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席卷大江南北 第九十三章 步步緊逼

為原郵傳部尚書陳璧的得力助手,梁士身上慶黨色濃,加上津浦路查辦案中那桐千方百計對其回護、開脫的表現,足以讓人認為兩者間足夠“情深意重”,而那桐擔任郵傳部尚書後對梁士的倚重更是讓朝野上下所有人都視梁士為那桐心腹之人。

皇帝居然開口問梁士的評價,那不是緣木求魚麽?那桐和奕劻等人明顯鬆了口氣,對梁士的回話抱有異常高的期望;而好幾個言官臉上已有不忿之色,甚至中立派的官員都覺得大異常理。但岑春煊和端方卻很沉得住氣,臉上表情居然未發生一絲變化。

梁士回話的聲音並不響亮,但在所有人聽來卻無異於震天驚雷。

“臣自束發受教以來,便知‘忠、孝、禮、義’四字為人立身之本,眼下雖西學大興,洋務時髦,然臣終不敢忘年幼所受之教誨。那大人與我相識多年,一直對予賞識有加,可謂有厚恩矣,如某有不利於其之言行,是不義也;君上拔擢臣於尋常,賞臣以功名,委臣以要職,今出言詢問,若不據實回答,是欺君罔上,即不忠也。忠孝禮義,忠字為首,臣寧居不義,不可不忠。”

此言一出,滿堂嘩然。眼下又不是國子監授課辯論忠孝禮義時分,完全是半點差錯也不能有的朝堂政爭,梁士居然扯出“寧居不義,不可不忠”這麽大一番閑話來,用意深沉可見一般。

那桐到底是號稱“旗下三才子”的讀書人,當然聽得懂梁士的潛台詞。早已異常脆弱地心靈仿佛猛然被重擊了一下。臉色刷地變得蒼白,像極了那種上好地徽雲宣紙。

林廣宇沉住氣,嚴肅地說道:“朕聽說有義有大義小義之別。有重於泰山與輕於鴻毛之分。為一人之私恩而損天下公益雖也是義,卻是輕於鴻毛之小義;為天下蒼生之福而犧牲個人感情方是真義,是重於泰山之大義。今天理昭昭,卿直言便可。”

“即如此,臣便說了。”梁士揚起頭,帶著無限複雜的眼神掃視了奕劻和那桐一眼。穩穩說道,“端督所言大體屬實,那大人自出任郵傳部尚書後,與銀錢事極為熱衷,與政務卻毫不留意,臣苦勸再三仍是不聽。臣原本亦有檢舉揭發之意,隻因個人恩義所係一直猶豫至今,請皇上恕罪。”

言訖。淚如雨下,身形踉蹌,幾乎不能自持。

“什麽?”那桐幾欲昏厥,奕劻更是連連跺腳。

林廣宇心裏感歎。當真不能小覷這批人物的演戲本領。梁士早在前次鐵路大修時期便已決定拋棄慶、那一黨,現在如此說來。倒像是猶豫再三、不離不棄地悔恨表現。“恕罪”兩字,一方麵點出他猶然忠於王事的姿態,另一方麵也襯托出他情非得已的“苦衷”——當真是公私兩便,怎麽說怎麽都是好人。

端方和岑春煊露出了一絲不易察覺的微笑。這兩日端方秘密拜訪了好幾次,不但成功得到了岑春煊的配合與支持,而且梁士、載澤這種潛伏棋子也開始浮上水麵。

果然不出所料,載澤上前一步,朗聲說道:“臣亦有本奏。”說罷便言辭鑿鑿地檢舉揭發那桐前次查處津浦路案件時的受賄情形,說得有鼻子有眼,活靈活現,簡直讓人不敢相信這是捏造之詞。

“臣附議。”禮部尚書榮慶同樣站了出來,他一一陳述了那桐不務正業、荒廢政務地事實。作為最刻板嚴謹的保守派,榮慶對那桐這種紈絝子弟深惡痛絕,其痛恨程度甚至更勝於開明派。套用他的話說:“假洋鬼子們畢竟還是辦了些實事的,得失姑且不論,至少是想幹好事。可有些人滿腦子的酒色財氣,比蛀蟲都要可惡幾分。”這有些人當中那桐便是榜上有名。

