜的日子,隻需要有最基本的生活,當然很辛苦,但是修行的人不會覺得,他們覺得那樣的生活很滿足,隻要有衣服穿,下雨的時候不會淋濕。普通人在社會,需要的東西很多,修行人是把條件降到很低,不需要吃得很好,隻要肚子填飽就可以。外麵的人受不了這樣的生活,但我認識的終南山隱士都是快樂的人,不論佛教的道教的,男的女的,都很快樂。但大部分修行的人是在城市裏,隻有很少人在山裏。
吳天然:我們怎麽來認出居住在城市的修行者?
比爾:每次,當你遇到一個好人,他(她)就是一個修行者,不一定是要做出修行的樣子,隻要在心裏想當好人的人,就是修行的人,修行的目的就是為了把心裏的自己打開,這是宗教的目的。我們的生命裏麵,大概有一段的時間會要求自己去修行,去做好人,我們都要當修行者,可能是幾天,幾個禮拜,幾個月,這不一定在山裏,可以在自己的公寓。
吳天然:從古代到現代,隱士群體作為社會的一部分存在,您覺得隱居群體對社會文明和思想的發展是起什麽作用?他們是否在某種意義上成為社會的“思考者”?您可否從一個西方人的角度,談談隱士傳統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比爾:這種隱士傳統,會幫助社會發展為一個道德社會,但不是有錢社會,他們的修行是過樸素的生活,從樸素的生活中得到快樂。現在的社會有很多毛病,不隻是中國社會,還有美國,社會太複雜,很多人為了錢、地位、名利,做一些不道德的事情,這樣的隱士傳統給社會很多幫助,告訴大家在社會上的一些行為不一定是對的。但他們不是說大家都要到山裏來,而是提醒大家都要做好人,他們幫助社會往這個方向發展,但他們可能對經濟發展沒有興趣,他們認為人的心靈建設最重要,道德發展最重要,他們不會問津經濟,他們不在乎錢,隻管人的心理。
吳天然:可是,中國的隱士傳統多年來已經被社會上的人淡忘了,很多人並不知道有這些隱士在山裏,那他們怎樣才能影響到山外,怎樣才能對社會的道德發展有幫助?
比爾:現在你在家裏喝的水從哪裏來?是從山裏流下來的,沒有山上的泉水你會口渴。所以,這樣的修行者,就像泉水一樣,他們的影響會延伸到城市裏,他們也會回到城市裏,但他們不會去故意影響別人,如果有了那樣的目的,就不是真的修行,他們隻是在此修行,影響就會像泉水那樣流入城市。
吳天然:可能大多數人,都是看了您的書之後才知道終南山有隱士的吧。
比爾:即使我沒有寫這本書,你和朋友爬山也會碰到隱士。寫這本書的時候,大家以為隱士的傳統已經沒有了,如果沒有這本書,大家隻是不會那麽早知道,但早晚會知道。他們是中國社會重要的一部分,中國社會一直有這個傳統,他們不是故意影響別人,但是影響隻是早晚的問題。而且,你也不知道社會的哪一方麵會受到影響,隱士們不要廣告。如果你有緣分碰到修行人,你會把他們生活的傳統告訴大家,我現在告訴你,這種影響是秘密的,不容易感覺到的,但你會有反應,最後還會影響到別人。
吳天然:在國外也有一個著名的隱士,梭羅,他在森林隱居後寫了《瓦爾登湖》,影響非常大,您覺得他和中國的隱士有什麽區別?
比爾:梭羅並不是隱士,也不是修行人。他是不想見到別人才去隱居,不是為了修行。國外的隱士都是這樣,是不願見到別人,和中國的完全不同,他們會在隱居時做很多研究、很多考慮,這也算是一種修行吧。他影響很大,未必是好事。你想,外國人看梭羅的《瓦爾登湖》,他們不知道隱士是有傳統的,要做隱士必須先讀“大學”,才能進山讀“博士”,梭羅隱居,是為了要讀博士,其他人不知道這個規矩,以為每個人都可以去讀“博士”,以為隻要住在森林就行了,這種影響很容易騙人去修行,其實不可以,要讀博士先要和師傅學修行的方法,中國的隱士是先有修行,然後去山裏讀博士,特別要說的是,中國修行人在山裏,心裏知道他們為什麽修行,是為了大家,不是為了自己,但外國人都是為了自己。
吳天然:你覺得西安這座城市的文化是否受到了終南山的影響?
比爾:如果西安沒有終南山,會完全不一樣,是終南山在保護西安,從古代到現在,西安都是一個大城市,唐代它是世界最大的城市,但一個城市隻是城市,人會生活得很累,如果每個城市都像西安一樣,有一座山在旁邊,在郊區有一個地方可以去把眼睛展開,那麽,這個城市不會疲勞。終南山給西安這樣一個感覺,在西安很累,可以去終南山,所以,在西安,會很快樂。
吳天然:您對隱士這麽了解,不知道您是不是也曾像隱士那樣的生活,深居簡出?
比爾:1970年代,有一段時間,我在台灣的山上,或者住在廟裏,或者住在山裏農夫的家,但我也要下山,每禮拜下山三次教英文課,每次兩個小時,我可以賺夠吃飯的錢,當然,我也可以上20小時的課,但我發現,我的生命不是為了錢,我不願意把自己的時間賣掉,我要留時間給自己喝茶、看書、練書法、走路、打太極拳。每天給自己留一些時間,這是最快樂的事。雖然那不是很了不起的生活,隻是很簡單,很樸素的生活。
吳天然覺得,這次上終南山收獲很大。特別是和比爾對話,讓他更深地理解了人生。是啊,當官也好,掙錢也罷,不管人生如何變幻,作為一個人,都應當保持一顆樸素的心。
第490章 空穀幽蘭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推薦小說
官場教父
小說。
支持修真世界請到首發站或書店購買官場教父VIP。閱讀精彩小說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