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麽!張河南被李存孝大敗,已然退回洛陽?”
潞州節度使府,帥堂之中,朱崇節大吃一驚,抓住報訊斥候胸前的衣襟高聲問道。
那斥候不敢掙脫,隻能連連點頭。
旁邊一位身材高大,端坐不動的中年漢子沉穩出聲,問道:“李罕之殘軍無甚戰力,洛帥麾下卻是大軍數萬,李存孝此來不過五千兵馬,焉能旦夕破之?此訊是從何處傳來,是不是晉軍作詭,故意迷惑我等?”
那探馬麵現苦色:“仆等狂奔數日,往返澤潞之間,死馬三匹,親見澤州城上李字大旗飄舞,洛帥兵馬,早已不知所終。仆等本亦不信,遂向澤州近處百姓打聽,結果……確實是李存孝四兄弟領軍,突然從城中殺出,洛帥淬不及防,數萬大軍,潰如崩山。”
那高大中年人眉頭深鎖,又問道:“李存孝五千大軍,從一個城門衝出,必然擁堵不堪,怎能形成摧山之勢?洛帥……縱然打仗非其所長,畢竟有數萬大軍,總不至於這般不濟吧?”
那探馬麵色更苦,簡直欲哭無淚、無地自容:“李存孝……隻出了五百兵。”他說著這話,喉嚨像被人勒住一般,聲音澀滯無比。
高大中年人倒抽一口冷氣,霍然起身:“隻出了五百兵?!”
那探馬苦笑著點了點頭。
正位之上的朱崇節跌坐席上,喃喃道:“五百兵……破數萬……李存孝,李存孝竟然這般了得,這般了得?……那這,這潞州如何得了?通美公,李存孝若殺回潞州……這氣勢,隻怕猶如蒼鷹獵雀,不可一世啊!”
通美公,就是汴軍大將葛從周,其人表字通美。此人早年是黃巢麾下大將,後來黃巢式微,他被朱溫打敗,轉投朱溫麾下,因其能力超群,深得朱溫信賴,在中原地區一係列作戰中大放異彩,民間有言:“山東有一葛,無事莫撩撥”。
葛從周此來乃是作為朱崇節的援軍,因而名義上朱崇節乃是主將,但葛從周的檢校官職比朱崇節要高,乃是檢校司空,名義上是相當高的職務了,朱崇節不便在軍中這般稱呼,以免失了主將威風,便稱其字,後綴“公”字尊稱。
葛從周聽了朱崇節的話,知道朱崇節已經開始打退堂鼓了,隻是現在的情況的確非常不妙,因而也忍不住歎息一聲,搖了搖頭道:“洛帥這一退,影響甚大,如今我軍固守潞州,康君立一時雖然攻不進來,然則長此以往,確非良策。李存孝挾此澤洲大捷,氣勢如虹,若真是北上來攻,雖然其乃騎兵,不擅攻城,但卻必然對康君立造成巨大震動。康君立兩三萬大軍拿不下潞州,李存孝五千兵卻大敗洛帥數萬大軍,此一對比,康君立如何在李鴉兒麵前自處?唯有不顧一切,猛攻潞州,以期略抑李存孝風頭。狗急尚且跳牆,何況康君立?若至彼時,潞州危矣。”
朱崇節一聽,當下就有些著慌,忙問:“通美公所言甚是!然則卻不知通美公可有破敵良策?可速道來,某必遵行。”
葛從周苦笑一下,搖頭道:“能有甚良策?不過是盡忠死守罷了。”
朱崇節一聽,臉色僵直,幹笑道:“盡忠死守,誠然可嘉,然則我等四周潞州,萬一陷兵於此,豈非愧對大王?”
去年,朱溫受封東平王,因此朱崇節以大王稱之。
葛從周麵色黯然,歎道:“若非如此,卻又如何?”
朱崇節忙道:“葛司空,公與某將兵兩萬有餘,公部尤為精銳驍勇,何況公素為大王信重,若是身陷潞州,大王其心悲慟,又豈是公所願見?不如今番且由晉軍猖狂,我自存兵保力,不與其爭一時之鋒……正所謂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待得來日兵強馬壯,萬事俱備,再來計較便是。不知司空意下以為如何?”
