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果然一談到錢人群中立刻就有些家夥的表情變得不自然了,在他們低聲討論的時候漸漸地哭窮聲就變成主流了。
李富貴急忙站出來改變話題“其實兄弟我今天所說的話若是讓朝廷知道那可是掉腦袋的事,若不是真的到了危急關頭我是決不會說的,我這樣推心置腹大家也就不用裝了,確實各家有各家的難處,可是現在是非常時期,還請大家克服一下困難,不如在這裏我們先約個兩年之期,若是兩年後形勢好轉我自然不會再幹涉大家收租。”
經過大半夜的討論,李富貴終於和地主們達成協議:凡是有人參加李富貴軍隊的家庭都減租到兩成,而一般的佃戶減一成租。
接下來李富貴自然不會放棄這個宣傳自己的機會,發動了很多人來開展這場減租減息運動。這場轟轟烈烈的運動確實收到了不錯的效果,不過還是有不少地主在觀望,對於這點李富貴倒不著急,等到太平軍打到南京的時候看看到底是誰著急。
不久消息傳來,兩江總督陸建瀛在湖北吃了敗仗孤身一人逃回來了,太平軍水陸兼程,沿江東下,連克九江、安慶。這個時候楊文定又來了一封催兵文書,同時同意了給新軍配一個洋指揮的要求,與公文一起來的還有一封語氣哀婉的私信,其中幾乎是懇求李富貴早日發兵,並且說有人彈劾李富貴胡言亂語、攪亂民心,完全是自己看在兩人交情的份上幫李富貴把這件事給壓了下去。李富貴看完信心裏暗罵:是哪個王八蛋這麽快就把自己的話傳到巡撫那裏去了,要是讓自己知道是誰直接就把他抓來宰了,反正現在兵荒馬亂。不過這封信寫得倒是很有趣,他幹嗎不寫‘看在黨國的份上,拉兄弟一把吧’。現在兵是必須派了,自己已經給楊文定準備了三千老弱殘兵,明天就派他們到南京去吧。
目送著這隻自己所見過的士氣和軍容雙最差的軍隊離開,李富貴心裏不覺有點奇怪:自己剛剛把三千人送上了斷頭台,可是心裏不但一點愧疚都沒有,反而有一絲得意。還有自己上次槍殺一個無辜的士兵,自己什麽時候變得這麽冷血?可好像又不是冷血,自己每次想到教堂裏的那些孩子總是會覺得心痛。仔細想想,好像自己從來就沒有把這些家夥當人看,三千個士兵就好像是在戰略遊戲中頭上頂著“三千”這個數字的一個軍隊標誌,而被自己打死的那個倒黴鬼則更像RPG遊戲裏的NPC,為什麽會這樣呢?大概是他們太像曆史書裏的人物,讓李富貴覺得很不真實,一看到他們就想到既然這些人在一百年前就死了,那現在他們早死一點又有什麽關係。而另一些人李富貴從見到他們的第一眼起就覺得他們是活生生的人,雖然李富貴也會算計他們,可算計的同時又覺得深深的愧疚,有時還安慰自己說將來一定要給這些人補償。
收回自己的遐想,李富貴又把思緒放到現在的事情上來,既然巡撫大人已經同意自己的人事安排,那人選的問題就要加緊了,這個張*辦事怎麽這麽磨蹭。就在這時手下來報:上還派了幾個人帶了個洋鬼子過來。沒想到這個阿三居然是曹操的後代,剛一想到他他就到了。
打量著這個阿三李富貴不絕在心裏喝了一聲彩,張*還是很會辦事的,這個阿三的身材算得上魁梧,硬朗的麵孔配上黝黑的皮膚,再加上一把絡腮胡子,還真有一副將軍的樣子。
“你叫什麽名字?”
“阿卜杜拉.伊普拉新.辛格……”
“慢一點,慢一點,先告訴我你的名字有多長。”
“大約要念上一分鍾。”
“算了,我叫你阿三沒意見吧。”
“如您所願。”
“你知道到我這裏都要幹什麽嗎?”
“我是來伺候大人的。”
“除了伺候我還有件事要你做,你以後隻要聽到我對你說‘將軍大人’你就不要再對任何人表示謙恭的神態也不要再說英語,而是說你們家鄉的土話,態度也要表現得更強硬一些,我也會用一些你聽不懂的話跟你交談,你隻管裝作聽懂了,等聽到我說‘結束表演’你就恢複原狀,懂了嗎?還有你要把這身傳統服裝換掉,我叫人給你弄一套西式軍服。”
“如您所願。”
軍中那些人看到李富貴用一個洋人做仆人對他的敬畏之心又加重了一分,他們都不知道那個仆人的真實身份是他們這支部隊的總指揮。接下來李富貴對阿三的仆人身份也很感滿意,除了做事很細心之外,他還沏的一手好紅茶,在李富貴看來恐怕不比尤裏安差,甩餅弄得也挺好吃的,隻是咖喱味太重,常吃恐怕就不行了。
接下來的日子仍然是壞消息不斷,太平軍攻克蕪湖兵鋒直指江蘇,所有上層的人物都惶惶不可終日,而這個時候李富貴卻還是該幹什麽幹什麽,開春了還把士兵派下去幫助老鄉插秧。終於南京被攻占的消息傳來,總督大人被李富貴一語說中,在南京城送了命,現在不但上麵再催他,連下麵的人也開始詢問什麽時候出兵。每次李富貴都以新兵尚未練成為借口推托,其實李富貴這段時間一直在擔心一件事,就是他知道太平天國定都南京後很快就派兵北伐,可是他不知道這支北伐軍所走的路線,萬一林鳳祥、李開芳要帶兵從自己這裏過那該怎麽辦?打?開玩笑,人家用兩萬人從南京打到天津,這可是不世的名將,又是剛剛啟程士氣正盛,而自己羽翼未豐又是初上戰場,真的開打那不是找死嗎。逃?自己好容易在這裏打開一片局麵,軍工業也走上了正軌,怎麽能輕言放棄。隻好先加緊情報工作,真的要來也好有個準備。李富貴的情報工作除了派出探子之外,還聽從本地鄉紳的建議派人到南麵拉攏一些小地主和富農,形成一個情報網,隻要有風吹草動立刻就傳遞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