少頃,教育部尚書嚴修,新任軍機、司法部尚書戴鴻慈也發言聲討那桐惡行,這兩人近期在官製改革中沒少和那桐臉紅脖子粗,現在不反攻倒算,還等何時?端的是牆倒眾人推,朝堂一時之間變成了聲討那桐的批鬥大會,眾人七嘴八舌的罪行要是條條屬實,有十個那桐都不夠殺。

那桐早已渾身瑟瑟發抖,奕劻心裏發慌,又不便開口,隻能頻頻用眼神向徐世昌示意,意思讓他站出來擋駕一番。徐世昌起初裝聾作啞,後來實在捱不過去,硬著頭皮說道:“端方,張勳造反被誅,坊間皆風傳你與之有牽連,不知可有解釋?”

此言一出,奕劻大喜,慶黨人物精神為之一振,摩拳擦掌,大有卷土重來、反攻倒算之態勢。

端方臉上露出極其憤怒地神色,吼道:“張勳造反,某有識人不明之誤,絕無同流合汙之罪,我一片忠心,蒼天可鑒!”說到激動處,他直起身子、用手指著那桐高聲嚷道:“為示臣清白,臣極願待罪頤和園,與此人當麵辯駁,求皇上成全。”

這一招還是上次那桐對付盛宣懷所用的,沒想到循環報應如此。自連端兩個貪汙集團後,賞頤和園療養已是朝廷重臣們最為害怕之事,原本山清水秀、風光綺麗之處居然如地獄般讓人害怕。

沒有什麽比小罵大幫忙更厲害的勸解水平了,徐世昌的政治力在林廣宇心中又額外加了兩點,端方地回應更是老辣,招招直逼那桐的要害——前一天晚上徐世昌和端方就排好了雙簧。徐世昌地詰問看似步步殺機,實則有驚無險。

“既然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總有一方是錯了的。王商,傳朕旨意,郵傳部尚書那桐

總督端方勞苦功高、經年操勞,特賞假3月於頤和息!”

真是賞假頤和園,諭旨一下。群臣嘩然。恨得咬牙切齒與惴惴不安等各種神情無一例外地寫在臉上,讓人頗覺人類表情的豐富性。

奕劻手足無措,望著林廣宇眼裏投射過來冰涼的眼神。話到嘴邊又不由自主地縮了回去,隻能低頭不語。那桐原本最後還指望著奕劻能夠出言相救,但現在既如此,他氣血直往上湧,大叫一聲後癱倒在地不能動彈了。

“戴鴻慈,此事事關兩位重臣。非同小可,你看可以擔綱查辦重任?”林廣宇一邊想著問題,一邊字斟句酌地準備言語。

“臣以為岑中堂多年老臣,辦案素有經驗,為人公正無私,由他辦理此事最是適合不過。”

奕劻急得滿頭大汗,岑春煊辦案?這不等於案子還沒定就判了那桐地死刑麽?不成,絕對不成!可這話他又不能親口說。否則又在朝堂之上造成公開對立,可讓誰說話呢?他眼珠子轉來轉去,稍遠處地黨羽全都垂下了腦袋,沒有一個敢迎著他的目光。讓他頗為氣惱。

“慶叔,你說呢?”

“嗯……嗯。”奕劻急得抓耳撓腮。老半天才擠出一句,“岑中堂的能力固然是沒得說,不過正如皇上所說,事關重大,涉及重臣,不能不予以慎重對待,奴才以為以岑中堂為主審官,另再設兩名副審官協助查辦。”按著他地考慮,岑春這個主官肯定拿不下了,就看能不能利用兩名副官來限製主官權力,使這個局不至於太過難堪。

“慶叔言之有理。”林廣宇一眼就洞悉了奕劻的用意,但還是沉住氣,不動聲色地問道,“不知推薦何人為副審官?”