葛從周遲疑一下,搖了搖頭。朱崇節心中一涼,暗道:“此番慘也!葛從周這廝若是堅持不走,我如何走得?可如今潞州已然是孤城一座,死守下去,就是守死!這卻如何使得?這卻如何是好!晦氣了,晦氣了!”
朱崇節正急得跳腳,立即就要再勸,哪知道葛從周卻又繼續道:“即便要走,也須等到李存孝果然前來,才好走得,否則將來大王問起,你我二人如何回答?”
朱崇節一聽這話,想想倒也覺得沒錯,雖然聽起來還是有些危險,譬如那李存孝萬一急行軍而來,他是全軍騎兵,那時候自己想走,可就不一定說走就能走得掉了。不過這話卻又是實話,否則人家李存孝根本沒來,自己就棄城逃走,萬一朱溫到時候問將起來,這話就真不好回答了。朱溫此人,怒氣一發,那可是什麽顧忌都不講的,一戰未接就丟了偌大一個潞州,這東平王發起火來,未必不能當場下令斬首,那時可就悔之晚矣。
“司空果然老成謀國,所言甚是,某亦這般思慮!”
葛從周依舊一臉憂色,嘴角卻露出一絲冷笑,心道:“憑你這三斤二兩,也想把退兵之罪加於我葛某人頭上?你還嫩了點,當初在黃巢手下,這種事誰不會幹?退兵這話現在可是你提起的,帥府之中將校十餘人,都是人證。”
-----
雁門關內,八裏連營,兩麵天子旌旗高高聳立。
李克用雖然被朝廷下詔剝奪了一切官職爵位,但出征之時,卻仍然高掛代天征伐的節度使天子旌旗,以示自己此番乃是蒙冤,仍舊一心向著朝廷。
帥帳之中,李克用喜不自禁,大笑三聲:“好!好個存孝,好個嗣昭,好個存曜!我今三兒在南,北進再複無憂矣!”
蓋寓笑道:“果如大王先前所料,此三子俱為人傑。如今南路初定,就看此番與張相公一戰,是個什麽結果了。”
李克用哈哈一笑,揮手道:“吾兒汴軍猶自能破,何言神策?”
原來李存孝、李嗣昭和李曜當日見汴軍潰退,便立即盡發澤州五千黑鴉軍對其一路追擊,至馬牢山將汴軍追上,雙方大戰一場,汴軍被斬首萬餘,慘敗而去。但李存孝仍然不肯放過,一直將汴軍追殺到懷州方才停住。而後不顧李罕之挽留,又聽了李曜的勸說,神速還師,攻打潞州,葛從周、朱崇節自知孤城難守,隻好趁夜突圍出去。
此時朱溫剛到了河陽,見李讜、李重胤損兵折將,狼狽而回,氣得火冒三丈,當即將兩人斬首,但卻張全義卻不好多說,隻是罰俸一年了事,這關鍵是因為朱溫跟張全義有一個相同點,就是格外重視農業,也算是同誌,而且張全義委曲求全的本事天下第一,朱溫雖惱,卻未真將他如何。處理完內部,再一看河東軍在南線軍勢嚴整,士氣高昂,自知短期內難以取勝,而他還要對付朱瑄、朱瑾兄弟及時溥,隻好十分敗興地帶兵退回滑州。
朱溫既然已經撤出了戰場,河東大戰的南線戰役也就隨之結束了。而此時,奉天子詔令出兵討伐李克用,在北線作戰的赫連鐸、李匡威卻取得了一定的勝利。
李匡威在戰役初期攻下了蔚州,並俘獲了刺史邢善益;赫連鐸引吐蕃、黠戛斯數萬,擊敗了遮虜軍,斬殺了遮虜軍使劉胡子。一時之間,李克用屯軍之地代州人人自危。
然而李匡威和赫連鐸二人雖然暫時取得了不錯的戰果,但卻好景不長,沒過多久,李克用就派出了全軍先鋒李存信、李嗣源率軍應戰,並且親自在雁門關內為二人壓陣。特別是,李克用擺出了南線李存孝等三兄弟或者說四兄弟的戰績,讓他二人不得不精誠合作一回。
結果不言而喻,河東軍重挫了李匡威、赫連鐸的軍隊。
此時此刻,李曜卻和李存孝、李嗣昭一起,全速向陰地關推進。
陰地關地勢算不得特別險峻,但河東山多,陰地關也算是一條卡住交通的要道,李存孝等要想不使張浚殺入河東腹心,陰地關就是必守之處。
李存孝並不是固守陰地關,而是穿關而過,反去騷擾張浚。仗著騎兵優勢,跟張浚玩其了李曜提出的“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的十六字遊擊戰術。擾得張浚連睡覺都睡不安穩,進軍速度那是提也休提,最後居然鬧到困守在平陽一帶龜縮不出的地步。
