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中一統,蜀中一統,河北一統!

若說麵對這樣的成就,有什麽人會心驚膽顫,這恐怕有些難說,但至少有兩個人,對此絕對心喪若死。這兩人不是別人,一個是朱溫,一個卻是李曄。

朱溫不必說了,當時河北在手,可以壓製李克用,與李曜隔函穀、太行東西對峙,無論如何,看來大致還算是勢均力敵。然而李曜扶持王師範成功之後,情形就開始往深淵滑去,時至今日,河北丟失,李曜已經以朝廷名義一統河北,均衡立即打破。

對他朱溫而言,可以說再無對抗李曜的資本:西有函穀不得進,北有黃河莫能過,東有平盧難以定,甚至南邊也還有楊行密未可忽視。這般境地,可謂已是四麵楚歌之局。

而長安天子李曄,之所以也如朱溫一般心驚膽顫,則是因為李曜如此大功,已然是封無可封,賞無可賞!自古臣子功大至此,除了禪讓,還能如何?

果然消息剛剛傳開,一大波臣子就開始紛紛上表,說秦王功在社稷,德被千秋,河朔三鎮自外於朝廷百餘年,如今終被平定,此等大功,不封大國,不賜九錫,焉能酬賞?

封大國其實已經不必,已經是“秦”了,還要多大?但九錫就很有說道了。

本來,九錫隻是皇帝賜給諸侯、大臣有殊勳者的九種禮器,不過是最高禮遇的表示。但到了唐朝之時,九錫的意義可絕非隻是如此。因為史上多數接受過“九錫”的人,如王莽、曹操、孫權、司馬昭等都是前朝的悖逆之人,以及後來宋,齊,梁,陳四朝的開國皇帝也都曾受過“九錫”,於是乎“九錫”成了篡逆的代名詞。

當然話說回來,唐高祖李淵也是從隋朝手裏接過九錫而建立的大唐,再上溯一下,隋文帝楊堅也是從北周手裏接過九錫而建立的大隋。因此,說篡,似乎也要看後人怎麽評價,但不論如何,受九錫則必稱帝,幾乎已經是所有人的共識。

李曜此刻不在長安,但那不是問題,不在更好,這樣就算秦王“想”拒絕,路途遠了也不方便辦。因此長安亂哄哄一陣之後,在眾多文武百官的“勸說”下,李曄終於麵色慘白地在《冊命秦王九錫文》上用了寶。

這封冊書以最快的速度連同九錫送到了滄州——李曜剛剛抵達滄州巡視。

“於戲!敬聽朕命。夫惟天為大,列晷宿而垂象,謂地蓋厚,疏川嶽以阜物,所以四時代序,萬類駢羅,庶品得性,群形不夭。然則皇王統曆,深視高居,拱久默垂衣,寄成師相,此則夏伯、殷尹竭其股肱,周成、漢昭無為而治。頃者天下多難,國命如旒,則我建國之業,將墜於地。肅代二宗,奮迅風雲,大濟艱危,爰翼朕躬,國為再造,經營庶土,以至勤憂,及文襄承構,愈廣前業,康邦夷難,道格穹蒼。王縱德應期,千齡一出,惟幾惟深,乃神乃聖,大崇霸德,實廣相猷,雖冥功妙實,藐絕言象,標聲示跡,典禮宜宣,今申後命,其敬虛受。

王新風初舉,建於上地,庇民立政,時雨滂流,下識廉恥,仁加水陸,移風易俗,開宗新儒,此王之功也。仍攝天台,總參戎律,策出若神,威行朔土,引弓竄跡,鬆塞無煙,此又王之功也。逮光統前緒,持衡匡合,華戎混一,風海調夷,日月光華,天地清晏,聲接響隨,無思不偃,此又王之功也。……此又王之功也。……此又王之功也。……此又王之功也。……王有安日下之大勳,加以表光明之盛德,宣讚洪猷,以左右朕言。昔旦、奭外分,毛、畢入佐,出內之任,王宜總之。

……今加王九錫,其敬聽朕命。以王經緯禮律,為民軌儀,使安職業,無或遷誌,是用錫王大輅、戎輅各一,玄牡二駟。王勸分務本,穡人昏作,粟帛滯積,大業惟興,是用錫王袞冕之服,赤舄副焉。王敦尚謙讓,俾民興行,少長有禮,上下鹹和,是用錫王軒縣之樂,六佾之舞。王翼宣風化,爰發四方,遠人革麵,華夏充實,是用錫王朱戶以居。王研其明哲,思帝所難,官才任賢,群善必舉,是用錫王納陛以登。王秉國之鈞,正色處中,纖毫之惡,靡不抑退,是用錫王虎賁之士三百人。王糾虔天刑,章厥有罪,犯關幹紀,莫不誅殛,是用錫王鈇鉞各一。王龍驤虎視,旁眺八維,掩討逆節,折衝四海,是用錫王彤弓一,彤矢百,玈弓十,玈矢千。王以溫恭為基,孝友為德,明允篤誠,感於朕思,是用錫王秬鬯一卣,珪瓚副焉。往欽哉,其恭循朕命,克相皇天,弘建邦家,允興洪業,以光我高祖之休命。”

李曜“誠惶誠恐”地接過冊書看了看,又恭恭敬敬遞回給天使,說道:“陛下厚賜,臣實不敢當。臣受命主持中樞至今,仰賴陛下洪福,總算略有小績。然則縱觀今日情形:西北絲路未複,北疆胡虜仍猖,更有中原逆臣不服王命、自行其是……此皆國朝積弊所致。若不能平此三患,微臣區區淺行薄德,如何克當九錫之賜?還請天使將臣此心轉告陛下……”

那天使本就是李曜麾下的麾下,自然要把這戲唱好,當下故作為難,然後問道:“若是這三事告成,秦王可願受此封賞?”

李曜毫不遲疑說道:“若開疆固土,攘除奸凶,教化天下,安樂萬民,德行與諸子並升,雖十命可受,況於九邪!”

那天使得到準信,立刻接過話頭:“既然秦王固辭不受,某也隻得如此回稟陛下。秦王放心,秦王的心願,某等必讓陛下知曉。”

李曜於是笑著將天使送走。

天使剛走,一幹將領便炸開了鍋,紛紛議論李曜所提的三件麻煩事。

絲路也就是絲綢之路,李曜所指目的明確,無非決定將涼州等地拿到手中,恢複大唐對西域的經營。北疆,那也就是契丹了,如今正麵臨一戰。最後則是朱溫,這理由就不必說了。

也就是說,李曜自己給自己提出了一個條件:完事上述三事,才是接受九錫之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