“奴才鬥膽推舉徐中堂和戴中堂,徐中堂久在中樞,老成謀國,人情練達;戴中堂執掌法部,律法精通,辦案嫻熟,奴才以為都是異常合適的人選。”

推舉徐世昌和戴鴻慈?這倒是個不偏不倚的主意,林廣宇也不能不點頭,否則如果公開在朝堂之上質疑這兩位大臣的任事能力,將來何以麵對眾臣?

“照準。”

“皇上,關於會審官員一事,臣有本啟奏。”一直冷眼旁觀的岑春忽地站了出來。

“講。”

奕劻心裏冷笑,你岑春煊好大地膽子,皇上已親口答應之事你都要唧唧歪歪半天,真不把君上權威放在眼裏?且聽你到底說什麽話,若有差池,本王直接就揪住了你。

哪知岑春煊居然說道:“臣有一樁舊案需要核查,與此案有利害關係,不能不予以避嫌,故懇請皇上免去臣主審官之職,另請他人。”

這又是為何?今日端方所言已極為駭人,難不成岑春煊還要講出更多驚天動地之言語來?朝臣們議論紛紛,分外不明。

“哦?”林廣宇來了興趣,“卿有何舊案要查?朝廷多事,可不時興翻老賬了。”

“皇上所言自是人君仁厚之言,偏臣執拗,以為老賬不明,新賬便有疙瘩,這老賬還非翻不可。”

“既如此,那便說罷。”君臣兩人打著啞謎,台下一片迷糊?有人十分緊張——“官屠”要翻誰的老賬?

“前幾日臣會見了幾位直隸來的舊友,雖然上了年紀,但對往事卻是過目不忘,他們拿給臣一張舊報,卻是禦史江春霖舊日的手筆。”

江春霖?奕劻一聽,頓時有五雷轟頂之感,麵色不安,神情大變——果真是一樁舊案!

數年前,東北開省之際,袁世凱為了布局三省,曾下了不少功夫賄賂奕劻父子以便安排人手,這其中又以段芝貴購買歌妓楊翠喜獻給載振最為出名。載振素來好色,段便投其所好,獻上一名貌極美的歌妓楊翠喜。載振大喜過望,後來回奏之時便全數按袁世凱的名單安排,把東北搞成了北洋的自留地。段芝貴一躍而成黑龍江布政使並署巡撫。

此事被岑春煊和瞿鴻畿知曉後,兩人便命令禦史趙啟霖上疏彈劾,但袁世凱老奸巨猾,在得到風聲之前搶先將楊翠喜說成是天津某大鹽商的使女而調包。慈禧當時派出了大臣查辦,但查辦之人均為袁所蒙蔽,回來後糊裏糊塗報了“情況屬實”之言,趙啟霖因而丟官去職。另一名禦史江春霖鍥而不舍,深入調研,在報章寫成“疑點六條”,質疑袁、慶地“瞞天過海”之計,但又被袁世凱強行封鎖,此案後來便成為丁末大參案的前聲。

但無論如何,楊翠喜的案子一直定性如此,沒有翻身過來。現在岑春舊話重提,倘若一朝翻身,恐怕丁末年的事情都要整個翻過來——奕劻能不著急麽?心裏急偏又不敢聲張,隻能把乞援地目光投向徐世昌,因為徐當時任東三省開省總督,一旦翻案也會受牽連,希望他能本著唇亡齒寒的意思加以援手。

但徐世昌顯然會錯了意,反而奏對說:“皇上,既岑中堂對該案表示懷疑,臣當年也是涉及者,不能不加以避嫌。”

你溜得倒快!奕劻急了,顧不得太多,心急火燎說道:“皇上,昔年舊案太後早有定論,此刻再提,難道是要質疑她老人家地決斷?岑中堂受太後恩最重,如此忘本,奴才以為要予嚴辭斥責。”

又抬出慈禧的名頭嚇人?林廣宇眉頭都皺了起來。

“王爺言之有理。太後確實當年定論,但那定論實是基於舊有調查,現既有新發現,為何不再調查?”岑春煊毫不放鬆、步步緊逼……