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最初的三大件是指三種神器——八咫鏡、八尺瓊曲玉、草體劍。這鏡、玉、劍,大約在七世紀被定位天皇的象征,從此便享有盛名。每當新天皇即位,立即接受這三件寶物,作為天皇護身之物,始終置於天皇身邊。

據說天皇的這種做法,是接受了中國皇帝傳國璽的影響。中國古代,璽和玉是皇帝權利的象征。日本天皇效仿中國的皇帝,視鏡、劍、玉三件寶物為神聖之物,供奉於宮中,因而稱其為“三種神器”,而後又賦予宗教、政治、權威的色彩。天皇死後也將三種神器作為殉葬品埋入墳墓,欲使靈魂也能國天皇生前的享樂生活。正因為有這段曆史,所以後人才能在出土文物中發現它。三種神器都有不尋常的經曆。

八咫鏡:八咫有大或美的意思。八咫鏡起源於中國的水鏡,又稱“鑒”。就是在一個金屬盆中放上水,用以照麵。後來逐漸發展成銅鏡,背麵繪刻有鬆竹梅、龜鶴等吉祥圖案。在彌生時代,鏡子從中國傳入日本。當時日本人視鏡子為神聖物品,掛於胸前作為避邪用具。之後鏡子種類增多,其中的八咫鏡作為天照大神的禦靈,祭在日本神社之祖伊勢神宮內。鏡子在日本民俗中占有相當的地位。日本人認為鏡子照物照人本身就說明它具有神秘性和魔力,所以有關鏡子的信仰和傳說很多。說它可引來吉祥,映照出人心,可暴露惡魔的本質,預見生死吉凶。由此,日本至今有人認為鏡子被破碎是不祥之兆,不能跨越鏡子,非吉慶場合要把鏡子遮蓋起來等等。

八尺瓊曲玉:也寫作“八阪瓊勾玉”。八尺有兩種解釋,一是“大”的意思,二是指串起曲玉的繩較長。八尺瓊曲玉是日本獨創的祭器和裝飾品,形如英文字母C,上方挖一小洞,便於用繩子串起來。八尺瓊曲玉在繩文、彌生時代出現,古墳時代最為盛行。最初並非玉石做成,當時以動物、野豬的牙齒作材料,後來使用金、石、玉,其中硬質玉如瑪瑙、水晶最為理想。可將一兩個名貴材料製作的曲玉為主體,配以圓形、管狀曲玉串接起來,可作項鏈或服裝、衣領等的裝飾品。在日文中“玉”與靈魂的“靈”發音一樣,因此視八尺瓊曲玉為珍貴物品,並列入三種神器之一。

草體劍:素戔鳴尊。須佐之男命治服了八岐大蛇,並從大蛇尾巴上獲得的寶劍。傳說隻要有八岐大蛇,其上空必有雲彩飄浮,因此最初稱寶劍為“天叢雲劍”。據《日本書記》記載,素戔鳴尊.須佐之男命將劍奉獻天神,天孫降臨之際傳給天皇。以後,崇神天皇製作了仿造品,將真品與八咫鏡一起轉移至笠縫邑。垂仁天皇又移至伊勢神宮。景行天皇時代,日本武尊.倭建命東征時,路過伊勢,倭姬命將天叢雲劍授予他。在駿河遇賊徒火攻。日本武尊.倭建命使用此劍斬斷草體而解圍,從此又稱該劍為草體劍。歸途中,日本武尊.倭建命在尾張把劍寄放在宮簀媛後,與世長辭。後人將劍祭在名古屋市熱田神宮。劍為日本刀的一種,由於日本刀的特殊冶煉、製造工藝,使其具有鋒利、不折、不彎等特點,從而聞名遐邇,被稱為寶刀。草體劍因為那段傳奇式的經曆而被列入三種神器之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