南線的戰局隨著朱溫退出而迅速降溫,李克用下令康君立撥出五千步兵給李存孝,康君立本人繼續守在潞州,以防備朱溫殺個回馬槍。
李存孝得了潞州兵馬支援,全軍近一萬人,雖然仍比張浚少了許多,但卻十分誇張地圍住了平陽。各鎮兵馬見李存孝所部戰力極強,誰也不肯跟李克用拚力死戰,而張浚率領的五十二都禁軍則更是繡花枕頭,中看不中用,根本就不是驍勇善戰的河東軍對手。
聯軍方麵,先由鎮國軍節度使韓建跟李存孝碰了一仗,韓建的辦法是派精兵偷襲,結果在李曜的“神機妙算”之下,反被李存孝預先設伏,結果被殺得大敗。鳳翔、靖難兩鎮兵馬聽說了鎮國軍的敗訊,不戰自潰,又惹得中央禁軍神策軍聞風潰散,一兵未接就散了不少人去,李存孝兄弟三人大喜之下,領著河東兵乘勝追殺過去,一直追到晉州城下,張浚迫不得已,隻好領軍出戰,結果又是大敗一場,於是不敢再戰,與韓建據城死守。
接著北線也迎來了大喜,李嗣源反擊了幾次,早就穩住戰線,李克用又親率大軍殺到,於是爆發一場大戰,河東軍大獲全勝,俘斬三萬餘人,並擒獲李匡威之子李仁宗,雲州軍、盧龍軍由此大敗而回。
西南這邊,李存孝隨後帶兵將晉州圍住,此時晉州城內士氣低落,人心渙散,根本無力對抗李存孝的猛烈攻勢,破城已經是早晚的事了。但李存孝所部隻有五千步兵方便攻城,黑鴉軍雖然可以說是天下鋒銳,卻是騎兵,攻城實在非己所長,於是五千潞州兵被派上陣攻了三天城,沒什麽收獲。
李曜這時才記起曆史上晉州城在此戰中的結局,連忙找李存孝和李嗣昭商議,說道:“張浚雖為奸佞,畢竟名為國之宰執,這晉州城中所部雖然戰力不濟,畢竟名為天子禁軍。此二者,我等都不宜妄自加害,以免使大王負罪。如今戰至此時,張浚難道還不明白敵我態勢?不如我等主動後撤,放張浚回長安吧。否則真要鬧到不可收拾,隻怕對於大王而言,未必是什麽好事。”
李存孝想了想,似乎是有這個道理,不過最關鍵的是,他發現張浚固守晉州,自己手頭步兵和攻城器械太少,要破城其實很難,畢竟當時出兵來時,隻是打算處於守勢的,誰料到結果居然是這般?所以,對於後撤,他也沒什麽意見。李嗣昭想了想,也覺得李曜說得對,這仗繼續打下去,萬一抓了張浚,隻怕就不像抓孫揆那般好玩了。張浚這種人就算無能,畢竟名頭響亮,典型的抓了燙手,放了丟人,簡直一無是處,那還不如放他滾蛋算了。
於是三人商議妥當,當即主動帶兵後撤了五十裏,張浚、韓建等人聽了,直覺得枯木逢春,絕處重生,也顧不得丟人,趕緊趁此機會逃出晉州城,翻過王屋山到達河陽,又靠強拆民宅取木料製成舟筏,這才渡過黃河,算是暫時地安定下來。
李克用同時解除了北、南、西南三線威脅,誌得意滿,命被李曜生擒的朝廷中使、宦官韓歸範帶著他的訴冤表到長安向昭宗為自己伸冤,李克用的措辭非常強硬,稱:“臣父子三代,受恩四朝,破龐勳,翦黃巢,黜襄王,存易定,致陛下今日冠通天之冠,佩白玉之璽,未必非臣之力也。若以攻雲州為臣罪,則拓跋思恭之取鄜延,朱全忠之侵徐、鄆,何獨不討?賞彼誅此,臣豈無辭!且朝廷當阽危之時,則譽臣為韓、彭、伊、呂;及既安之後,則罵臣為戎、羯、胡、夷。今天下握兵立功之人,獨不懼陛下它日之罵乎!況臣果有大罪,六師征之,自有典刑,何必幸臣之弱而後取之邪!今張浚既出帥,則固難束手,已集蕃、漢兵五十萬,欲直抵蒲、潼,與浚格鬥;若其不勝,甘從削奪。不然,方且輕騎叩閽,頓首丹陛,訴奸回於陛下之扆座,納製敕於先帝之廟庭,然後自拘司敗,恭俟鈇锧。”
這番話,簡直就是那日聽了李曜為他所作的那首詩後,他回答的原話!
