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千裏走單騎(3)二更到

||體驗更多快樂讀書功能

,書最齊的小說就是小說網3月18日——龍門石窟——在晨光熹微中,我慢步在伊河兩岸,穿行在這小小的峽穀中。小說網右手的石窟造像各抱地勢,綿延了大約有一公裏的樣子,最早的古陽洞距今已經有1500多年了,其精巧富麗仍熠熠生輝。

在這裏我主要參觀了兩處石窟。一個是奉先寺,一個是萬佛洞。

奉先寺是龍門石窟規模最大、藝術最為精湛的一組摩崖型群雕,因為它隸屬於當時的皇家寺院奉先寺而俗稱“奉先寺”。此窟建開鑿於唐高宗初,鹹享三年(公元672年)皇後武則天讚助脂粉錢兩萬貫,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功畢,長寬各30餘米,洞中佛像明顯體現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麵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圓滿、安詳、溫存、親切,極為動人。主佛蓮座北側的題記稱之為“大盧舍那像龕”,這裏共有九軀大像,中間主佛為盧舍那大佛,為釋迦牟尼的報身佛,據佛經說,盧舍那意即光明遍照。

這座佛像通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達1.9米,佛像麵部豐滿圓潤,頭頂為波狀形的發紋,雙眉彎如新月,附著一雙秀目,微微凝視著下方。高直的鼻梁,小小的嘴巴,露出祥和的笑意。雙耳長且略向下垂,下頦圓而略向前突。圓融和諧,安祥自在,身著通肩式袈裟,衣紋簡樸無華,一圈圈同心圓式的衣紋,把頭像烘托的異常鮮明而聖潔。整尊佛像,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令人敬而不懼。有人評論說,在塑造這尊佛像時,把高尚的情*、豐富的感情、開闊的胸懷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

飽經滄桑、老成持重的大弟子迦葉,溫順聰慧的小弟子阿難,表情矜持、雍容華貴的菩薩,英武雄健的天王,咄咄*人的力士與主佛盧舍那一起構成了一組極富情態質感的美術群體形象。

奉先寺大型藝術群雕以其宏大的規模、精湛的雕刻高踞於中國石刻藝術的巔峰,成為中國石刻藝術的典範之作,也成為唐朝這一偉大時代的象征。

我在這裏花了一塊錢照了一張照片,在攤主提供的空白信封上寫下了我的通信地址,說是一周內就可以收到了。

萬佛洞因洞內南北兩側雕有整齊排列的一萬五千尊小佛而得名。洞窟呈前後室結構,前室造二力士、二獅子,後室造一佛二弟子二菩薩二天王,是龍門石窟造像組合最完整的洞窟。窟頂有一朵精美的蓮花,環繞蓮花周圍的為一則碑刻題記:“大唐永隆元年十一月三十日成,大監姚神表,內道場運禪師,一萬五千尊像一龕”。它說明了該洞窟是在宮中二品女官姚神表和內道場智運禪師的主持下開鑿的,完工於唐高宗永隆元年即公元680年。

洞內主佛為阿彌陀佛,端坐於雙層蓮花座上,麵相豐滿圓潤,兩肩寬厚,簡潔流暢的衣紋運用了唐代渾圓刀的雕刻手法。主佛施“無畏印”,表示在天地之間無所畏懼,唯我獨尊。

主佛端坐在蓮花寶座上,在束腰部位雕刻了四位金剛力士,那奮力向上的雄姿與主佛的沉穩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也更加襯托出主佛的安詳。

主佛背後還有五十二朵蓮花,每朵蓮花上都端坐有一位供養菩薩,她們或坐或側,或手持蓮花,或竊竊私語,神情各異,像是不同少女的群體像。五十二代表著菩薩從開始修行到最後成佛的階位,即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

在洞內南北兩壁整齊地刻有一萬五千尊小佛像,每尊隻有四厘米高。在南北兩壁的壁基上各刻有六位伎樂人,舞伎在悠揚的樂曲聲中翩翩起舞,體態輕盈,婀娜多姿。

漸漸地,遊人多了起來,還有不少高鼻藍眼的老外。老外們大都背著又粗又長的背包,有的人還穿著短褲。他們很少說話,大步流星地走著。一個禿頭老外,手握放大鏡,在造像前仔細地察看著,還不時地在本子上寫著畫著,有時候,他竟然會拿大鼻子在佛像的身上嗅來嗅去,好像有特異功能似的。這龍門石窟是我國的三大石窟之一,可惜有許多造像已被破壞,有的佛頭被割去,有的石壁上的佛像被挖走,聽說有不少已輾轉到了國外的博物館,成了那裏的鎮館之寶。

這龍門石窟和我上次參觀的麥積山石窟大不相同。那次我和周一菲同遊麥積山,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那裏是獨獨一座山峰,石窟狀如蜂巢。這裏的石窟則沿河而建,綿延逶迤。麥積山的石窟中多是泥塑,這裏的則純是石雕。

瀏覽過精美的石雕後,我從小橋上慢步走過伊河,便來到了另一處風景點,即香山寺。

香山寺與龍門石窟西山窟區一衣帶水,隔河相望,與龍門石窟東山窟區和白園一脈相連,並肩鄰立。

香山因盛產香葛而得名。香山寺微始建於北魏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唐垂拱三年(公元687年),印度來華高僧地婆訶羅(日照)葬於此,為安置其遺身重建佛寺。天授元年(公元690年),武則天在洛陽稱帝,建立武周王朝,梁王武三思奏請,敕名“香山寺”,並重修該寺。武則天常駕親遊幸,禦香山寺中石樓坐朝,並留下了“香山賦詩奪錦袍”的佳話。

唐大和六年(公元832年),河南尹白居易捐資六七十萬貫,重修香山寺,並撰《修香山寺記》,寺名大振,這篇文章開篇第一句即是對香山寺的推崇“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龍門十寺,觀遊之勝,香山首焉”,白居易自號“香山居士”與如滿和尚等人結成“香山九老會”吟詠於該寺的堂上林下,會昌六年(公元846年)白居易去世,遺命葬於香山寺如滿大師塔側。

宋金時期香山寺猶存,元末廢棄,清康熙年間重修,乾隆皇帝曾巡幸香山寺,稱頌“龍門凡十寺,第一數香山”,這句詩摘自他當時所作的詩《香山寺二首》,被鐫刻在石碑之上,位於香山寺的乾隆禦碑亭就矗立著這塊石碑,已有兩百多年了,清末民國初年,香山寺又漸荒蕪了,1936年香山寺進行重新修建後,為蔣介石慶祝五十壽辰而在寺內建一幢兩層小樓。蔣介石和宋美齡多次在此避暑,這幢小樓位於香山寺內東南側,被稱為“蔣宋別墅”。

香山寺自創建至今已有1400多年了,有著極其深厚的文化內涵。

第205章 千裏走單騎(3)二更到

溫馨提示:方向鍵左右(← →)前後翻頁,上下(↑ ↓)上下滾用, 回車鍵:返回列表

推薦小說

官場教父

小說。

支持修真世界請到首發站或書店購買官場教父VIP。閱讀精彩小說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