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易無邊 慧行天下 61大壯及小人之詭道論

61大壯及小人之詭道論(2010年1月30日星期六)

但凡涉及到實力與勢力之間的轉化,或者說是涉及到此一卦向彼一卦轉化時,就必須拿出方圓圖來比劃,而一旦拿出方圓圖來比劃,這事理就更攪纏不清了。

上一章我們說了?卦,?與頤有異曲同工之妙,此話怎講?頤當然是轉化實力,?也是轉化實力,而不同的是頤是轉化自己內部的實力,而?是轉化自己外部的實力。所以頤之轉化可以光明正大地進行,而?之轉化,則需要悄悄地進行。

我們知道鹹卦是尋找一個盟友,恒卦是堅守一種理念,而?卦則是悄悄地消化自己身邊的力量。就是將先前的那盟友消化成自己的勢力。所以?要做的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工作,是必須忍耐的一種寂寞。

?是由上往下一點點地消化對方,而大壯則是?在消化對手的過程中出現的一種狀態。?的目標是將對手徹底地消化掉,這樣就達到了中孚的至強狀態。但?在消化對手的過程中還可能產生一種失誤,那就是大過。如果?所做的事被察覺或者是反過來被對手消化掉,則?就變成了大過狀態。

所以大壯是?在向中孚轉化過程中的一個中間狀態,而?同樣也是頤卦向中孚轉化過程中的一個中間狀態。下經的每一卦他的目的幾乎都是向著中孚的方向轉化的,所以我們幹脆就拋開了方圓圖來看大壯。

大壯之壯,表現為父偕子征。當然這所謂的征也是勢力在轉化過程中的一種策略,勢力照正常方式轉化不動的時候,就會尋求新的矛盾刺激點,比如戰爭。而戰爭無疑是一個相當不錯的選擇,在對外戰爭的過程中,勢力可以使用非常規的方式來更加徹底地將對方(可能是自己的盟友)的實力給消化掉。所以大壯的表麵是父偕子征,其中其最底層的含義依然是轉化盟友的實力,從而向中孚進展。

一個強大的勢力是不需要盟友的,所有的盟友隻是勢力未達到至強之前的過渡。係統必須集合所有的力量形成一個統一的實力而不應當過於的分散。所以一勢力一旦強大起來,他首先要做的就是消化掉自己的盟友,從而形成真正的天下一家。這其實就是係統在勢力上走向統一的一個過程。勢力之所以結盟是因為各自都正在小弱之時需要相互扶持、相互保護,而勢力一旦強大起來,則必須通過各種方式統一成一個更強大的勢力。這是係統所必然,就是說,一切的盟友最後都必然地會走向對手的關係。

以上文字,可以算作大壯的前傳。

下麵我們來說大壯。

大壯之父子便是無妄處之父子,想當年父偕子行時,父親正值壯年,兒子還略顯青澀。而如今,父親已年近花甲,兒子則正值英年,所以大壯之狀,從父親為代表的智力上來說已經達到了一個高度,從兒子為代表的實力上來說也已經達到了一個高度,所以從係統為代表的勢力上來說就已經達到了一個高度。這時候係統已經有了足夠的實力和能力去兼並和臣服別的部落了。

一方麵,一個強大的部落會很容易吸引另一個強大的部落的加入,這是萬物不變的婚媾原則。兩種力量的結合會讓係統變得更加的強大,而且大壯之壯所采用的主要的也就是這種依靠自身的吸引力讓對方自動前來。

另一方麵,強大是必須的。君子示弱,小人逞強,但這並不意味著君子就不強大,而是君子更加地強大。所以對於某些跳梁小醜之類,君子是犯不著理他們的,這就需要有這麽幾個小人去逞強,去治一治那些小醜,對這一點要有清醒的認識。所以君子有君子之風,小人有小人之用。

最後就是,大壯之壯是全麵的均衡的發展,是父親為代表的智力與兒子為代表的實力,與父親、兒子共同代表的係統都達到了一定的高度的均衡發展。而且大壯之壯,壯的是係統,在實力上是兒子,在智力上是父親,是以父親、兒子為代表的君子,而不是小人。小人的唯一用途就是當小醜出現時,可以藉由他們來逞一逞,教訓一下那些小人,而這些事總不該由君子去做吧!

那麽我們就應該說一說什麽是“小人”。小人我們指的就是可以有藉口,有台階的人。比如做錯了一件事,他有藉口“我年輕”。所以“年輕”就是一個很好的藉口。比如打了那個跳梁的小醜,他有藉口“考慮不周”。所以“考慮不周”就是一個很好的藉口。而諸如此類的藉口在君子那裏就全都是不應當成立的,因為君子不應當“年輕”,也不應當做出“考慮不周”的事。所以能夠說出藉口並且這些藉口在大家看來還是正常成立的人,就可以算做小人。老子說的“大智若愚”就是名為君子,卻暗地裏裝作小人,從而可以藉由各種理由作“錯事”,而且還錯的很光明正大。可見,這類小人是必須的,真沒有裝也得裝出幾個來。

再就是真真正正的小人,這類人不用裝就足夠小了,是普通的小人,不在生之易的討論之列。

所以,大壯本身所言明的道理固然是重要的,但大壯中所涉及到的這種小人邏輯卻是更為實用的。有些事情身為禮儀之邦的君子無論如何是做不出的,但身為禮儀之邦的小人就不會有任何顧忌,就可以氣不忿而做出種種衝動的行為。因為畢竟事情總得有人去做,這才是最重要、最實在的。那種事,君子是不應做的,那有損於我們的君子之風,但由小人去做就好辦多了,大家頂多罵他句“小人”,可他原本就是個“小人”啊。而說不定就是諸位君子把“小人”兩個字往臉上一帖,就做出來一番事來,並且還振振有詞、理由多多。小人總是有理由的,而君子總是沒有理由的。小人總是可以做錯事的,而君子總是不可以做錯事的。所以君子以治國,小人以行事,君子與小人的邏輯是直到大壯才略略言明的。足見在大壯之前,小人是沒有用武之地的,而大壯之後,易經就真正開始出現了小人之道即所謂詭道。詭之為道,說的就是小人的邏輯,當然非君子不足以馭小人,非君子不足以謀詭道。詭之道本不足以為道。但小人之為小人若不給他一件事幹,他就會給係統帶來混亂。詭道恰恰就是專門為小人分化出的一個新的子係統,君子之道,安天下人民之心,同樣也安天下小人之心。大壯之後,小人也就有了用武之地,所謂各安其事,各行其道,當然也包括小人這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