這張訴冤表剛到長安,張浚的敗訊也傳到了朝中,李曄聞後有如五雷轟頂,心中懊惱、沮喪、悔恨、失落、恐懼千般滋味集於一體,讓他欲哭無淚。但此時已經沒有多少時間給他感慨的了,李克用在表中口口聲聲稱要帶兵到長安為自己伸冤,他可不是說著玩兒,李曄相信他絕對是說得出就做得到的,他又不是沒來過,要想不讓他來,那就隻好順著他的毛捋了。
於是,李曄下昭書恢複了李克用的全部官爵、屬籍,又將張浚貶為鄂嶽觀察使,孔緯貶為荊南節度使,讓他們即刻赴任。當時張浚還沒回到京城,而孔緯因為此前比較得勢,在朝中對大宦官楊複恭多方限製,引起楊複恭強烈不滿,於是在他離京途中派人劫殺,孔緯隨行的所有儀仗、輜重全部被劫走,孔緯僅得身免,十分悲慘。但即便是這樣,剛打完勝仗的李克用也是絕對不可能滿意的,隨即再上一道表章稱道:“張浚以陛下萬代之業,邀自己一時之功,知臣與朱溫深仇,私相連結。臣今身無官爵,名是罪人,不敢歸陛下籓方,且欲於河中寄寓,進退行止,伏俟指麾。”
從河中到長安隻有二百多裏路,李克用這道表章的意思很明顯,就是“你要敢不給我一個滿意的答複,哥就不回去了,弄不好還得再去長安城裏走一遭,反正我現在就是這個意思,剩下的事兒,陛下您就掂量著辦吧!”
這時候李克用剛打完勝仗,尾巴翹得比天還高,南線尤其打得驚人,三百破三千、五百破兩萬餘,五千破十萬……
李曄這時候哪裏敢惹他!隻好順著他的意思,再貶張浚為連州刺史,孔緯為均州刺史,緊跟著又將張浚貶為繡州司戶……完了還覺得“對不住”李克用,又給李克用加官為中書令。
李克用得了消息,覺得這下子麵子挺足,皇帝小老弟有點搞不清情況,現在較量較量之後,看起來老實多了,那也就行了,反正是自己的“族弟”嘛,兄長教訓一下很正常不是?於是心滿意足地帶兵退回了太原。
李曜自然也是同時隨軍退往太原。才剛上路,還沒到太原,這一日李克用就把他召到中軍大帳,當著兩個親兒、大批義兒以及諸親信將領的麵,笑道:“吾兒來矣!”
李曜連忙上前見過,李克用擺擺手,按照沙陀習俗,親自站起來拍了拍他的肩膀,引他入座,這才道:“吾兒原不掌兵,此次卻於軍旅之中立下大功,存孝已經將你功勞上稟,孤深查之,深喜之!”
李曜也沒別的好說,隻是謙遜,說都是李存孝、李嗣昭二位兄長帶兵有方,說黑鴉軍戰力超強,自己不過適逢其會,僥幸立了點微末之功罷了,當不得大王誇讚雲雲。
李克用卻隻是笑了笑,不管他,反而麵色一肅:“李存曜!”
這時候李克用離他很近,他忽然這麽嚴肅地一喊,李曜吃了一驚,但也立刻定住心神,沉聲道:“末將在!”
李克用滿意地點了點頭,肅然道:“今擢汝為翊麾校尉,守飛騰指揮使,餘官並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